首页 > 分享 > 中医治疗虹膜炎

中医治疗虹膜炎

    中医治疗虹膜炎

    虹膜发炎叫做虹膜炎(虹膜就是决定眼睛颜色的那部分), 虹膜炎在中医眼科书籍上称它为“瞳神缩小症”与“瞳孔乾缺症”,这两个病名虽然都指着症状,可是这症状正是虹膜炎所必发的现象。在古书上记载着它的原因是由於劳伤气血,肝肾二经虧损所致。事实上并不如此简单,参照西医眼科学,将它病原分为梅毒性、结核性、风湿性以及糖尿性等十种。我们在临床上亦可遇到各种不同的原因,但其中以梅毒性的最为多见。虹膜炎的症状:1.自觉症状,眼球与头部疼痛,羞明,流泪,视力障碍与全身违和。2.他觉症状,结合膜与角膜周围高度充血,虹膜颜色黯淡,纹理不明,瞳孔缩小,对光反应迟钝甚至消失,同时因为虹膜後面与晶状体粘连,所以瞳孔的边缘参差不齐,形成缺曲现象。前房液由於成分的变化,变为混浊不清,有时更显出积血、蓄脓、或者膠状、点状渗出物。至於角膜後面更可见到许多点状渗出物。

    瞳神紧小,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谓的虹膜炎或者前葡萄膜炎,前房炎症。 瞳神干缺,是由瞳神紧小失治而成,就是严重的虹膜炎或者发展到后葡萄膜炎,全葡萄膜炎或者是引发进一步眼底病变。

    瞳神缩小 病证名。系指瞳神渐渐缩小,甚则如针,展缩失灵,视力下降的病证。见《审视瑶函》。本病相当于今之虹膜睫状体炎。又名瞳神紧小、瞳人锁紧、瞳神细小、瞳神焦小、瞳缩。本病的病因: 肝胆火炽,风湿热邪,肝肾阴亏致虚火上炎等上犯清窍引起。

1/10页

    由外伤或某些白睛、黑睛疾病所致。由肝胆火炽引起者,宜泻肝胆实火,方用龙胆泻肝汤。由火热深入引起黄液上冲或血灌瞳神者,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由风湿热邪引起者,宜祛风清热除湿,用抑阳酒连散加减。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者,宜滋阴清热泻火,用清肾抑阳丸加减。由外伤等其他原因引起者,宜针对病因处理。 瞳神紧小指瞳神失去正常之展缩功能,持续缩小,甚至缩小如针孔,并伴抱轮红赤,黑睛后壁有沉着物,神水混浊,视力下降的眼病。若瞳神失去正圆,边缘参差不齐,黄仁干枯不荣,则称瞳神干缺。古代文献最早在《秘传眼科龙木论》中仅有瞳神干缺的记载,至《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才以瞳神紧小的发病特征命名,并作了比较全面的论述。两者瞳神见症虽有差别,实则同为黄仁病变,且瞳神干缺是由瞳神紧小失治而成。其病因复杂,变化较多,且易反复发作。若治疗失当,往往并发他症而导致失明。瞳神紧小、瞳神干缺相当于西医学之虹膜睫状体炎,而后者多见于慢性虹膜睫状体炎。

     [病因病机]

     一、肝经风热或肝胆火邪攻目。

     二、外感风湿,郁久化热;或素体阳盛,内蕴热邪,复感风湿,致风湿与热搏结于内,必犯清窍。

     三、劳伤肝肾或病久伤阴,虚火上炎。

2/10页

     以上诸种因素皆可导致邪热灼伤黄仁,使黄仁展而不缩,以致瞳神紧小。若火盛水衰,阴精耗涩,瞳神失于濡养则干缺不圆。

     此外,可由火疳、花翳白陷、凝脂翳,混睛障、蟹睛症、眼外伤等以及邪毒内侵引起,亦可并发于某些全身性疾病。

     [临床表现]

     本病有急性,慢性之分。

     一、急性者,起病即有羞明流泪,眼珠坠痛而拒按,眉棱骨痛,或痛连额颢,视物模糊,或自觉眼前似有蚊蝇飞舞等症。检视眼部,可见抱轮红赤,黄仁色暗,纹理模糊,瞳神缩小,展缩失灵。黄仁之瞳神缘易与其后之晶珠粘着,以致瞳神偏缺不圆。若用集合光检查法或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黑睛内;壁有白色尘状或点状物附着,神水变混。严重者,可见黑睛与黄仁之间黄液上冲,或血灌瞳神。

     二、慢性者,自觉眼前飘移之黑花较多,其余眼部见症与前者基本相似,但病势较轻。检眼镜下可见玻璃体混浊此病情发展缓慢,容易反复发作,常致瞳神干缺。若瞳神一周边缘与晶珠完全粘连,则瞳神闭锁;看瞳神区晶珠表面结成灰白膜障,则可形成瞳神膜闭。瞳神闭锁或膜闭,皆能阻断神水由瞳神后方向前流出,以致神水瘀积于内,压迫黄仁向前膨隆,眼珠胀硬,继发绿风内障。由;于神水的变化,尚可引起晶珠日渐混浊,以致盲不见物。

     此外,病情严重或迁延日久者,还可导致神水枯竭,眼珠萎软而失明。

3/10页

     [诊断依据]

     一、畏光流泪,目珠坠痛,视力下降,或见眼前似蚊蝇飞舞。

     二、抱轮红赤,黑睛后壁有灰白色点状或尘状沉着物,神水混浊,瞳神紧小,展缩失灵,黄仁纹理不清,甚或黄液上冲,血灌瞳神;或黄仁与晶珠粘连,形成瞳神干缺。

     三、可有目珠破损或黑睛疾病史,或有结核、梅毒、风湿等病史。

     [鉴别诊断]

     本病须与天行赤眼、绿风内障鉴别

     [辨证论治] 本病初起,以实证及虚实夹杂证为常见。实证多因外感风、湿、热邪或内有肝胆郁热而起,发病比较急重。虚实夹杂证常由肝肾阴亏,火旺于上所致,抑或病久伤阴,邪热未除,转化而来,其病程常较缠绵。临证时,应结合全身症情进行辨证。内治,实证常用祛风、除湿、清热、解毒、凉血、散瘀等法;虚实夹杂,阴虚火旺之证,则予滋阴降火。至于病到后期,邪气虽退,肝肾亏虚,目暗不明者,又宜滋补肝肾,利窍明日。本病在开始内治的同时,必须重视局部用药,及时扩瞳,以防瞳神干缺。

     一、内治

     (一)肝经风热

     [主证]起病较急,瞳神紧小,眼珠坠痛,视物模糊,羞明流泪,抱轮

4/10页

    红赤,神水混浊,黄仁晦暗,纹理不清。全身症可见头痛发热,口干舌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证候分析]风热交攻则发病急。邪循肝经上壅于目,故眼痛视昏,羞明流泪,抱轮红赤。热邪煎熬致神水变混。黄仁属肝,其色晦暗,纹理不清,瞳神紧小,皆因肝经风热上攻,血随邪壅,黄仁肿胀纵弛,展而不缩所致。全身症见头痛发热,口干舌红,苔薄白或薄黄及脉浮数等,均为风热之象。

     [治法]祛风清热。

     [方药]新制柴连汤加减。方药:柴胡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蔓荆子10克、丹皮10克、山栀子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赤芍15克、生地15克、丹参15克、茺蔚子15克、龙胆草12克、木通6克、甘草6克,水煎服。 原方主要具有祛风散邪、清肝泻热的功效。若目珠赤痛较甚,可选加生地、丹皮、丹参、茺蔚子凉血活血,增强退赤止痛的作用。

     (二)肝胆火炽

     [主证]瞳神甚小,珠痛拒按,痛连眉棱、颞颥,抱轮红甚,神水混浊,黑睛之后或见血液沉积,或有黄液上冲。全身症多有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等。

5/10页

相关知识

中医如何治疗抑郁症
花粉症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中医治疗花粉症的方法
中医如何治疗足癣
中医香薰治疗鼻炎吗
花粉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药方治疗肺结核
花粉症中医的治疗方法
花粉症中医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失眠:调和脏腑,安神助眠

网址: 中医治疗虹膜炎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7759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正常虹膜
下一篇: 初级虹膜培训概要.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