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 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节。牛郎织女年年七夕相会,葡萄架下情话绵绵,海枯石烂不变心的爱情感天动地更感动着现代人。由于关乎爱情,七夕由此被人们认为是东方情人节,可是,昨天,专家们却对“情人节”的提法提出了不同见解。
民俗专家王涌坚:七夕原本不谈爱情
【南京日报报道】 (记者 李冀) 昨天正值农历七月初七,民俗专家王涌坚却语出惊人:“东方情人节”完全是个“人造节日”,无论从传统还是现实来看,七夕做情人节都是不合适的。
乞巧方法几乎失传
王涌坚告诉记者,七夕节在先秦时期就有了。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同一个七夕节,全国各地的节日活动各不相同。老南京过七夕有两个独特的风俗。一是吃江米条,这天叫做“巧食”。二是“丢草卜巧”,在院里放上一碗清水,经过烈日曝晒后水面上会结成一片水膜,然后女孩们各选一段蛐蛐草投在水中,如果水中的影子形如云彩、花朵、鸟兽等,就是向织女乞得巧手。反之,如果投影粗如棒槌,女孩子就该伤心了。王涌坚说,这些事情他小时候还经历过,但现在已无人会“丢草”,连江米条也吃不到了。
“情人节”不如放在三月三
对于七夕是“东方情人节”的说法,王涌坚表示不敢苟同。他告诉记者,最早古人是看天象进行生产的,每当织女星升到天顶时,就是纺织时节到了。当时的妇女就对织女星许愿手巧,能多多纺织。南京过去又把七夕节称为女儿节或少女节,就是女儿家的节日,和大老爷们一点关系也没有,更谈不上情侣了。王涌坚还认为,单是现实中,七夕正是一年最热的时候,可谓“三伏高温会情人、尚未拥抱先热昏”,一点浪漫的情调都没有。
那么中国传统节日中到底有没有情人节呢?“有啊,就是三月三上巳节。”王涌坚介绍,三月初三正是春暖花开时节,从先秦开始,男男女女们这时都来到河边沐浴,然后相约踏青的节日,无论从传统还是现实角度来说,都是当之无愧的“东方情人节”。
节日内涵不应由商家说了算
“其实七夕不仅是女儿节,也是文人们雅聚的文化节。”王涌坚告诉记者,民间相传七月初七是专掌考试的魁星的生日,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崇敬魁星,所以要在七夕祭拜,祈求魁星保佑自己考运亨通。此风明清时还有留存。而在六朝时期,七月初七还是文人晒书的日子。
“总之,我认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应单单成为商家的炒作对象,要发扬和保护它们,需要国家系统地赋予它们文化内涵。”
东大教授陶思炎:七夕就是东方情人节
【南京日报报道】 (记者 邢虹) 虽然民俗专家王涌坚认为七夕节的起源和爱情无关,但是中国民间文艺协会副主席、东南大学教授陶思炎却坚持认为:七夕节就是东方情人节。
陶教授指出:“早在东汉的‘古诗十九首’里就出现了‘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的诗篇,说明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从东汉就有了。人间的情人活动和天上的天象天衣无缝地贴在一起,是很自然的事。”陶教授还从古时七夕节乞爱、乞巧、乞子的主题说开去,指出七夕节是和情人之间情爱、性爱联系最多最紧密的传统节日之一。“民间习俗中穿针乞巧的动作,就是性交的暗喻。而古时过七夕祭祀用的盒子、南瓜、葫芦等都是性器的象征,因为怀孕以后肚子会变大。”
(编辑菲菲)
相关知识
专家称:“七夕”并非“东方情人节”
七夕情人节事东方节日吗
东方情人节(东方情人节是什么意思)
七夕丨难忘的“东方情人节”
七夕“唯怡•东方情人节”全国重奖征集真爱故事
东方情人节是什么节日?
东方情人节
“唯怡真爱之夜”唱响七夕东方情人节,三年淬炼,创东方文化符号
东方情人节or传统乞巧节?看日本韩国如何过七夕!
评论:东方情人节:神圣与荒唐一步之遥
网址: 七夕是“东方情人节”?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02400.html
上一篇: 中国的情人节不是七夕,也不是元宵 |
下一篇: 拒绝被虐!情侣出游有劲吗?要约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