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境、花海、花園,植物、裝置、活動……“五一”小長假,在2024首都市民花園節上,市民朋友們匯聚到主會場龍潭中湖公園,體驗別具一格、精彩紛呈的32座市民花園盛宴。
來到這裡的人們都有一個共同感受:“您好,花園城市”不是一個夢想,打動你的植物和花園,在這裡都能找到。
“花園生態”
從萬畝林海拒風沙到千園之城惠民生
公園內時光橋上記錄著萬名青少年在自然筆記中留下的青春記憶,充滿城市記憶的摩天輪下,首都園林綠化成就展帶領市民見證從萬畝林海拒風沙到千園之城惠民生的綠色蛻變。
園林綠化是城市的底色和名片,首都經過第一道、第二道綠化隔離地區建設和郊野公園建設,建成了“千園之城”。作品《悠悠繁花貫古今》以“防風固沙、森林城市、花園城市”三個構架講述圍繞首都園林綠起來、亮起來、美起來、活起來到融起來的蛻變歷程。1.3萬餘株花卉形成黃、綠、紅三色花海瀑布,絢麗十足。
從森林城市到花園城市建設,北京城越來越美麗,市民有更多機會親近自然,享受自然之美。作品《林間同行》展示城市自然環境和物種的多樣性,強調自然界物種間的關聯,以及自然與居民的連結、互動,從而表達良好的環境是民生福祉,建設美好的花園城市是人心所向。城市和居民共同成就,一路同行,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互動、共建、共用、互榮……逐漸成為花園城市的“關鍵詞”。作品《攜手共建,一路生花》鼓勵市民進入體驗、參與互動。“我們小的時候,北京還只有東城、西城、崇文、宣武四個中心老城區,這個花園展示了東城區有古樸恢弘的古都風貌和充滿溫度的衚同人家,我們又回憶起了那時候的故事……”紅墻外、林蔭下、花叢中,首都市民“推窗見綠、出門見景”。
“花園生活”
一個安靜美好的家庭空間
人類學家項飆説:“‘附近’不是一個社會的宏觀理論,它要發展的是一個‘生活的人類學’,要講的是你如何處理自己的生活。”家庭陽臺、綠色居家、生活美學、花藝茶藝,在家裏也可以創造一方小天地,感受和觀察生命的生長和變化。
打造一個陽臺花園需要多大的成本?作品《林裏陽臺》告訴你,採用簡易花架、花箱和盆栽的植物,就可以低成本打造陽臺花園。家裏的花園是誰的天地?是丈夫的、是妻子的、是孩童的,也是寵物的。繁花似錦,陽光明媚,還有可可愛愛的小小只……在這個場景下,家庭成員可以進行園藝和小動物的養護觀察,很方便的親近自然,放鬆身心。
當現代生活不再完全被時間邏輯統治,空間邏輯重新出現。以往時間邏輯理解下“距離是一袋煙的工夫”會不會變成空間邏輯裏的“距離是你家院子到我家院子”?葡萄架下,茶藝桌前,邀三五知己共聚,品茗賞景,抬首可見水簾瀑布傾瀉而下,作品《情滿花園裏》將自然材質與園藝新形式融合,締造出宜居花園。園周環繞竹編圍欄,金魚遊弋,鳥鳴花香,是心靈的寧靜居所,讓人放鬆身心。
“花園多樣”
新風尚全由你做主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花園設計也呈現出多樣化的新風尚,引領著城市綠化的新潮流。從傳統的自然美景到與實用性和功能性融合,從單一的綠化到多維度的體驗,花園不僅是城市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更是人們追求高品質生活的重要載體。在這個“花園多樣”的時代,也意在倡導可持續生活方式的實踐,推動城市生態的健康與可持續發展。
“植物花卉和食物蔬菜應該都能成為城市花園系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作品《城市食譜花園》的構想中,蔬菜與花卉的巧妙搭配,不僅讓花園煥發出勃勃生機,更賦予了它可持續、可參與、可食用的多重功能。將食物種植引回城市,規劃可食景觀,加強城市綠色空間利用的是新的花園生態。
花園代表“美景”,花園代表“相聚”,花園其實也是“粘合劑”。作品《竹影聽夢》利用“生態”所具有的柔性、流動性和滲透性,通過生態填補,將自然元素與公園結構緊密結合,解決了碎片化綠地問題,營造了一個充滿情感與生活的夢想空間。
花園也能代表人們生活的一種新風尚:回歸自然、擁抱戶外,作品《露營花園》代表了一種回歸自然、擁抱戶外的新風尚。藍天、草坪、鳥鳴、湖水、野餐、聊天、發呆......它帶你遠離城市的快節奏,鼓勵人們向外探索,感受一頂“帳篷”搭出的“詩和遠方”,鼓勵每個人都要有打破常規向外走的勇氣。
“花園科普”
一起探秘自然律動
花園不僅是自然之美的展示地,更是科學與文化的交匯點。每一朵花、每一片葉、每一隻鳥、每一條魚,都承載著生命的智慧和自然的韻律。
自然之美與科學奧秘如何相生相融?怎樣以五感體驗五行變化,感受中醫藥養生文化的深厚底蘊?作品《花靜》利用不同自然材質,激發感官,營造放鬆氛圍。結合五行理念,立體展現中醫藥養生學,實現心療和對養生知識的學習。花園或許從此多了一項功能——促進了人們對自然與傳統文化的認識,提升生活品質,帶來身心健康的雙重益處。
花園到底還能做什麼?探索北京花園城市與生物多樣性之都建設的新途徑,以花為媒、以蟲為信,引導市民深刻感悟城市生物多樣性的內涵與意義。《昆蟲之影》花園以擲骰子走地圖的形式組織昆蟲科普遊線;打造昆蟲視覺偏好的藍色、黃色花境;以昆蟲剪影為要素設計地面塗鴉、構築物,構建出一個多維、立體、沉浸式小型的城市昆蟲生物多樣性科普花園。
“花園傳承”
生機連接過去與未來
花園是城市的綠色名片,不僅是自然的懷抱,更是歷史的見證者。漫步在花園中,仿佛能聽到時間的低語,感受到歷史的脈搏。它們不僅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場所,更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
遠遠聽見了仿佛是留聲機播放的音樂聲,“天棚魚缸石榴樹,先生肥狗胖丫頭”是老北京人富足有餘、悠然自得的美好情景。作品《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重現了北京七八十年代衚同深處老北京的幸福生活:老木門、青石路、八仙桌、條凳、葫蘆藤、魚缸、石榴樹,是屬於老北京的古樸美好;二八大杠、搪瓷茶缸、鐵皮暖壺、老式縫紉機,是改革開放繪製的一幅全新的畫卷。
社區園藝師李維介紹:“我們徵集了社區居民家裏的老物件,外面栽植的月季、芍藥、繡球也是大家經常會在院子裏栽種的。
從古代窯坑到北京遊樂園再到自然公園,龍潭中湖公園在歷史變遷中創造了不同的文化記憶,“小時候我們經常在這附近游泳,出去留學了幾年回來發現這裡居然變成了這樣美麗的公園。”作品《龍潭變奏曲》代表著北京的各個公園發出了時代變遷的聲音:大家在與裝置“手搖”互動時,能夠聆聽到古代窯場之聲、樂園歡樂之聲、自然生態之聲,這是屬於龍潭的"變奏曲〃,也是北京公園歷程多年的時代之聲。
向未來的進程中,青少年永遠是向陽而生的。宏志中學初一五班的同學們是作品《向陽而生》設計者。“我們最近正在學習蘇麟的《斷句》,其中有一句‘向陽花木易為春’,意思是向著陽光的花草樹木更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所以我們結合了花、太陽、折射的陽光這些元素,希望把積極樂觀陽光的心態帶給大家。”揚帆起航也是這個花園的核心,代表著青年學生向陽而生、揚帆起航,目標堅定、無所畏懼地去追求理想。
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在2022年和2023年提出要“把首都建設成一個大花園”的城市綠化工作重要指示。隨著城市建設進入轉型提質階段,人們更加關注綠色開放空間、城市及生態的健康,尋求綠色環境減壓療愈。
市民對花園的喜好體現在多個方面。隨著北京花園城市建設的深入,我們鍾愛的花園不僅要能激發個人的審美興趣,體現自然保護的理念,還要能夠適應家庭結構的需求,甚至作為工作展示的場所。這些花園不僅是城市中的一道美麗風景,更是我們情感交流的紐帶,記憶的寄託,是有歸屬感的市民客廳。
2024首都市民花園節在4月30日至5月5日期間,舉辦了45場活動,與14.6萬人次(2023年五一節假日同期入園9.4萬餘人次)的市民共用綠色多彩生活樂趣,帶動龍潭中湖公園營收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34%。
在花園中發生的故事仍在持續,歡迎大家關注“首都園藝驛站”微信公眾號,讓我們一起體驗花園之美,打造心中花園,共同説一句:您好,花園城市!
相关知识
您好 花園城市!——首都市民花園節盡顯花園城市繽紛魅力
七夕節到國家植物園賞花海
口袋公園、路口花境、城市公園……浦東這個鎮的網紅打卡點真多
世界花卉大觀園“年花豐食大集”正月初一開市
廣州多處花卉迎來盛花期 賞花正當時
“五芳獻瑞”成熱門年宵花 提供買花諮詢和設計服務 七大花卉市場集中連片上新 打造豐臺花卉金名片
“拍花”拼手速,種花看屏幕
小學生在校園“微農場”觀察植物花的結構
19種新品花卉首發亮相春季花展
爆竹花、煙火樹 辰山植物園百花迎春送上大自然的年味
网址: 您好 花園城市!——首都市民花園節盡顯花園城市繽紛魅力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119.html
上一篇: 北京西城区级花园城市实施方案编 |
下一篇: 【创卫进行时】华坪县:开展绿化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