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分为A、B、C、D四个展区,一共有35家参展单位,这就是本届花博会的最大场馆——复兴馆。
管理好复兴馆、服务好复兴馆内人来人往的游客,并不容易。在服务保障方面,馆内既有公安、消防等专业部门人员,还有安保、保洁、志愿者等后勤保障人员,需要一支“管家”队伍,把所有工作人员和参展商有序调动起来。这支“管家”队伍,就是由复兴馆总馆长肖利锋带领的一支运营管理团队。
没有休息日,每天步行“标配”2万步,经常要在深夜闭馆后加班工作到凌晨……花博会开幕至今,复兴馆的“管家”们已在这个代表中国走过波澜壮阔“复兴之路”的场馆里奋战了近40个日夜。“运营服务最讲究的就是细节,提前想到了、服务好了,我们的心里才踏实。在复兴馆工作也是‘美差’,在这里我们可以和各地的鲜花为伴、看到无数市民游客赏花时的笑脸,虽然忙碌,但心情始终是愉悦的。”肖利锋说。
每个细节都争取尽善尽美
早上8点,花博园复兴广场,五星红旗、中花协会旗和花博会会旗升起。微风吹过,三面旗帜迎风飘扬,呈现出一种律动之美。看着飘动的旗帜,复兴馆主场运营总监王琦感慨万千:“一转眼,已经在花博园里工作这么长时间了!”
王琦曾任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省区市联合馆服务项目总监,有丰富的会展管理经验。他告诉记者,从去年12月开始,他和同事们便开启复兴馆筹备工作。今年4月场馆交付后,团队成员几乎24小时驻扎在场馆里。“我们在这工作,是没有休息日这个概念的。”
王琦清晰记得,本届花博会开幕前两个月开始,他就经常忙得饭都来不及吃:所有规划密集落地,参展商如何进场,展园搭建要注意什么,这些细节方案必须在短期内落到实处。“当时压力非常大,不少来自市区和外省市的伙伴,半年里只回过一次家,省下的时间全都扑在工作上。”从展会氛围、标识标牌,到展位画线、参展商办证等事宜,“管家”们都要负责落实。此外,每个展位需要几名工作人员、参展材质是否符合消防要求、工艺标准,每一个参展商如何使用水电,大家也需到场一一交代。
记者见到肖利锋时,他正在跑前跑后地忙碌,声音有些沙哑,眼里布满血丝。前几天下大雨,为保持地面干爽、确保游客安全,肖利锋从当天下午一直忙到次日凌晨,第二天7点多照样出现在馆内开始巡查。“在现场发现问题后一定要立刻找出问题症结,并及时予以解决,不能拖,更不能甩手不管。花博会运营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就体现在每一个小细节里。”
“其实我们就是拾遗补阙的‘管家’。”张辉是复兴馆D馆馆长,同时负责复兴馆游服、礼宾和志愿者的统筹管理工作。接受记者采访时,张辉一边巡馆一边对记者细数他平时的关注点:地面脏了有没有及时处理?工作人员是否佩戴口罩?馆内标识标牌是否需要完善?……在巡馆过程中,张辉不断遇到熟人,有的是同事,有的是参展方工作人员。张辉和他们打招呼交流运营情况,往往还没说上几句话,他的对讲机就又响了起来。
“我们这些‘管家’,最近经常荣获朋友圈走路比赛第一名,至少是前三名。”张辉笑着告诉记者,虽然身处展馆,但每天步行2万步起是“标配”。有时候彻夜加班、巡馆检查,一天走上3万步、4万步也是常事。
在花博园工作就要替花着想
复兴馆B馆包含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湖南、江西等展区。5月8日,上海植物园高级工程师吴伟来到复兴馆B馆担任馆长,那段时间正是各展区布展最忙碌的时候。“到了复兴馆B馆,我感觉自己成了居委会工作人员,是一位大管家。”在复兴馆,吴伟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协调各方。各展区负责人、保洁人员、防疫人员、志愿者……以“花博”开头的微信群,吴伟加了十几个。
复兴馆一般为19点闭馆,而吴伟的下班时间则是20:30分——闭馆后,她还要检查各项工作。前段时间,复兴馆迎来花卉换展,她与大家一起忙到了后半夜。
在上海植物园,吴伟负责几千平方米的花境、花坛;在复兴馆,她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花博。
“馆内空调设定温度为21℃,这样花卉的生长速度较慢,能保持最佳状态。崇明湿度较高,对花卉来说比较适宜,倒不用太担心。”作为“管家”,吴伟最关心的还是花的状态。
“花开得好,还要布置得好。”在上海展区的盆花展示区,布置着一片吊顶的苔藓和蕨类植物。“有一次,我走进去感觉有些暗,吊顶下展示的水仙、郁金香等盆花显得黯然失色。”原来,布展初期,这些苔藓和蕨类植物布置过密,遮挡了光线。吴伟与工作人员商量后,撤去了部分苔藓和蕨类植物,让更多光线照射进来,底下鲜花的颜色也“亮”了起来,整体效果得到提升。
在上海展区入口处,有一座7米高的白玉兰花雕,颜色原本设计为深紫色。“纯色显得有些单调,而且上海展区在设计中,既有上海特有的海派文化,还有江南文化的古典雅致,又有国际大都市的时尚感,是富有变化和层次感的。”吴伟与上海展区工作人员商量后,白玉兰花雕改为渐变色,由上而下从紫红色变为淡粉色,充分展现出上海这一时尚之都的韵味。
除了“管家”的身份,吴伟也是位赏花人,她也会趁休息时间忙里偷闲到别的场馆观展。最近,一批全新的花卉亮相花艺馆,许多绿雕、花艺作品让吴伟大开眼界。“再比如江苏展区,将苏绣、云锦、印染、昆曲等江苏国家级非遗项目穿插在花海中,很有创意,对我启发很大。我和一些专业人士互留了联系方式,以后在上海植物园的布展中也可以和他们合作。因为花博会,我和崇明有了不解之缘,这里将给我留下一份关于花的美好记忆。”
灵活管理为游客提供便利
“管家”们为花忙碌,更是为赏花人忙碌。让进馆游客有更舒适便捷的观展体验,是复兴馆“管家”们工作的宗旨。
花博会开幕以来,复兴馆是花博园内接待游客最多的展馆之一。如何科学应对入馆、出馆客流,是“管家”们的攻坚课题。以B馆为例,由于B馆处于复兴馆中间位置,而且上海展区也在其中,因此许多游客把它作为游览复兴馆的首站。开展初期,吴伟发现:由于B馆只有一个出口,游客离开时会集中到场馆一侧,客流量大时容易造成拥堵。
在B馆左右各开一个门会不会好些?发现问题的当天晚上,吴伟与其他馆长商量后,立即施行“B馆双出口”制,复兴馆B馆也成为四馆中唯一有两个出口的场馆,有效分流了游客,解决了拥堵问题。
在有序疏导客流方面,王琦给记者讲了一个关于场馆等候区“铁马”(铁围栏)的故事。据介绍,复兴馆4个区域有8个出入口,游园路线多变,若客流分布不合理,整个展馆就容易出现堵点。“我们有《运营手册》作为布展依据,不过即便有了样本,在运营中仍需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观展路线。”
如何完善?最直接有效的做法,就是根据客流数据和分布情况,调整A、B、C、D各片区出入口的“铁马”数量、位置和排布情况。“一般情况下,游客排队区的‘铁马’都有相对固定的摆放位置,但也要根据客流变化实时进行灵活调整,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让游客有序出入场馆。”
为了不影响游客参观,“铁马工程”都在深夜进行。晚上9点以后,游客们陆续离园,运营团队则忙碌了起来:更换出入口标识、搬运围起排队区域的“铁马”、移动测温门……要是同时遇上换展,大家往往要忙到凌晨2点多才收工。
再过不到一周,花博会就将闭幕。直到今天,肖利锋、王琦和张辉等复兴馆的“管家”,都没能闲下来仔细看一看除复兴馆之外的其他场馆。“这不重要,我们要在闭幕之前站好最后一班岗!”张辉说。
栏目主编:唐烨文字编辑:题图来源:图片来源:图片编辑:编辑邮箱:
图片来源:孟雨涵 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茅冠隽
区情频道主编,长期从事区域发展、乡村振兴等领域报道
此文章不存在或已下线
相关知识
水底竟然也能种“草坪”?带你揭秘花博园的精妙设计→
白天和夜晚,花博园有怎样不同的观赏效果?花博会夜景揭秘
花博观察
揭秘花博会上的绿色“底牌”:花博园成全球最大面积“绿色可持续场地”
花博观察丨除了满园花草,还有惊喜亮点
破茧为蝶、蝶恋花……细数花博会园区里的“中国设计”风采
世博文化公园温室花园门票价格公示,“上海的阿勒泰”开放指日可待
直通世园之“花绽”国际馆
中国花卉博览会
劳模工匠看花博|《飞花令》成花博园网红打卡点,静安绿化劳模工匠创作古典花艺作品
网址: 花博园复兴馆的“管家”们,是怎么管好这个近4万平方米的场馆的?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79810.html
上一篇: 天安门国庆大花篮开始组装 花坛高 |
下一篇: 中国·昆明立体花坛大赛展览阶段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