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引种栽培研究初报
《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6年
收藏 |
论文排版
牡丹引种栽培研究初报
刘政安 王亮生 舒庆艳 王志丰 韩小燕 姜卓 肖红强 开通知网号
【摘要】:为建成我国牡丹品种资源圃,登录和评价国内外牡丹品种特性,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于2004年8月下旬至9月底,先后从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安徽宁国、甘肃兰州等地引种栽培了580个牡丹品种。通过对它们第一年生长、开花等状况的调查发现, 其萌芽时间分早、中、晚三种类型,35%的品种有枯枝现象,个别品种的花色和原产地相比有所变化。从引入的品种来看,花色丰富,花期长。本文认为,选择适宜、准确的品种是引种的基础,引种后第一年就能正常开花且观赏性好的品种是国内外市场的迫切需求;选择适宜的引种季节、栽培地点、栽培方式以及科学的管理,是引种成功与否的关键。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 个人AIGC检测>> 文献综述>>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于波;乌鲁木齐地区紫斑牡丹的引种和花期调控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2 王莉莉;土壤pH值对牡丹生长及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3 郑艳伟;江南牡丹品种资源调查与引种栽培研究[D];浙江林学院;2009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红霞,袁涛,李道同,宋国防,刘爱典中国牡丹应用研究进展[J];山东林业科技;2004年01期 2 洪德元,潘开玉,周志钦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的界定,兼论栽培牡丹的分类鉴定问题[J];植物分类学报;2004年03期 3 洪德元,潘开玉芍药属牡丹组的分类历史和分类处理[J];植物分类学报;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红凡;王晓晖;邵安领;冀含乐;王二强;王占营;梁长安;几个中原牡丹品种自交、杂交及开放性授粉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24年01期 2 魏春梅;胡晓亮;高凯;王巧娟;杨海静;刘长营;查素娥;观赏牡丹品种识别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3年07期 3 王旭;韩宏伟;黄冬梅;郑承成;吴常伟;徐兴兴;29个牡丹品种在秦皇岛地区引种的综合性状评价初报[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1年04期 4 张永强;马艳芳;郭子超;唐仲智;牡丹品种灰霉病抗性评价[J];甘肃林业科技;2022年02期 5 单奇;张琴;闫春霞;三十二个栽培牡丹品种花粉形态比较与品种群分类[J];北方园艺;2021年16期 6 章志红;王玉琴;常熟市引种牡丹品种调查和综合性评价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21年05期 7 左利娟;西北牡丹品种在北京地区的生物学习性观察[J];现代农业科技;2019年20期 8 左利娟;9个西北牡丹品种在北京西南山区引种表现[J];安徽农业科学;2020年01期 9 关滢;张光琴;徐州适生优良牡丹品种引进筛选[J];现代园艺;2020年18期 10 田申;牡丹品种命名特点及英译策略[J];海外英语;201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政安;王亮生;舒庆艳;王志丰;韩小燕;姜卓;肖红强;牡丹引种栽培研究初报[A];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蒋海凌;张慧;陆丹雯;裘蕾;朱向涛;刘佳;淹水胁迫下9个牡丹品种生长及生理特性响应[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6[C];2016年 3 卢惊鸿;张旻桓;金晓玲;沈守云;湖南牡丹品种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4)[C];2014年 4 李莹莹;王小文;孙霞;王文莉;孙宪芝;郑成淑;中原牡丹品种主要花香挥发物的多元统计分析[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5[C];2015年 5 侯伯鑫;刘正先;杨曦坤;湖南牡丹品种资源的研究[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6 叶康;蒋昌华;高燕;宋垚;奉树成;6个牡丹品种群在上海地区的适应性表现与综合评价[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3)[C];2013年 7 赵帅群;欧全宏;任静;徐娟;刘刚;不同牡丹品种亲缘关系的FTIR分析[A];第十八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8 刘萍;尚富德;部分栽培牡丹品种遗传多样性的AFLP研究[A];第二届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发掘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邹雯;高岚;韩佳月;中原牡丹与日本牡丹杂交研究[A];2011北京园林绿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C];2011年 10 史国安;郭香凤;包满珠;不同类型牡丹花的营养成分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保印;中原牡丹品种遗传多样性与核心种质构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2 史国安;牡丹开花与衰老的生理生化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艳伟;江南牡丹品种资源调查与引种栽培研究[D];浙江林学院;2009年 2 潘昊磊;江苏引种栽培的部分牡丹品种观赏性与耐热性调查分析[D];扬州大学;2023年 3 马燕;五个油用牡丹品种抗旱性研究及评价体系构建[D];宁夏大学;2018年 4 张旭;彭州地区部分牡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RAPD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5 李平平;中国牡丹品种命名解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6 韩雅飞;西柏坡牡丹园牡丹品种观赏性调查和露地牡丹花期调控技术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3年 7 段琳;洛阳地区常见引入牡丹品种调查及观赏价值分析[D];河南科技大学;2012年 8 周兴文;部分牡丹品种亲缘关系的AFLP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6年 9 白杨;不同牡丹品种对夏季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褪黑素缓解作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23年 10 王淑华;彭州地区部分牡丹品种的AFLP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洛报融媒记者 郭学锋 通讯员 洪星 向召;我市牡丹品种总数有望超过1400个[N];洛阳日报;2023年 2 记者 刘兰英;留住菏泽“老品种”牡丹风采[N];菏泽日报;2022年 3 特约记者 铁铮;北林大发布两个牡丹新品种[N];中国花卉报;2016年 4 本报记者 姚蓉;牡丹开寂寞 都因育种痴[N];中国花卉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石蕴璞 见习记者 赵佳;技术突破让牡丹实现四季移栽[N];洛阳日报;2011年 6 铁铮;科技催生“北京牡丹”[N];中国科学报;2016年 7 孙洪冉;菏泽市场大株牡丹价格上涨[N];菏泽日报;2005年 8 记者 刘剑辉 通讯员 郝伟;花儿为什么这样红?[N];菏泽日报;2024年 9 孙梅芳实习生 王彦 通讯员 赵新胜;早中晚品种俱全 千万株牡丹迎客[N];洛阳日报;2008年 10 通讯员 张耕;让牡丹花更加鲜艳夺目[N];菏泽日报;2021年
相关知识
贡柑引种栽培初报
垂花百合在北京引种栽培试验初报
江南牡丹品种资源调查与引种栽培研究
膜苞鸢尾等3种新疆特色花卉引种栽培适应性初报
浙江省几种野生观赏植物引种驯化研究初报
国外灌木树种引种试验初报
甘肃树莓引种发展初报
早春野生花卉组织培养研究初报
紫斑牡丹引种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研究
品种菊花的引种栽培与保存
网址: 牡丹引种栽培研究初报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41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