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中国人、日本人看樱花有什么不同

中国人、日本人看樱花有什么不同

说到江南的花,你会想到什么?是早春绽放的红梅,还是清秋送香的桂花?是北宋文豪苏轼的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还是元代诗人虞集的佳句“杏花春雨江南”?这些都是江南花文化,当然,远不是它的全部。

在植物文化中,花文化占据了重要地位。花朵是植物体上最引人注目的部位之一,也是物质应用价值相对较少的部位之一。尽管在农业水平还比较低的社会中也会有一定的花文化,但正如英国人类学家杰克·古迪所说,要在那些农业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社会中出现有余暇的人从事休闲活动的社会中,花文化才能发展到比较高的水平。这也是为什么中华花文化尽管外在形式多样,但总是那些和诗词歌赋、戏剧小说、书法绘画等文艺作品结合的花文化最引人关注——因为这些文艺作品本身也是休闲的产物。

江南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经济发展水平始终较高的地区之一。江南地区的花文化,对整个中华花文化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当然,江南花文化不可避免主要于依托于江南的本土植物。在亚热带季风气候的作用下,整个东南丘陵地区形成了独特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与华北东部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存在较大区别。直到今天,在江南广泛种植、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一些花卉(比如梅花和桂花),在华北地区仍然不易露天种植。同样,因为春季干旱、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等一些不利条件,在世界花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很多热带花卉、欧洲花卉和宿根花卉也难于在江南露地栽培,这让江南的传统花卉在今日的园林中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辰山植物园

樱花也绚烂

生活在江南地区的人民,无论是最早的吴越土著居民,还是在历史时期一拨拨南迁的外来者,都拥有丰富而完备的情感,在这一点上和其他地区的人民并无两样。他们把自己的七情六欲投射到以本土植物为主的花卉上,也就让江南花文化在总体上拥有多样而完整的侧面。

比如,江南人并非不喜欢象征着富贵堂皇的花卉。恰恰相反,那些又大又艳、盛开时灿烂耀眼的花卉,在江南极为常见,备受各界人士特别是民间的喜爱。牡丹是著名的“富贵花”。江南地区作为野生牡丹的分布边缘,虽然在气候上不太适合种植园艺牡丹中最大、最多样的中原牡丹品种群,但通过与本地野生牡丹的杂交等方式,仍然培育出了独具特色的江南牡丹品种群,为牡丹文化谱写了短小精悍而不可或缺的一章。山茶和映山红这两类适应于东南丘陵酸性土的花木,都有花开时极为热烈夺目的特征。特别是山茶,常在春节前后开放,更能为这传统佳节增添喜庆气氛。它们因此也都是江南花文化中的重要花卉。

这种对灿烂繁花的喜爱,也是近年来樱花成为江南花木新秀的重要原因。在园艺樱花的原产国日本,因为樱花盛花时极为繁丽,但花期很短,花瓣大量凋谢时的漫天落英又极为壮烈,而被视为武士道精神的完美代表,甚至被视为日本国民性的体现。但当园艺樱花传入中国之后,受中华文化影响,樱花的陨落之美被忽视,它们灿烂而充满春意的一面则被格外看重,从而让樱花在中华花文化中具备了不同意蕴。

樱花

花中“四君子”

尽管江南花文化在呈现起人们的精神世界时,有这样的完备性,但也要承认,它最大的特色,就是表达了传统文人有异于一般人群的优雅、高洁、坚毅、慎独的审美趣味。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四君子”的野生种大都是中国特有植物,产地集中于亚热带地区。以华北地区的低温来衡量,兰(仅指兰属的几个种及其品种,通称“国兰”)最不耐寒;梅虽以傲雪著称,但也不太耐寒;竹作为一大类植物,其中大部分种类也不能耐受低温;只有菊是对寒冷耐受良好的宿根花卉,但最早的栽培品种仍然可能起源于江淮地区。因此,“四君子”仅就植物本身来说就有江南特色。

国兰  蔡怿春 摄

在中国历史上,北宋是文人思想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经过唐代儒家、佛教、道教的相互影响和对抗,北宋的儒家思想已经发展到深入精神深处、探问世界本原的新境界,文人所推崇的精神面貌至此也基本定格。北宋又是以江南为主的中国南方在经济、文化和政治领域全面超越北方的时代,这些精神和文化上的新进展,大都是南方士人的思想成果,其中有许多江南文人的贡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四君子”概念出现了最早的雏形,经过元、明两代的铺垫,最终在明末正式提出。提出这个概念的人是上海松江人陈继儒。

竹子

与民间喜爱的繁丽热闹的那些花卉不同,“四君子”的外在呈现为内敛、持重的形象。竹是很少开花的植物,以其多节的茎秆象征着抱节自守的高洁人格;兰的花在大小和颜色上都不显眼,但叶片清秀,花香宜人,象征了孤芳自赏的慎独情愫。相比之下,梅和菊的花要艳丽一些,但为文人所推重的并不是艳丽,而是它们或在隆冬迎雪怒放、或在晚秋宁死不落的特性,象征了坚强不屈的骨气。正是这样的超越一般审美情趣的新的审美角度和体系,让中华花文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重大发展,而它正是江南花文化的原创性贡献。

当然,在民间花文化和文人花文化之间,并没有截然分明的界限。也有不少花能够同时得到民间和文人的喜爱。牡丹虽然是家喻户晓的“富贵花”,但在文人诗画创作中也占据重要地位。与此类似,桃花的秾丽华艳,使它深受民间欢迎;而在文人花文化中,尽管它因为这种繁荣而易谢的习性而多少有些较为负面的评价,但仍然是春日被歌咏最多的花卉之一。桂花有极为馥郁的香气,又是寒秋的节令花卉,也成为民间和士人共赏的江南名花之一。与此类似的还有玉兰,是早春重要的木本花卉,盛开时满树如雪。但其花洁白素净,又有浓郁香气,又颇合于文人审美。如今,白玉兰已经被选为上海市花。

玉兰

继承和革新

在江南花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在中原地区(华北地区南部)成形的先秦古典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花文化的一大特色,是受古典的影响很深,与地理大发现之后呈现外向型、引入型的西方花文化形成鲜明对比。先秦古典中提到的植物,大都在后世花文化中得到延续,其上的文化意蕴越积越深。“四君子”之所以选中了梅、兰、竹、菊,很大原因也是因为这些名字在儒家经典中都有提及——《诗经》有专咏梅和竹的篇章,《礼记·夏小正》提到了菊花并把它和节令联系在一起。

兰的情况则最有意思。《诗经》中记录了兰的别名“蕑”,《周易·系辞》中则出现“兰”字,屈原的诗歌中更是大量提到兰,但至少在唐末以前,古人所说的兰都是一种菊科植物,而不是后世所谓国兰。兰这一名字的所指发生变化恰好发生在唐末五代期间的江南地区。尽管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说,以“兰”称呼国兰是张冠李戴,但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恰恰使北宋年间才普遍进入文人视域的国兰直接继承了拥有两千年积淀的古兰文化,从而让这样一类“白手起家”的花卉新秀直接具备了与梅、竹、菊平起平坐的资格。

兰之名的演变,反映了江南花文化对中原古典文化的继承和革新。与此类似的是桂。在先秦古典中,桂(肉桂)是南方嘉木和重要的木本香料,以此为基础沉淀了许多美好的意象。唐以后,这些古桂文化在相当程度上为桂花所继承,这也是桂花成为江南第一等名花的重要原因之一。

桂花

中原古典文化偶尔也会为江南花文化强加一些水土不服的内容。比如杏是典型的温带干旱地区植物,在江南地区长势不佳。但因为杏的深厚文化意蕴和“杏花春雨江南”等名句的影响,杏花在江南花文化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这样的例子反映了中原古典文化与江南花文化之间的张力。

今天,当我们怀着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敬仰之心,认真品味源远流长的江南花文化时,会发现它是以江南地区独特的本土植物为基础,在漫长的历史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丰富而全面的地域花文化。它以中原古典文化为根据又有所沿革,既让中原古典文化能更好地体现出地方特色,反过来又为中华花文化贡献了新的内容和精神。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整个江南文化的特色——一方面对中华文化有很好的继承,另一方面又不因循守旧,而能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由此取得的重大突破,反过来又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广度和深度。

作者

刘夙 上海辰山植物园高级工程师

胡永红 上海辰山植物园执行园长、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编辑邮箱:chenshuyi_2000@126.com

相关知识

樱花实际起源于中国 95%以上中国人毫不知情
樱花花季在什么季节
春节送花有什么讲究?送什么花合适?
看樱花几月份去比较好?全球赏樱指南,带你领略粉色浪漫!
科学网—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又到樱花绽放时,为啥写樱花的古诗词那么少
产自中国的樱花咋成了日本国花?快来涨知识!
毕业论文:日本的樱花文化
日本的樱花节
中国人为何这么爱赏花?

网址: 中国人、日本人看樱花有什么不同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3029.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园林市场调研报告精选(九篇)
下一篇: 发展菊花产业,弘扬菊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