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大豆营养生长期的QTL分析

大豆营养生长期的QTL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07年05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辛大伟   单大鹏   邱红梅   单彩云   刘春燕   胡国华   陈庆山   开通知网号

【摘要】:利用153个株系组成的源自美国半矮秆有限性品种Charleston和亚有限性品种东农594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在东北农业大学香坊试验站与东北农业大学校内试验田进行了两年三点的试验。采用国际标准对大豆营养生长期进行划分,对观察株系从破土开始记录,每日跟踪调查,直到群体全部成熟。结果表明生育期在群体中呈正态分布,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个体间有差异。采用QTLmaper2.0统计软件对生育期进行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共检测到主效应的QTL59个,上位性的QTL61对。涉及到A1、C2、D1a、D1b、B1、I、N、G等七条连锁群,上位性分析也首次揭示出不同位点间的互作关系。揭示了大豆营养生长过程中,其QTL的发育特点,找到了可以在不同环境下稳定存在的QTL位点。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129031866439381811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辛大伟;单大鹏;邱红梅;单彩云;刘春燕;胡国华;陈庆山;大豆营养生长期的QTL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07年05期 2 杨振;沈岩茹;韩冬伟;刘春燕;蒋洪蔚;陈庆山;胡国华;大豆二粒荚库容含量的多年QTL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3 何冉;郭玉华;大豆农艺性状QTL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4 杨文忠;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QTL分析[J];河南农业;2016年17期 5 于清岩;刘春燕;王家麟;胡国华;陈庆山;大豆花色的QTL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1期 6 耿雷跃;崔士友;张丹;邢邯;盖钧镒;喻德跃;大豆磷效率QTL定位及互作分析[J];大豆科学;2007年04期 7 滕卫丽;李悦;郑立娜;郭志文;付雪;王博;董莹莹;韩英鹏;李文滨;大豆硬实性QTL定位及上位性互作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21年01期 8 滕卫丽;郑立娜;张琦;赵雪;韩英鹏;李文滨;大豆再生相关性状QTL定位[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21年04期 9 侯立龙;蒋洪蔚;熊心;郑海洋;曹富斌;魏茹茹;张一超;赵雨轩;郭梦瑶;陈庆山;大豆三粒荚数相关QTL的分子标记开发与验证[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22年06期 10 张琦;尹彦斌;蒋洪蔚;张维耀;潘校成;武小霞;大豆子粒蛋白质含量QTL的精细定位[J];分子植物育种;2019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清岩;刘春燕;王家麟;胡国华;陈庆山;大豆花色的QTL分析[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刘春燕;栾淮海;裴宇峰;张维耀;刘业丽;何琳;陈庆山;胡国华;大豆形态性状的QTL分析[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耿雷跃;张丹;邢邯;盖钧镒;喻德跃;大豆磷效率相关QTL的初步定位[A];江苏省遗传学会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4 梁慧珍;张淑玲;王晓玲;白羊年;大豆子粒性状的遗传及QTL分析[A];海南生物技术研究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志刚;低磷胁迫下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孙德生;张忠臣;陈庆山;宁海龙;邱丽娟;常汝镇;李文滨;大豆形态性状发育动态QTL分析[A];全国作物生物技术与诱变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万昆;邱丽娟;大豆遗传图谱的加密及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郝德荣;程浩;王慧;张丹;喻德跃;大豆产量相关性状QTL的关联分析及单倍型鉴定[A];现代分子植物育种与粮食安全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崔世友;大豆分子标记研究的现状及展望——Ⅰ 遗传图谱的构建[A];’2003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10 韩英鹏;縢伟丽;孙德生;杜玉萍;邱丽娟;李文滨;上位性效应和QTL与环境互作效应对大豆籽粒发育的影响[A];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荣霞;大豆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及中国大豆与日本大豆的遗传多样性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2 杨光;大豆始花期和重要农艺性状QTL定位及相互关系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3 王芳;大豆耐淹性鉴定及其形态解剖特征、遗传与QTL定位[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4 吕祝章;大豆遗传图谱构建、重要农艺性状QTL定位及优异基因发掘[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5 周蓉;大豆抗倒伏性评价体系的建立及主要农艺性状QTL定位[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6 梁慧珍;大豆子粒性状的遗传及QTL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7 李海燕;大豆维生素E含量的遗传分析及QTL定位[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8 苏代群;两种施氮条件下大豆重要农艺及品质性状的QTL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20年 9 王贤智;大豆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与稳定性分析及QTL定位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10 宛煜嵩;大豆遗传图谱的构建及若干农艺性状的QTL定位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念析;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分析及QTL定位[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2 闫玮雯;大豆耐盐QTL定位及耐盐相关基因克隆[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2年 3 刘玉林;大豆遗传图谱构建及重要农艺性状QTL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4 李新岗;大豆耐盐QTL定位[D];华南农业大学;2020年 5 贾佳;大豆抗炸荚性状资源筛选及QTL定位[D];华南农业大学;2021年 6 卫冰雁;大豆重要农艺性状QTL定位及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2023年 7 卢一鹏;大豆蔓生性和株高QTL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20年 8 徐艳平;大豆分枝数和种皮色相关QTL的定位及抗旱野生大豆种质的筛选[D];吉林农业大学;2013年 9 木金贵;大豆抗胞囊线虫相关基因的QTL定位[D];贵州大学;2007年 10 高洁;春夏播对不同大豆种质生育期的影响及大豆叶柄长度QTL的初步定位[D];聊城大学;201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陈绪荣;镇安完成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推广[N];商洛日报;2022年 2 本报记者 李媛媛;大豆玉米套种 套出金秋好“丰”景[N];河南经济报;2023年 3 杨晶晶 广元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斗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助力“一田双收”[N];广元日报;2023年 4 记者 任丽 胡积荣;灵台:推广大豆玉米“6+4”种植模式[N];平凉日报;2024年 5 记者 赵珍珍 赵媛;泾川:“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现“一地双收”[N];平凉日报;2024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代玉春 秦本林 通讯员 马树珍 李琼仙;会泽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一地双收”[N];曲靖日报;2024年 7 本报记者 赵彦林 杨璇;庄浪:玉米大豆“携手”助农“一地双收”[N];平凉日报;2024年 8 记者 梁明韬;崇信:“玉米+大豆”长势旺[N];平凉日报;2024年 9 本报记者 梁金池;龙江大豆何以群星璀璨?[N];黑龙江日报;2024年 10 边红霞 祁丽莎;小麦大豆“手牵手” 稳粮增豆“双丰收”[N];甘肃科技报;2024年

相关知识

蓖麻枯萎病抗性的QTL定位分析
大豆种子休眠是大豆驯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状
利用抗旱选择导入系定位向日葵产量性状QTL
花卉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QTL定位研究进展
关联分析及其在植物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水稻种质资源关联分析定位苗期稻瘟病抗性QTL
科学网—利用QTL
四倍体石斛兰花萼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红花籽实含油率相关性状的通径分析
番茄始花时间的遗传分析及QTL定位

网址: 大豆营养生长期的QTL分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83252.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植物的生长期什么意思,植物的生长
下一篇: 元气骑士种植生长时间是多久?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