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用法用量3~9g;研粉冲服,一次1~2g。性味甘、苦、微寒归经心、肺性状松贝: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存须根。质硬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青贝: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炉贝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而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鉴别本品粉末类白色。 松贝、青贝 淀粉粒甚多,广卵形、长圆形或不规则圆形,有的边缘不平整或略作分枝状,直径 5~64μm,脐点短缝状、点状、人字状或马蹄状,层纹隐约可见。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垂周壁微波状弯曲,偶见不定式气孔,圆形或扁圆形。螺纹导管直径5~26μm。
炉贝 淀粉粒广卵形、贝壳形、肾形或椭圆形,直径约至60μm,脐点人字状、星状或点状,层纹明显。螺纹及网纹导管直径可达64μm。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2. 《中药大辞典》:川贝母出自中药大辞典别名虻(《诗经》),黄虻(《管子》),苘(《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乌花贝母或棱砂贝母等的鳞茎。炮制方法拣去杂质,用水稍泡,捞出,闷润,剥去心,晒干。 ①《雷公炮炙论》:"凡使贝母先于柳木灰中炮令黄,擘破,去内口鼻上有米许大者心一小颗后,拌糯米于磝上同炒,待米黄熟,然后去米取出。" ②《本草述钩元》:"姜汁泡,去心。"主治润肺散结,止嗽化痰。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郁结,肺痿,肺痈,瘿瘤,廉疬,喉痹,乳痈。 ①《本经》:"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
②《别录》:"疗腹中结实,心下满,洗洗恶风寒,目眩,项直,咳嗽上气,止烦热渴,出汗,安五脏,利骨髓。"
③《药性论》:"治虚热,主难产作末服之;兼治胞衣不出,取七枚末,酒下;末,点眼去肤翳;主胸胁逆气,疗时疾黄疸,与连翘同主项下瘤瘿疾。"
④《日华子本草》:"消痰,润心肺。末,和砂糖为丸含,止嗽;烧灰油敷人畜恶疮。"
⑤《本草别说》:"能散心胸郁结之气。"
⑥《本草会缠):"治虚劳咳嗽,吐血咯血,肺痿肺痈,妇人乳痈、痈疽及诸郁之证。"
⑦《本草正》:"降胸中因热结脚及乳痈流痰结核。"
⑧《本草述》:"疗肿瘤疡,可以托里护心,收敛解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性味甘、苦、凉归经肺性状川贝母的商品主要有松贝、青贝、炉贝3类。松贝、青贝的原植物为卷叶贝母、乌花贝母;炉贝的原植物为棱砂贝母。 ①松贝 干燥鳞茎,全体呈圆锥形,顶端尖或微尖,直径4~12毫米,颗粒最小者称"珍珠贝"。表面白色诚淡黄色,外围为2瓣鳞叶,1瓣大,略呈马蹄形,1瓣小,略呈披针形,相对抱合,其内包有小鳞叶数枚。底部中央,有一细小而坚硬的鳞茎盘,其下残留少数须根痕。不论颗粒大小,均能端正起立,顶端均不开裂。质硬而脆,富粉性,断面白色,呈颗粒状。气微弱,味微苦。以质坚实,颗粒均匀整齐、顶端不开裂、色洁白、粉性足者为佳。 主产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为川贝中之最优品。 ②青贝 干燥鳞茎,呈扁球形或略呈圆锥形,颗粒多歪曲,高5~10毫米,直径1~1.6厘米。外表色白微黄,顶端开裂,平或略尖,外层2鳞叶大小几乎相等,墓部常残留须根。断面粉白色,颗粒性,富粉性而坚实。气无,味淡。以粒小均匀、色洁白、粉性足者为佳。 主产青海、四川和云南交界处,品质亦优。 ③炉贝 干燥鳞茎,呈长圆锥形如马齿,顶端尖,高1~2厘米,直径约1~1.5厘米。外表白色或黄白色而有深黄色斑点,形成虎纹,习称"虎皮贝"。外层2鳞叶大小相等,顶端开裂,基部较尖或圆。断面均显粉白色,粉质而较坚。气微弱,味淡。以质坚实、色白者为佳。 主产四川(昌都)、云南(德钦、大理),品质次于松贝、青贝。注意脾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 ①《本草经集庄》:"厚朴、白薇为之使。恶槐花。畏秦艽、矾石、莽草。反乌头。" ②《本草经疏》:"寒湿痰及食积痰火作嗽,湿痰在胃恶心欲吐,痰饮作寒热,脾胃湿痰作眩晕及我厥头痛中恶呕吐,胃寒作泄并禁用。"3. 《中华本草》:川贝母出自中华本草别名虻、黄虻、莔、贝母、勤母、药实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暗紫贝母、卷叶贝母、棱砂贝母、甘肃贝母、康定贝母等的鳞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 Hsia, 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 Fritillaria delavayi Franch.,Fritillaria przewalskii Maxim.ex Batal.,Fritillaria cirrhosa D.Don var. ecirrhosa Franch. 采收和储藏:种子播种栽培的第3生长季,鳞茎繁殖栽培的次年,都可采挖。6-7月茎叶枯萎后,选晴天采挖,清除泥土,注意避免损伤,不能淘洗,及时将采回的鲜贝母摊放竹席上晒干,以1d能晒至半天,次日能晒干为好。干燥时不能堆沤,否则发黄变质。如遇雨天,可以烘干,烘温40-50度为宜。炮制方法拣去杂质,用水稍泡,捞出,闷润,剥去心,晒干。1.《雷公炮炙论》:凡使贝母先于柳木灰中炮令黄,摩破,去内口鼻上有米许大者心一小颗后,拌糯米于?上同炒,待米黄熟,然后去米取出。2.《本草述钩元》:姜汁泡,去心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散结消肿。主肺虚;久咳;虚劳咳嗽;燥热咳嗽;肺痈;瘰疬;痈肿;乳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研末,1-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性味甘、苦、微寒归经心、肺性状性状鉴别 暗紫贝母、卷叶贝母、甘肃贝母的鳞茎,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和“青贝”,棱砂贝母习称“炉贝” (1)松贝 呈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高0.3-0.8cm,直径0.3-0.9cm。表面类白色。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杯中抱月;”顶部闭合,内有类圆柱形、顶端稍尖的心芽和小鳞叶1-2枚;先端钝圆或稍尖,底部平,微凹入,中心有1灰褐色的鳞茎盘,偶有残厚须根。质根而脆,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苦。 (2)青贝 呈类扁球形,高0.4-1.4cm,直径0.4-1.6cm。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内有心芽和小鳞叶2-3枚及细圆柱形的残茎。 (3)炉贝 呈长圆锥形,高0.7-2.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浅棕黄色,有的具棕色斑点。外层鳞叶2瓣,大小相近,顶部开裂略尖,基部稍尖或较钝。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1)暗紫贝母 类白色。①淀粉粒极多。单粒三角状卵形、灯泡形、广卵形、贝壳形、不规则4-7边形等,边缘略凹凸不平,直径4-60μm,长约56(-64)μm,脐点点状、人字形、短缝状,层纹细密;复粒少数,2-3分粒组成;半复粒较多,脐点的单粒。②气孔类圆形,直径40-52μm,副卫细胞5-7个。表皮细胞较大,略延长,垂周壁波状弯曲;有少数草酸钙细小方晶。 (2)卷叶贝母 类白色。淀粉粒单粒多呈圆三角状卵形、类贝壳形或广卵形,直径5-56μm,长约至51μm,脐点偶见,细点状或短缝状,层纹细密;复粒稀少,2-4分粒组成;2脐点的单粒偶见。 (3)棱砂贝母 类白色。淀粉粒单粒呈广卵形、梨形、盾形,有的边缘凹凸不平,直径5-54μm,长约至66(-76)μm,脐点人字形、线形、马蹄形或三叉状,层纹明显,复粒2-5分粒组成;半复粒脐点2-5;2-5脐点单粒较多见。 (4)甘肃贝母 类白色。淀粉粒单粒圆三角形、三角状卵形、类圆形、泡形、类方形等,直径约至49μm,长约至56μm,少数边缘微凹凸,脐点人字形、马蹄形、大字形、星状、三叉状、点状、裂缝状,层纹不甚明显;复粒偶见,2(-3)分粒组成;半复粒多见,脐点2-8;2-8脐点单粒少见。 商品规格 商品川贝 松贝分两等,青贝分四等,炉贝分两等。 松贝 一等:类圆锥形或近球形,鳞瓣2,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顶端闭口,基部底平。味甘微苦。每50g在240粒以外,无黄贝、油贝、碎贝。二等:顶端闭口或开口,基部平底或近似平底。每50g在240粒以内。间有黄贝、油贝、碎贝、破贝,余同一等。 青贝 一等:扁球形或类圆形,两鳞片大小相似。顶端闭口或微开口,基部较平或圆形。表面白色。味淡微苦。每50g在190粒以外。对开瓣不超过20%。无黄贝、油贝、碎贝。二等:第50g在130粒以外。对开瓣不超过25%。间有花油贝、花黄贝,不超过5%。无全黄贝、油贝、碎贝。余同一等。三等:每50g在100粒以外。对开瓣不超过30%,间有油贝、碎贝、黄贝不超5%。余同二等。四等:顶端闭口或开口较多。大小粒不分。兼有油贝、碎贝、黄贝、余同一等。注意脾胃虚寒及寒痰、湿痰者慎服。反乌头。相关知识
菊花的药用 – 经方派
中药材采收技巧 – 经方派
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皮肤过敏 – 经方派
中药:揭秘玫瑰花的药物功用 – 经方派
款冬花 – 经方派
调理气机的临床运用 – 经方派
治疗失眠的10种中成药 – 经方派
黄煌教授治过敏性鼻炎体会 – 经方派
黄元御治疗鼻炎五大良方及病案 – 经方派
不同品种川贝母,镇咳、抗炎作用有区别
网址: 川贝母 – 经方派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31529.html
上一篇: 铜川贝母 |
下一篇: 知母 川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