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园林植物的美学特性

园林植物的美学特性

【摘要】:园林植物的重要特性之一,是能给人们美的享受。作为应用在园林空间中组景的园林植物,不论是乔木、灌木、藤本、竹类、花卉,它们各有其观赏特点。在个体美的基础上形成的群体美,更增加园林植物美学特性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园林植物的美是以其自然美为特征的。植物的时空特性,是植物自然生长规律形成的。

1 园林植物的园林特性

1.1 园林植物的美学特性

1.1.1 园林植物美学特性的意义和特点

园林植物的重要特性之一,是能给人们美的享受。园林植物的美主要表现在色彩、形态、芳香及感应等方面,而色彩、形态、芳香等又都是通过园林植物的体量、冠形,叶、花、果、枝干、根等观赏器官或观赏载体来体现的。作为应用在园林空间中组景的园林植物,不论是乔木、灌木、藤本、竹类、花卉,它们各有其观赏特点。在植物造景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具有观花、观果、观叶、观枝、观形态等特点的植物,充分发挥它们个体美或群体美的观赏作用,以美学原理为原则进行构图,和园林的其他要素一起,形成朝夕不同、四时互异、千变万化、色彩丰富的景色,使人们感受到动态美和生命的节奏。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不同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如南洋杉Araucaria heterophyll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圆柏等主要是观赏树形;落羽杉Taxodium disticum、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等既是观赏树形,又可以作秋色叶树;木棉Bombax ceiba、刺桐Erythrina variegata var.orientalis、腊肠树Cassia fistula等开花时非常茂盛;荔枝Litchi chinensis、黄皮Clausena lansium等结果时硕果累累;红乌桕Euphorbia cotinifolia、红桑、变叶木等叶色美丽;垂柳Salix babylonica枝条飘逸。它们各有自己的观赏特性,只有掌握好它们的观赏特性,才能合理配置植物,进行组景。

园林植物美的表现,会因种类、生境等的影响而有差异;对于不同的人,由于年龄、阅历、爱好、文化程度乃至性别、心理状况等的差异,也会产生不同的美感。在个体美的基础上形成的群体美,更增加园林植物美学特性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植物的器官组成包括根、茎(枝)、叶、花、果等,不同植物的观赏特性各不相同,有些植物属于观叶,有些属于观花、观果,有些属于观树形,它们各有自身的观赏特点。以下是园林植物在美学方面的几个特点:

1)园林植物美的自然特性

园林植物在生长期中,会呈现出不同的、自己所特有的外部形态,会产生不同的观赏效果,这就是植物所表现出来的自然特性。园林植物的美是以其自然美为特征的。不论是观赏其个体美或是群体美,色彩美或是形体美,等等,它们都具有自然的特性,不能由人随意创造。如南洋杉、圆柏等的树形是圆锥形,它们给人们的感觉是庄严、肃穆;松柏以其苍劲挺拔的形态给人以坚贞不屈的感觉;棕榈科多数植物表现出洒脱的特点;有些植物开花时色彩非常鲜艳夺目,给人热情、奔放的感觉。这些特性都是植物本身特有的。

2)园林植物的时空特性

园林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受生境条件的影响和年龄季节的变化,各种美的表现形式会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个变化包括有两方面:一是植物随一年中季相的变化会表现出“春花盛开,夏树成荫,秋果累累,冬枝苍劲”的四季景象;二是随植物整个生长过程,个体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幼年期到壮年期,再到老年期,植物就由小苗长成了大树。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体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由稀疏的枝叶到茂密的树冠,从很小的苗木长到苍天大树,树干、枝条不断向高和宽延伸,充塞空间。占领空间在不同的时期所表现出的形态特点就有所不同。植物的时空特性,是植物自然生长规律形成的。

3)园林植物的延伸特性

园林植物的美,除了通过人体感觉器官直接感受之外,还能通过人的思维器官加以比拟、联想,使园林植物的美得到更进一步的扩展、延伸,形成园林植物的风韵美或抽象美,这种美比形式美更广阔、深刻、持久。

由于园林植物的不同自然地理分布,会形成一定的乡土景色和情调;不同民族或地区的人民,由于生活、文化及历史上的习俗等原因,对不同的园林植物常形成带有一定思想感情的看法,有的更上升为某种概念上的象征,甚至人格化了。因此,它们在一定的艺术处理下,便具有使人们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巨大的艺术力量。例如,我国人民常以四季常青,抗性极强的松柏类代表坚贞不屈的精神;而富丽堂皇、花大色艳的牡丹,则被视为繁荣兴旺的象征。还有人们所熟知的,如: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象征坚贞、气节和理想,代表着高尚的品质;紫荆Cercis chinensis象征兄弟和蔼;含笑Michelia figo表示深情;红豆Adenanthera pavonina var.microspenda代表相思、恋念;桑梓Morus alba表示故乡;桃李Prunus salicina比喻门生;等等。在欧洲许多国家,人们以月桂Laurus nobilis代表光荣;油橄榄Olea europaea象征和平等,不胜枚举。

1.1.2 园林植物的树形及其观赏特性

在园林空间的植物配置中,园林植物的树形(主要是乔木、灌木)是作为构景的基本因素之一,它在园林的组景中起到巨大的作用。如树形为尖塔形、圆锥形的园林植物,能够增强环境庄严、肃穆的气氛,也有高耸感;自然形、垂枝形的园林植物,能产生飘逸的感觉。不同树形的园林植物,经过妥善的配置和安排,可产生韵律感、层次感等艺术组景的效果。

不同树种各有其独特的树形,它们彼此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树种的遗传性决定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受环境因子的影响。同时,同一树种的树形也会随着生长发育过程,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

一般讲某树种是什么树形,是指在正常的生长环境下其成年树的形状而言。通常将园林植物的树形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乔木类

①圆柱形:如塔柏Sabina chinensis‘Pyramidalis’等。

②圆锥形:如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柏木Cupressus funebris等。

③尖塔形:如南洋杉Aracaria heterophylla等。

④卵圆形:如苹婆Sterculia nobilis、梧桐Firmiana simplex等。

⑤伞形:如合欢Albizzia julibrissin等。

⑥倒卵形:如桑等。

⑦扁球形:如油茶Camellia oleifera等。

⑧钟形:如欧洲山毛榉Fagus sylvatica、悬铃木Platanusacerifolia等。

⑨倒钟形:如槐Sophora japonica等。

⑩棕榈形:如大王椰子Roystonea regia、假槟榔Archontophoenix alexandrae等。

芭蕉形:如芭蕉Musa basjoo、鹤望兰Strelitzia reginae等。

盘伞形:如老年期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等。

苍虬形:如高山区一些老年期树木。

垂枝形:如垂柳等。

自然形:如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柠檬桉Eucalyptus citriodra等。

圆球形:如黄皮等。

风致形:为由于自然环境因子的影响而形成的各种富于艺术风格的体形,如高山上或多风处之树以及老年树或复壮树,等等,像黄山上的迎客松就属此类。

馒头形:如台湾相思Acacia confusa等。

2)灌木类

①丛生形:如玫瑰Rosa rugosa等。

②球形:如海桐Pittosporum tobira、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a等。

③倒卵形:如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等。

④半圆形:如金露梅Dasiphora fruticosa等。

⑤匍匐形:如铺地蜈蚣Cotoneaster horizontalis、南迎春Jasminum mesnyi等。

⑥偃卧形:如鹿角桧Sabina chinensis‘Pfitzeriana’等。

⑦拱枝形:如连翘Forsythia suspense等。

⑧悬崖形:如生于高山悬崖隙中的松树等。

3)园林植物的人工造型

园林植物除了有各种天然生长的树形以外,有些枝叶密集、不定芽萌发力强的耐修剪植物,可将树冠修剪成所需要的形态,如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可修剪成圆柱形、球形、立方形;福建茶Carmona microphylla可修剪成立方形、圆弧形、波浪形;宝巾Bougainvillea glabra可修剪成花瓶、花篮等各种形状。

各种树形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它们的美化效果可以依据配置的方式及周围景物的影响而有不同的变化。有时可根据不同的环境气氛选择不同的树形,以加强此环境的观赏效果。如在纪念性园林绿地中,一般选择尖塔形、圆锥形的植物配置,用来烘托其庄严、肃穆的气氛。或利用耐修剪的植物修剪成某种形状,与环境相协调。我们应了解不同园林植物的树形,以便充分发挥其美化功能。

1.1.3 园林植物的叶及其观赏特性

园林植物叶子的大小差异很大,叶形千变万化,叶色极其丰富多彩,质地等也各有差异。不同叶片的大小、形状、色彩、质地等,具有不同的观赏特性。

1)叶的大小和形状

以园林植物叶的大小而言,大的叶片长度可达20米以上,小的仅长几毫米。一般热带湿润气候的植物叶子都较大,如旅人蕉Ravenala madagascariensis、假槟榔、大王椰子、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等;寒带、寒温带的植物叶子大多较小,如侧柏、垂柏等。

棕榈科植物具有热带情调,像蒲葵、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的掌状叶形给人以朴素感;长叶刺葵Phoenix canariensis、椰子Cocos nucifera、假槟榔等的羽状叶给人以洒脱感;像变叶木、银杏Ginkgo biloba、芭蕉、琴叶榕Ficus pandurata、龟背竹Monstera deliciosa等叶形奇特的植物,都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皆可选择其叶形作为主要观赏特性来配置。

2)叶的色彩

运用叶色的变化配置植物,是园林组景的常用手法。既有各种色彩差异大的叶子,又有同一色系深浅有变化的叶子。将叶子颜色深浅或各异的植物按美学原理配置,能产生美丽的层次,丰富的色感。可以根据植物叶色的特性,大致分类如下:

(1)深绿色 南洋杉、苏铁Cycas revoluta、侧柏、山茶、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榕树Ficus microcarpa、印度橡胶榕Ficus elastica、福建茶、塞楝Khaya senegalensis等属此类。

(2)浅绿色 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落羽杉、散尾葵Chrysalidocarpus lutescens、假连翘Duranta erecta、玉堂春等属此类。

(3)异色 紫锦木、变叶木、红桑、彩叶草Solenostemon hybridus、吊竹梅Zebrina pendula等属此类。

(4)双色 红背桂Excoecaria cochinchinensis、红背竹芋Calathea sanguinea、蚌花Rhoeo spathacea等属此类。

有些植物叶色会因季节不同而发生变化,它们有的春季叶色发生显著变化(春色叶树),有的秋季叶色发生显著变化(秋色叶树),有的春秋两季与夏季叶色有很大差异,根据造景需要,分为以下几种:

(1)春色叶树 玉堂春、黄葛榕Ficus virens var.sublanceolata、小叶榄仁Terminalia mantaley等属此类。

(2)秋色叶树 南天竺Nandina domestica、乌桕Sapium sebiferum、无患子Sapindusmukorossi、银杏、水杉、落羽杉、槐、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等属此类。

(3)既为春色叶又是秋色叶 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等属此类。

还有一些园林植物的叶子颜色以绿色为基调,上面分布有各色各样规则或不规则的斑纹或线条,我们把它们称之为彩叶植物,如变叶木、金脉爵床Sanchezia speciosa、花叶万年青Dieffenbachia picta、金边虎尾兰Sansevieria trifasciata var.laurentii、金边吊兰Chlorophytum capense ‘variegatum’等。

3)叶的质地

由于叶片质地的不同,观赏效果也各异。革质或厚革质的叶片,具有很强的反光能力,植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有光影闪烁的效果,如印度橡胶榕、山茶、荷花玉兰Magnolia grandifolra等。纸质、膜质的叶片常给人以恬静的感觉。叶片粗糙多毛的植物,则富有野趣。

叶子除了以上的观赏特性外,还可以形成声响的效果。中国园林自古以来就有松林中“听松涛”、窗口和屋檐下“雨打芭蕉”的景色,它们是自然界里的天籁之声。另外,叶子的单叶或复叶,以及叶子在枝条上的排列方式等,都能产生美丽的观赏效果。因此,只有深刻了解并掌握园林植物叶部的特性,细致搭配,才能创造出优美的景色。

1.1.4 园林植物的花及其观赏特性

园林植物的花朵有各种形状和大小,色彩更是千变万化、绚丽灿烂。植物的花朵又因它们在枝条上的排列顺序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观赏效果。园林中的观花植物就是由花本身的形状、色彩、香味等方面而取胜。

1)花形

植物在进化过程中,花器官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形成千姿百态的花形,极富观赏性。有些观花植物的花有比较奇特的花形,我们利用此特点来组景,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仙客来Cyclamen pensicum开花时,像一个个小兔子一样活泼可爱;文心兰Oncidium sphacelatum开花时,像翩翩起舞的女孩;鹤望兰、拖鞋兰Paphiopedilum、蝴蝶兰Phalaenopsis amabilis等,它们都有奇特、可爱的形状,能给游人深刻的印象。

2)花色

植物的花色极其繁多,它们的色彩效果是观花植物的主要观赏因素之一。现将植物的几种基本花色系列列举如下:

(1)红色系花 桃、红玫瑰Rosa rugosa var.rosea、石榴、凤凰木Delonix regia、朱槿、木棉、夹竹桃Neriun indicum、红绒球Calliandra haematocephala、红千层Callistemon rigidus、五星花Pentas lanceolata等。

(2)黄色系花 相思树Acacia spp.、黄兰Michelia champaca、南迎春、腊肠树、黄花夹竹桃Thevetia peruviana、黄槐Cassia surattensis、黄蝉Allamanda schottii、软枝黄蝉Allamanda cathartica等。

(3)紫色系花 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大花紫薇、紫薇、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雪茄花、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等。

(4)蓝色系花 紫藤Wisteria sinensis、紫罗兰Matthiola incana、假连翘、鸢尾Iris tectorum、蓝花鼠尾草Salvia farinacea、羽扇豆lupiuns polyphyllus等。

(5)白色系花 白兰Michelia alba、茉莉Jasminum sambac、百合花Lilium、荷花玉兰、木荷Schima superba、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狗牙花Tabernaemontana divaricata、白玫瑰、昙花Epiphyllum oxypetalum等。

还有一些自然界比较少见的花色如绿菊、黑玫瑰、黑牡丹等,它们的花色是极其珍贵的,观赏价值极高,可以利用盆栽形式观赏。

3)花香

很多植物的花是有香味的,有些香味很浓,有的很淡。不同的花香会引起人们不同的反应。有的能引起人兴奋,有的能使人镇静,有的能使人陶醉,有的却会引起反感。在园林造景中,这些不同的作用应引起足够重视。

以花的芳香而论,可以大致分为清香(如茉莉等)、淡香(如玫瑰、米兰Aglaia odorata、阴香Cinnamomum burmanii等)、甜香(如桂花、含笑等)、浓香(如白兰、栀子等)、奇香(如鹰爪花Artabotrys hexapetlus等)。

4)花相

不同植物的花在植株上的分布不同,有些是零星生长,有些却是花团簇锦。虽然有些植物就其单朵花而言,很小,毫不起眼,但当这些小花排成巨大的花序后,有时会比具有大花的种类还要美观。根据花或花序着生在树冠上所表现出的整体面貌,可分成以下几种不同花相:

(1)干生花相 花着生于茎干之上,如槟榔Areca cathecu、鱼尾葵Caryota ochlandra、大王椰子、椰子、菠萝蜜Artocarpusheterophyllus等。

(2)线条花相 花排列在小枝上,形成长形的花枝,如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假连翘、猫须草Clerodendranthus spiralis、随意草Physostegia virginiana、飞燕草ConsoIida ajacis等。

(3)星散花相 花朵或花序数量较少,散布在全树冠各部位,如白兰、含笑、茉莉、山茶、大红花、黄蝉等。

(4)团簇花相 花朵或花序形大而多,就全树而言,花感较强烈,但每朵或每个花序的花簇仍能充分表达其特色,如腊肠树、刺桐、银桦Grevillea robusta、黄槐等。

(5)覆盖花相 花或花序着生于树冠的表层,形成覆伞状,如凤凰木、大花紫薇、合欢、瓜叶菊Senecio cruentus、美女樱Verbena hybrida等。

(6)密满花相 花或花序密生全植株各小枝上,使树冠形成一个整体的大花团,花感最为强烈,如樱花Prunus serrulata、榆叶梅Prunus triloba等。

对于园林空间的组景,我们既可以选观花植物单株种植,也可以运用不同观花植物的相同或不同花期进行造景。如把数种同一花期的观花植物配置在一起,可构成繁花似锦、缤纷夺目的景观;也可以用多种观花植物,按不同花期配置或同一观花植物,不同花期的品种配植成丛,则能得到“四时花开”、连绵不断的景色。通过观花植物的花色、花形、花香、花相等的组合,创造出绚丽多彩的景色。

1.1.5 园林植物的果及其观赏特性

许多植物具有美丽的果实或种子,它们像花一样也同样有千变万化的形色,而且有些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苏轼的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说出了植物的果实有着很高的观赏效果。园林中为观赏目的而选择观果植物时,多是从形与色两方面去考虑。

1)果形

如果选择观果植物的果形作为观赏对象,一般形状以奇、巨、丰等为准。

(1)奇 即形状奇特。如佛手Citrusmedica var.sarcodactylus,果形像佛的手;小叶罗汉松Podocarpusmacrophyllus var.maki、罗汉松Podocarpusmacrophyllus的种子形似一个个罗汉在打坐;腊肠树、猫尾木Dolichandrone cauda-felina等的果实形同树名。

(2)巨 就是体形大。如菠萝蜜、柚子Citrusgrandis、榴莲等能给人以惊喜。

(3)丰 即是多。无论单果或果序,应有一定丰盛的数量。如荔枝、黄皮等,果压枝头,给人以硕果累累、沉甸甸的感觉。

2)果色

果实或种子也有丰富的色彩,与花相似、也有多色系。

(1)红色系 石榴、草莓Fragaria ananassa、柿Diospyros kaki、洋蒲桃Syzygium samarangense、小叶罗汉松、罗汉松等。

(2)黄色系 柚子、橘Fortunella spp.、橙Citrus sinensis、芒果Mangifera indica、香蕉Musa nana、佛手、番木瓜Carica papaya、枇杷等。

(3)蓝紫色系 葡萄Vitis vinifera、桂花、杨梅Myrica rubra、海南蒲桃Syzygium cumini等。

(4)黑色系 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var.sinensis、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女贞Ligustrum lucidum等。

除了以上的基本色系外,还有白色、绿色等以及果实上带有各色各样的花纹。

观果植物的配置,可弥补秋冬季节缺乏姹紫嫣红的色彩,营造另外一个仪态万千的世界。

另外,园林植物的茎干、枝条、树皮、刺毛等也都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有些并不亚于植物的叶、花、果的观赏效果。我们只有充分了解植物的各个组成部分的观赏特性,才能很好地进行植物组景。

1.2 园林植物的园林应用

1.2.1 应用园林植物造景

在园林绿地中,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竹类及花卉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或经修剪后构成图案的人工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

要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首先要有丰富的植物材料,掌握园林植物的特点、习性,并能恰当地应用。

1)植物造景的形式

园林植物的多姿多彩给我们造景提供了条件。利用植物材料可以创造富有生命活力的园林景观。世界上没有任何物体可以像植物这样生机勃勃、千变万化。

运用植物的时空特性在园林中形成富有季相变化的景观,使人们游览时能看到“春天繁花盛开,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红果累累,冬季枝干苍劲”的四时景象,由此产生的“春暖花开、绿满枝头”“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特定景观。如在水岸边种植桃树、垂柳,当春天来时,一片桃红柳绿的江南水乡春景;北京香山红叶秋季时的火红景色等真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园林中植物造景的形式有规则式和自然式。规则式的植物景观具有庄严、肃穆的气氛,也有整洁、雄伟、壮观气势,例如在广场上种植整齐一致的高大乔木;又如在大草坪上种植华丽的观花或观叶植物,组成大型的图案,会给人壮观的感觉。自然式的植物景观,模拟自然界植物生长的景观,体现植物的自然个体美及群体美而进行配植所得的景。自然式的植物景观体现出宁静、深邃、活泼的气氛。

园林植物独特的形态、色彩、风韵等决定其形成的景观将丰富多彩、特色鲜明。运用植物配置的各种方式来造景可以形成千姿百态的各种景点。如在开阔的空间中栽植美丽的单株树或丛植几株高耸的大树构成观赏中心;在起伏变化的地形里把植物配置成一个整体,构成树林;利用色彩缤纷的草本花卉按一定的构图方式配植成花坛,布置在广场中心、大门口、建筑前等比较显著的位置上,获得较好的观赏效果。

2)园林植物的意境创作

中国传统园林造园讲究意境的创作,赋予情意境界,寓情于景、寓意于景,情景交融,联想生意。借助植物抒发情怀。例如以松柏来比拟坚贞不屈、万古长青的气概;竹象征虚心有节、清高雅洁的风尚;梅比喻不畏严寒,纯洁坚贞的品质;兰象征居静而芳、高风脱俗的情操;荷花Nelumbo nucifera象征廉洁朴素、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利用人们公认的植物象征的特点,创造出有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来。

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即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观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3)植物造景中的美学原理

在植物造景设计中,植物配置同样要遵循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基本原理。即多样与统一、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均衡与稳定。

(1)多样与统一 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尺寸等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产生多样性,但它们之间还应保持相似性,达到和谐统一。行道树绿带是最具统一感的:等距种植同种同龄乔木或乔灌木间种。又如同种不同树龄的植物配置成单纯林,或在以绿色为基调的植物配置时,选用深浅不一的绿色叶子植物搭配在一起,就能既统一又变化。

(2)对比与调和 不同植物配置在一起时,要注意互相联系与配合,体现调和原理,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但单有调和会单调,只有加入对比,才使景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如在植物造景上,绿色的乔木和灌木、圆锥形树冠与伞形树冠的搭配,有明显的对比,它们本身又是协调的;体量大小的显著差异可以产生对比。如蒲葵与棕竹Rhapis excelsa的配合,它们同是掌状叶,但高度差异很大。色彩明显差异的植物组合更能引人注目,突出主体。常利用“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对比手法来进行植物造景,如在池岸边种桃植柳,春天来临时,一片桃红柳绿,红绿两色产生了强烈的对比,给人深刻的印象。

另外,运用高耸的乔木和低矮的绿篱配植会产生高低、方向等的鲜明对比;植物有疏有密的种植会产生明暗虚实、开合等的对比。在这些对比中,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就能协调起来。在植物造景设计时,如果我们只考虑对比而忽视调和,创造出的景观就会适得其反,不是美,而是丑。例如一些城市道路分隔带上,用美人蕉和九里香配植,给人感觉很零乱。

(3)节奏与韵律 在植物组景中,植物配植有规律地重复,又在重复中发生变化,就出现了韵律与节奏。植物配植的韵律节奏方式很多,如等距种植黄葛树或黄葛树与含笑间种作为行道树,前者形成简单韵律,后者形成交替韵律;不同植物高低错落配置形成起伏曲折韵律;在形状相同的花坛中种植不同的观叶植物而形成的拟态韵律等。

在运用韵律节奏来配置植物时,可单独采用某种方式,也可几种方式用于同一布置中,关键要看功能和造景的需要。

(4)均衡与稳定 自然界静止的物体都要遵循力学原则,以平衡的状态存在。当用植物配置形成景观时,构图要考虑均衡,才能使景物显得稳定。最简单的方法是规则式种植植物,如在轴线两侧等距离位置上各种植一株大小相同的小叶罗汉松或南洋杉。在自然式种植时,为了达到均衡稳定,体量大的,数量应少;体量小的,则数量多些,配置在一起时,才能稳定。如在园路两旁,一侧种一株大花紫薇,另一侧种成丛的花灌木。

在植物造景时,要充分发挥植物独特的观赏价值,做到植物快生和慢生、常绿和落叶、乔木和灌木的结合以及各花木的物候期的合理搭配,使之季相变化有着连续性。配置时,还要主次分明,疏密有致,实现如宋代诗人欧阳修的诗句所述:“浅深红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愿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不开花”的景观,做到月月有花赏,季季有景观,花开花落,此起彼伏,构成一幅幅富有诗情画意的图画。

1.2.2 运用园林植物与其他景物的配合

除园林植物本身的配置形成丰富多彩的景观外,园林植物与其他景物的结合,在园林绿地中几乎是无处不在的。植物使得其他景物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1)园林植物与建筑物的配置

园林植物与建筑的配植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处理得当,二者关系可求得和谐一致。植物丰富的自然色彩、柔和多变的线条、优美的姿态及多姿多彩的风韵都能给建筑增添美感,使建筑与周围的环境更为协调,产生出一种生动活泼而具有季节变化的感染力。处理不当,却会适得其反。

园林植物能使建筑柔和。建筑的线条往往都比较生硬,而植物的线条却比较柔和活泼,配合在一起就会使建筑的生硬感削弱。广州双溪宾馆走廊中配置的龟背竹,犹如一幅饱蘸浓墨泼洒出的画面,不仅增添走廊中活泼气氛,并使浅色的建筑色彩与浓绿的植物色彩及其线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一般体形较大、立面庄严的建筑物附近,应选树干高大粗壮、树冠开展的植物;小巧玲珑的建筑物,选枝叶纤细的树种。

某些园林建筑本身并不吸引人,可利用植物配置,把建筑物不足之处遮挡住,完善建筑物的外观。如园林绿地里的管理类建筑,周围就可以用植物遮挡。

植物如果与建筑配置得当,可以对建筑起到衬托、强调作用,还可以突出建筑的性质、功能。在建筑入口两侧对称种植两株体量合适的同种树,就能强调建筑。北京颐和园的知春亭小岛上栽柳植桃,桃柳报春信,点出知春之意;杭州岳飞庙的“精忠报国”影壁下种植杜鹃,是借“杜鹃啼血”之意,表达人们对岳飞的敬仰与哀思,突出了主题。

古典园林不同类型的建筑,其旁的植物主要根据这些建筑物的外形特征及意境进行配置。建筑物周围空间要模拟大自然创造一种感人的气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植物的配置。例如在园林建筑中,亭的应用最常见,亭的形式多样,性质不同,对环境植物的要求也就不同。在古典园林中,有将亭建于大片丛林之中,使亭若隐若现,令人有深郁之感。在亭子周围也可以配孤植树,丛植树作为陪衬。如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四周柳丝飘飘,池内莲荷环绕,夏季清香四溢,刻画出“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的意境;苏州虎丘后山的揽月榭,四面竹树成林,景色幽静宜人。

苏州网师园的看松读画轩旁,在自然式的湖石树坛中,栽以姿态古拙的白皮松Pinus bungeana、圆柏、罗汉松等,曲桥、湖池、山丘、亭廊隐约于后,好一幅秀丽的江南山水画。园林建筑风格不同,相应的植物配置也有不同的要求。

许多寺庙园林设有塔院,它的绿化应表现其崇拜和寄思的功能,塔内常以七叶树Aesculus chinensis、龙柏Sabina chinensis‘Kaizuca’、香樟、菩提树Ficus religiosa等为基调,适当点缀花灌木。北京潭柘寺塔院中的七叶树,其塔形花序与塔院环境极为协调。

在风景区中建筑与绿化的结合更为紧密,大部分建筑掩映于绿色丛林、山际、林冠线之内,正如《园冶》里所说“杂树参天,楼阁碍云霞而出没,繁花覆地,亭台突池沼而参差”。宛若天然不落斧凿。

总之,园林中的各种建筑物,无论位于山上或水际,如能与植物合理配置,便会使之成为园林整体中一个完美的组合。

2)园林植物与山石的配置

山的形态多姿多彩,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如果没有丰富的植物与之相配,则山就失去了婀娜与妩媚。“山藉树而为衣,树藉山而为骨。树不可繁,要见山之秀丽,山不可乱,要显树之光辉。”山如配以得体的植物,则相得益彰。

园林中的山有土山、石山、土石结合之山。

土山因其全为土,可根据山体的高矮选择树种。四周都可以配置植物,既可同种成片种植,又可异种混植。苏州沧浪亭山上老林古树,藤萝垂挂,竹影婆娑,使人仿佛置于绿林野谷之中。

石山山体全部用石,体形较小。由于山上无土,植物配置于山脚,为显示山之峭拔,树木既要数量少,又要低矮,植物宜具有古朴,沧桑感的灌木。

土石结合之山,配置植物时,可根据不同位置的土层深度,选择植物做到适地适树,乔木与灌木相配,林下植地被植物。

较矮之山,不宜选择高大乔木。山体植物配置还应考虑一年四季有景可观,变化丰富。

石除叠山外,还可置石。置石可用峰状石头单体设置来欣赏,其植物配置宜以低矮的花木为宜,如杜鹃、南天竺、书带草Ophiopogon japonicus、佛肚竹Bambusa ventricosa(灌木型)、凤尾竹Bambusa spp.、长春花、马樱丹Lantana camara等;也可群置石块来欣赏。群置石块可形成岩石园,植物配置宜选择植株低矮、生长缓慢、叶小、花开繁茂、色彩艳丽的种类。

3)园林植物与水体的配置

水是构成景观的重要因素。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其不可代替的作用。水体无论其在园林中是主景、配景或小景无一不借助植物来丰富水体的景观。“画无草木,山无生气;园无草木,水无生机。”可见,园林水体的植物配置是造景不可缺少的素材。运用植物材料进行造景,能创造出更丰富多彩的水体景观,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和情操的陶冶。

水体的植物配置可分为岸边和水面。

(1)岸边的植物配置 水岸线有规则的和自然的两种,进行植物配置时,要根据岸线的形式配置植物。

自然式水体岸边植物配置切忌等距种植及整形式修剪,以免失去画意。栽植片林时,要留出透景线,利用树干、树冠框以对岸景点。我国园林中自古水边也主张植以垂柳,造成柔条拂水,湖上新春的景色,此外,在水边种植落羽杉、池杉Taxodium ascendens、水杉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均能起到线条构图的作用。另外,岸边植物栽植的方式,探向水面的枝条,或平伸,或斜展,或拱曲,在水面上都可形成优美的线条。华南植物园内湖岸有几处很优美的植物景观,采用群植式,大片的落羽杉林、假槟榔林、散尾葵群,颇具热带园林风光。

园林中,水岸的处理直接影响水景的面貌,自然式土岸边的植物应结合地形、道路和曲折的岸线,配置成有远有近、疏密有致的自然效果。杭州植物园的一个自然式水池,岸边以香樟、紫楠Phoebe sheareri、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等高大的乔木,池岸是草皮土驳岸,一泓水池,倒影摇曳,却也显出大自然的朴素和宁静。英国园林中自然式土岸边的植物配置,多半以草坪为底色,为引导游人到水边赏花,种植大量的宿根球根花卉,如要观赏倒影,可植孤植树、丛植树及花灌木,特别是变色叶树种,可在水中产生虚幻的斑斓色彩。

规则式的石岸线条生硬、枯燥,柔软多变的植物枝条可补其拙。石岸的岸石有美有丑,植物配植时要露美遮丑,一些大水面往往应用花灌木、藤本及一些草本植物等作局部遮挡。苏州拙政园规则式的石岸边种植垂柳和南迎春,细长柔和的柳枝条及南迎春枝条下垂至水面,遮挡了石岸的丑陋。

水边绿化树种应选择具备一定耐水湿能力的植物,另外还要符合设计意图中美化的要求。我国从南到北常见应用的树种有:水松、蒲桃、洋蒲桃、小叶榕、高山榕、水翁Cleistocalyx operculatus、印度橡胶榕、木麻黄、椰子、蒲葵、落羽杉、池杉、水杉、大叶柳Salix magnifica、垂柳、旱柳Salixmatsudana、串钱柳Callistemon viminalis、乌桕、苦楝Melia azedarach、悬铃木、水石榕Elaeocarpus hainanensis、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枫杨、三角枫Acer buergerianum、重阳木Bischofia polycarpa、柿、榔榆Ulmus parvifolia、桑、柘Cudrania tricuspidata、柽柳Tamarix chinensis、梨属Pyrus、白蜡属Fraxinus、香樟、棕榈、棕竹、无患子、蔷薇、紫藤、南迎春、连翘、棣棠Kerria joponica、夹竹桃、桧柏、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马樱丹等。

(2)水面的植物配置 水面具有扩大空间的作用,但水面平直,显得单调,应考虑在水中配置水生植物。配置植物时,可以成片种植布满整个水面,杭州曲院风荷湖上一边全是荷花,盛夏时,产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观场面;也可在水中小局部配置,在小水面里植少量荷花,深秋时,有“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意境。

4)园林植物与道路的配置

城市道路及园林道路为了美观和遮阴,均要考虑应用植物进行配置。

(1)城市道路的植物配置 城市道路绿化包括行道树绿带、分隔带、人行道绿带(包括游息林荫道)、高速公路、交叉口(包括立交桥)等的绿化。

①行道树绿带:是指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种植行道树的绿带。行道树种植可分树池式和种植带式两种。树池式是指除植物种植点所形成的种植池(边长或直径不少于1.5 m)外,地面的其余部分用铺装材料覆盖。种植带式是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不加铺装的种植带。种植带在人行横道处或人流比较集中的公共建筑前面中断。行道树绿带除了高大的遮阴树外,树下可间种灌木(种植带式可形成绿篱)及草本类植物,但不能配植成绿墙的形式,以免废气扩散不掉,使道路空间污染严重。

行道树绿带的立地条件较差,并且常受城市各种空中电缆、地下各种管网的影响,绿带一般较窄,常约1~1.5 m。选择行道树种时要考虑到以上因素。选择的树种应能适应各种环境因子,抗病虫害力强,苗木宜找成活率高的乔木。它们应具备树冠大、枝叶茂密、树干挺直、形体优美、开花艳丽、芳香或观叶植物,还应无飞絮、毒毛、刺、臭味污染的种子或果实,并且寿命长、耐修剪。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和气候变化大,植被类型分布也各不相同,因此各地应做到适地适树,选择在本地区生长最多和最好的树种来做行道树。如湛江市海滨公园旁的主干道种植了椰子树作为行道树,突出了海滨城市的风貌;广州许多道路种植生长良好的木棉、小叶榕、黄葛榕等作行道树,增加道路沿线的美感。行道树绿带除了乔木外,可选一些较美观的灌木与之交替种植。行道树绿带为城市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华南地区行道树可考虑香樟、阴香、榕属、木棉、台湾相思、塞楝、麻楝Chukrasia tabularia、羊蹄甲属、凤凰木、猫尾木、黄槿Hibiscus tiliaceus、悬铃木、银桦、大王椰子、椰子、假槟榔、蒲葵、木菠萝、扁桃Mangifera pergiciformis、芒果、人面子Dracontomelon duperreanum、蝴蝶果Cleidiocarpon cavaleriei、白千层Melaleuca leucadendron、石栗Aleuritesmoluccana、盆架子Alstonia scholaris、白兰、黄兰、荷花玉兰、大花紫薇等。

②人行道绿带:指车行道边缘至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除行道树绿带外,还有步行道绿带及建筑基础绿带。由于绿带宽度不一,植物配置亦各异。基础绿带一般用藤本植物作墙面垂直绿化,用直立的植物植于墙前作分隔。如果绿带宽度大,则可在此绿色屏障前配植各种灌木、花卉及草坪,再在外缘用绿篱分隔,防止行人破坏。国外的基础绿带很受重视,在无须行道树遮阴的城市,以各式各样的基础种植来构成街景。

建筑物的窗台、阳台等处可考虑栽植盆花、悬挂花篮。绿带宽度如果超过10 m的可用规则式或自然式的配植方式形成花园式休闲林荫道。

③分隔带绿化: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在一般干道的分隔带上不能种植乔木,可以种植绿篱、灌木、花卉、草皮之类,但其高度不宜超过70 cm。分隔带应适当分段,一般采用75~100 m为宜。

交叉口绿地、高速公路绿带等配置植物时,也要美观和行车安全相结合。

(2)园路的植物配置 园路是园林的骨架和脉络,不仅起导游的作用,而且其本身是园中之景。植物配置的优劣会影响全园的景观。园路按其性质和功能分,一般有主路、次路和小路,植物与之有相应的配置方法。

①主园路的植物配置:主园路是指从园林入口通向全园各景区中心、各主要广场、主要建筑、主要景点及管理区的道路。道路两旁应充分绿化形成树木交冠的庇阴效果。对笔直的主园路,用规则式方式配置植物,前方如有造型漂亮的建筑作对景时,园路两旁可密植植物,形成夹景;对于曲折的主园路,则宜以自然式方式配置植物,形成有疏有密、有高有底的视觉效果。为了使园路的景观丰富有趣,可以考虑植物多种配置方式,形成以下的植物景观:草坪、花境、灌木丛、树丛、孤植树、植物图案等。

主园路无论远近,若有景可观,则在配置植物时,应留出透视线。园路旁的树种应选择主干优美、树冠浓密、高低适度、能起画框作用的树种。如无患子、香樟、大花紫薇、小叶榕等。

对于主园路的植物,可以单一种类种植,也可以两种以上种植,但不宜过多过杂,应以某一树种为主,间以其他树种,统一中求变化。

②次园路和小路的植物配置:次园路是园林中各景区内的主要道路,连接各景区内的景点,通向各主要建筑;小路主要供散步、休息,引导游人更深入地到达园林的各个角落。次园路和小路两旁植物可灵活配置,根据园路所处的园林空间进行考虑,应用丰富多彩的植物,形成野趣之路、幽深之路、花径、竹径等,产生不同趣味的园林意境。由于路窄,有的只需在路的一旁种植乔、灌木,就可达到既遮阴又赏花的效果。如广州中山大学的小路有的只在一旁种植榕树和大红花,有的配置成复层混交群落,使人感到幽深。如华南植物园一条小路两旁种植大叶桉、长叶竹柏、棕竹、沿阶草四层的群落,另一条小路用的是竹子配植形成“竹径通幽”的景观;国外则常在小径两旁配植花镜或花带。

1.2.3 运用园林植物组织空间

在园林设计中,空间的组织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组织景区,形成丰富园林景观不可缺少的条件。在组织空间时,可以利用园林的各组成要素进行组织。利用植物组织空间是其中之一。

在园林绿地中运用园林植物组织空间,就是运用不同大小、高低的植物配置来控制人们的观赏视线。通过视线控制(有两种情况,即引导与遮挡),形成以下空间组织的几种情况。

1)用并列延续的植物序列引导视线,形成视线通道

在比较狭长的地方,如道路、街巷、河流、溪谷等的两侧可以运用乔木列植或植物种植成树墙的方式把游人的视线引导到前方,植物所围合的空间就成了视线的通道。这个通道的前方如果有景观,就形成了夹景。在主园路前方设有一主景,为了使游人视线能集中在主景上,可在园路两旁配植密集的植物,构成极强烈的长廊形空间,自然地就将游人的视线引向前方的景物上。

2)形成框景

植物对可见或不可见景物,以及对展现景观的可见序列,都有直接影响。植物以其大量的叶片、枝干封闭了景物两旁,为景物本身提供开阔的,无阻拦的视野,从而达到将观赏者的注意力集中到景物上的目的,在这种方式中,植物如同众多的遮挡物,围绕在景物周围,形成一个景框。如在建筑物两侧、出入口两侧等处配置对植树、树丛,把视线集中在植物所围合的景物中,这就是框景。

3)利用植物的延续使不同性质的空间产生渗透和交融

在园林规划设计时,需要组织各种不同性质的空间以供游人欣赏、活动、休息等,这些不同的空间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整体,是因为有某些因素把它们联系起来。如可以利用某种或几种植物配置在这些空间里,这些植物就作为园林绿地的基调树,使绿地里的空间能够交融。从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的过程中,还可以运用植物的配置,使两空间能自然过渡:在这个过渡空间的植物里,既有前一个空间所种植的植物,又有后一个空间的植物,即可以使它们顺利自然地过渡。

在园林建筑空间的处理上,利用植物配置使室内外空间有机联系起来。如建筑物入口及门厅对植植物,既强调了出入口,又可以起到从外部空间进入建筑内部空间的一种自然过渡和延伸的作用,有室内外动态的不间断感。

植物景观不仅能使室内外空间互相渗透,也有助于它们连接、融为一体。如广州白天鹅宾馆内庭的“故乡水”,在水池边配置了各种耐阴的植物,使室内空间有了蓬勃的生机,室内空间的人为性被大大减弱了,人们在其中倍感亲切。

4)划分虚空间

植物像建筑物的地面、天花板、围墙、门窗一样,可以用于空间中的任何一个平面。在地平面上,以不同高度和不同种类的地被植物或矮灌木来暗示空间的边界,在此情形上,植物虽然不是以垂直面的实体来限制着空间,但它确实在较低的水平面上以实体来限制着空间。如一块草坪和一片地被植物之间的交界处,虽然不具有实体的视线屏障,但却暗示着空间范围的不同;又如在大草坪中利用几丛低矮的灌木大致形成活动和休息空间的分隔,此两空间并没有完全分开,游人可以在它们之间穿越。这些空间的分隔都是虚隔,也就是属于虚空间。

5)遮挡视线,分割空间

在园林绿地中,因功能不同、风格不同、动静要求不同需要分割成不同的绿地空间,使它们相对独立。可以利用绿篱、疏林、密林、树丛等植物的配置形式来组织。

根据视线被挡的程度和方式可分为全部遮挡、漏景、部分遮挡。

①全部遮挡一方面可以挡住不佳的景色,另一方面可以挡住暂时不希望被看到的景物内容以控制和安排视线。如公园管理区,可配植密集的植物形成树墙的方法加以隐蔽,与其他观赏景区分隔开来,成为一个完全封闭的空间,具有强烈的隐秘性和隔离感;又如活动空间与休息空间之间配置高篱或密林,使人们的视线被分别限制在两空间里,达到了互不干扰的目的。为了避免园中景物一览无遗,入口场地边缘往往种植树林或树丛,暂时挡住游人视线。

②漏景利用植物稀疏的枝叶、较密的枝干能形成面,把另外一个空间的景观透过来,景物只是隐约可见,这种相对均匀的遮挡产生的漏景若处理得好便能获得一定的神秘感。

③部分遮挡可以用来挡住不佳部分,吸收较佳部分。如把园外的景物用植物遮挡加以取舍后,留出透景线,把好的景物借到园内来,扩大视域。

在园林设计中,应遵循“嘉则收之,俗则屏之”的原则,运用植物组织好视线。

总之,在运用植物构成空间时,首先应明确设计目的和空间性质,然后相应选取和组织设计所要求的植物,借助植物材料作为空间限制的因素,将视线的“收”与“放”、“引”与“导”合理地安排到空间构图中去,就能创造出许多类型不同的、有一定感染力的空间。

1.2.4 运用园林植物修饰地形

园林中地形有平地、坡地、山体、水体等,这些高低起伏、变化丰富的地形,不仅是园林组景的需要,也是园林绿地功能的要求,处理得当的地形能增强空间变化,让处于其中的人产生新奇感和好奇感,从而增加园林的艺术性。

利用园林植物能改善地形的外观。例如在坡地或山体较高处种植较高大的乔木或灌木,能加强地形高耸的感觉;植于凹处,则会削弱地形的起伏变化,使地形趋于平缓。在具有高差显著的上下两级地形中,如果在较高的一层上种植高耸的植物,会使上层的地形显得更高,而在较低的一层种植植物,将减小两级地形的高差。

1.2.5 运用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加强园林景物的季节特点

植物因其自然的生长规律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观赏效果,尤其是随一年中四季的交替会有显著的季相变化。在园林绿化中可利用植物的这种季相变化有意强调季节的交替,使景物在不同的季节有大异其趣的景观效果。落叶树在春季萌生新叶时,或满树碧绿,生机盎然,或繁花似锦,灿烂热烈,是组织春景的最好选择,如垂柳、桃树、紫薇(春叶)、大花紫薇(春叶)、木棉(春花)、刺桐(春花)、杜鹃(春花)等。

形成夏景特色的园林植物有:大花紫薇(夏花)、紫薇(夏花)、腊肠树(夏花)、黄槐(夏花)、荔枝(夏果)、芒果(夏果)、荷花(夏花)、枇杷(夏果)等。

秋季造景的植物有:大花紫薇(秋叶)、紫薇(秋叶)、乌桕(秋叶)、无患子(秋叶)、落羽杉(秋叶)、银杏(秋叶)等。

冬季具有特色的植物有:大花紫薇(枝及果)、中国槐(冬枝)、一品红(冬花)等。

除了一年四季各有特点的植物外,还有很多四季变化不大的常绿树,可在园林中用作基调树,以衬托各季之景,如榕属植物、海桐、福建茶等;另外有些色彩艳丽的观叶植物,它们在园林中不同的季相景观里,起到丰富色彩的作用,如红桑、彩叶草、花叶垂榕Ficus Goldenprincess、水竹草Tradescantia spp.等。

1.3 园林植物的配置

1.3.1 园林植物配置的任务

在园林绿地中,进行植物配置,就是要根据植物的生活习性,按一定的美学原则进行合理搭配,组成优美的园林景观,供人们观赏。

1)充分发挥不同植物的美学特性,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

在植物造景时,应根据设计意图选择植物配置。如建造反映热带风光的景区,选择的植物应是热带、亚热带植物,湛江海滨公园的植物配置就是很好的例子,以椰子树为主,配置了各种棕榈科的植物,形成了典型的热带海滨景观。又如纪念性园林绿地的植物,往往是选择南洋杉、柏树类等常绿针叶树和一些深绿色叶、树形整齐的常绿阔叶树规则式种植,以增强庄严、肃穆的气氛。

2)适应不同植物的生态习性,形成合理的人工植物群落

植物都各有本身特有的生活习性,有些属阳性树,有些属耐阴树;有些是水生植物,有些却不耐水湿。在植物造景时,要做到适地适树:水面配置植物,应选择水生植物,没有物体遮挡,阳光充足之处,应选择阳性树种。人工植物群落是仿照自然界植物群落而配植的,群落里的植物,应将喜阳的植物安排在上层,耐阴或阴生植物宜种植在林内、林缘或树荫下,这样植物才能生长正常,表现出植物群落的自然美。如果在阔叶树下配植阳性植物或者在阳光充足处种植阴生植物,就是违反了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植物都不能正常生长,也就没有美观可言。总之,植物配置就是要根据具体环境配置合适的植物,使它们能正常生长,表现出其本身的观赏特点。

3)发挥某些植物的特殊功用

在园林绿化设计中,有时候会用到植物的某些特殊功用。如利用植物隔声、防火、滞尘、吸收环境中的污染物、医疗保健、营造香味园等。有浓密树冠的树木具有良好的隔声效果,在处于喧闹环境中的园林,需要创造安静区域时,常常用植物群进行隔声。用含笑、桂花、瑞香(Daphne odora)、兰花等香花植物营造一种不仅美观,而且充满花香的景观,这种情况下,花香往往是更重要的。据现代医学的研究,有些植物挥发的香味具有医疗保健的作用,如在疗养院这样的园林环境中,就可以专门配置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植物。有些植物具有吸收有害化学物质净化环境的作用,例如臭椿Ailanthusaltissima、夹竹桃、罗汉松、龙柏、广玉兰、银杏等植物有极强的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女贞、泡桐Paulownia、刺槐、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等植物有较强的吸氟能力。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荷花、紫荆、木槿Hibiscus syriacus等植物有较强的抗氯和吸氯的能力。樟树、悬铃木、连翘等有良好的吸臭氧能力。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梓树、接骨木Sambucuswilliamsii等植物有吸苯能力。

1.3.2 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

植物配置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园林景观效果,在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合理配置植物,就要遵守以下的原则:

1)植物配置的美观要求

园林植物有外形之美、色彩之美、风韵之美以及与建筑物、山石、水体等配合的协调之美。在配置时,应做到在满足植物习性的基础上讲求美观,植物高低错落、参差有致。植物的美要以生长健康为基础,充分发挥植物自然面貌、表现自身的典型美点,正确选用植物,各得其所,发挥其特长与典型之美。没有健康,就没有美可言。

2)植物配置的适用要求

“适用”就是要做到适地适树。各种园林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环境因子有不同的要求,在植物配置时,首先要满足植物的习性要求,根据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使它们能正常生长。其次要合理搭配,将喜光与耐阴、速生与慢生、深根性与浅根性等植物相互配置,定出合适的种植距离,使各种植物有足够的营养空间生长发育,形成较为稳定的层次丰富的植物群落。

3)植物配置的经济要求

在植物配置中,要以充分发挥植物的主要功能为前提,尽量设法降低成本:

①多用乡土树种,另选用经过引种驯化后适合本地生长的外来优良树种与之配合。

②尽量控制名贵树种,只在重点的地方合理使用。

③尽量使用大苗和大树,减少使用古树,以避免古树原生境的生态破坏和古树移栽死亡后所造成的景观缺失。

④切实贯彻适地适树,把握好种间的关系,避免返工和计划外的大调整。

4)绿地的功能要求

不同的园林绿地有不同的功能要求,在绿地中植物的配置对其他景物起到强调和衬托的作用,同时,植物配置也是植物造景本身的需要。如行道树的要求是选择生长健壮、树冠高大浓密、抗性强的树种;对于儿童活动的绿地,则应选用色彩艳丽、无毒无刺、无臭味、姿态优美的观花、叶、果植物,并以乔木为主(乔木不妨碍儿童的活动),所以,植物配置首先应满足绿地的功能要求。

5)植物配置的景观要求

园林绿地中由于有了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能给人以视觉、听觉、嗅觉上的美感。在植物配置上要进行合理搭配,做到因地、因时、因材制宜,充分发挥植物“美”的魅力。

不同的绿地,性质不同、功能不同,在植物配置时要根据具体的性质、功能体现不同风格。公园要求四时景观不同,色彩丰富,选择植物时要考虑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变化。绿地中,作为“点景”的建筑物,如亭子,应配置姿态优美、色彩缤纷的植物。

“四时花香、万壑鸟鸣”,要求在绿地中,四季常青,季相变化明显、花开不断。因此,在植物配置时要做到四季有景可观,可选用不同季相的植物,采用各种配置方法来丰富每一个季相。如春季可选海棠Malus spectabilis、桃树、垂柳、木棉、刺桐等植物;凤凰木、紫薇、大花紫薇、石榴、夹竹桃等可作夏秋的景观植物用;以茶花、槐树、一品红、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等点缀冬景。另外再配置常绿树、观叶树,做到四时有景,避免单调。

植物的观赏特性千差万别,给人感受不同,运用植物的观赏特性创造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常用手法。植物有些可观形、有些可赏色、有些可闻香、有些可听声,还有的由于其本身的姿态、气质、特点给人不同的感受而产生比拟联想。如“松、竹、梅”——“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四君子”等,将植物人格化,了解这一点,加上完美的搭配,就能创造出无限的意境。所以,充分了解植物的各种特点,才能创作出生动感人的景观。

1.3.3 园林植物配置的方式

所谓植物配置方式,即是指植物搭配的样式。植物配置的方式有规则式和自然式两种。根据植物的特点,我们把植物分为树木和花卉两类分别讨论。

1)树木的配置

(1)规则式配置 树木按一定的株行距和角度栽植成整齐的几何图形的方式,即为规则式。

①中心植:在广场、花坛等构图中心位置,种植树形整齐、轮廓鲜明、生长慢的常绿树木,如苏铁、圆柏、海桐、南洋杉、散尾葵等。

②对植:凡乔灌木以相互呼应栽植在构图轴线两侧的称对植。种植形式有对称种植和非对称种植两种。

对称种植:大小一致、外形整齐的同种两株树分布在轴线两侧,与轴线垂直距离相等。如公园或建筑物进出口对称两侧均可种植。

非对称种植:树种最好也统一,但体形大小和姿态可以有所差异,与轴线的垂直距离大者距离要近,小者要远,才能左右均衡。多用在自然式园林进出口两侧以及桥头、登道两旁。

对植也可以在一侧种一大树,另一侧种同种的两株小树;或者分别在左右两侧种植组合成为近似的两个树丛或树群。

对植常用的树种有:南洋杉、小叶罗汉松、圆柏、海桐、苏铁、棕竹等。

③列植:植物按一定的株距成行种植。通常有单行、双行、多行,一般为同种、同龄树种组成,列植多用于行道树、林带、绿篱、规则式广场及水岸边等。

④三角形植:株行距按等边或等腰三角形排列。

⑤正方形植:按方格网在交叉点种植植物,株行距相等。

⑥长方形植:是正方形栽植的一种变形,行距大于株距。

⑦环形或多角形植:由单环、双环、多环、半环、弧形、单星、复星、多角星等几何图案组成,可使园林构图富于变化。

(2)自然式配置 指植物没有一定的株行距和固定的排列方式,自然灵活、参差有致,是一种师法自然植物群落构图的配置方式。

①孤植:是指在空间中只种植一株树(或两、三株同种树紧密种植在一起,如同一株丛生树干)。主要表现的是植物的个体美,树种选择要求是体形要特别巨大,树冠轮廓要富于变化,姿态要优美,开花繁茂、硕果累累、香味浓郁、叶色美丽或变色的乔木,如榕树、樟树、南洋杉、垂柳、白兰、黄兰、大花紫薇、腊肠树、凤凰木、荔枝、龙眼、乌桕、无患子等。

孤植树一般作主景,所以它的配置位置应该十分突出,一般最适合的视距为树高的4倍左右。

②丛植:丛植树可以由2~10株乔木组成,如加入灌木,则总数可到15株。树种选择时,既要考虑群体美,也要考虑个体美。

两株配合:在构图上二树必须既有调和又有对比,二者成为对立的统一体。树种应选择同种树(或外形十分相似的),但在姿态、大小上应有差异,达到既调和又对比,生动活泼。两株间的距离应小于两树冠之和,太大容易形成分离现象。

三株配合:最好是同种树,也可以是两种树,忌选三个都不相同的树种。三株树的大小应有差异,配植时,不应在同一直线上,也不应成为等边或等腰三角形。最大和最小的距离近些。如果是两种树,则最大的和最小的不能是同种树。

四株配合:仍取姿态、大、小各异的同种树或两种树,最大和最小的不能成为一组,采用3∶1的组合,每两株树的距离都不应相等,形成的图形是不等边三角形或不等边四边形。如果是两种树,则应是大的和中等大小的两株为同种,小的为另一种,或中等大小的两株与小的为同种,大的为另一种。

五株配合:可以选一个或两个树种,分成3∶2或4∶1两组。若为两个树种,其中一种为三株,另一种为两株,两组里都应有两种树,三株一组的组合原则与三株树丛的组合相同,两株一组的组合原则与两株树丛的组合相同,两组距离不能太远。平面形状有五边形、四边形、三角形。

六株以上的配合:是二、三、四、五株基本形式的组合,所以《芥子园画传》有“以五株既熟,则千株万株可以类推,交搭巧妙,在此转关”之说。

③群植:十多株以上到七八十株以下的乔木或灌木混合组成的群体。群植主要表现群体美,对个体要求不严格。树种不宜过多,规模不可过大,一般长度不大于60 m,长宽比不大于3∶1。群植有单纯和混交两种配植方式。单纯配植是由同种树木组成;混交配植是由乔灌木搭配组成,它们必须符合生态要求,灌木应在外缘,树冠线应起伏错落,平面轮廓线要曲折变化,树木之间距离要疏密有致。群体中不能有园路穿越。

④林植:是较大规模成带成片的种植方式。林植有密林和疏林两种。

密林:是指郁闭度在0.7~1.0,阳光很少透入林下。密林有单纯和混交之分。单纯密林是由同一树种组成,往往采用异龄树种造林。混交密林是一个具有多层结构的植物群落,由大乔木、小乔木、大灌木、小灌木、高草、低草等组合形成不同层次、季相变化丰富的群落,要注意常绿与落叶、乔木与灌木的比例,以及要符合生态要求。

疏林:是指郁闭度在0.4~0.6,常与草地相结合,也称草地疏林。一般采用混交种植方式,种植时,要三五成群、疏密相间。

2)花卉的配置

花卉植物除了盆栽或单株种植观赏外,多数是群体栽植,组成变幻无穷的图案和多种艺术造型。花卉的配置方式有花坛、花镜、花丛、花池、花台、图案式种植。

(1)花坛 凡在具有一定几何轮廓的植床内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观花或观叶的植物,从而构成有鲜艳色彩或华丽图案的称为花坛。花坛大多布置在道路交叉点、广场、庭园、大门前的重点地区。花坛的类型主要有:

①独立花坛:根据花坛内种植植物所表现的主题不同分为花丛式花坛和图案式花坛。

花丛式花坛:栽植的植物必须开花繁茂,花期一致,可以是不同种类的植物,也可以是同一种类的不同品种,使用的植物材料多为一二年生花卉。表现的是华丽的色彩。

图案式花坛:栽植的植物一般是各种不同色彩的观叶或叶花兼美的植物,表现的是华丽的图案。

②花坛群:由两个以上的个体花坛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构图整体。花坛群内的铺装场地及道路是允许游人活动的。

③花坛组群:由几个花坛群组合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构图整体。

④带状花坛:是宽度在1 m以上,长短轴比超过1∶4的长形花坛。

⑤连续花坛群:是由许多个独立花坛或带状花坛成直线排列成一行,组成一个有节奏的,不可分割的构图整体。

⑥连续花坛组群:由许多花坛群成直线排列成一行或几行,或是由好几行连续花坛群排列起来,组成一个沿直线方向演进的,有一定节奏规律的和不可分割的构图整体。

花坛在园林中可作主景,也可作配景。作为主景处理的花坛,外形是对称的,采用独立花坛形式。作配景处理的花坛,总是以花坛群的形式出现,配置在主景主轴两侧,个体花坛外形最好是不对称的。花坛植床不宜太高,一般高出地面7~10 cm。作为个体花坛,面积不宜太大,一般图案式花坛直径或短轴8~10 m为宜,花丛式花坛直径或短轴为15~20 m,草皮花坛可以大些。

(2)花境 花境是园林中从规则式到自然式构图的过渡形式,其平面轮廓与带状花坛相似,植床两边是平行的直线或有轨迹可寻的平行曲线,并且最少在一边用常绿木本或草本矮生植物镶边。植床内植物配置是自然式的,主要欣赏其本身所特有的自然美以及植物组合的群落美为主。花境有单面观赏(2~4 m)和双面观赏(4~6 m)两种。单面园林植物配置由低到高形成一个面向道路的斜面。双面观赏中间植物最高,向两边逐渐降低。花境常在建筑、围墙、挡土墙、栏杆、植篱前和道路沿线等处布置。

(3)花丛 花丛是园林绿地中花卉的自然式种植形式,是绿地中花卉种植的最小单元或组合。每丛花卉由3株至十几株组成,按自然式分布组合。每丛花既可是同一品种,也可以是不同品种的混交。花丛一般在自然式或混合式的园林绿地中布置,起点缀装饰的作用,常选择多年生花卉或能自行繁衍的花卉。

(4)花池、花台 花池是指边缘用砖石围护起来的植床,其内灵活自然地种植参差不齐、错落有致的园林植物以供平视欣赏植物本身的姿态、线条、色彩和闻香等综合美。土面的高度一般与地面标高相差甚少,最高在40 cm左右。当花池的高度达到40 cm以上,在80 cm以内的,称为花台。它们一般是规则式的几何形体,是古典园林中特有的花坛形式。花池和花台在中国式庭园或古典园林中应用颇多,可作主景也可作配景。在我国现代园林规划设计实践中,花台的处理手法有较大的创造和发展,利用对景位置设置,如广州友谊剧院贵宾室花池。有时也把花池与主要观赏点结合起来,成为盆景式花池,如广州白云宾馆屋顶花园盆景式花池。目前在大型园林中的广场、道路交叉口、建筑物入口的台阶两旁以及花架走廊之侧也多有应用,在形式上也有所发展,如组合花池、花台的出现不仅式样新颖,而且别具一格。

在西洋古典园林中与花池相似的花卉种植形式有花盆、花瓶。

(5)图案式种植 图案式种植属于规则式绿化种植,强调人工美,一般用在规则式的园林或半规则式的现代园林中。精心设计和施工的图案种植往往能收到立竿见影,艳丽夺目的效果。图案种植选用的图案要注意不能太复杂,太复杂的图案不仅加大施工的难度,而且种植的实际效果往往不理想。也不能太过简单,否则难以发挥“图案美”。大型的图案种植应尽量设计成由较小的单元组合而成,以便于施工。种植图案的背景地应平整光顺,否则会影响图案的效果。

用于图案种植的植物要注意具有良好的群体效果,株型大小要接近,色彩要统一,如果是灌木要注意选用耐修剪、易整形的品种。在华南地区常用于图案种植的植物有黄叶假连翘Duranta repens‘Dwarf Yellow’、福建茶、四季米仔兰Aglaia duperreana、九里香、海桐花、变叶木、红桑、驳骨丹Gendarussua vulgaris、希美丽Hamelia patins、长春花、紫雪茄Cuphea articulata、红绿草Alternanthera bettzickiana、大叶红草Alternanthera dentata‘Rubiginosa’、金叶榕Ficusmicrocarpus ‘Golden Leaf’、四季秋海棠Begonia semperflorens、何氏凤仙Impatiens hawkeri等。

相关知识

园林植物园林特性.doc
风景园林植物的美学特性2课稿.ppt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的美学原理
浅谈园林植物造景的美学与配置
第一章园林植物造型基本知识要点.ppt
中日园林植物景观美学赏析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形式美学浅析
植物美学||园林植物的6种配置原则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全本
[园林植物]收藏!常用耐水淹园林植物

网址: 园林植物的美学特性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0245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目前我国城市园林废弃物是如何处理
下一篇: 中国园林美学PPT.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