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根深叶方茂 粤韵四海扬

根深叶方茂 粤韵四海扬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竣工庆典晚会11月30日晚上演

第九届羊城粤剧节吸引全球粤剧爱好者

  历经八年努力,对粤剧表演艺术进行追根溯源的挖掘和整理,《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圆满竣工。11月30日晚,“此物最相思”(五)——《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竣工庆典晚会暨“剧目卷”首发式将在广州红线女大剧院隆重举行,晚会集结近十年难得一见的鼎盛阵容,将以多种艺术手段呈现《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的丰厚内容和活化传承的成果,彰显传统粤剧艺术的鲜明特色和文化价值。

  庆典晚会也标志着第九届羊城粤剧节圆满落下帷幕。在为期11天的盛会中,47场展演活动的平均上座率超过80%,粤剧电影新作展映覆盖社区,粤剧嘉年华系列活动更是创新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完美融合……本届粤剧节的全网曝光量超6500万次,国际化传播覆盖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展现了粤剧艺术的全球影响力。

  根深叶方茂,粤韵四海扬。四年一会的羊城粤剧节暂告落幕,期待粤剧在当下、在未来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粤剧嘉年华快闪活动中,观众和演员合影。

  历经8年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竣工

  粤剧是广府文化、岭南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瑰宝,于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整理记载珍贵的粤剧表演艺术史料和资源,为粤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填补粤剧艺术研究领域的空白,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文化抢救工程。

  2017年6月,在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主导下,由广东粤剧促进会承办的《粤剧表演艺术大全》(以下简称“《大全》”)的编撰工作正式启动。由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倪惠英担任主编的编委会,汇聚了各地粤剧艺术家和相关机构,对粤剧表演艺术进行了追根溯源的挖掘和整理,历时八年,今年11月完成了这一浩大工程。

  “今年正值粤剧‘申遗’成功15周年,这一文化工程的竣工显得更有意义。《大全》的成功编撰出版,展现了当代粤剧人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标志着粤剧成为全国348个剧种中,第一个系统地完整呈现本剧种表演艺术体系的地方剧种。”《大全》主编倪惠英表示。

  《大全》全套书籍共分五卷——《做打卷》《唱念卷》《音乐卷》《舞美卷》《剧目卷》,全套书籍共有4700多页,540多万字,4000多帧图片,还有15000多分钟视频和1200多段音频,内容丰富,全方位反映了粤剧表演艺术的整体面貌,把粤剧近百年来最有特色的表演形式记载下来,建构完整的粤剧表演体系,为粤剧的传承提供扎实可靠的根基。

《粤剧表演艺术大全》

  2019年11月—2024年4月,《大全》已完成前四卷的出版。《大全》自出版以来,获得多个奖项:2019年荣获“张庚戏曲学术提名奖”;2020年入选“羊城十大好书”;2021年全套书籍纳入“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电子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2022年入选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大全》被誉为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传承活态艺术遗产的文化壮举”。

  庆典晚会 汇集近200位粤剧名家新秀联袂演出

  为庆祝《大全》圆满竣工,11月30日晚,“此物最相思”(五)——《粤剧表演艺术大全》竣工庆典晚会暨“剧目卷”首发式将在广州红线女大剧场隆重举办。晚会将汇集近200位粤剧名家、新秀联袂演出,演出阵容之鼎盛,近十年难得一见,其中有17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数十位一级演员。

  庆典晚会节目精彩纷呈,以四大篇章呈现粤剧的深厚底蕴和流派纷呈、人才辈出的风貌。

  在“传统例戏篇”,将展示最有特色的粤剧传统例戏《六国大封相》《仙姬送子》《天官赐福》,前两部均以粤剧舞台官话演唱。《六国大封相》的看点是粤剧名家彭炽权首次饰演苏秦,将呈现他“官话”演唱和表演“坐车”的功力。88岁高龄的粤剧名家叶兆柏,联同梁耀安、丁凡、龙贯天、曾慧、梁淑卿、崔玉梅、李淑勤、陈韵红、麦玉清、彭庆华、黄伟坤、孙业鸿、李秋元、黄春强、陈振江、毕海荣、肖婉婷、莫燕云等一众粤港澳粤剧名家,以及饰演“胭脂马”的黄伟香将一一亮相;《天官赐福》则以“男加官”和“女加官”分别登场,呈现独特的表演特色和喜庆祥和的场面,这也是《大全》挖掘整理和活化传承的成果之一;《仙姬送子》由黎骏声和倪惠英联袂主演,该剧源自昆曲的传统牌子,人物众多,场面热闹,寓意吉祥,其中有一段粤剧独有的仙姬“反宫装”舞蹈表演,是该剧的一大看点。

传统例戏《仙姬送子》将在庆典晚会上演。

  在“传统古曲与经典唱腔篇”,粤剧古腔大调《秋江哭别》富含传统古朴的韵味,该曲由文汝青、李伟骢、李秋元、李嘉宜、吴非凡、林颖施演唱;“虾腔”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再进沈园》由罗家宝的弟子梁耀安、郭建华、李江崊演唱;“红腔”代表作之一《昭君塞上曲》则由粤剧大师红线女的徒弟郭凤女、苏春梅、琼霞再现。

  在“传统南派技艺篇”,苏临轩、黄文意表演的“日月架”,彭庆华表演的“韦陀架”,朱红星表演的“桃花女架”,陈志超、梁卫国等表演的“降龙、伏虎架”,均为粤剧的传统功架,其共同特点是身段优美,动静兼备;“高台特技”和“南派武技”则由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院和佛山粤剧院的一众青年演员表演。他们将表演高难度的“高台跶背”“跶烂枱”等武技绝活。一众龙虎武师表演硬桥硬马的“南派武技”,展现当代粤剧人的武打技艺和硬朗刚劲的南派武打风格。

  在“优秀剧目篇”,罗家英、白雪红、欧凯明、倪惠英、黎骏声、蒋文端等将分别演绎当代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帝女花》《搜书院》《花月影》《山乡风云》等剧目的精彩片段,这些剧目中既有传统剧,也有新编历史剧和现代剧,彰显当代粤剧剧目佳作纷呈,丰富多彩。

  晚会尾声“继往开来”,更是彰显了粤剧人再创辉煌的决心和自信。

  据悉,庆典晚会开场前,将举行《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剧目卷”首发式,主办单位将向相关粤剧院团、图书馆等机构和单位赠书。

  高水准的艺术展示平台 47场展演活动完美上演

  第九届羊城粤剧节,是高规格、高水准的艺术展示平台——47场精彩的展演活动完美上演。其中,22台优秀剧目展演汇聚了17个专业院团,展现了当代粤剧艺术发展新风貌。25台华人华侨社团粤剧粤曲展演同样如火如荼,吸引了71个社团的热情参与,其中包括61个来自境外的社团,以及10所广州本地中小学的参与,共同书写了粤剧艺术交流与传承的新篇章。

  优秀剧目展演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口碑,也实现了票房的大丰收,平均上座率高达80%。其中,深圳市粤剧团排演的经典粤剧《帝女花》作为本届羊城粤剧节第二部上演的剧目,演出当日即告“全院满座”,为粤剧节票房迎来“开门红”。

  11月20日,粤剧节开幕式上,广州粤剧院倾力打造的新编粤剧《南拳》燃动全场。该剧首次将蔡李佛拳搬上粤剧舞台,同时奏响了第十五届全运会相约湾区向未来的时代强音。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孙红侠高度评价,认为《南拳》是一部现实意义与艺术价值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具,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兼具的作品,“充溢家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舞台整体的气质恢宏壮烈、气势如虹。”

  除了舞台上的展演,本届粤剧节还特别增设了11部粤剧电影新作的展映,其中在金声电影院、永汉电影院等专业影院放映了22场,同时以“文艺轻骑兵”的形式,将电影带入增城塘口村、黄埔新田村、从化镇安社区和花都炭步等基层社区,让羊城粤剧节的艺术魅力直达市民家门口,实现了艺术的共享。

  全球粤剧知音的盛大节日 年龄跨度达80岁

  11月21日晚,粤剧艺术博物馆,中国香港长者乐园和加拿大关德兴长者乐园携手带来了“粤艺戏曲夜”。“和朋友们一起演出,演出得到一致好评,现场掌声笑声不断,好友重聚,也学到了很多,希望来届继续参与!”香港长者乐园主席邓任淑华第五次来参加羊城粤剧节,她在朋友圈如此高兴地表示。

  本届羊城粤剧节是一场规模宏大的艺术盛事,吸引了全球粤剧爱好者齐聚广州。

  本届羊城粤剧节,华人华侨社团粤剧粤曲联展的参与人数众多,年龄跨度达80岁,创下了羊城粤剧节的历史纪录,生动展现了粤剧艺术的薪火相传。

  广州市荔湾区广雅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平均年龄仅5岁,他们在《粤韵新蕾展芳华——少儿粤剧折子戏专场》中的精彩表现,为羊城粤剧节增添了一抹童真色彩。这不仅是羊城粤剧节首次将少儿粤剧专场纳入展演活动,也为少儿和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传承文化的舞台,激发了新一代对粤剧艺术的热爱。

  新加坡敦煌剧坊的艺术总监胡桂馨,以85岁高龄第八次带领剧坊参与羊城粤剧节,继2016年第七届羊城粤剧节上演英语粤剧《清宫遗恨》大获好评后,本届粤剧节再度为羊城观众带来了英语粤剧《牡丹亭之游园惊梦》,让人耳目一新,不少观众表示,“20多分钟的折子戏,没听够。”英语粤剧为粤剧在海外的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粤剧艺术的国际传播作出了直接贡献。尤值一提的是,1990年胡桂馨首度参加羊城粤剧节受到启发,于1992年在新加坡创立了狮城国际粤剧节,每年都举办。

  逾3000位海内外粤剧知音聚集羊城,有很多是像胡桂馨这样多次参加羊城粤剧节的,他们有的是在往届粤剧节中认识的,难得重逢分外开心,“好几年不见,你还是那么青春美丽呀!”也有首次参加羊城粤剧节的,比如来自新加坡的小学教师王俊明,他和粤剧名家蒋文端在本届粤剧节联展上演绎了《新霸王别姬》,“我要拜粤剧名家为师,明年想在新加坡开个人专场。”40出头的他如此表示。

  羊城粤剧节,以其独特的魅力,持续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粤剧爱好者,共赴这场盛大的节日。

  丰富多彩的外延活动 让市民游客近距离体验粤剧

  11月23日下午,广州粤剧院的几位青年演员在剧院化好妆后,走到马路对面领展广场北面的平川夜巷,上演了精彩的粤剧快闪《花好月圆》《穆桂英招亲》。一位来自华南师范大学三年级的女生着汉服前来,“我知道羊城粤剧节期间有粤剧嘉年华,今天过来玩,逛了非遗市集,集满了章,领了粤剧文创帆布袋,还和参加快闪的武生、武旦合影,好开心!让我对粤剧、对传统文化更加喜欢了!”

  本届羊城粤剧节是一个守正创新、繁荣发展的节庆活动,粤剧嘉年华等子活动,让市民近距离体验粤剧、感受粤剧、爱上粤剧。

  秉承“粤剧,不止于戏”的理念,首次推出的粤剧嘉年华系列活动以广州的文化新地标——广州粤剧院为核心,活动影响力辐射至周边商圈,致力于以时尚、国际化的视角推广粤剧文化,吸引年轻一代的目光,展现传统文化的现代风采。

  粤剧节通过一系列活动——“快闪”演出、非遗集市、粤剧知识讲座、粤剧面谱体验和艺术展览——打造了一个全方位的粤剧文化体验空间。游客得以沉浸式地体验粤剧文化,感受其独特魅力,享受一场可触摸、可体验、可消费、可传播的文化旅游新体验。“传统粤剧文化融入繁华珠江新城的夜景,这种感觉真的很美妙。”有年轻观众如此表示。

  据悉,第九届羊城粤剧节全网线上内容总曝光量已超过6500万次,实现了全网上万次的互动及讨论。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也同步发力,创意输出了西、法、英、俄、韩、日、阿拉伯语等8大语种的多主题原创内容策划,覆盖了来自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35种语言的用户,实现了超百万次的内容曝光,为粤剧节的国际化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粤剧节还积极响应“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与白云国际机场及航空公司合作,策划了一系列粤剧主题活动和“粤剧+旅游”主题线路宣传,进一步加深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提升了广州加快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及国际演艺中心的城市形象。

相关知识

读懂广州·粤韵
大花君子兰新品种扬君1号选育与栽培技术
2024粤韵杯中老年舞蹈才艺大赛晋级决赛名单出炉!
赞美兰的句子诗句
深港两地名家齐聚罗湖,共同演绎 “粤韵花开”粤剧粤曲交流晚会
水稻扬花期如何进行田间管理
【活动报名】“巧手展粤韵 非遗进万家”——粤剧头饰制作体验活动
根茂康——氨糖(N—乙酰氨基葡萄糖)原粉(原液)的功能
方同菊花节,相待洛阳扉 诗词名句
花韵诗词

网址: 根深叶方茂 粤韵四海扬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90596.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2024最新北京五天四晚深度游,
下一篇: 阴阳师手游半周年庆典 樱花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