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古韵留馨——梅花与梅花题材画概说

古韵留馨——梅花与梅花题材画概说

梅花一身傲骨,不畏严寒,在漫天飞雪的隆冬时节一展风华,清香四溢,开于百花之先却又素朴无华,虚怀让美,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其耐寒抗雪的生活习性正与中国人崇尚的道德情操相契合。因此,梅花自然也赢得人们无限的敬意,并被用以比喻这样一类人—他们在严酷的社会环境中坚贞自守,不随波逐流,依然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崇高品质。就像周敦颐笔下的菊花、牡丹和莲花那样,梅花除了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之外,还被赋予了一种具有特定人文含义的社会属性。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不正是梅花品格的绝佳写照吗?文人墨客通过咏梅、画梅,表达自己的人格追求,寄托自己的理想情怀,千百年来一直长盛不衰。历代都有大量描写、赞美和颂扬梅花的诗篇,如北宋王安石诗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林逋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南宋陆游也有这样的词句:“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均为传诵千古的名诗佳句,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梅花超凡脱俗、遗世独立的精神气质。

宋 赵佶 梅雀图 23cm×24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谈起梅花,自然不能不涉及到“四君子”。所谓“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四种植物,而梅花居首。将梅花与兰、竹、菊相提并论,并冠以“四君子”的雅号,据说源自明代黄凤池辑录的《梅竹兰菊四谱》。必须明确的是,梅花成为“四君子”之一是在明代,但梅花被视为君子的象征却早在此之前,如前文引宋代王安石、林逋、陆游的诗词中,梅花即已呈现出一种君子的形象和风采。中国传统观念认为,兰、竹、菊和梅花一样,也都具有君子的高尚品格—梅,坚贞傲岸;兰,深谷芳菲;竹,中通外直;菊,东篱隐逸。由此,梅、兰、竹、菊分别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所崇尚的四种品格—高洁、清逸、正直、淡泊,受到文人墨客的赏识和推崇,成为他们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绝佳题材。此外,梅花又与松、竹合称“岁寒三友”,或与竹合称“双清”,寓意均与“四君子”相同。由此可见,君子具有各种不同类型,兰、竹、菊、松是君子,周敦颐笔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是君子,陆游笔下“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梅花也同样是君子。

大千世界,林林总总,具有君子品格的植物又何止四种?那么,为何不是“五君子”“六君子”或“七君子”,而只有“四君子”呢?这是因为,“四君子”是从四季当中各选出一种代表性植物,其花期或生长期分别与四季相对应。但只要稍有植物学常识的读者就会发现,梅花的花期是在冬季,“梅、兰、竹、菊”与“春、夏、秋、冬”无法对应。这似乎令人感到困惑。实际上,与“四君子”相对应的四季并非如平常所说的“春、夏、秋、冬”,而是“冬、春、夏、秋”—梅花的花期一般在十二月至次年二月,正值隆冬;兰花的花期一般在三月至五月,是为春季;竹子最茂盛的时节一般在六月至八月,正值盛夏;菊花的花期一般在九月至十一月,是为秋季。之所以将冬季开放的梅花置于最前,乃是为了突出梅花作为“四君子”之首的地位。“四君子”的排序除了“梅、兰、竹、菊”之外,还有“梅、兰、菊、竹”或“梅、竹、兰、菊”等不同说法,但既能够突出梅花的榜首地位又能够依序与四季相对应的则只有第一种说法。

宋 赵佶 蜡梅山禽 52cm×82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梅花是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文人画反复表现的题材之一,历代擅画梅花的画家数不胜数,画史所载及历代传世的梅花题材画更是浩如烟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当然如上所述,梅花历来被视为君子的象征并名列“四君子”之榜首。其次,梅花的客观形态极具美感,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正如《芥子园画谱·梅菊谱序》对谱中梅花的描述:“苍古曲折,活泼萧疏,不特冷韵晚香,袭袭动人,更一种意在笔先,神游境外之妙。”此外,梅花还是中国画基础训练的必备科目之一,因为梅花的笔墨表现技巧颇具代表性,掌握之后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花卉甚至山水、人物的描绘,从而有助于学者对中国画共同规律的领会。

宋 王岩叟 梅花图 112.9cm×19.3cm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梅花题材画作为中国花鸟画的一个重要门类,同样受到时代思潮和社会风尚的影响,其发展历程与风格嬗变可谓中国花鸟画尤其是文人画整体发展历程与风格嬗变的一个缩影。

宋 佚名 竹梅小禽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芥子园画谱·画梅浅说》还根据画法的不同,将唐代以后擅画梅花的画家归纳为四种不同派别:

一、勾勒着色派:由于锡所创,滕昌祐、徐熙属此。

二、用色点染派:由徐崇嗣所创,陈常属此。

三、点墨派:由崔白所创,释仲仁、米芾、晁补之属此。

四、圈花派:由扬无咎所创,吴镇、王冕属此。

宋 马远 月下赏梅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宋代院体画家马远、马麟和林椿等也擅画梅花,在他们的传世作品中均可见到梅花的身影。虽然宋代院体画以写实为主旨,注重形似,追求状物精微,但并不等于说他们作品中的梅花就完全属于标本式的描摹,完全不注重神采,不追求诗意。相反,他们的作品均能达到“以形写神”的要求和“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

到了元代,文人画即表现型的写意性绘画开始活跃于历史舞台。元代梅花题材画开始向文人画靠拢,以写意为主旨,注重神似,追求诗意和个性。元代最著名的画梅大师首推王冕。王冕(一二八七—一三五九),字元章,号梅花屋主,浙江诸暨人。他主要继承扬无咎的“圈花”法,有时也采用释仲仁的“点墨”法,开启了后世意笔画梅的新风。构图上则一变宋人画梅稀疏冷逸之习,而以枝繁花茂者居多,老干新枝上缀满千花万蕊,生机盎然而不乏自然恬淡之致,给人以蓬勃向上之感。他还留下了几首著名的咏梅诗,如《墨梅》:“吾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又如《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无论画还是诗,均生动地展现出梅花冰肌玉骨的神韵,寄托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怀。

元 王冕 墨梅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明代随着文人画的勃兴、花鸟画的崛起以及梅花入选“四君子”榜首,梅花题材画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虽然唐代王维被后世尊为文人画始祖,但文人画在唐代尚处于萌芽状态。至宋代虽有所发展,出现了苏轼、米芾等文人画家,但主流仍是院体画。至元代虽然开始兴盛,但当时的文人画家如“元四家”的创作均以山水画为主,花鸟画包括梅花题材画处于低潮。从明代开始,梅花成为文人画家笔下最为常见的题材,以梅花入画由此而长盛不衰。明代文人画家如陈淳、徐渭、王穀祥、文嘉、陈继儒、刘世儒、孙克弘、周之冕、陈洪绶等所画的梅花,简洁而潇洒,富有笔情墨趣和书卷气息,无论与此前宋元院体画中的梅花还是同时代林良、吕纪等宫廷画家笔下的梅花相较,均大异其趣。

以明代文徵明为首的“文氏一门”是中国美术史上规模最大的书画世家,延至清代,有成就的书画家多达二十几人。其中有不少擅画梅花者,文嘉即其中之一。文嘉(一五〇一—一五八三),字休承,号茂苑,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文徵明次子,“吴门画派”画家。他画梅花多采用扬无咎所创的“圈花”法,笔法清雅,气息淳厚,极具幽淡之致。

元 王冕 梅花图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清代“扬州八怪”中的大部分画家均擅画梅花,其中以金农和罗聘的个人风格最为鲜明。金农(一六八七—一七六三),字寿门,号冬心,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久居江苏扬州。他惯以古拙生涩的金石笔意入画,所作梅花多取枝多花繁的密集型构图,又喜作夸张变形,追求造形的奇特怪异,风格苍老而质朴,与陈洪绶属于同一路数。其《晨起滴露图》(广州艺术博物院藏)款署“金牛湖上金二十六郎”,这也许是金农所用字数最多的一个别号,似含调侃之意。从款识所题“晨起滴露,用玉楼人口脂画之”之语可知,图中梅花为金农早晨起床后以青楼女子的唇膏点染而成,可谓艺林佳话。作品无年款,但从风格及款识内容来推断,可知为早期之作,尚未形成后期那种明显的个人风格。画面以水墨勾勒两枝纤细的如棘疏枝从下往上延伸,虽略带虬曲而不乏挺拔之致,然力度稍有不足,尚欠圆浑之意。梅枝上缀以稀疏的花朵,薄如蝉翼的花瓣呈半透明状,冲和恬淡而骨秀神寒,虽以唇膏点染而无香艳之态。右侧以其独创的“漆书”题款,笔墨古雅,方整淳厚,奇异拙重的书法与梅花相映成趣。

元 佚名 赏梅贤士图 29.2cm×94.6cm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进入现代之后,中国画逐渐形成了不同于古典风格而具有崭新面貌的时代风格。梅花题材画也同样经历了这种变革。传统中国画尤其是文人画属于意象的艺术,具有一整套主观的程式化的笔法。程式化是古代画家对客观世界纷繁复杂的万事万物的一种高度概括,是一种化繁为简的结果。而现代画家突破了这种程式化笔法的限制,在中国画创作中借鉴西洋画的造型手段,将传统文人画的写意性一变而为写实性,使梅花题材画也呈现出写实主义的新面貌。他们善于将程式化置于客观现实当中加以验证,根据千差万别的事物对程式化作出修正,实际上就是将前人概括而成的简单符号还原为纷繁复杂的自然万象,也就是一个化简为繁的过程。所以说,他们的创作大都源于写生或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提炼而成,所描绘的对象基本上都有现实依据。传统文人画家注重“师古人”,根据古人作品中那些固定套路来作画;而现代画家主张“师造化”,根据大千世界千差万别的客观事物来创造自己的画法。这种现象从徐悲鸿、高剑僧、关山月等的画梅作品中即可得到验证。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竹子与梅花(古韵与美学的交融——揭开竹子和梅花的寓意之谜)
浅析陶瓷装饰中的梅花题材
梅花水墨画,画梅花枝干的画法技巧
国画梅花画构图基本法
梅花图
中国梅花的研究——Ⅰ梅之原产地与梅花栽培历史
梅花新品种
梅花(梅花的象征意义及文化内涵)
梅花的繁殖
#2020旅行摄影#冬日梅花拍摄的5个思路与创意

网址: 古韵留馨——梅花与梅花题材画概说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33020.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冬日梅花素材
下一篇: 抚龙湖景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