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童颖冰
临窗浸月,仙雾缥缈,竹林笛箫,清风茗茶,石上藤萝,曲径幽致,绝胜深山……漫行到位于南昌西山洪崖丹井的曼山谷,走进“乐库•等花开”民宿空间,这里乐舞笙歌,诗意盎然,不禁令人驻足徘徊,留连往返。
相传黄帝乐臣伶伦,游历至梅岭西山处,他受洪崖的天然泉音所感,断竹奏乐、创制音律,成为远古音乐的奠基人和创造者,被人们尊奉为乐神。梅岭西山因此被誉为中国古典音律发源地。
“乐库•等花开”与乐神神会,营造出一片天造地设的声音场景美学空间。来到这里,人们的心弦不禁被这里的山水清音和人文自然拨动。
古韵清赏延序曲
著名学者陈政老师在《五音大全:西山烟霞一库收》一文中介绍:洪崖先生之后,又过了大约两千年,西山•梅岭迎来了其作为“中国古乐库”的又一个高光时刻,那便是——“吹箫引凤”。
“吹箫引凤”的典故源自西汉刘向写的《列仙传》:相传秦穆公之女小名弄玉,不仅如花似玉,还擅长吹笙,其声宛如凤鸣。某夜,弄玉在“凤楼”上吹笙,远远有和声传来,余音美妙,如游丝不断。此后弄玉茶饭不思。秦穆公知道后派人找来了这个吹和声的少年——萧史,弄玉的病不治而愈。从此,弄玉萧史天天在凤楼合奏笙箫,伉俪应和。某一天夜里,两人正在皎洁的月光下合奏,忽有一龙一凤应声飞来,于是萧史乘赤龙,弄玉乘紫凤,双双腾云而去。到了今天南昌旁边的西山萧峰之上。
距萧史“吹箫引凤”典故发生了又约二千年后,大明朝的第一代宁王——丹丘先生(朱权)也来了。
朱权在这里历时十二载,整理出中国现存刊印最早的琴谱——《臞仙神奇秘谱》,让《高山流水》《梅花三弄》《阳春白雪》《平沙落雁》《广陵散》《昭君怨》《大胡笳》《浔阳月夜》等一大批名曲得以保存并流传开来。
《礼记》言:“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礼乐皆得,谓之有德。”中国古称“礼乐之邦”,在儒家的思想体系中,“音乐”不仅是一门艺术,更被看成教化百姓、治理国家的重要工具。“礼”“乐”“刑”“政”并举,可以达到“王道”之致。
春秋时期,精通乐理,有很高修养的季札到鲁国访问,他一一品评了倾听鲁国乐工演奏的周朝乐舞后的感受。文中记载,“为之歌‘魏’,曰‘美哉,沨沨乎!大而婉,险而易行;以德辅此,则明主也!’为之歌《小雅》,曰:‘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为之歌《大雅》,曰:“广哉,熙熙乎!曲而有直体,其文王之德乎?见舞《韶箾》,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音乐、舞蹈中传达出对国君以德治国的修养。
孔子听到传说中的舜帝时代的“韶乐”,则三月不知肉味。他倡导儒家礼乐并重,真正的雅乐,可以教化百姓,提高君子自我修养。
西山,中国音乐的发源地。可见,这里的历代百姓受到音乐的熏陶,也定别有一番德养传承。
自然山水谱清远
初冬时分,枫叶已红,银杏飘飞,竹林摇曳,红豆满树。乐库临水而立,彷如临波仙子,水境时而仙雾飘散,时而波光明澈,亭台楼榭倒影,如诗如画。
拾步山中,沿阶而上,一间茶室书房隐在竹林间。
屠隆在《考槃余事》中记:“山斋宜明净,不可太敞。明净可爽心神,宏敞则伤目力。中庭列盆景建兰之嘉者一二本,近窗处蓄金鳞五七头于盆池内,傍置洗砚池一。余地沃以饭渖,雨渍苔生,绿褥可爱。绕砌种以翠芸草令遍,茂则青葱欲浮。取薜荔根瘗墙下,洒鱼腥水于墙上,腥之所至,萝必蔓焉。斋中几榻、琴剑、书画、鼎研之属,须制作不俗,铺设得体,方称清赏。”他以简短的笔触,表达了文人雅士心中理想的山斋——斋内光线明净澄澈,室小静雅,生机盎然,金鱼嬉戏,青苔成褥,翠芸绕阶,薜荔蔓行,清雅可人。
乐库•等花开山间书房仿佛屠隆山斋再造一般,依墙摆放书架、茶台、几案、壁炉,竹林在玻璃幕墙映照,掩映着窗内文人或品茶,或读书,或吹乐,或清谈。“永日据席,长夜篝灯,无事扰心,尽可终老。”
漫步深山,银杏满树金黄,叶落满地如铺金。唐代诗人王维《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山里的花,清净而自然,不由我们的欣赏而永开,也不由人们的不欣赏而落败。花自有花的自然规律,就像世上万物都有自己独有的状态呈现。
乐库•等花开山房静音,让人沉浸在宇宙时空中,且享当下,用心品悟,循道而行,坚持不懈,不断提升。
芳菲满襟展清丽
乐库•等花开的空间里,茶台、餐桌、花架、书房,时间各色插花艺术,或一朵杜鹃翘然,或一丛浅紫玫瑰莞尔,或鲜红的冬青盈面。花有花的语言,花艺家根据不同花朵的颜色和造型,进行花草的自然再造,在花草的线条和色彩中,表达内心与自然的对话,或低迴,或热烈,或缠绵,人探花,花如人,相笑两嫣然。
明代学者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提出了“长物”的概念,“长物”,非物质生活所必需的多余之物,确为精神世界的珍宝。鉴藏书画,研究美食、欣赏戏剧,熏香弄墨、插花饮茶……古物的光华、草木的气息,书画的墨香,文玩的清雅,还有江上拂清风,山间照明月,这些事物不仅寄托着人们的情志,更为重要的是,人们通过它们阻隔尘俗肮脏,得以在艺术与自然中获得精神上的滋养。
这看似无用的“长物”,奏响了悠长、舒缓的琴箫,天地人悠远静谧,这方小小的园子也被心潮搅动得风生水起。
佳茗书香演祥和
清居生活中,与一杯清茗,一本书相伴,便能感受到生活中的诗意和轻松。
临窗望水,煮茶思人;或竹下清茗,清风徐来;或炉前篝火,把盏清谈,茶的馨香、纯净和明丽,让遐思变得有温度。
乐库•等花开空间里,或呈现绿茶的清雅,或绽放红茶的馥郁,或散发普洱的陈润,与茶的交流,就像故友、新朋相逢,有着久别相逢的温暖,又有怦然心动的新意。
生活与茶,茶与生活,在布席、置盏,煮水、浸润、出汤、品饮的每一个点滴中。心静了,于是,自我从尘世中渐渐浮出水面,益发清晰起来,觉知了自我,也就知道了前行的方向。
品茗、读书、吟诵,茶汤的清丽与书香的沉静,一在入喉,一在入脑,浑然一体。书香脉脉,沉浸阅读,书中的人物与读者对话,化作口中的吟诵,音韵的高低,情感的投入,也化为乐音。在这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毡上拂还来。”“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诗情在吟诵中化为山风、流水,与现实的场景融为一体,成为生活中可触、可见、可感的呈现。
雅集乐曲响和鸣
闻乐,贵在知音。伯牙、子期《高山流水》,子猷、子野《梅花三弄》,无需多言,知音能懂得音乐中的妙意。
乐库•花开之日,冬日雅集活动中,“乐库”迎来了洪崖先生的众多知音,人们围绕“音乐梅岭”主题,依托“乐库”营造声音场景美学空间。
《萚兮》(诗经-郑风)的悠远吟诵,将诗歌朗读与音乐表达融为一体;一首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诵读,抑扬顿挫的声音,满怀激情的吟诵,令听众从古诗歌中感受到诗人传达的逍遥心境;
古琴演奏《平沙落雁》,平和舒缓,一川烟雨,满怀愁绪,古朴高远,宁静淡然,净化心灵;
琵琶独奏《月儿高》再把帝皇游月宫的喜悦之情再现,奏响“春江花月夜”月华场景;
京剧《家住安源》《梨花颂》或铿锵有力,或婉转有致;
尺八演奏伴舞《 放归山林》舒缓自然、仙雾缥缈;
舞蹈《归来 》《桃花笺 》、《诗歌交响》朗诵 、孩子们诵读《今天明天》《柠檬月》,无不传达着文化的魅力、艺术的张力。
文化是底色,音乐、艺术、文字、舞蹈……都是表达。这场自发的艺术晚会,呈现的是每一个表演艺术家长时间的文化浸润和艺术的精湛表达。
天人合一奏交响
《黄帝内经》记载,帝曰:五脏应四时,各有攸乎?
岐伯曰:有。东方青色,入通肝。……其音角;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其色徽;中央黄色,入通脾,……其音宫;西方白色,入通肺。……其音商;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其音羽。
天地五方与季节、颜色、脏腑、口感、声音、乐音、五行、五畜、五谷、五气都产生关联,万物本为一体,相互影响,相互牵动,相互照应。
“艺术赋能乡村生态”,艺术对乡村建设的作用已经从装饰走向更深层,启发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新思考,进一步促进乡村自然生态空间的协调发展。“生态美学”在了解万物、和谐共生、生生不息、有节有度中转承启合,不断深化。
走进“乐库·等花开”,这里奏响的和谐、多样的自然与人文乐章,或许能让您心处安详、快乐,诗与远方就来到了身旁。
相关知识
园艺学院“双管齐下”奏响冬季健身新乐章
丝竹管弦华彩乐章 花好月圆新年音乐会奏响津城
绘就生态画卷,奏响生物多样乐章
五一假期 长春文旅奏响“春之乐章”
人文交流奏响中吉、中塔友谊新乐章
满园春色!园博园推出九大活动奏响春天新乐章!
重庆云阳县:“水肥一体化”奏响现代农业新乐章
桂花香扑鼻,诗意盎然
用“绣花”功夫,奏响文明城市创建新乐章
南京灵谷桂花节开幕 丹桂飘香,月下森林奏乐章
网址: 奏响诗意生活乐章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04906.html
上一篇: 美图秀秀下载安卓最新版 |
下一篇: 意兴盎然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