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黄瓜白粉病病害诊断防治

黄瓜白粉病病害诊断防治

黄瓜白粉病病害诊断防治

黄瓜白粉病病害诊断防治

    黄瓜白粉病是发生较为普遍的一种病害,尤其中后期植株生长衰弱时,容易发生流行。黄瓜白粉病菌除危害黄瓜以外,也危害西葫芦、南瓜、苦瓜、西瓜、甜瓜和某些花卉等。症状  白粉病菌主要侵染叶片、茎和叶柄,一般不危害瓜条。发病初期,叶片正反面出现近圆形白色星状小粉斑(即病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以叶面居多,后向周围蔓延连结成片,严重时白粉布满整个叶片。后期白色粉斑因菌丝老熟变为灰白色,产生许多小黑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叶片逐渐变灰白色至灰黄色,质地变脆。植株从幼苗期即可受害,但以中后期发病为多。

  病原  真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 (Schlecht) Poll.属子囊菌亚门,称单丝壳白粉菌,异名Sphaerotheca cucurbitae (Jacz.) Z. Y. Zhao称瓜类单丝壳菌。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原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越冬,也能在温室大棚生长着的瓜类蔬菜上或月季花上危害越冬。瓜类作物连茬的温室、大棚是病菌的主要越冬场所。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从叶面直接侵人。病菌产生分生孢子的适温为15~30°C,相对湿度80%以上;当相对湿度降至25%时,分生孢子也能萌发。孢子遇水时,易吸水破裂,萌发不利。温室大棚和田间在淹水或雨后干旱,白粉病发病重,这是因为干旱降低了寄主表皮细胞的膨压,对表面寄生并直接从表皮侵人的白粉菌的侵染有利,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时,或持续闷热,白粉病极易流行。黄瓜栽培过密、光照不足、管理粗放、植株徒长、早衰都会促使白粉病重发生。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不同品种对白粉病抗性存在差异,要在生产实践中因地制宜地选择使用抗病和耐病品种。    2.温室大棚消毒  温室大棚定植前10天左右,造墒后覆膜盖棚,密闭,使棚室温度尽可能升高至45°C以上进行消毒。温度越高、时间持续越长,效果越好。也可每亩温室大棚用2~3千克二氯异氰尿酸掺锯末1~1.5千克点燃熏蒸,还可每亩用45%百菌清烟剂1千克熏蒸,熏蒸时,温室大棚需密闭。    3、栽培防治  每亩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圈肥5000~7500千克,磷钾肥25~30千克作基肥,有条件的地方也可施楝素生物有机肥等。结瓜期分3~4次追施优根优叶木醋土壤修复液有机肥或益生根增产剂和喷施喜丰收植物免疫修复营养液叶面肥。温室大棚栽培黄瓜还要进行二氧化碳施肥,防止植株早衰,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栽培方式应采用高畦栽培和地膜覆盖,保护根系;及时绑蔓或吊秧,中耕除草,摘除枯黄病叶和底叶,带出田外或温室大棚外集中处理;适当控制浇水,露地黄瓜应及时中耕,搞好雨后排水,减少田间相对湿度。温室大棚要尽可能增加光照、加强通风。    4.生物防治  白粉病发病初期,喷洒2斯达菌水剂800倍液或乐菌收水剂900倍液,配合喜丰收植物免疫修复营养液增强药效,8~15天喷一次,连喷2~3次。    5、物理防治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喜丰收植物免疫修复营养液80~100倍液,5~6天喷1次,连喷3~4次,以在叶面形成保护膜,防止病原菌侵入。    6、化学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66.8%丙森·撷霉威2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2000倍液、50%乙醚酚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2%多-硫醚悬浮剂500~600倍液配合喜丰收植物免疫修复营养液喷雾防治,增强药效,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

相关知识

黄瓜白粉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蔬菜病虫害诊断与防治
温室黄瓜病害防治
五步诊断蔬菜病害
黄瓜细菌性病害及防治
蔬菜病害田间诊断曹县农业局李汝锋
蔬菜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图谱
基于环境因子的黄瓜病害预测研究
利用碳酸氢钠防治作物病害
6.2白粉病的诊断与防治课稿.ppt

网址: 黄瓜白粉病病害诊断防治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8831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雪松疫霉腐烂病的诊断与治理
下一篇: 进境风信子种球中菊基腐病菌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