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七夕,到底是不是情人节!

七夕,到底是不是情人节!

“数九寒天冷风嗖,转年是春打六九头。正月十五龙灯会,有一对狮子滚绣球。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蟠桃会,齐天大圣就把这个仙桃偷。五月初五端阳日,白蛇许仙不到头。七月七、传说是天河配,牛郎织女泪双流……”这是快板儿里的一段绕口令,叫“十八愁”。当然后面还有很长,这只不过是前面的一段“垫话儿”,说的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因为快到七月七了,冷不丁儿的把它想起来了。

这七月七(农历)也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遍叫七夕节,其实名字很多,比如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七姐诞等。与之相关的“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更是在民间广为流传。因为“牛郎织女”是一段爱情故事,又因为近年来打西方传入中国一个情人节(2月14号)颇受欢迎,因此这些年很多人把七夕节称为中国本土的情人节,像什么“七夕情人节”呀、“浪漫过七夕”呀之类的话题不断。要我说,七夕跟浪漫不浪漫根本不沾边儿,这不过是商家为了促销制造的话题而已,刻意把七夕“包装”成了情人节,其实这跟中国传统文化与习俗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咱这“老北京四九城”的公众号,说实话关注度并不是很高,但是纵然人微言轻,也愿为弘扬传统文化略尽绵薄之力。为什么说七夕与情人节无关?先来了解一下它的起源。七夕节的起源比较复杂,它综合了我国古人对自然的崇拜、数字的崇拜、以及时间崇拜和生命崇拜。这里的自然崇拜指天象、也就是对星星的崇拜,国人对天象的认知非常早。在三四千年前的春秋时期就有里对牵牛星(牛郎星)、织女星的认知,《诗经》中便有这方面描写。到了东汉时期,更是出现了人格化描写,把织女星“塑造”成了擅长纺织技术的仙女:织女。

数字的崇拜专指七,我国的数字崇拜更复杂,从一到九全都有,七也是非常受欢迎的的,比如人有七情、佛有七宝、色有七彩、乐有七音、诗有七言、歌有七律等等太多了。同时,七与吉谐音,七月初七是七的重叠,便是双吉,同理的还有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等。七又与妻谐音,这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七夕是与妇女相关的节日。

时间崇拜是指“七”这个数字在民间表现为时间的阶段性。中国人把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用与星球有关的周期计算时间,七天为一个阶段,您看现在一个星期不也是七天吗,意思差不多(过去七月七就叫“星期”,顾名思义:牛郎织女星的期会)。

生命崇拜是指国人认为”七七"是生命周期。老话儿说:"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简单的说就是男子以8岁为一个周期,女子以7岁为一个周期:七岁肾气盛,换牙齿、长头发;二七天癸至,任脉通、来月例,可以生子(您看古代女子过了十四岁、满十五叫及笄,就可以出嫁了);三七肾气平均,牙齿长齐,发育成熟(过去二十一岁要是还没出嫁就是老姑娘了)……直到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古人认为女子四十九岁绝天癸,月例不再来,五十岁后无法生子)。

何况国人历来以七作为时间的终结,比如老北京给亡人做白事,要过头七、三七、五七,直到七七方为圆满。说了半天您看出来了吧?七夕实际是与妇女同志关系密切的节日,综合了各种崇拜之后,人们将织女星赋予了人格化,在那男耕女织的社会,女子在这七月七祭拜织女星,希望从她老人家哪里得到先进的纺织技术,乞求一双灵巧的手,因此叫乞巧节。东晋时期的《西京杂记》中,便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唐诗中也有“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的句子,和“皇帝与后妃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的记载,到了宋元时期,还形成了专门售卖乞巧用品的乞巧市,其热闹程度不亚于中国最盛大的节日:春节。

从传统习俗上来看,诸如: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兰夜斗巧、种生求子、供奉磨喝乐、 拜织女、拜七姐、染指甲、妇女洗发、结扎巧姑、吃巧果等等众多活动,莫不与妇女有关,几乎没老爷们儿什么事儿!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七夕是中国传统的妇女节,而不是情人节!那么有人会问了:不是有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吗?为什么就不能视为情人节呢?首先,从节日起源到习俗我们都可以看出,并不是因为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有的七夕节,只不过是后人根据牵牛、织女星编撰的神话传说。

这一点和端午节有些类似,前些年不是冒出个“砖家”说端午节不让说快乐,只能互祝安康吗?理由是端午节是恶月恶日,屈原这天死的、伍子胥这天死的、曹娥女也是这天投的江,所以端午是祭奠亡灵的日子,不能快乐!其实这都瞎掰,先有的端午节,后有的屈原投江好不好?恶月恶日倒是有这么一说,但是怎么不许快乐了?吃粽子您不高兴吗?赛龙舟那不热闹吗?扯远了,咱还说牛郎织女,这个故事的产生和端午节一样,一定是晚于乞巧节的,因为是民间传说,所以具体年代无从考证,最早的雏形见于南北朝时的《文选》;而且故事发生的具体地点都无法确定,多年来一直在陕西西安、山西和顺、河南南阳、山东沂源等地争执不休。

再有,虽然七夕与爱情有关,但是与爱情有关的日子都可以视为情人节吗?这么说的话,孟姜女哭长城的日子算不算?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的日子算不算?白蛇传算不算?桃花扇算不算?孔雀东南飞又算不算?这么算下来,中国的情人节可多了去了。最重要的一点,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个悲惨的结局,中国传统爱情故事大部分都是悲剧结尾,恐怕只有西厢记和凤求凰比较圆满。既然是情人节,那么大家必定是向往爱人之间的长相厮守、幸福美满,梁祝都殉了情了这算美满吗?牛郎织女虽然没死,但是被霸道丈母娘硬生生拆散了,隔着一条银河,一年到头儿丈夫见不着妻子,孩子看不见妈,就七月七见这么一回面儿,见面除了哭还能干嘛?

民间老说七月七必须下雨,那是牛郎织女的眼泪!这浪漫吗?这有什么可向往的呢?开头咱们就说了,所谓“中国情人节”的说法愈演愈烈,无非是商家的炒作而已。为什么呢?促销呗!最近很多商家也“发明”了不少节,什么家电节、女神节,还有什么剁手节,我这跟不上潮流的人开始都没闹明白剁手是咱们回事儿,打听半天才知道其实就是花钱节。这些节日的诞生,极大的促进了消费,但是它费劲哪!您前期得做大量工作,得加大宣传,人家才能知道您这儿有这么个节,才能来您这儿消费。利用传统节日就省事儿多了,您来个春节大促销,中国人有不知道春节的吗?不用您怎么宣传,只要告知别人春节上我这儿来有优惠就行了。

七夕节也一样,大家都熟悉,但是您按照传统习俗那么宣传,恐怕就不行了,来个当年的“乞巧市”?没几个人知道不说吧,主题就不抓人!把七夕包装成情人节,这多吸引人哪?督促花钱的主力军:年轻的男女来消费。总之呢,起码是个人观点:七夕与情人节没多大关系,反正我是不会在七月七给媳妇儿买束花一起庆祝,我们两口子还打算白头偕老呢!可没有长期两地分居、一年见一回的想法!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节日促销也没什么错儿,谁家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过日子不是还得精打细算吗,甭管什么节,有这些个优惠活动也是好事儿,该买的东西放在今天买,省二百是二百不是?何乐而不为呢?但是,在消费的同时,来了解一下“历史真相”,了解一下传统文化,岂不更好?

注:插图及封面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七夕情人节礼物攻略 七夕情人节礼物大全
七夕情人节鲜花广告语(195句).doc
七夕情人节专题
七夕情人节祝福语:七夕节送花祝福语大全
七夕就是中国的情人节?
七夕情人节促销广告标语(精选265句)
七夕送什么花七夕情人节送什么花
七夕情人节鲜花卡片内容 七夕情人节鲜花卡片简短表白语
七夕情人节单身狗心情说说
【精】七夕情人节送什么礼物好

网址: 七夕,到底是不是情人节!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0182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七夕:东方情人节 VS 西方情人
下一篇: 七夕节情人节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