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虫生真菌利用研究室

虫生真菌利用研究室

固体培养车间蝉花人工培养品液体培养系统固体培养车间蝉花人工培养品液体培养系统

     ◆学科建设

     1962年建所即成立植保研究室,先后更名为生物技术研究室、虫生真菌利用研究室、植物保护与虫生真菌研究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6人(博士2人、硕士4人),其中正研1人,副研1人,助研4人。学科带头人柴一秋研究员先后获第三届新世纪巾帼发明家新秀奖、浙江劳模、浙江省创新技术标兵、温州市特支计划杰出人才、温州市拔尖人才、温州市农业先进工作者等,当选浙江省第十二次、十三次党代表,入选浙江151第二层次、温州市551人才第一层次培养人才。

     目前在研项目有省重大科技攻关1项、省科技援助项目1项、温州市重大科技项目1项,其他科研项目多项。先后承担或参与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国家863重大项目、国家或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温州市重大科技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70多项;科研成果获省农业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3项,获温州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多次。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 合著出版《昆虫真菌学》等多部著作,授权发明专利20项(其中美国专利2项,南非专利2项),注册商标3个,审定新品种1个。

     ◆科研历程

     上世纪70年代,开展甘薯瘟防治技术研究大幅提高了温州甘薯产量;80年代,利用真菌座壳孢防治柑橘粉虱和介壳虫,开展柑橘黄龙病的鉴定和防治为温州柑橘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90年代,观叶植物和香石竹等花卉的茎尖脱毒组培防治病虫害研究,为温州盆花和鲜切花生产提供优质高产的种苗;90年代末稻水象甲生物和化学协调防治研究,有效地控制了外来有害生物稻水象甲对温州水稻生产的威胁。21世纪,以本学科为基础,我所成功入选农业部农药登记药效试验单位,承担着来自全国各地多家药企的农药登记药效试验认证工作。在植物保护的应用推广中,建立了杨梅、四季柚、蘑菇、茶叶、雪梨、草莓等无公害生产基地20000多亩,为农民合作社及农业龙头企业成功申请了多个绿色农产品品牌。2009年研制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蝉花新产品,在蝉花的人工培养及深加工研究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1年“温州市虫生真菌资源研究与开发重点实验室”获批,2017年获建温州市食药用菌应用研究重点创新团队。2020年担任科技部“生物农药与生物防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理事单位,目前本学科与南京农业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美国康乃尔大学、美国EDEN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及加拿大Saskatchwen大学保持着长期的科技合作与交流。

     ◆发展规划

     ◇ 植物保护

     在农业部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方面,继续严格以《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为依据,结合当地病虫害实际发生情况,科学合理安排试验。对农药试验产品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其登记和推广使用提供出科学的依据。

     在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研究方向,根据浙南地区粮食、蔬菜、瓯柑和杨梅等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种类、发生特点、发生规律,研究其危害习性,寻求防治适期、研究绿色防治技术规程。

     分子育种与转基因工程研究方向,开展作物转基因抗病虫研究,高产活性物质的微生物分子育种等。

     ◇虫生真菌

     虫生真菌资源收集、培养与保存,收集分离虫生真菌菌种资源,对有价值的虫生真菌进行人工培养、贮藏保存、开发利用及其技术研究。

     虫生真菌农用研究,开展蝉拟青霉等虫生真菌及其代谢产物对农作物病害虫生防技术研究,探索活性成分和作用机理,为研发植物免疫调节剂和小型害虫的生物农药提供技术支持。

     虫生真菌食药用研究,以蝉拟青霉等虫生真菌为研究对象,开展虫草资源的新用途和新组分研究工作,开发出具有应用价值的保健食品药品提供技术支持。

相关知识

虫生真菌在农林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生物防治与外来入侵生物研究室
虫生真菌内生菌在植物病虫害防治上之应用
生物防控:“以虫治虫”大显身手
利用黄瓜幼苗内生真菌种子处理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的研究
植物寄生线虫生防真菌研究进展.docx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农业昆虫研究室
种质资源研究室
花木生虫怎么办?

网址: 虫生真菌利用研究室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8838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张鹏英
下一篇: 壳寡糖在植物种植中的作用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