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洞里的茶铺
http://www.wuyutai.com.cn/uploadimages/lsgss01.jpg
从东直门到鼓楼有条东西五里长的大街,从崇文门到北城根雍和宫豁口有条南北十里长的街,这两条街的交叉点就叫北新桥。
徽州歙县的吴老先生随从一位举人进京会试,出门时带了些茶叶,到了北京举人忙着应试,吴先生的空闲时间就多了起来,逐渐也和住地周围的北京人熟悉了起来。为感谢邻居对他们的照顾,他把从家里带来的茶叶送给了邻居。没想到,这些人喝过这些茶后赞不绝口,极力劝说吴先生摆个地摊卖茶叶。数日后就在北新桥大街路东的一个大门洞里摆起了起了茶摊,没几天茶叶便销售一空。细心的吴先生发现在内城这满汉居住最密集的地方,无论贫富贵贱,人们有事没事都喜欢喝茶。举人落榜后要继续留在北京苦读,等待下科再考。他派吴先生回歙县老家替他取些银两,吴先生回到家乡,铆足了劲儿,尽其所能带回了大量的茶叶,正式开始了在北京的茶叶生意。
二、百年徽商 吴裕泰
http://www.wuyutai.com.cn/uploadimages/lsgss02.jpg
论起吴氏家族做起茶叶生意,北新桥大街路东的一个门洞(即"吴裕泰"现址)就是"吴裕泰"乃至整个吴氏企业的发祥地,是毫无争议的。据说这里原来是个破败的豪门府第的大门。就在这个没有门牌的大门洞内,吴家做起了茶叶生意,当时包装纸上只印刷有"北新桥路东大厅便是"的字样。吴家经过数年努力积累了一些银两,便把这个大门洞买下来,大门洞经过修缮,建成店铺门面,起用了字号。1887年(光绪十三年),茶栈正式悬匾开张,至今已有118年历史。当时吴裕泰茶栈以仓储、运输、批售为主。
自此,吴家更加锐意进取、苦心经营,渐渐在京站稳了脚跟。为了扩大经营,吴家就把与这个大门洞后面相连的荒芜府第(约十五亩)全部买了下来。吴老太爷重新修建整个院落,建成环绕群房大约五十多间。在院落南端(骆驼胡同路北)还修建了宽大的门楼,京人称为吴裕泰大院。
三、仁、义、礼、智、信
http://www.wuyutai.com.cn/uploadimages/lsgss03.jpg
清末时,吴裕泰的创始人吴老太爷把茶栈的生意越做越大,以"吴裕泰"字号先后开设了十多家门市商号。吴老太爷在去世前,将所有产业平分成五份,分别写了五张字条,让五个儿子抓阄,谁抓到哪就分到那份产业,凑巧的是五个儿子由大到小刚好顺序抓到了"仁"、"义"、"礼"、"智"、"信"。于是四、五、六房三兄弟就商议将各自分得的商店、房屋等财产重新合并,共同居住生活,共同经营商号。为了方便管理三兄弟组建了一个管理机构,起名"礼智信兄弟公司"。
公司创建之初,有礼记的吴德利茶庄(西号、北号);智记的吴裕泰茶栈、吴鼎裕茶庄;信记的协力茶庄和协顺香烛百货铺等共六家商店,此外把各房的数十万两银子交由公司经营管理。
四、占京都 扩津门
http://www.wuyutai.com.cn/uploadimages/lsgss04.jpg
20世纪初,外埠茶商不再进京。在北京经营零售业务的茶庄一是从天津批买茶叶,二是依靠本地的批发商到产地去采购。市场的扩大,为吴裕泰茶栈这种以批发为主业的茶商快速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机。
礼智信兄弟公司从天津的发展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机,就适时抓住机遇,实行外围重点发展的战略,将茶庄开到了天津,在天津北大关一带建起了天津裕升茶庄,还在离北大关不远的地方另修建了一栋三层楼房,作为仓库和员工宿舍。裕升茶庄主营批发业务,发展速度极快,单是员工就有二百人之多。后来甚至取代了"吴裕泰"在天津销售的销售地位,构筑了礼智信兄弟公司最主要的利润来源。
五、吴裕泰的年
http://www.wuyutai.com.cn/uploadimages/lsgss05.jpg
每年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就准备过年了,年前是茶叶销售最繁忙的时候,既要给店面悬灯结彩,又要准备各种档次的茶叶。过年是人们集中花钱的时候,因此买卖也格外的好。三十晚上吴裕泰茶栈也照例提早闭门休市,全体店员也进入假日休息状态,要热热闹闹地进行一系列在民俗活动,形成了"吴裕泰"过大年的特有气氛。
"吴裕泰"的子夜"接神"仪式是年节的开始,用芝麻秸扎一个佛龛样的"钱粮筐子"框架,以象征来年的生意芝麻开花节节高。特别订制的一挂鞭炮号称两万头,挂起来约两丈来长。这挂鞭炮的结构也是很有讲究,从下面是单挂,上面变成双挂同时燃爆,再往上就是四挂同时燃爆,以示越来越旺之意。
子夜短短数分钟内,常有穷人家的孩子手持一张纸质的财神像,在店门高喊"送财神爷来啦!"年年"吴裕泰"光接到的财神就有上百张。
六、老铺待客
http://www.wuyutai.com.cn/uploadimages/lsgss06.jpg
老北京人爱喝茶是出了名的,王公贵族和平民百姓都好这一口,有事没事总要沏上一杯,慢慢悠悠地就品了起来。北京人饮茶也很早就有,元、明代更为普及,宫廷每年耗用茶品八万余斤。北京茶叶市场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一直没变的就是无论多么高档名贵的茶,或是价钱极低的高末花茶,在这里都有市场。打从经营的第一天起,"吴裕泰"就把自己的经营之道定在了普通老百姓身上,但同时也兼顾高消费群体。那时,"吴裕泰"的店容,店貌虽有些古老陈旧,但店堂内却布置得温馨和谐,使顾客有宾至如归之感。店堂当中迎面悬挂着一大面玻璃镜,左右两侧是金色抱柱楹联:"雀舌未经三月雨,龙芽先占一枝春。"店堂正中有方桌,旁置座椅和两对长方座凳。店堂两侧各置一排一字形的尺柜,并有两门与后室相通。在两柜台内侧张贴着大幅的"丹凤朝阳"商标。店堂中还经常摆有应时花卉,如茉莉、碧桃、桂花、梅花、玫瑰等等,烘托出茶文化的雅趣。顾客可在店堂小坐,后堂备有茶水,店员不时招待来客,熟识的顾客甚至自己去后堂取茶取水。
七、崇尚勤俭 乐善好施
http://www.wuyutai.com.cn/uploadimages/lsgss07.jpg
俗话说家和外顺。"礼"、"智"、"信"三兄弟互谅互让、和衷共济。公司由四房(礼记)吴锡卿做主管,人称吴四先生。他为人忠厚、崇尚勤俭、兢兢业业、苦心经营,对内一切按礼智信兄弟公司章程办事,对外以"吴裕泰"字号为中心进行商业活动。
吴四先生虔信佛教,严守道德规范,也有着浓浓的儒家思想。他热心公益事业并担任一些社会职务,对公益事业不遗余力,以常参加一些佛事活动,并时常救助社会上的饥寒之家,逢冬季还在东直门一带开设临时粥厂等等。
虽说吴家是深宅大院,颇有大宅门的势派,但的确是一个平常人家。吴裕泰茶栈及其联号的各个买卖也都是以这种平常的姿态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
八、百年字号 久富盛名
http://www.wuyutai.com.cn/uploadimages/lsgss08.jpg
元代以后,饮茶的人日渐增多。明代,北京地区的饮茶习俗更为普及;到了清代,满族官员也逐渐养成了无事就下茶馆的嗜好。北京茶叶市场以过几百年的发展,到底是为什么样的顾客服务呢?是豪门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借用当年的一幅对联也许可以说明"吴裕泰"的基本经营思想:"京都百业竟奢华,到底有多少大富大贵豪门;古城民众尚节俭,毕竟是大半小门小户人家。"吴裕泰选择为老百姓服务的经营方针和态度赢得了社会赞许,当初又没有什么连锁店城里城外的人们,就是多跑上几十里路,也要到吴裕泰茶庄来买茶叶。吴裕泰茶庄正像巨柱一样撑起了北京的销售天空,成为在北京地区收益最大的茶庄。
一百多年,在历史课本里也许就是一页纸的厚度,但对于"吴裕泰"来说,却是几代人的奉献和追求,一百年前,北京人会说:"北新桥有家安徽人开的茶栈叫'吴裕泰'。"一百年后,北京人会说:"吴裕泰茶叶是人们生活的必需"。
感谢您的光临,吴裕泰茶庄.
相关知识
重阳佳节至,京城老字号寿桃、重阳糕热销
北京火锅美食文化节启动 千余家火锅温暖冬日京城
【中华纺织品老字号】中华纺织品老字号有哪些 中华纺织品老字号名单→买购网
三元=北京老字号
西城区老字号餐饮文化节展览展卖活动成功举办
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利用|老字号跨界如何借好“文化东风”
红红火火备年货,北京18家“老字号”齐聚东花市
南京路老字号布设樱花主题装饰 与花“争俏”
京城花事
上海多家老字号春季新品上市,含“花”量超高
网址: 京城老字号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86313.html
上一篇: 谁说红色显俗气|布置年味十足的家 |
下一篇: 冬日盛开的丁香花(探究丁香花在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