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一枝鲜花飘香世界的时代印记 斗南花卉产业砥砺发展40年综述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一枝鲜花飘香世界的时代印记 斗南花卉产业砥砺发展40年综述

图片

  斗南花卉交易市场 本版图片均为供图

图片

  以路为市

图片

  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

图片

  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拍卖大厅座无虚席

图片

图片

  假日花市旅游热

  1983年

  化忠义首次将鲜切花引种到斗南自家的责任田,成了斗南鲜花种植的第一人

  1984年

  云南省花卉协会成立

  1986年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开始筹建“花卉工厂”,为斗南提供种苗、种球

  1993年

  第一次举办花卉斗南展销会,100多户花农、企业实现交易额2250万元

  1994年1月

  云南省花卉现场办公会在昆明召开。会上明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造就了一个烟草王国,现在我们要再造一个花卉王国;年底,昆明市花卉种植面积由1992年的1300多亩发展到6000多亩

  1995年

  斗南办事处等部门投资380余万元,建成了占地12亩的村级花卉交易市场。这是斗南的第一个花卉交易市场

  1997年

  斗南建成第一栋邮电楼,村里装了900余部程控电话,为花农及花商信息交流提供了便利;10月,云南花卉产业联合会斗南分会在斗南办事处成立

  1999年

  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前夕,斗南建成了占地65亩的昆明斗南花卉市场。昆明斗南花卉有限公司成立,斗南花卉交易市场正式投入运营

  2001年

  原农业部将斗南花卉市场确定为全国定点花卉市场;昆明斗南花卉市场被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之最认定为最大的鲜花交易市场

  2002年12月

  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投入使用

  2004年

  “斗南”花卉商标被认定为云南省著名商标

  2005年4月

  昆明斗南花卉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2006年

  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在全球创新推行“花卉新品种引进及品种保护三方合作”模式。截至目前,已有荷兰、法国、德国、以色列等国家和地区的50家育种商专利新品种和国内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推向中国市场

  2007年

  “斗南DOUNAN及图”注册商标被原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09年7月

  斗南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昆明市呈贡区斗南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成立,花农可以凭借信誉贷款

  2010年

  昆明斗南花卉有限公司携手资本集团成立昆明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建设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区(一期)项目

  2012年

  云南锦苑花卉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打通昆明到泰国的花卉冷链物流,斗南鲜花至东南亚市场可一日到达;斗南花卉市场交易额连续10多年保持全国第一,被原农业部确定为国家级斗南花卉市场

  2014年

  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的全国首个鲜切花交易价格指数——KIFA鲜切花交易指数正式发布,交易价格直接影响全国花卉市场价格走势;中心先后制定并推行系列花卉标准被商务部列入部颁标准

  2015年3月

  斗南花卉交易市场转场成功,“花花世界”投入运营;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区作为主会场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斗南花卉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50亿元建设5个交易大钟、306个交易席位的大型拍卖市场

  2016年

  斗南花卉交易市场鲜切花交易量首次突破60亿枝,交易额47.2亿元

  2017年1月

  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夜访斗南花卉交易市场并提出“现在斗南花卉市场已经是中国第一、亚洲第一,希望你们向世界第一迈进”的殷切期望;3月,斗南花卉市场被认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昆明斗南花卉交易服务标准化试点通过省、市两级验收;鲜切花交易量达到65.3亿枝,交易额53.55亿元,连续20多年交易量、交易额、现金量、人流量和出口额居全国第一

  2018年

  斗南花卉小镇入选中国“50个最美特色小镇”;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被认定为中国拍卖行业AAA级企业;云南省80%以上的鲜切花和周边省份、东南亚国家的花卉进入斗南花卉市场交易,日上市鲜切花100余个大类1600多个品种,平均每天有1000至1200吨鲜花销往全国各地,以巨大的交易额和交易量成为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

  2019年

  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承建的花卉目标价格保险试点项目入选农业农村部花卉产业集群

  2021年9月

  “数字云花”平台入围云南省“10大数字农业优秀应用平台(系统)”名单,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2021年度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服务型示范单位);10月,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农业农村部第七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斗南社区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名单;当年斗南花卉产业园区花卉交易量达102.57亿枝、交易额约112.44亿元人民币,突破“双百亿”

  2022年7月

  斗南花卉市场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8月,搭乘神舟十二载人飞船的KIFA新成员“太空花卉种子”回滇

  2023年“七夕节”期间

  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交易总量突破5700万枝,单日综合最高交易量达1125万枝,单日大钟最高成交量达1026万枝,创历史新高

  历史的长河中,镌刻着那些熠熠闪光的时刻,标注着时代行进的方向。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5周年。

  这一年,云岭大地吹响了“谱写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云南篇章”的嘹亮号角,奏响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激扬乐章。

  这一年,斗南花卉产业也迎来了发展的第40个年头。

  40年风雨兼程,40年砥砺奋进。呈贡勇立改革潮头,踏着时代的节拍铿锵向前,斗南顺势而为,实现了花卉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沿街叫卖”到“亚洲第一”的传奇飞跃。

  从农田到菜地,从菜地到花田,从花街到花市;从“靠天吃饭”到现代化智慧农业设施;从进口买种子到自主研发新品种……自1983年呈贡斗南村民种下第一株剑兰开始,斗南历经40年的积淀和发展,现已形成以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斗南花卉市场和昆明花拍中心两家龙头企业为核心的花卉产业集群,创造了一个“斗南奇迹”,为世界花卉产业史注入了精彩一笔。

  斗南花卉产业发展的40年,是改革开路、创新引路、实干铺路的40年;是创业崛起、跨越发展、高质量发展的40年;是寄托着无数梦想,承载着无数希望,书写着无数奋斗,彰显着无数光荣的40年。

敢为人先 从一枝剑兰到百亿产业

  40年前,一枝剑兰绽放斗南,鲜花的故事由此开始。

  如今,斗南花卉市场汇集了全省乃至整个东南亚最绚丽秀美的四季鲜花。从白天到夜晚,游客、花商、花农穿梭在花海中,形成一道绚丽多彩的风景。

  有谁能想到,这个如今被誉为中国花卉“市场风向标”和“价格晴雨表”的斗南花卉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还只是个散卖鲜花的街市。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农村迎来了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重大改革,全国农民有了生产和交易农产品的自主权。改革的春风吹到了昆明滇池东岸,1983年,斗南村村民用他们勤劳的双手、聪明的才智和对市场的敏锐嗅觉,在三分菜地里试种鲜花,从此开启了鲜切花商品化种植和交易的道路。

  1983年,时任呈贡农业局良种场场长的化忠义从广东引进了剑兰种苗,在自家自留地上试种成功,众多农户纷纷效仿种植,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此后,为了卖花,花农经常凌晨三四点起床,骑2个多小时自行车到昆明的尚义街、国防路摆摊卖花,或者用箩筐挑着叫卖,商贩们都是推着自行车来收花。

  化忠义一家作为中国农村改革和农产品生产流通方式的第一批探索者,也成为改革开放后斗南村先富起来的典型,他家在村里盖起的第一幢楼房,也成了“种花能成万元户”的印证。

  斗南村的菜农纷纷跟上化忠义的步伐。1988年,几个青年农民引进了康乃馨、勿忘我、满天星、香雪兰等鲜花品种进行种植,斗南从此一步步变成了一个鲜花盛开的村庄。1990年,斗南村95%的农户都把自家的菜地改为花田;1992年,昆明尚义街多数花店里的鲜花几乎都是来自斗南;1993年,村里一批有志青年闯广州,把斗南鲜花卖到了广州、上海。

  斗南鲜花名气渐渐传开,1990年前后,在斗南村的主路上,成捆、成筐的鲜花摆在街边售卖,花农、商贩将这条街挤得水泄不通,50米长的“斗南花街”由此形成。

  随着斗南花市交易日益火爆,1995年,在昆明市政府的支持下,村委会把斗南村原有的蔬菜农贸批发市场改造扩建成了一个占地约12亩的花市。这是斗南的第一个花卉交易市场,也是当时中国第一个村级花卉市场。斗南花市彻底告别了以路为市、交通拥堵、管理粗放的历史。

  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促进了花卉产业的蓬勃发展,呈贡的花卉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到1998年,呈贡花卉种植面积达7800亩,日上市鲜切花120万枝至150万枝,日交易额70万元至120万元,日参与交易人数达2000多人次,12亩的市场已经不足以承载交易。1998年,斗南花卉公司应运而生;1999年,占地56亩的全国第一个专业花卉交易市场建成,这是花卉专业交易市场从无到有的第一次飞跃。

  从以路为市到规范化市场,斗南花市秩序更加规范,金融、技术、信息等配套服务日趋完善,花卉市场被原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花卉市场,创立了花卉行业的2个中国驰名商标——“斗南DOUNAN及图”和“KIFA及图”。在斗南花卉产业发展过程中,当地政府始终发挥着支持、引导、规范和扶持的作用。

  随着斗南花卉产业的提质升级,斗南成为了全国乃至亚洲鲜切花交易的核心。每天,花潮人海日夜交替,来自全国各地的上万名花农花商在这里集聚,数百万枝鲜花在这里集散,数以万计的资金在这里流通,社区的土地价值随之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不断增长,斗南社区的居民成为了呈贡第一批因鲜花致富的群体。

  斗南社区居委会主任李文算了一笔收入账:“居民的房屋租金加上社区集体经济每年人均有5000元的分红,再加上居民的花卉种植或经营收入,大部分居民的年收入都超过了10万元甚至20万元。”李文说:“40年来,斗南人敢闯敢干肯吃苦的首创精神,不仅让我们因鲜花而致富,还把鲜花推向了世界。”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斗南的农用地越来越少,再加上花卉种植都是大肥大水,出于滇池保护的需要,斗南种植花卉的大棚也逐步拆除,种花成为历史,斗南成为花卉交易的集散中心,越来越多的花农开始从事包装、物流、批发等相关产业。

  斗南花农吃苦耐劳、敢为人先的精彩故事还在延续。有着丰富种花经验的花农们,在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纷纷到邻近的县(市、区)或者其他州(市)租地种花,政府按照租种土地面积给予资金补贴,花农则把技术带到了全省各地,助力云花持续增长。

  截至2022年,云南花卉种植面积达194万亩,鲜切花种植面积34万亩,产量约180亿枝,增长10.9%。云花飘香海内外的背后,都有呈贡斗南花农的身影。

  历史属于奋斗者。从一株剑兰到上百亿枝鲜花、“从花田到花街,从花街到花市,从花市到花都”,一枝枝鲜花,成就了“亚洲花都”的传奇。

  40年的艰苦奋斗,40年的激荡沉浮,都深深烙上了呈贡人民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砥砺奋进、敢为人先的时代印记。

开拓创新 让斗南花卉持续腾飞

  坐落于昆明滇池东岸的斗南,因花而闻名世界,因花而成就“世界春城花都”。

  40年来,斗南从以路为市的花卉一条街,变为占地千亩的花卉交易市场,再到集鲜花交易、会展、旅游、物流等为一体的交易集散地……与时俱进的“金斗南”缔造了属于中国的鲜花传奇。

  真正让斗南开始腾飞的,是花卉的交易模式开始实现与国际接轨。1999年,斗南逐渐形成了一个以花卉为核心的产业聚集区,传统的对手批发交易市场已不能满足日趋多元的交易需求。经过近2年的筹备和建设,2002年12月20日,中国第一个以拍卖为主的昆明花拍中心落成,随着拍卖第一锤的落下,斗南花卉交易进入了公开透明竞价的时代。拍卖交易减少了鲜花交易的中间环节,解决了过去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盲目生产等市场供需问题。

  2012年,由昆明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花花世界”项目破土动工。项目占地286亩,建设面积28万平方米,投资30亿元,项目于2015年投用,实现了斗南花市由老市场到新园区顺利转场,全面打造了一个“花卉+农业创意+文化创意+旅游创意”融合发展的国际花卉产业园区。目前,已入驻各类花商2000余家。

  斗南花卉产业发展到今天,形成了以鲜切花、盆景、绿化苗木、花卉衍生品等为核心,涵盖花卉苗木的种植、销售、包装、园艺资材、种苗、物流运输、农资农材、园林绿化、婚庆礼仪、文化创意、人才培训、花卉加工和文化旅游等多行业融合、联系、发展的一体化、现代化花卉产业链。

  “中国花卉看云南,云南花卉看斗南。”斗南花市不仅是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成为中国花卉的“市场风向标”和“价格晴雨表”,还发展成为全国花卉的集散交易中心、花卉物流服务中心、花卉旅游中心、花卉金融服务中心、大数据信息中心。斗南花市已有“商旅文”融合发展的夜间经济交易消费浓厚氛围,先后获得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殊荣。

  2007年,“斗南DOUNAN及图”注册商标被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斗南花卉成为中国花卉行业第一品牌和“中国鲜花”的代名词。

  交易是斗南花卉产业的核心,而创新是其常开不败的秘诀。长久以来,传统渠道的批发一直是云花的主要交易模式。2015年,随着网络直播遍地开花,拉近了云花和消费者的距离,每天近5000名主播通过直播将斗南鲜花直接展示给客户,国内外的客商也通过电商平台直接买到云南的一手鲜切花。从传统销售转型到电商新业态的花商、花农越来越多,进一步挖掘了市场潜力。

  2022年,斗南花卉产业园区花卉交易量、交易额再创历史新高,交易量达110.36亿枝,交易额121.47亿元,连续两年突破“双百亿”。

  目前,园区交易汇聚了云南省80%以上的鲜切花和周边省份及东南亚国家的花卉,占全国鲜切花的相对市场份额高于70%,交易核心地位不断巩固,为打造“春城花都展示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奋进逐梦 向世界一流迈进

  斗南花卉产业历经40年的积淀和发展,用数据不断书写着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轨迹,也向世人呈现出了昆明乃至云南改革开放40余年来最鲜活的今昔对比照。

  2017年1月24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斗南花卉市场时,提出“现在斗南花卉市场已经是中国第一、亚洲第一,希望你们向世界第一迈进”的殷切期望。

  斗南花卉的交易量、交易额已连续24年稳居全国第一,但要成为世界第一,这个目标还有很远的一段路要走。

  呈贡因花而动人,斗南因花而增色。但一直以来,平台建设滞后、科技支撑力不足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斗南花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步伐。

  “斗南花卉市场的发展方向,要对标荷兰的阿斯米尔市场。阿斯米尔除了拍卖市场以外,周边有很多的研发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王继华认为,斗南要努力建成花卉国际创新中心,才能实现花卉产业的升级。

  “云南鲜花已经做到亚洲第一、全球第二。但这样的品牌影响力是阶段性的,想要真正做大做强,必须走到更大的市场中去。”云南锦苑花卉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云南省花卉产业联合会会长曹荣根表示。

  斗南花卉产业未来之路该如何走?花卉从业者一直在探索攻坚这个课题。

  好花需要好种子,谁拥有种质资源,谁就能掌握未来。当前,首要解决的是制约花卉产业发展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数量少、缺乏高效绿色生产技术等“卡脖子”难题。

  为进一步提升自主研发创新能力,2019年,呈贡区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建设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享实验室、观赏园艺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国际花卉技术创新中心绿色高效种植基地项目。目前已吸引数十家盆花、鲜切花、食用花卉、精深加工花卉企业和创业团队入驻,助力云花双创升级、实现千亿级目标。王继华介绍,项目建设的目标就是助力斗南乃至云南花卉产业蓬勃发展,将斗南花卉小镇打造成千亿产业,全面提升“春城花都展示区”和“斗南花卉小镇”品质内涵和国际竞争力,全力推进云南花卉产业向标准化、专业化、智慧化的花卉全产业链迈进。

  夜幕降临,斗南花市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花车、花商如潮水般涌入市场,一辆辆满载鲜花的冷链货车从这里出发,奔赴全国各大城市,成百上千吨的鲜花销往俄罗斯、波兰、日本、韩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次日清晨,鲜花被派送到花店中,人们购买鲜花送人或装饰,一枝鲜花至此完成了自己的浪漫传递。对于鲜花来说,保持刚摘下枝头的新鲜度是它实现价值的最大优势。

  鲜花品质50%取决于花田种植、50%取决于采后管理。其中,采摘预冷、加工包装、运输是整个采后管理最重要的三个环节。冷链物流在采后环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确保鲜花在采摘后保持最佳新鲜度和质量的关键。冷链物流体系贯穿鲜花从产地到消费市场的各环节,是云花销往世界的重要一环。

  在冷链物流、保鲜技术领域,一系列探索创新在更大范围、以更强力度、向更深领域推进。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和冷链物流建设,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支持农产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截至2022年,全省已建冷库6500余座,库容620余万立方米,营运冷链运输车1620辆。最初,从斗南发往全国或出口的鲜花一半以上依赖空运,如今80%的鲜花依靠全程低温冷控的冷链车完成运输。鲜花通过冷链陆运,不仅运费、物流损耗较空运大幅度降低,而且其物流覆盖半径、范围也较有优势,冷链物流的进步为云花绽放世界提供了重要保障。

  “现在的斗南花卉产业已经超越我们原有的认知,这个产业的外延正在无限地扩大。”王继华说,不仅仅是花卉种植和技术已扩展到东南亚国家,不少越南、老挝等国家的鲜花也成批量到斗南进行交易。以前斗南花卉是买云南、卖全国,买全国、卖亚洲,未来的目标是买全球、卖全球,花卉从全世界各地进来,然后销售到全世界。

  激荡40年,奋进新时代。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呈贡将乘势而上、砥砺奋进,再次鼓起改革开放风帆,以高标准规划、高品质建设斗南花卉产业园区,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加强花卉科技研发,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力争到2028年,在交易规模、科技创新、品牌形象、营商环境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花卉交易中心、科技辐射中心和花卉创新创业中心,让云花惊艳世界。

  云报全媒体记者 张雁群 通讯员 李琼美 吴鑫

相关知识

一枝鲜花飘香世界的时代印记!斗南花卉产业砥砺发展40年综述
一枝鲜花飘香世界的时代印记 ——斗南花卉产业发展40年综述
呈贡斗南:一枝鲜花飘香世界的时代印记
一枝鲜花飘香世界的时代印记
昆明斗南40年:从“一片花田”蝶变“亚洲花都”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姚安:发展花卉产业 为乡村振兴锦上添“花”
“亚洲花都”呈贡斗南 总有你想要的浪漫
首届中国昆明斗南花卉展览会助推花卉产业提档升级——汇集众智让云花绽放世界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向绿而行
【争当排头兵 奋力强省会】首届中国昆明斗南花卉展览会助推花卉产业提档升级—— 汇集众智让云花绽放世界

网址: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一枝鲜花飘香世界的时代印记 斗南花卉产业砥砺发展40年综述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913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花之恋》
下一篇: 中国植物园发展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