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花团锦簇七月七

花团锦簇七月七

花团锦簇七月七

水墨丹青-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年年有个七月七,</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牛郎织女鹊桥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织女俏,牛郎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俩人给俺来送巧。</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根银针七根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个闺女都教遍。</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俺巧,做好花鞋送你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俺拙,绣出圪针扎你脚。</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小村七月七,最美的指甲草</span></p><p> </p><p><br></p><p> 农历七月七,也称七夕节,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p><p> 牛郎织女鹊桥会的故事家喻户晓,许多地方的传说里,牛郎织女被茫茫银河隔断,是喜鹊为他们搭起了相会桥。小村里的传说,为牛郎织女搭起相会桥的,不光有喜鹊,还有麻雀。</p><p> 小村人管喜鹊叫鸦雀(方言:ya qiao)。小时候,门前大树上喜鹊儿一叫,母亲就会说: </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鸦雀鸦雀(ya qiao)叫喳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亲人来到家,</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没有板凳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去搬树格杈,</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短的不中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长的搭桥啦。</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p><p> 小村人管麻雀儿叫喜虫、小虫。巷头五奶就哼过:灰喜虫,撅尾巴,小嘴尖尖叫喳喳,跳来跳去一拃长,吃了东家吃西家。五奶还说,七月七的早上是听不到喜虫叫的,都飞去给牛郎织女搭桥了。不信你隔天再看,小虫头顶都少了一撮毛,咋咧?让心急火燎的牛郎织女给踩掉了。当然,没有人去逮些麻雀儿验证是不是头上少撮毛,就像大家都相信牛郎织女七月七肯定能相聚一样。</p><p> 银河隔断有情人,是鸦雀、喜虫翩跹着翅膀飞呀飞,为他们架起了这银河之上的相会桥。365个日日夜夜,这离别苦、相思情,终于等到了团圆的时刻,激动欢喜的心情可想而知。鸦雀,喜鹊;麻雀,喜虫。从这名字上,似乎验证了与牛郎织女欢欢喜喜的团圆有关联,也体现了普天百姓对美好事物的美好祝愿。 </p><p> 七月七,民间过去有各种乞巧活动,如拜织女、吃巧果、穿针乞巧、投针验巧、葡萄树下接巧等,一个巧字,注定了七月七是一个与女子有关的节日。女子为好,女子的节日,必定充满了美好,包括心愿,包括行动。 </p><p> 过去,晋南一些地方有“七月七,巧娘娘上天”的习俗,头天夜里,村子里十六七岁的女孩子集中到一起,各家大人(主要是当母亲的)用深颜色的围裙蒙在自家女儿头上,旁边还有人敲锣,哐哐哐三下,喊一声:接巧!喊声中,女孩子谁最先最快揭掉头上的围裙,谁就先得到了巧。夜色朦胧,欢叫声一片,很难说清谁最先揭掉围裙的。结果并不重要,关键是大家都参与了七月七的接巧,各家的大人都相信自家的女儿接到了巧娘娘的巧,每个人都是喜喜欢欢。</p><p> 小村里的老辈人大都来自河南,七月七接巧的习俗与本地大同小异。七月七夜里,有葡萄树的人家格外热闹,门前门后的女孩子挤在树下,谁听到了牛郎织女的悄悄话,谁就能得到巧娘娘的巧。葡萄架下摆着瓜果梨桃,也摆着女孩子的针线笸箩,说是偷听牛郎织女的悄悄话,却是姑娘们咬着耳朵说开了自己的悄悄话。</p> <p>  七月七,小村人还有染指甲的习俗。有一种花就叫指甲草,用它的叶加白矾捣成糊状敷到指甲上,再用桑叶或麻叶包严扎紧,第二天早上起来,指甲就成了红的。谁的指甲染得好,谁就得到了巧。</p><p> 小村里种花养草的人不多,五奶算一个,也没有什么名贵的花,都是些好养好活的草草花,将小院装点得绿意盎然。指甲草五奶年年种,有红花和白花、单层和多层等品种,矮矮的植株上,花朵儿一嘟噜挂着,红的妖艳,白的娇嫩。七月七不到,香香的两只手就染红了,揸着十个指头让我们看,五奶的小院里很快就热闹起来。 </p><p> 集中染指甲的日子是七月初六。天擦黑的时候,大人们从地里回来了,手里除了锄头或镢头,还拎着一把桑叶或麻叶。五奶的指甲草早就送来了,有时候已经捣好,黑乎乎的小半碗呢,家里女孩多的,自然会更多一些。有时候是各家的大人孩子自己捣,更多的时候是三家两家的女人和孩子们凑在一起捣,嘻嘻哈哈的说笑声伴着“咚咚咚”的捣击声,让农家院里热闹非常。那时候村里经常停电,家家户户备有煤油灯,条件好的人家还有一盏马灯。马灯有灯罩,不怕风吹,就挂在房檐下,亮亮地照了一院子。晚饭吃过,暑热不减,当院的凉席已经铺好,女孩子们就聚在一起包指甲。</p><p> 包指甲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当妈的也在一边帮忙。将浓绿的汁液敷在指甲上,包得严严实实,再用红丝线扎紧。这时候,再看女孩子,十个手指头上都戴上了“帽子”,绿绿的麻叶或桑叶,红红的丝线,一双纤纤玉手变成了竹笋或萝卜,笨拙拙却也很有趣,揸着双手正看反看,乐得哈哈笑。 </p><p> 第二天,一觉醒来,先去看手。没有包好的,麻叶或桑叶早不见了,指甲也染花了,半截指头肚都是红的,凉席上洇着一团一团的暗绿。包好的,摘掉严严实实的麻叶或桑叶,一个个指甲红盈盈,齐整整的酒红色,煞是好看。好看的自然想让人人都看到,不好看的却是藏也藏不住。五奶看到了没染好的红指甲,也看到了女孩子哭丧的脸,就会安慰道:看恁妈那臭手,屁熏啦,明年五奶给你包! </p><p> 指甲草,学名凤仙花,是一味除湿去火的药材,可以医治灰指甲一类的疾病。现在,很少有人再用指甲草染指甲了,超市、化妆品店里有专门的指甲油,各样颜色五彩斑斓。尤其是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美甲业务,雕花、彩绘,将一只只玉手装扮得美丽时尚。走在大街上,随时能看到精心修饰的双手,大红暗红紫红的指甲,雕饰着牡丹梅花或菊花,花团锦簇,却是与七月七没有任何关系了。但我们常用豆蔻年华来比喻十三四岁的女孩子,也将染指甲的油叫蔻丹。不言而喻,两者都是与美好有关的。</p><p> 七月七,关乎牛郎织女,关乎爱情,所以,许多年后的今天,“七夕节”又被称为中国情人节,成为众多时尚男女表达爱情的特殊节日。只是在这样的节日里,没有了乞巧、比巧,也没有接巧、偷巧,虽然热热闹闹,时尚华丽,却也少了几分吸引人的色彩。</p><p><br></p> <p>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五奶说,巧娘娘待见勤快人</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b></p><p> </p><p> 有一年七月七,五奶也包了满手红指甲。五奶的手指头粗短粗短的,两手的中指和食指都是硬倔倔地弯曲着,好像从没有伸直过。五奶说过,当年逃难,一路剥树皮挖草根,靠的就是这一双手。五奶还说,往年在老家那会,她的巧可是数一数二的。</p><p> 五奶一说河南老家就是往年。我认真算过,五奶离开老家的时候也就十四五岁。五奶说,老家的七月七,女孩子们还会凑在一起比巧芽。巧芽就是豆芽,没进七月就开始准备了。自家的洋瓷盆或瓦盆,盛上两碗水,放入半碗豆,这豆子要分七样,黄豆、绿豆、红豆、黑豆、豌豆、扁豆、豇豆,放在窗台上或炉台上,还有的藏在更隐蔽的地方,像少女的心里藏着私有的秘密一样,等着盼着种子发芽。一天里豆子涨皮了,二天里豆子肚圆了,三天里豆子努起了嘴……有心急的女孩子,一天不知要看多少回。这时,家里的大人就会说:甭急甭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p><p> 种子发芽是需要过程的。这个过程中,脾气相投的女孩子们相互撺掇着,穿针引线纳起了花鞋垫,一边纳一边说笑,互相猜着这花鞋垫纳给谁的,是东巷王家的孩,还是西邻张家的孩。花样儿不同,寓意自然不同,牡丹对对开,富贵辈辈来;石榴咧嘴笑,福气跑不掉。还有喜鹊登梅(门),葫芦(福禄)绕枝(子)。就是最简单的棱形对角花,也有最深刻的含义:做人做事脚踏实地,端端正正。</p><p> 七月天已进入暑热,巧芽儿长得很快,一天一个样,仿佛能听到唰唰唰生长的声音。长到一拃高的时候,女孩子们就会用红丝线轻轻围起来,使之整整齐齐向上长。白生生的菜芽儿,红红的丝线,互相映衬着,格外地好看。好看,也是一种巧,契合着心灵的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暗暗地,女孩子们都攒着一股劲。 </p><p> 七月七一大早,女孩子们急切切、兴冲冲、雀儿般叽叽喳喳,揣着各自的花鞋垫,端着各自的巧芽儿,呼朋唤友,出东家进西家,热热闹闹,比着看巧芽。看谁的巧芽儿长得好,均匀整齐,干净水灵;看谁的花鞋垫纳得好,花样丰富,针脚匀称。这里的寓意不言自明:巧芽长得好,巧娘娘赐下巧;花鞋垫纳得好,天赐姻缘到。</p><p> 此刻的女孩子们,个个都是神神秘秘,却也是藏不住的欢欢喜喜。</p><p> 七月七乞巧,那是一天的忙。太阳出来的时候,女孩子们还会把各自的巧芽放到清水中,在太阳下观看它的影子,要是影子像盛开的花朵,它的主人就是“巧女”;要是影子像棒槌,则为“拙女”了。好不容易等到了天黑,女孩子们每人拿着一根针、七根线,借着月光穿针引线,谁穿得快穿得多,就说明谁得到了织女娘娘赐下的巧。一边穿针引线,一边还热热闹闹地唱着: </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皇皇,地皇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俺请巧娘娘下天堂,</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图你的针,</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图你的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就学你七十二般好手样。</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r></p> <p>  小村里老辈人都管织女叫巧娘娘,说巧娘娘待见勤快的人。传说很早以前,一个姑娘模样儿丑不说,身子还懒,二十多岁了找不到婆家。有一年的七月七快到了,有天夜里丑姑娘做了个奇怪的梦,巧娘娘下凡了,告诉她,想要变俏先要手巧,让她七月七的夜里在葡萄架下织棉布,弹好七七四斤九两棉花,搓好七七四十九根棉花条,纺好七七四十九个棉线穗,织好七七四丈九尺棉布。</p><p> 爱美求美之心人皆有之。丑姑娘立马行动,弹棉花搓棉条纺棉线,忙忙碌碌好多天,为七月七的夜里做准备。</p><p> 七月七的夜里,葡萄架下,丑姑娘穿梭引线织布机扑扑沓沓一夜没有停,母亲端来了水,她顾不上喝;姐妹们来找她玩,她摇头拒绝。待到天亮时分,葡萄架下的棉布摞成了卷,织布机前的姑娘脸颊红润,像抺了胭脂般俏丽十分;前额的刘海被汗水打湿,黑亮亮油光;衣襟上沾着棉絮,仿佛盛开的花朵……家里的大人们看到了,惊呼女儿的勤劳,一夜没合眼没喊一声累;门前门后的邻居看到了,齐夸姑娘手巧,棉布织得平整又匀称。</p><p> 因勤劳而得巧,因巧而生俏;巧娘娘赐巧,丑姑娘变俏。从此,四乡八村都知道了这个勤姑娘巧姑娘俏姑娘,纷纷上门求亲说媒。 </p><p> 五奶的故事讲得有模有样,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因勤得巧变俏的姑娘。“巧娘娘待见勤快人,巧功夫都是平时攒!”五奶眯着眼说,嘴角眉梢都是笑,弯曲的手指捏着红纸剪窗花,一边又哼起了乞巧歌:</p><p><br></p><p>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年年都有七月七,牛郎织女鹊桥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俺给你送白馍,你教俺做好活。</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俺给你送面汤,你教俺纳鞋帮。</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俺给你送热菜,你教俺学剪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俺给你送糖水,你教俺纳鞋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俺给你送米醋,你教俺学织布。</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俺给你送西瓜,你教俺纺棉花。</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俺给你送香油,你教俺学梳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梳花辫,扎红花,扭扭捏捏到婆家。</p><p> ……</p><p><br></p><p> 五奶没有唱完,我们已笑得直不起腰,一边还学着五奶的腔调唱着:梳花辫,扎红花,扭扭捏捏到婆家。</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大姐的七月七,花团锦簇</b></p><p> </p><p><br></p><p> 大姐没念过许多书,但大姐的手工活在小村里数一数二。大姐会剪窗花,花鸟虫兽,各样形状惟妙惟肖;大姐会做针线,纺线裁衣,各样款式合身得体。</p><p> 大姐年长我11岁,大姐一直说我是她的“小尾巴、跟屁虫”。大概我六七岁那年吧,七月七乞巧,葡萄架下偷听牛郎织女悄悄话让我感到神秘又好奇,我就缠磨着大姐带我一起去。大姐爽快答应,早早给我包上了红指甲,梳了四股麻花辫扎上喇叭花,烤热了筷子把刘海卷得弯弯的,换上用香胰子洗干净的衣服。大姐说,巧娘娘不待见邋遢人。那一夜,大姐带着花枝招展的我来到巷里有葡萄树的人家,三四个年龄相仿的姐姐一下子蹦出来,嘻嘻哈哈笑闹着,说我就是巧娘娘巧手打扮的花姑娘。 </p><p> 那一夜,我好像没听到牛郎织女的悄悄话,满耳朵都是身边姐姐们叽叽喳喳的说笑声。天上星星亮晶晶,一闪一闪眨眼睛,迷迷糊糊中,我竟然睡着了,醒来后却是在自家屋里,炕脚头,大姐又在嗡嗡嗡嗡纺棉花,一招一式,轻盈灵巧。那一刻,我就坚信大姐一定讨到了巧! </p><p> 大姐25岁那年,一场急病离开了我们。我清楚地记得,那是个七月天。那段时间,身体本来就虚弱的母亲一下子倒下,五奶经常来看她,颠着一双小脚,端一碗青菜汤面,拿几个花卷或包子。五奶说:大闺女从小心灵手巧,见啥会啥,哪是咱人间人,那是巧娘娘下凡啦! </p><p> 巧娘娘下凡七月七。我相信大姐的巧与生俱来,我甚至怀疑大姐真是巧娘娘下凡。</p><p> 见到大姐的最后一面是在医院。我第一次看到大姐抺着口红,擦着淡淡的胭脂;第一次看到大姐涂着长长的睫毛,描着淡淡的眼影;第一次看到大姐穿着花格子长裙,围着一条花丝巾。尤其是大姐的一双手,白光光的,两个小拇指上染红的指甲,越发地红,就像两滴凝固的血,刺得人心疼。 </p><p> 印象中,大姐从来没有特意抺红擦粉化过妆,这并不是说大姐不爱美。我清楚地记得,老屋门后挂一面小镜子,大姐出门进门都要去照,拢拢头发,拽拽衣襟,身上就是沾一根柴屑一点灰尘都不会放过。 </p><p> 大姐爱美,自然朴实。七月七头天夜里,她会掐来指甲草,和着白矾捣成糊糊给我们包指甲。她自己也包,只包两个小拇指,衬着修长白皙的手,越发显得楚楚动人。</p><p> 大姐爱美,别出心裁。有一次,大姐叫来邻家两个小姑娘,筷子烤热了给我们卷头发。我的发梢硬,卷了三遍都不成型,大姐想了个招,筷子卷起来后又用热毛巾捂着。最后,就属我的刘海卷得好看,蓬松松,弯弯地垂在前额。</p><p><br></p> <p><br></p><p> 许多年前,小村还是清一色的撅尾巴簸箕房,一户三间,两边是睡房,中间是客厅,土墙相连,穿墙留个一砖大的小方洞,用来放煤油灯,小村人叫灯窑窝。一盏灯照亮三间房,这样的日子,虽然艰苦,但却温馨。</p><p> 由于长年累月的烟熏火燎,灯窑窝一圈都是黑漆漆油腻腻的。大姐就找来废弃的牛皮纸糊了一圈,又用春联纸剪出细密密的棱形图案贴在牛皮纸上,灯光一照,牛皮纸上竟显出一种镂空的效果,让简陋的老屋焕然生彩。 </p><p> 小村里家家都有灯窑窝,我就觉得我家的灯窑窝最特别。大姐去世不久,有天夜里,我竟然看见大姐从这亮灿灿的灯窑窝口一闪而过。就那么一闪而过,我却清楚地看见了她围着花丝巾,穿着花裙子,眨着长长的眼睫毛,冲着里间的我招手微笑,红红的指甲很是显眼。</p><p> 我看到了大姐微笑着一闪而过,我冲着灯窑窝口大喊,我也想围围她的花丝巾,我也想穿穿她的花裙子,我还想让她给我包红指甲。要知道,以前的以前,只要是我想要的,大姐都会想方设法给我做给我绣满足我的心愿。我的一件白绸衫,因为大姐在领口袖口绣上了荷花、牡丹,就让小伙伴们争相观看羡慕不已,也就有大人找上门来,央大姐给他们的女娃娃也绣上一两朵梅花、牡丹或芍药。 </p><p> 大姐去世后,家里的席萹下还压着她剪下的许多窗花,红芍药、粉牡丹,成双成对。有一天,我梦见和大姐一起在葡萄架下剪窗花、绣鞋垫。醒来讲给五奶听,她呸呸呸朝地上吐唾沫,说,梦是反的,大闺女再也不用摸针引线纺线织布辛苦了。叹了一口气,五奶又说,大闺女心灵哟,你小闺女有她一半巧就中了! </p><p> 我经常做梦,形形色色的梦,或悲或喜或怒或乐,但大姐很少在我梦中出现,窑窝口一闪而过的大姐,是我记忆中最清晰的影像。 </p><p> 大姐的坟茔就在运万路边一片枣树林,那一年正热播电影《洪湖赤卫队》,父亲对母亲说,闺女的坟就在大路边,你不是最爱听韩英唱的吗?你把儿埋在大路边,让儿的坟墓向东方……</p><p> 父亲本想用这话宽慰我母亲,没承想反惹得她伤心哭泣。</p><p> 许多次梦里,我都好像进入了一片枣树林,却找不到出去的路,又急又慌时,就看到一朵朵、一簇簇、一丛丛的芍药、牡丹或莲花,似隐似现,给我引路。</p><p> 小村里没有枣树林,出现在我梦里的,是大姐安身的地方。</p><p> 大姐的坟在公路旁,那条公路就从村前过,宽阔平坦;那片枣树林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五月枣花香的季节,我就在想,大姐剪过的窗花里,那工整对称、剪法精巧的图案,难道就是枣花的样子吗?大姐纳过的鞋垫,对棱对角的米字花,不也是一朵朵盛开的枣花吗?难道,这也是巧娘娘有心有意的安排吗?身在枣香花丛中,大姐会不会又在描又在绣又在剪又在缝? </p><p> 难道,真的是巧娘娘带走了大姐,穿针引线,做了她身边最得力的巧娘? </p><p> 如果真是这样,每年的七月七,浩渺银河里,一定也有大姐的身影,那缥缥缈缈的云彩,一定是大姐的花丝巾花裙子。天边飘来五彩的云,一朵一朵全是你。大姐的七月七,也在和我们相聚吗?</p><p> 父亲去世10年后,和母亲的坟茔同时迁到了50里外的坡上,陵园前也是宽阔平坦的公路,与大姐坟前的公路遥遥相望,以方位来说,大姐就在父母的西边。“你把儿埋在大路边,让儿的坟墓向东方……”东方有父母,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家。许多年后,我对这句唱词有了另一种理解和感受。相信,这是上苍对大姐的另一种眷顾,巧娘娘赐给了她灵心巧手,也赐给了她与父母相聚的光阴。我想,七月七,牛郎织女才相聚,大姐与父母的相聚,一定是随时都能,就像她随时能剪能绣好看的花,就像她随时能哼能唱好听的歌谣:</p><p>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月七呀鹊桥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牛郎织女喜相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姐五妹来乞巧,</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要你好看的袄,</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要你好吃的果,</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单要你七十二样好手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又是一年七月七,我想到了大姐。如果说七月七真能讨到巧,那么,定然是大姐的聪慧善良获得了上天的垂爱,赐给她灵心巧手;如果说天堂里也有七夕节,七夕节里的大姐,一定会在葡萄树下巧手裁云裳。不然,我的梦里,怎么会一次次出现花团锦簇。 </p><p> 天若有情天亦老。宋朝诗人张孝祥的《鹧鸪天·可意黄花人》里这样写道: </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可意黄花人不知,黄花标格世间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园葵裛露迎朝日,槛菊迎霜媚夕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芍药好,是金丝,绿藤红刺引蔷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姚家别有神仙品,似着天香染御衣。 </p><p> </p><p> 大姐名字叫可意,享年25岁。</p><p> </p><p> </p><p>小村俗语一一</p><p> 常说嘴边顺,常做手不笨。 </p><p> 文化链接--</p><p> 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p><p> ——东晋·葛洪《西京杂记》</p><p>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p><p> ——东汉·佚名《迢迢牵牛星》</p><p>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p><p> ——宋·秦观《鹊桥仙》</p><p> 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p><p> 一一唐·孟郊《古意》</p><p><br></p><p> 本文选自民俗散文集《故乡三事》之节事篇</p><p> 出版:北岳文艺出版社</p><p> 书名题字:赵玉汉</p><p> 书内插图:段志勤</p><p> (博客插图来自网络)</p><p><br></p>

相关知识

七月七送情人什么礼物好?七夕浪漫礼物安利!
慢四,七月七的花(邱永传)七夕情人节歌曲,交谊舞曲在线试听-交谊舞
七月一枝花功效与作用
七姊妹花花语
【参与不足、取消开奖】「七夕有奖活动」恰逢七月七,喜迎鹊桥仙
【盛夏鲜花】七月哪些花儿最耐热
七月菊简介
花团锦簇
花团锦簇对联
七月“植”识(一):园林苗木有哪些常见品种?

网址: 花团锦簇七月七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9653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中道·鹊桥会
下一篇: (3)“织女南阳会牛郎”系列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