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难比。是鲛人织就,冰绡渍泪。

难比。是鲛人织就,冰绡渍泪。

难比。是鲛人织就,冰绡渍泪。

周密〔宋代〕《珍珠帘(琉璃帘)》

宝阶斜转春宵永,云屏敞、雾卷东风新霁。光动万星寒,曳冷云垂地。暗省连昌游冶事,照炫转、荧煌珠翠。难比。是鲛人织就,冰绡渍泪。
独记梦入瑶台,正玲珑透月,琼钩十二。金缕逗浓香,接翠蓬云气。缟夜梨花生暖白,浸潋滟、一池春水。沈醉。归时人在,明河影里。

难比。是鲛人织就,冰绡渍泪。

难 ( 難 ) nán/nàn/nuó

难 [ nán ]

不容易,做起来费事:~处。~度。~点。~关。~熬。~耐。~产。~堪。~题。~以。~于。困~。畏~。急人之~。不大可能办到,使人感到困难:~免。~为。~保。~怪。~倒(dǎo )。~道。~能可贵。不好:~听。~看。

难 [ nàn ]

灾祸,困苦:~民。灾~。遇~。逃~。殉~。患~。遭~。避~。排扰解~。仇怨:排~解纷。诘责,质问:发~。非~。责~。

难 [ nuó ]

古同“傩”。

比 bǐ《國語辭典》

比 [ bǐ ]

較量。《文選·張華·鷦鷯賦》:「將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餘。」《文選·賈誼·過秦論》:「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媲美。《三國演義·第三六回》:「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依照、仿照。如:「比著葫蘆畫瓢」。《戰國策·齊策四》:「食之,比門下之客。」用手勢摹擬動作。《紅樓夢·第二九回》:「因為寶姐姐要看獃雁,我比給他看,不想失了手。」打譬喻。《紅樓夢·第三四回》:「別說多了,只拿前兒琪官的事比給你們聽。」表示勝負結果的對比。如:「競賽結果為五比一。」同類的兩量相除,求出前量為後量的幾倍或幾分之幾,以A:B或A/B表示。

《詩經》六義之一。即譬喻。《詩經·大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事例。《禮記·王制》:「眾疑赦之,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漢·鄭玄·注:「已行故事曰比。」比利時的簡稱。二一四部首之一。

比較程度、性狀的差別。如:「你有很多地方比我強。」

比 [ pí ]

參見「皋比 」條。

比 [ bì ]

親近。《周禮·夏官·形方氏》:「使小國事大國,大國比小國。」漢·鄭玄·注:「比,猶親也。」緊靠、相並。如:「比肩而行」、「比鄰而居」、「櫛次鱗比」。結黨營私。如:「朋比為奸」。《論語·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最近、近來。唐·韓愈〈祭十二郎文〉:「比得軟腳病,往往而劇。」及、等到。宋·岳飛〈良馬對〉:「比行百里,始奮迅。」《聊齋志異·卷二·陸判》:「比醒,則殘燭昏黃,鬼客已去。」連連、屢屢。《史記·卷九·呂太后本紀》:「又比殺三趙王。」《漢書·卷五·景帝紀 》:「間者歲比不登,民多乏食。」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坎(☵)​上。《易經·比卦·彖曰》:「比,吉也;比,輔也。」古代地方組織名稱。五家為「比」。《周禮·地官·族師》:「五家為比,十家為聯。……使之相保相受。」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事情。如:「国是」。姓。如唐代有是光。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鲛人(鮫人)jiāo rén

(1).神话传说中的人鱼。 杨慎 《升庵诗话·子书传记语似诗者》引《韩诗外传》:“ 荆山 不贵玉,鮫人不贵珠。”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九:“南海外有鮫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绢。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 唐 杜甫 《雨》诗之四:“神女花鈿落,鮫人织杼悲。” 端木蕻良 《女神》:“海的女神带着鲛人和蜃女,在绿色的云片里嬉戏。”
(2).捕鱼者,渔夫。 唐 杜甫 《阌乡姜七少府设鲙戏赠长歌》:“饔人受鱼鮫人手,洗鱼磨刀鱼眼红。” 仇兆鳌 注:“鮫人,捕鱼者。”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七:“﹝龙涎,﹞鮫人採之,以为至宝。”  ——《漢語大詞典》

织 ( 織 ) zhī/zhì

织 [ zhī ]

用丝、麻、棉纱、毛线等编成布或衣物等:~布。编~。~女(❶织布、织绸的女子;❷指织女星)。棉~物。 引申为构成:罗~罪名。 用染丝织成的锦或彩绸:~锦。~文(即“织锦”)。~贝(织成贝文的锦)。

织 [ zhì ]

 ◎ 古同“帜”,旗帜。

就 jiù《國語辭典》

就 [ jiù ]

成功、完成。如:「造就人才」、「功成名就」。唐·魏征〈述怀〉诗:「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从事。如:「就职」、「就业」。《水浒传·第四一回》:「科举不第,弃文就武。」趋近、靠近。如:「避重就轻」、「就近照顾」。《易经·乾卦·文言曰》:「水流湿,火就燥。」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诗:「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因袭。如:「因陋就简」。晋·张华〈王公上寿酒食举乐歌诗表〉:「是以一皆因就,不敢有所改易。」依顺、依从。如:「迁就」、「半推半就」。《水浒传·第二三回》:「武松把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肐地揪住。」

即刻、马上。表示事情或动作很快就要发生。如:「你等我一下,我去去就来。」、「一会儿就知道了。」只、仅。如:「就剩下这一个了。」表示肯定。如:「这就对了!」、「那就是他家。」早已。如:「一个钟头前,我就来了。」偏、偏偏。如:「我就不信我做不来。」

此、其。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依照。如:「就事论事」、「就原来的规画加以调整。」

表承接、选择、让步等关系之词。如:「遇到红灯,就得停下来。」、「一到家,就去休息了。」、「你不同意,那就算了。」纵使、即使。如:「你就不说,我也知道。」《儒林外史·第二回》:「若是不进学,就到八十岁,也还称小友。」

冰绡(冰綃)bīng xiāo

薄而洁白的丝绸。 唐 王勃 《七夕赋》:“停翠梭兮卷霜縠,引鸳杼兮割冰綃。” 宋 张孝祥 《雨中花慢》词:“认得兰皋琼珮,水馆冰綃。” 明 张凤翼 《红拂记·教婿觅封》:“泪染冰綃,愁浓緑蚁,为功名难免别离。” 郭沫若 《黄山之歌》:“冰綃点缀银绣球,清香来自野蔷薇。”  ——《漢語大詞典》

渍 ( 漬 ) zì

渍 [ zì ]

浸,沤:浸~。淹~。~麻。油、泥等积在上面难以除去,亦指积在物体上面难以除去的油、泥等:油~。茶~。染,沾染:~染。渐~。地面的积水:~水。~涝。

泪 ( 淚 ) lèi《國語辭典》

相关知识

《昆仑劫之鲛人泪》在线观看
缟夜梨花生暖白,浸潋滟、一池春水。
描写花(88首)
《驭鲛记》:奇幻版《海的女儿》
描写玫瑰花的古诗
多肉植物番杏科菱鲛属——唐扇
黄昏风采依旧·第201期·七夕感怀:鹊桥今夕离人泪,洒落银河恨未央。
古诗咏海棠花诗作85首
吴文英词作欣赏
沈祖棻《涉江词》

网址: 难比。是鲛人织就,冰绡渍泪。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3139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典故 鲛绡
下一篇: 关于、描写【鲛人】的古诗(共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