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娄底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操作技术指南

娄底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操作技术指南

  1 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本市与园林绿化有关的园林管理部门、园林养护单位、园林栽培植物及个人的植物保护工作。  

      2 防治对象 

      2.1 防治对象   

      2.1.1 食叶害虫 国槐尺蠖、黄杨绢野螟、丝绵木金星尺蠖、丽绿刺蛾、黄刺蛾、桑褐刺蛾、褐边绿刺蛾、赤松毛虫、黄杨长毛斑蛾、合欢巢蛾、大蓑蛾、天幕毛虫、斜纹夜蛾、棉大卷叶螟、杨扇舟蛾、舟形毛虫、柳毒蛾、舞毒蛾、铜绿金龟子、银纹夜蛾、草坪粘虫、网幕毛虫。  

      2.1.2 蛀干、梢害虫 光肩星天牛、星天牛、桑天牛、桃红颈天牛、合欢双线天牛、刺角金绒天牛、云杉大黑天牛、薄翅锯天牛、松梢螟、豹纹木蠹蛾、柏肤小蠹、纵坑切梢小蠹、白杨透翅蛾、棉铃虫、夏梢小卷蛾等。  

      2.1.3 地下害虫 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等。  

      2.1.4 刺吸害虫 桑白介壳虫、黄杨粕片盾蚧、卫矛矢尖蚧、紫薇绒蚧、日本龟蜡蚧、角蜡蚧、草履蚧、松干蚧、松白粉蚧、卫矛蚜、紫薇角斑蚜、柏蚜、松蚜、朴绵叶蚜、杨毛蚜、棉蚜、桃蚜月季长管蚜、菊姬长管蚜、紫藤长管蚜、温室白粉虱、朴盾木虱、合欢羞木虱、黄连木隆脉木虱等。  

      2.1.5 螨类 法桐小爪螨、针叶小爪螨、柏小爪螨、榆全爪螨、二斑叶螨、朱砂叶螨、截形叶螨等。  

      2.1.6 病害 黑松枝腐病、合欢枯萎病、法桐枝干溃疡病、樱花根癌病、杨柳腐烂病、杨柳溃疡病、紫薇白粉病、紫薇煤污病、梨桧锈病、樱花细菌性穿孔病、桃缩叶病、月季白粉病、月季黑斑病、灰霉病、立枯病、草坪褐斑病、草坪锈病等。  

      2.1.7 草害 豚草。  

      3 防治方针及方法 

      3.1 防治方针  

      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生物、化学防治为主,结合栽培技术防治、人工物理防治、植物检疫等综合防治,达到协调保护园林植物和生态环境之目的。  

      3.2 防治方法  

      3.2.1 园林植物检疫  

      应符合《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国务院《植物检疫条例》及国家林业局《森林植物检疫技术规程》。 严禁带有危险性病虫源或杂草的绿化材料在苗圃、施工地间调运。 

      3.2.2 栽培技术防治  

      3.2.2.1 保持绿地卫生,减少侵染来源。及时收集绿地中心和周围的病残体,并加以处理、深埋或用化学药剂处理。  

      3.2.2.2 在生长季节根据发病程度及时摘除有病枝叶、已枯枝条和有严重病虫害植株,并对病土进行消毒处理。  

      3.2.2.3 合理进行肥水措施,增强园林植物抗病性。夏、秋适当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浇水方式应采用沟浇、滴灌或沿植物边缘浇水。浇水时间应选择在晴天的下午五时后至次日上午十时前;浇水量由干旱程度决定。  

      3.2.2.4 应注意植物合理配置,减少植物病虫害的相互侵染。 

      3.2.2.5 改善环境条件,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条件。根据植物生长习性,剪除严重的病虫害枝叶及遮光、徒长枝条。  

      3.2.2.6 选用健康无病及具抗病性的繁殖材料。  

      3.2.3 人工物理防治  

      3.2.3.1 应减少越冬虫口基数。清除越冬场所的越冬虫体(虫茧、虫囊、卵囊、卵块等)。  

      3.2.3.2 对下树越冬的种类,采用下树截杀方法进行防治。即距地面1.2m至1.5m处缠绕20cm草绳的方法进行防治。  

      3.2.3.3 人工捕杀行动迟缓、有假死性、飞翔力不强的幼虫、成虫。  

      3.2.3.4 对具有明显趋性的害虫,利用其趋化性、趋光性、趋阴暗性、趋食性,在未发展成灾时,采取诱杀措施,减少下一代虫口基数。  

      3.2.3.5 应用热处理,消灭植物材料所携带的病虫源。  

      3.2.4 生物防治  

      3.2.4.1 利用有益生物,以虫治虫、以螨治虫、以激素治虫、以病毒治虫、以菌治虫、以菌治菌等方法。 

      3.2.4.2 利用生物的代谢产物防治,主要包括应用苏云金杆菌,抗生素类(阿维菌素)。这些药剂的应用时间应比化学药剂提前2天~3天使用。  

      3.2.4.3 在园林植物的种植、养护时,应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创造适合于天敌生长、繁殖的人工条件。  

      3.2.5 化学防治  

      3.2.5.1 应贯彻植保方针,做好预防工作。在春季园林树木发芽前(每年的三月上旬至四月上旬),喷洒石硫合剂进行病虫害的预防。 

      3.2.5.2 正确应用药剂种类。 

      3.2.5.3 对食叶害虫,应选用触杀剂、胃毒剂如溴氰菊酯、辛硫磷等。 对刺吸害虫、蛀干害虫类应选择内吸性药剂啶虫脒、吡虫啉等。 

      3.2.5.4 害虫化学防治指标 达到化学防治指标进行喷药防治时,可提高防治效果,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减少喷药次数,降低环境污染,保护天敌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未达到化学防治指标时,不进行喷药。 

      4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操作质量标准  

      4.1 喷药质量标准和要求  

      4.1.1 应根据防治对象及农药产品使用说明要求的浓度准确选用、配制和喷洒药剂。  

      4.1.2 在大面积喷药前,应进行室内或小面积的试验,确认防治效果优异和没有药害后方可使用。  

      4.1.3 防治食叶害虫时,阿维菌素、灭幼脲等高效、低毒、无公害药剂为首选药剂。  

      4.1.4 防治螨类应以哒螨灵、阿维菌素等为首选药剂。  

      4.1.5 防治蚜、虱、介虫类应以速扑杀、啶虫脒、吡虫啉、溴氰菊酯等为首选药剂。  

      4.1.6 对低矮园林植物喷药时,要求药液成雾状,雾滴直径不大于80um。根据病虫害发生的不同部位,要内外四周均匀喷药。对于高大树木喷药时,应下车绕树喷药,加大喷药器械压力,使药液成雾状,做到喷药周到,喷药量以药液从树木上淋洗为止。  

      4.2 根施内吸性杀虫剂质量标准和要求  

      4.2.1 必须按农药产品使用说明要求的用药量准确使用。  

      4.2.2 内吸性杀虫剂、杀螨剂的种类有:啶虫脒、吡虫啉、丁硫克百威、速灭威。  

      4.2.3 应将药剂施在吸收根最多处,即树冠的垂直投影下方。施药面积应占有效吸收根分布总面积的1/3以上。  

      4.2.4 施药后必须立即浇水湿润土壤,以保证发挥药效。  

      4.3 浇灌内吸性杀虫剂质量标准和要求  

      4.3.1 必须按农药产品使用说明要求的用药量准确配制和使用。  

      4.3.2 必须将药液均匀的浇灌在植物周围吸收根最多处。对配制药液时的加水量没有严格要求,但药液量要能达到吸收根。  

      4.3.3 开穴浇灌的,应在药液渗完后封土掩埋。  

      4.4 树干(枝)蛀孔药剂注射质量标准和要求  

      4.4.1 必须按农药产品使用说明要求配制和使用药剂。常用商品药剂的浓度应不低于50倍。  

      4.4.2 注射部位为有新鲜虫粪和木屑的蛀食排粪孔口。注射前将孔口内的排泄物掏空,注射时将孔口内注满直到药液溢出为止。  

      4.4.3 一虫多孔的应先堵死注射孔以上或以下的排泄孔后注射。  

      4.4.4 注射完后用湿泥封死孔口。  

      4.5 钻孔注射内吸性杀虫剂质量标准和要求  

      4.5.1 必须按农药产品使用说明要求用药量准确配制和使用。  

      4.5.2 内吸性杀虫剂的种类有:啶虫脒、吡虫啉、丁硫克百威、速灭威。  

      4.5.3 钻孔部位在树基部20cm以上,打孔多个时,各孔之间的距离不少于20cm,并且各孔之间应成螺旋式排列上升。  

      4.5.4 钻头直径0.5-0.8cm,长5-10cm。钻孔时钻头与树干成45度角,最深处不能达到树木髓心。  

      4.5.5 钻孔数量可根据树木种类、直径、虫口密度、天气情况决定。一般树干直径大、虫口密度大、降雨量大时钻孔数量就应该多,反之则少。  

      4.5.6 树干直径5cm以下,可钻孔1-2个孔;树干直径5-10cm,可钻孔2-3个孔;树干直径10cm以上,可钻孔3-5个孔;最多可钻7个孔。  

      4.5.7 每钻孔注射药液7-10ml。  

      4.5.8 商品药剂加水的稀释倍数为5-10倍。   

      4.5.9 下一次注射时,宜在原钻孔处进行。  

      4.6 土壤处理药剂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4.6.1 必须按农药产品使用说明要求用药量准确配制和使用。  

      4.6.2 防治地下害虫(蛴螬、金针虫、蝼蛄、地老虎)可用辛硫磷、毒死蜱、二嗪磷等。  

      4.6.3 将药剂30-40倍的稀释物(如:细土、麦糠、豆麸等)均匀混合,按单位面积用药量均匀撒施在地表或一定深度的土层内。  

      4.6.4 应用沟施、穴施方法的,施后立即用土覆盖。  

      4.7 种子处理质量标准和要求(略)  

      4.8 人工捉、摘病、虫质量标准和要求(略)  

      4.9 人工刮刷病、虫质量标准和要求(略)  

      4.10 人工挖除病、虫质量标准和要求:  

      4.10.1 根据不同防治对象,事先应了解欲挖除害虫的栖息地。  

      4.10.2 对树木下的害虫,应在树冠直径的一倍范围内进行;深度为5-20cm。  

      4.10.3 对树体内的病虫体要挖除干净,切口应平整,工具应锋利。  

      4.10.4 对挖出的病虫体要及时统一处理。  

      4.11 诱杀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略) 

      5 防治效果考核  

      5.1 主要考核指标  

      5.1.1 包括养护管理级别、植物叶片生长状况、异常叶片率、为害严重株的叶片被害率、百平方厘米枝干的活虫数、虫株率、蛀干害虫被害株率等。  

      5.1.2 一、二、三级养护管理的公园、道路、绿地的各考核指标见附表  

      6 建立技术档案  

      6.1 凡进行园林病虫害防治的单位,均必须及时记载、整理和分析当年的各项技术资料,建立防治技术档案,以利于总结经验、改进提高防治效果和进行技术考核等。  

      6.2 档案的记载以防治单位为对象,每次防治工作均应作记录,其内容主要为:防治单位:防治序号、防治时间、天气情况、防治对象、为害植物、防治地点、防治方法、使用工具、药剂名称及浓度、药剂数量、防治面积(或数量)、防治效果、防治人员、备注等。  

      7 植物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和操作  

      7.1 工作人员安全管理  

      7.1.1 各园林绿化管理养护单位应设置专职(或兼职)植保员1-2名。  

      7.1.2 植保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持园林主管部门颁发的上岗证方可上岗。  

      7.1.3 植物保护人员在施药时,应注意自身和环境的安全。  

      7.1.4 必须按照安全使用农药的有关规定进行安全防护。  

      7.1.5 室外施用药剂,必须穿透气性较好且有防护作用的衣裤,胶鞋、胶皮手套和防毒面具或口罩、防护眼镜等。  

      7.1.6 配药、施药现场,作业人员严禁吸烟、喝酒、用餐、饮水,不得用手擦摸面部。  

      7.1.7 室外喷撒农药,要注意风力、风向及晴雨等天气变化。应在无雨、三级风以下天气施药,不能逆风喷施农药。夏季高温季节喷施农药,要在上午10时前和下午4时后进行,中午不能喷药。施药人员每天喷药时间一般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喷药四天后,应停止一天。  

      7.1.8 凡体弱多病者,患皮肤病和农药中毒及其他疾病尚未恢复健康者,哺乳期、孕期、经期的妇女,皮肤损伤未愈者不得喷药或暂停喷药。 

      7.1.9 施药结束后,要立即用肥皂洗澡和更换干净衣物,并将施药时穿戴的衣裤鞋帽及时洗净。  

      7.1.10 施药人员出现头疼、头昏、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时,应立即离开施药现场,脱掉污染衣裤,及时带上农药标签到医院治疗。  

      7.1.11 上树操作时,必须系安全带、穿防滑鞋等进行安全防护。  

      7.2 药械安全管理  

      7.2.1 配制农药应用专用器具量取和搅拌农药。严禁手等部位皮肤直接接触农药。  

      7.2.2 施药机械出现滴漏或喷头堵塞等故障,要及时正确维修,不能用滴漏喷雾器施药,更不能用嘴直接吹吸堵塞喷头。  

      7.2.3 农药储运,应远离食品。包装农药的箱、瓶、袋等应集中处理,禁止用于盛装食品、饮料和饲料。  

      7.2.4 农药应用原包装存放,储药地点应避免潮湿、高温、暴晒,保持阴凉。农药空瓶(袋)应在清洗三次后,收集起来科学处理。 

相关知识

娄底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操作技术指南
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
园林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超实用!春季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要点请查收
花卉病虫害防治技术
这份贴心实用的“城市园林绿化安全防范应对指南”请收好!
园林苗木病虫害防治措施范例6篇
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包括()。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

网址: 娄底市园林绿化病虫害防治操作技术指南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2341.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养殖白花韧锦病虫害有哪些?怎么防
下一篇: 从生物测定结果论主要棉花害虫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