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朋友邀请
1.最早记载及其传播
牡丹是花香四溢、尽人皆知的花中之王。牡丹的观赏栽培最早始于东晋浙江一带,据南朝东晋末期谢灵运的《谢康乐集》记载:“永嘉(今浙江温州)水际竹间多牡丹。”谢灵运于公元422—423年曾任永嘉太守,他的所写乃是亲眼所见。 姚 黄
一直以来,由于发现了牡丹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这个原产于长江与黄河流域诸省山间或丘岭中的野生灌木,为人们用来家养,至今,栽培历史也有1700年了。
在长期栽培过程中,牡丹变异得花大色艳、品种各异,其栽培范围渐渐扩展到中国东北、东南,以及内蒙、新疆、西藏、台湾等地。 最终名扬四海,远嫁到世界各地。虽远离故国,依然不失'花王'本色和气派。
2.观赏价值
醉酒贵妃
唐代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花最早在清朝末年,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其观赏价值可见一斑。 洛阳红
牡丹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由于其花朵富丽堂皇,色压群芳,素来为人们喜爱和青睐,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据花的颜色,可分上百个品种。品种色泽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有“国色天香”之称。1985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二。 二 乔
3.药用价值
《神农本草经》里有记载说:“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谈的是牡丹花的药用价值。 青龙卧墨池
在甘肃省武威县的一座东汉墓葬里发现的医学简,就有牡丹治疗血瘀病的记载。牡丹的药用价值不可小嘘。其根可以加工成“丹皮”,是一种名贵中草药。其性微寒、味辛,入心、肝、肾三经,可散瘀血、清血、止痛、通经,还有降低血压、抗菌消炎之功效,能养血和肝,散郁祛瘀、适用于面部黄褐斑,皮肤衰老。常服可活气血,改善月经失调、痛经,止虚汗、盗汗。及其适合女人用来养颜和调理身体。
4.洛阳牡丹甲天下 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在其《洛阳牡丹记》中,对洛阳牡丹给予了极高的称赞"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传说牡丹被武则天一怒逐出京城,贬到洛阳城,而洛阳的水土给了牡丹非常适宜的滋养。自此洛阳人种养牡丹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洛阳牡丹甲天下”,逐渐于唐朝兴起,,又极盛于宋。至今的每年四月,春回大地、春暖花开,洛阳牡丹竞相怒放,而每年一届的洛阳牡丹花会也成为了人们竞相前往的盛会……(图片钧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