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加尔曾说:“生命的终点是一束花。再也没有比大束大束的花更美了。”克劳德·莫奈曾说过:“我因为繁花而成为画家。”在这个繁花盛开的季节,一起看看艺术家笔下的花卉世界吧。
01梵高
梵·高的一生画过很多向日葵,他笔下的花瓣富有张力,线条不羁,大胆肆意,明亮而灿烂。吸取了法国南部的灿烂阳光,整幅画都燃烧着生命的激情。
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
原作收藏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布面油画,95x73cm,1889年,文森特·梵高
4幅在巴黎创作的向日葵
梵高笔下的玫瑰,更是别有一番风韵,天真清雅。
白玫瑰
文森特·梵高,布面油画,71 x 90 cm,1890年
原作收藏于美国国家博物馆
日本花瓶里的玫瑰与银莲花
文森特·梵高,布面油画,1890年
原作收藏于巴黎奥赛博物馆
对于这幅画,梵高给妹妹威尔和弟弟提奥的信上提到:“紫色(由紫色到深红色、纯藏青色)的花束,在鲜丽的柠檬黄背景下浮现,而花束本身另有黄色的色调。放置花瓶的台面,表现出不配衬的补色效果,但这种强烈的对比,格外鲜明。”由此可见,梵高本人对这幅画的喜爱程度。
他将自己无限的激情倾注于这些朴素的花朵中,使画作产生了一种无法超越、无法模仿的艺术魔力。
02雷诺阿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Auguste Renoir),印象派重要画家。1841年生于法国Haute-Vienne的小镇里蒙,后来随家搬迁到巴黎。印象画派成员之一。以油画著称,亦作雕塑和版画。
雷诺阿喜欢以鲜丽透明的色彩表现阳光与空气的颤动和明朗的气氛,独具风格。他笔下的玫瑰园、玫瑰花和《春之花束》,明亮温柔,花瓣轻颤。
瓶花
雷诺阿,布面油彩,1878年
玫瑰
雷诺阿,布面油彩,1890-1900年
春之花束
雷诺阿,布面油彩,80.3x104.8cm,1866年
原作藏于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
《春之花束》呈现出一种甜美静谧的感觉,画家接受了巴比松画家的忠告,以较深的颜色为背景,成功地用白色、黄色、紫色等各种鲜艳色彩,表现出温室中百花争艳的生机与气氛。
03马奈
爱德华·马奈是19世纪印象主义的奠基人之一,他从未参加过印象派的展览,但他深具革新精神的艺术创作态度,却深深影响了莫奈、塞尚、梵高等新兴画家,进而将绘画带入现代主义的道路上。
马奈年轻时受过学院派的艺术教育,因而其作品具有扎实的造型功力。但他后来的创作却摒弃了传统绘画的中间色调子,而引入了鲜艳明亮的色彩。所以他的这些花卉作品,既呈现了严谨的造型,又跃动出鲜活的生命的色彩。
水晶瓶里的花束
爱德华·马奈,布面油彩,32.7x24.5cm,1882年
原作藏于艾丽莎·梅隆·布鲁斯
鸢尾花与天竺葵
爱德华·马奈,纸本水彩,1880年
原作藏于奥地利阿尔贝蒂娜博物馆
这是马奈晚年绘制的代表性水彩花卉作品,鸢尾花、天竺葵、金莲花错落有致的呈现在画面上,周围的绿叶映衬出花朵的艳丽多姿,它们小巧而平常,展示了马奈的细致笔法以及他对光与影的关注。
04莫奈
以花园画作闻名的画家克劳德·莫奈曾说:“我因为繁花才成为画家。” 他于吉维尼家中建造的花园每年吸引逾60万名游客慕名参观。
睡莲
克劳德·莫奈
睡莲是莫奈标志性的作品,但他画的玫瑰、铁线莲、雏菊你见过吗?
牡丹花瓶
克劳德·莫奈
铁线莲
克劳德·莫奈
雏菊
克劳德·莫奈
有花果的静物
克劳德·莫奈
05莫兰迪
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在中国可以算是“家喻户晓”——众所周知,这是位画了一辈子瓶瓶罐罐的艺术家;是火遍全网的“莫兰迪色”的创造者;终生未婚、没有八卦的他及其独特用色甚至成为“性冷淡”的代言人。
瓶花Ⅳ
乔治·莫兰迪,布面油画
莫兰迪对花卉情有独钟,并将它作为其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他甚至曾因花季已过,买不到新鲜的玫瑰花来进行创作而向亲友抱怨。不同于传统的花卉主题绘画——着力展现花朵的鲜活、娇嫩和柔弱,莫兰迪从形态、结构、颜色和色调入手,更加注重花卉及其盛器在视觉要素上的呈现。他甚至会用铅笔标出花瓶的摆放位置,以实现对视角的精确控制。
瓶花Ⅰ
乔治·莫兰迪,布面油画
瓶花Ⅱ
乔治·莫兰迪,布面油画
再到后来,他逐渐开始用干花或丝绸制成的假花来代替鲜花,揭示出此时画家的兴趣已经不再停留在表现花朵的鲜嫩和娇弱,而是和他这一时期的静物创作一样,试图呈现事物超越时间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