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月22日,云南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发布会,会上发布了《云南的生物多样性》白皮书,云南多措并举保护生物多样性,多年的努力使全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全省85%的重要物种得以保护。
多举措保护生物多样性
《白皮书》分前言、保护成效、保护举措、未来行动方向和结束语五个部分,共约2.4万字。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一级巡视员高正文说,云南多措并举保护生物多样性。不断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省委、省政府确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位,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机制,明确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职责,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完善了法规体系,颁布实施了全国第一部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滇池、抚仙湖、洱海、泸沽湖等九大高原湖泊实现了“一湖一条例”,丽江拉市海、昭通大山包等9个保护区实现了“一区一法”。初步建立起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实施了野生动物肇事补偿机制。
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编目,开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畜禽品种遗传资源、极小种群物种及一些重要物种的专项调查。建立了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林草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云南滇金丝猴研究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建设了云南自然保护区、云南植物标本等一批数据库。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开展了生态系统观测及30多个物种的专项监测调查。率先开展首个省级尺度上的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普洱市景东县在中国率先开展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试点。
生物多样性具减贫示范
不断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了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其他保护地为补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落实国家和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严格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监管。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强重要自然生态空间系统性保护,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理顺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及职责,提升自然保护区管理能力。
持续加强生物资源合理利用及生物多样性减贫示范。云茶、云药、云花、云菌、云果等生物优势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是全国最大的核桃、澳洲坚果种植和生产基地,花卉、咖啡、坚果产值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黑颈鹤、犀鸟、滇金丝猴、亚洲象、白眉长臂猿等成为生态旅游名片,保山百花岭村赢得了“中国社区共管第一村”“中国森林观鸟第一村”“中国自然教育第一村”等美誉。贡山县独龙江乡通过开展草果、重楼、羊肚菌等云药、云菌林下特色种植和独龙牛畜禽资源特色养殖,带动“直过民族”——独龙族实现了整族脱贫。
不断加大对生物多样性违法活动打击
严格生物多样性监督执法。建立多部门合作的协调机制,不断加大对生物多样性违法活动的打击力度,对走私、贩运、破坏生物资源等违法活动进行专项整治。建立了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协调联动机制,加大检察机关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衔接,形成防范和打击环境违法犯罪活动工作合力。开展中央和省级环境保护督察及其“回头看”,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以及“候鸟行动”“天网行动”“绿剑行动”“南方二号行动”“天保行动”“猎鹰行动”“春雷行动”等专项行动,组织实施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地遥感监测及问题核查整改。
发布会上,还发布了一批打击生物多样性违法案例,有牛栏江象鼻岭电站违法网箱养鱼外来物种入侵威胁案、关于加强古梅树保护行政公益诉讼前程序系列案等。
推进生物多样性国际交流合作。建立了与英国、荷兰、挪威、瑞典、西班牙、德国、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区域政府间对话交流机制,签署了加强环境保护合作协议;加强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自然基金会、保护国际、大自然保护协会等国际组织的合作,积极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保护理念、管理模式、技术和资金;在一带一路等框架下,积极参与东盟、南盟、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交流合作,促进了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发展。
全省85%的重要物种得以保护
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生态系统质量稳中向好。全省自然保护地体系日趋完善,典型地带性生态系统类型在自然保护地内得到有效保护,森林面积、森林蓄积、森林覆盖率等指标大幅增长,湿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不断改善,退化生态系统得到修复,石漠化、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减少,多年的努力使全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物种保护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166个,初步形成了由植物园、树木园、动物园、动物繁育中心等构成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迁地保护网络,开展了巧家五针松、云南金钱槭、多歧苏铁、华盖木、亚洲象、羚牛、滇金丝猴、西黑冠长臂猿、滇池金线鲃、大理弓鱼等珍稀濒危或特有物种的拯救、保护、恢复工作,全省85%的重要物种得以保护。
遗传资源保护卓有成效。建立了包括自然保护区、原生境保护小区、保种场、种质资源保护区、种质资源库(圃)、基因库等在内的遗传资源保护体系;依托植物园、树木园、药园、种质资源库等设施,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持续增加;种质资源评价、驯化进展顺利,成功驯化天麻、灯盏花、铁皮石斛、龙血树、红豆杉等20余个药用植物品种,引种了以南药为代表的多种药用植物。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杨质高
编辑 陈洁
校对 郭毅
编审 李荣
相关知识
《云南的生物多样性》白皮书发布!讲了这些重要的事情!
“COP15春城之邀”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系列新闻发布会·云南打造“世界花园”专题新闻发布
科技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力
看云南,生物多样性、文化多元性之花尽情绽放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中国智慧
关于云南植物多样性保护 你想了解的都在这里
保护多样生物 共建美丽云南
「云南网络名人说」Vol.10 植物学家上官法智:探寻云南生物多样性就像开盲盒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平片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纪实
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丨北京市朝阳区发布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中国环境网
网址: 《云南的生物多样性》白皮书发布!讲了这些重要的事情!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8459.html
上一篇: 邂逅多样花“球”|带你解锁绿色生 |
下一篇: 野生花卉石海椒的生物学特性观察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