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的音频/视频格式 请试试刷新
播放
00:00 / 00:00进入全屏
0
从一个40亩的草花基地,到规模面积超1000亩,各类花卉苗木1000多种;从单纯的花卉种植、销售企业,到创作各种艺术花境、立体花坛的应用型企业……
日前,“因花闻名”的江苏三维园艺有限公司创始人胡艺春,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的第六批全国农村创业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系苏州唯一。
30余项科技项目、2项发明专利
创新工具做出花坛精品
“设备调试好了。”
“好的,那我们开始。”
在昆山三维花园中心旁的一片草坪上,江苏三维园艺有限公司创始人胡艺春和工程师安志辉正在测试新设备——自动草坪修剪机。
只见胡艺春按下遥控器后,自动草坪修剪机就自动开机,按照先前调试好的路径进行草坪修剪作业。以往,1个工人工作1小时能修剪大约1亩地,有了这台机器,1小时就能修剪5亩左右草坪,大大提升了作业效率,也节约了用工成本。
“这台机器如果加上肥料、药水,就能变成旋耕机和打药机。改造后,是不是还能漂浮在水里,来修剪芦苇?”结合以往经验和公司需求,胡艺春提出了一些新的“金点子”,和公司员工、工程师热烈地探讨起来。
正是在这样创新的氛围中,胡艺春的三维园艺已发展成为集研发、生产、销售、园林工程为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先后承担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30余项,获得“一种药采挖装置”等发明专利2项。
有了培育、栽种、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趁手工具后,能做出什么样的花卉作品?其实,大家可能早已在身边见到过这些花坛、花境。
每逢佳节,观前街、苏州火车站旁常常能看到造型别致的花坛,其中一些就是三维园艺打造的高颜值立体花坛。
有的用五色草、四季海棠、金叶佛甲草搭建出喜庆的灯笼与彩虹,有的则用五色草、非洲凤仙、满天星、繁星花打造出一头昂首的金牛,栩栩如生。
“立体花坛以钢结构为骨架,草本或小灌木为血肉进行表面栽种,设计、骨架制作、培育植物、分层灌溉等环节层层相连,难度不小。”胡艺春介绍,目前,三维园艺的立体花坛作品著作权已经达到80余项。
从“花卉经纪人”到“农村发明家”
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共同富裕
胡艺春老家在江苏沭阳,当地的苗木产业相当有名。
将指针拨回1995年,胡艺春来到苏州,主要销售老家农户种植的月季花、紫薇等彩色苗木。
2001年,在经过市场考察后,胡艺春决心将发展的“大本营”转移到昆山,在位于千灯国家农业示范区租下了40亩土地,成立了三维园艺厂,胡艺春真正开始了养花种草的日子。虚心学习花卉种植技术,吃苦耐劳凡事亲力亲为,第一年,胡艺春就成功销售草本花卉、月季近40万盆。
初尝了成功的甜蜜,让胡艺春更加坚定了一路干到底的决心,随即,三维进一步扩大基地种植面积,并开始注重员工队伍的培养。
2004年,三维基地面积达到200亩,吸纳园艺技术人员及当地劳动力50多人。随着草花生产数量的增多和品种的日益丰富,三维开始加快走出去的步伐,积极参加各地组织的花博会、园艺展,拓宽企业销售渠道和知名度。当年,三维销售各类草花数量达到了1000万盆,在华东地区数一数二。
瞄准更高目标,三维突破原本主要生产销售低档草花的经营模式,开始扩展领域,实现企业的提档升级,逐步开始中、高档花卉的引进和生产,在短短的几年间,三维种养品种已扩展至近1000种。
矮牵牛、一串红、万寿菊、孔雀草、百日草、长春花、凤梨、红掌、蝴蝶兰、大花蕙兰……一年四季,无论是哪个季节,都有不同品种的成品花卉从三维源源不断销往各地。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三维园艺已从一家单纯的花卉生产企业转型为集高档花木研发、生产、销售、花卉应用品开发设计、旅游观光、绿化工程、生态园开发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原来我们主要是花卉种植和花卉的应用开发,现在我们在家庭消费中也在不断发力和创新,拓展家庭园艺的体验式消费,让更多的人把园艺变成一种兴趣爱好,把园艺变成一种产业,把美好的园艺带进千家万户。”胡艺春说。
在不断壮大企业发展的同时,胡艺春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培育成立农业星创天地、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创业创新农民平台,成功孵化农业企业20余家,带动农户创业就业8000余人。
企业每年组织花卉栽培技术培训和讲座20余次,带动参训农户1500人次,培养花卉专业技术人才200余名,户均增收10000多元,带动更多农民就地创业就业。
苏州市农业农村局合作经济与产业发展处负责人表示,近年来,苏州市高度重视农村创业创新工作,加强政策引导,注重服务指导,加大扶持力度,组建农村创业创新导师团队(专家库),加快构建创业创新强磁场,引导鼓励各类创业人才到乡村创业。以农村创业促进产业创新,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