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倒藻:
养殖水体中藻类大量死亡,导致水色骤然变清、变浊,甚至变红的一种现象,我们俗称为“倒藻”。发生倒藻的池塘往往水面上会漂浮一层死藻(一般呈黄色漂浮物状,也有部分塘在下风口形成一层“油膜状”)。倒藻发生后,易导致池塘缺氧、水质恶化,造成鱼虾蟹应激减料或厌食,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病害,甚至大量死亡等。
二、倒藻发生的原因: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藻类都有一个生长周期,繁殖过旺就会出现老化死亡现象,新老交替原本属正常现象,但大量的藻类死亡,会对养殖对象造成危害,让养殖户头疼不已,要想根治必须清楚倒藻发生的原因。
1、天气突变
低压闷热天、南转北风天、暴雨、寒潮等恶劣气候,温度、气压、溶氧、pH值会随着天气突变而骤变,藻类适宜的生存环境突然改变,有些藻类不能适应环境突变而大量死亡,引起倒藻。
2、人为管理不当
高温时肥水过度,换水添水的时间、量不对,换水添水后未及时追肥等都会造成微生物失衡,从而引发倒藻。另外,过量使用含氯消毒剂、杀藻杀草剂、杀虫剂、重金属盐类等也会造成转水倒藻。
3、藻相单一
池塘中某些藻类,如蓝藻、裸甲藻等对生活环境和营养要求都不高,易在水体中形成优势种群,并大量繁殖,同时抑制其他常规藻类生长和繁殖。物极必衰,一旦占优势种群的藻类生长达到顶峰便会老化死亡,造成倒藻。
4、底部环境差
藻类除利用二氧化碳外,尚需要无机氮化合物供给氮素以合成藻体蛋白质,此外还需磷、硫、镁等,一般以氮与磷的需求量为多。
三、倒藻的危害:
1、溶解氧降低
倒藻发生时,一方面,水中少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藻类;另一方面,大量死藻被氧化分解也会消耗大量溶氧。这两者造成池塘溶氧急剧下降,二氧化碳增加,导致pH值迅速下降,一般会在7.5以下。
2、氨氮和亚硝酸盐升高
由于藻类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其死亡之后会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氨化反应生成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游离氨通过硝化反应先被氧化成亚硝酸,再进一步被氧化成硝酸。但是,溶氧不足时,第二步的硝化反应就会受阻难以进行,最终导致亚硝酸根离子大量积累。阴雨天、光照不足的天气更明显。
3、水质恶化
倒藻后水体中各项指标发生变化,pH值降低,水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有害菌增多,水色变黑、变红或变清,水体变浑浊。
4、底栖青苔滋生
倒藻后水体透明度变大,蟹塘等水浅的池塘底部在高温天气容易滋生青苔。
倒藻后水体理化性质会发生急剧变化,轻者导致缺氧浮头、生长慢,重者可能全军覆没,所以一定要重视该问题,经常巡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四、倒藻时水质变化过程:
①藻类数量急剧减少,不同藻类比例急剧变化。
②随着藻类的大量死亡,水色也会急剧变化,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先变黑再变清,时间长短不定;另一个是变红。
③pH降低,氨氮、亚硝酸盐升高。
五、预防方案:
1、高温季节应保持每天加少量水(一定要在早上加)。
2、经常补充少量的肥(发酵过后是最好的)。
3、补充微量元素(高温季节最容易缺少微量元素 特别是镁和碳)。
4、多开氧机(预防水分层)。
5、泼洒清热解毒的药物。
6、定期使用芽孢杆菌、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态制剂调控水质
六、处理措施:
1、检测pH值,如果偏低,用生石灰水泼洒调节;
2、注意增氧,特别是密度较大时,同时投放抗应激和解毒的药物;
3、外源水水质较好的情况下可以大量加水、换水。
4、水发黑,加水、泼洒磷肥的同时,使用增氧型改底产品,主要是过硫酸氢钾
5、水发红,有时候是裸甲藻过多,这种情况不太好处理,大量换水是最安全的选择
6、通过对底质水质的改善、菌相的培养,促进小球藻、硅藻等有益藻的生长,培养良好的藻相,从而实现藻相平衡。
相关知识
水产养殖水体水质调节的方法
水产养殖水体水质调节的七个技巧
伊乐藻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分析
蓝藻的危害
粉绿狐尾藻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的去除作用及机制研究
水生植物净化水体及应用
龟鳖养殖水体净化中水生植物的选择
养殖水体的污染与防止
伞藻是低等植物吗?——揭秘伞藻的分类与特性
槐叶苹,治理水体污染
网址: 养殖水体“倒藻”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08517.html
上一篇: 这8种办公室盆栽您要养,能招财, |
下一篇: ‘潢川金桂’花瓣衰老过程中细胞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