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夕
节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七夕节。在古代,七夕节最早叫作“乞巧节”或“女儿节”,妇女们在这一天相约,穿针乞巧,投针验巧,祈求得到智慧,变得心灵手巧。
汉朝的时候,宫女常常在农历七月初七这天,在开襟楼比赛穿七孔针,后来模仿的人多了,就成了习俗。到了宋代,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乞巧市,像今天的购物街,非常热闹。
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经过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都有哪些节日民俗?
七夕节很多民俗,如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兰夜斗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拜魁星等,其中有一些一直流传到现在,你知道几个呢?
穿针乞巧
乞巧大致出现在南北朝时期,那时候的女子都以女红为傲,而织女又是天上心灵手巧的仙女,七夕当天,女子会在庭院里摆上瓜果,然后拿出针线,在月光底下穿针做活,来乞巧天上的织女能够赐福自己,后面还衍生出了投针验巧和喜蛛乞巧,虽然形式不同,但意义相同。
晒书晒衣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为求自保,装疯病在家。魏武帝派亲信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魏武帝得知,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收押,司马懿只好遵命。另外,《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衣服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借此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
拜魁星
古人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主文事,所以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在七夕这天“拜魁星”,祈求保佑考运亨通。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吃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
观星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像一座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描写七夕的诗词有哪些?
人们写下了很多诗篇,来描述这个浪漫的节日,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秋夕》
【唐】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七夕》
【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鹊桥仙·七夕》
【宋】苏轼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
不学痴牛騃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
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
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
风雨散、飘然何处?
《诗经·小雅·大东》
(西周)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睕彼牵牛,不以服箱。
综合自网络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我们的节日·七夕
我们的节日|弘扬传统文化,用亲子折纸花艺“温馨”这个七夕
#我们的节日·七夕#...
宿州市:“我们的节日·七夕”系列活动 倡导文明风尚
我们的节日·七夕│河源竟有这些习俗,你肯定没听过
邯郸市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活动
七夕情人节事东方节日吗
【我们的节日】爱在七夕 巧手生花
2019年“我们的节日·七夕”活动方案
2022年我们的节日七夕活动总结(精选12篇)
网址: 【我们的节日·七夕】这些七夕传统文化,你了解吗?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11110.html
上一篇: 七月初七|带你了解真正的七夕! |
下一篇: 【非遗文化精彩回顾】“我们的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