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2024届高考作文专题训练: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2024届高考作文专题训练: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资源简介

作文专题训练-------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代诗人袁枚有一首赞美青苔的小诗: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读过这首小诗,你有什么感想?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
②学者欲去昏惰之病必以立志为先。(真德秀)
③立德立言,无问西东。(清华大学校歌)
④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胡适)
⑤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读了上面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这首20字的小诗《苔》,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等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重新唤醒,短短数分钟内,这首《苔》的传播度超过了300年的总和。孩子们最质朴无华的天籁之声,让亿万中国人都在这一刻被感动。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4.作文。
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播出中,改编自清代袁枚诗作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由经典传唱人、支教老师梁俊演唱后,一夜之间刷屏。评委康震说,“袁枚的《苔》孤独清冷了三百多年,但是因为梁老师和孩子们,因为《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它的传播量可能超过过去三百年来的总和,也因此可以唱给更多的孩子和平凡的人们,滋养他们的心田。它所传播的不仅是知识,是歌声,更是真、善、美的梦想种子。”
请以“从苔花说开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参考答案:
1.例文:
野百合也有春天
清代诗人袁枚有一首赞美青苔的诗。写青苔即使阳光照不到,花儿又小如米,却也依旧如牡丹般自豪地开放,绽放出亮丽的青春色彩。弱小的苔花之所以能绽放自己,实现价值,就在于他坚定自信的行动以及不懈追求的作为。自然告诉我,青苔和野百合也有春天;生活告诉我,只要自信和努力,凡夫俗子也能赢得属于自己灿烂的春天。
积极人生态度,会产生积极的生活目标。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突然地来临了,突然地离开。而能在这个世界留下的,不是肉体,而是自己在世上所实现的人生价值。好比中国历史,皇帝千百,而真正名垂青史的,不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充分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贤明君主罢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但不在世上留存点什么,岂不枉活一世,太可惜了。因此,积极的人生态度就会引导我们积极去奋斗,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积极生活目标,必将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有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就能成功吗 我认为还需要强大的内驱力,驱使我们来实现这些目标。生命中有些东西是不能选择的,比如容貌、资质、物质条件等因素,因为平庸凡俗,因为贫困落后,因为自身条件差就放弃拼搏进取,这样的人生是没有出路的。相反,愈挫愈勇,越贫越需改善,越差越需内涵,结果前途一片光明。北宋宰相司马光天资愚钝,但他却对自己充满自信,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努力拼搏,最终成为一代风范大家。贝多芬出身极差,父亲好赌,母亲染病,后来他自身失聪。这一切不利的条件,都没有成为他前进的绊脚石,他在音乐的天空驰骋着梦想,坚持做最好的自己,终于成为世界乐坛一圣。所以,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没有不靠内驱力推动自己前进的。
持之以恒,永不言败,为成功注入生机。生活告诉我,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有积极的态度导航,有积极的目标追求,有强大的内驱力等因素,这些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恒心和毅力,百折不挠,就像青苔一样,没有阳光我争取,花小我不自卑,一心向上,积极进取,敢于跟牡丹媲美。“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的芳香告诉我什么叫坚强,司马光的成功告诉我什么叫辛酸,贝多芬的成功告诉我什么叫痛苦,孙杨闪闪发光的金牌告诉我什么叫曾经的沮丧,郭跃腮边挂着的泪痕告诉我什么叫永不言败的执着。因此,我认定:瞄准目标,持之以恒,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要素。
实现人生价值,在逆境中肯定自己,保持顽强的毅力,认准目标,坚韧不拔。生活的确有不公和差异,但无论多么不幸与不公,都不是自甘暴弃、消极颓废的理由。作为时代的青年,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光明的前途在召唤着我们,让我们扬起信念的风帆,找准前进的航向,荡开双桨,持之以恒地积极进取,奔向成功的彼岸吧!
生活告诉我:平凡的苔花和野百合,也会拥有自己灿烂的春天。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材料是清代袁枚的小诗《苔》。解读这首小诗,可以得到很多立意。“白日不到处”,是如此一个不宜生命成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恰自来”,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彩。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这种不畏生活艰难的勇气是值得人们学习的。“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也会开花的,当然,怪可怜的,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所以,“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苔花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还有人其中的“学”字很重要,因为有榜样才会有方向,在榜样的激励下,青苔才有勇气开出自己的“花”来。也有人更赞誉其中的“开”字,认为它显示了青苔自己的行动与作为,倘若没有行动,没有实践,青苔永远不会受到他人的赞美。
参考立意:
1.不畏艰难,绽放生命光彩;
2.平凡者也有自己的美丽;
3. 榜样的重要性;
4. 行动的重要性;
5. 成功之路,榜样和行动缺一不可。
参考素材:
1. 袁枚在这首诗中,充满地赞美了苔藓这一种非常低级的植物,但是它虽然很低级,却是它有高贵的品格,它并不自卑。而且也是有着远大的志向,也向和牡丹一样,开得那么鲜艳,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垂青。
2. 有榜样才会有行动的方向。就如苔花学习牡丹一样,牡丹开花的方法就是苔花开放的方向。我们也应像苔花一样,确实一个自己学习的榜样。小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不懂得如何做人,我们不明白什么是对的或什么是错的,老师就教我们以雷锋为榜样,向他学习。从有了雷锋这个榜样以后,我们就懂得了如何去做正确的事,我们才能有行动的方向,活着的目的。有了行动的方向,虽然不一定成功,但却已经向成功迈出了一大步。
3. 只有开花绽放自己,才能赢得赞美。倘若只学牡丹而未真正开花,青苔终究只是卑微的青苔。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他不会去赞美那些内心有惊世之才却不将其表露的人。只有将自己的才能展现出来,才能赢得人们的认可与赞美。就像贾平凹笔下的丑石,虽是价值连城的陨石但只因外表丑陋便几百年的不被世人所赞美。假如丑石能够将它们的价值以某种方式体现出来,那么绝对不会再是一块被人唾弃的石头。同样地对于青苔来说,是花开让它将自己的美展现出来,赢得了袁枚的赞赏。所以说,是花开成就了青苔。
4. 勇于行动,就要首先战胜怯懦和自卑。行动的脚步总是有太多羁绊:前途坎坷,风雨泥泞;竞争激烈,强手如林……每当这时,怯懦和自卑就会像浓雾袭来,而意志坚定的人,不畏艰难的人,珍惜自我价值的人,总会穿过浓雾,踏上征途。他们也也许小心翼翼,也许风雨兼程,在竞争中遭受过失败,也享受过成功,但他们最后一定能到达理想的目的地并赢得无数的朋友。而不行动,除了永远不必遭受其中的苦楚外,也永远不会体验到那份充实和快乐。就像弱小的青苔,如果畏于难禁的风抽日晒,卑于渺小的可有可无,那它永远也不会知道开放的绚烂,得不到人们的赞誉。
参考结构:题目紧扣材料,将人们熟悉的名字电影和歌曲的名字移植到作文题目,既扣题,又新颖。开头自然地引出材料,从材料中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只要自信和努力,凡夫俗子也能赢得属于自己灿烂的春天。中间采用层层递进的小标题,“积极人生态度,会产生积极的生活目标”“积极生活目标,必将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持之以恒,永不言败,为成功注入生机”“实现人生价值,在逆境中肯定自己,保持顽强的毅力,认准目标,坚韧不拔”统领各段,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使文章结构严谨和严密。结尾相扣,与之照应,结构前后圆和。
2.例文:
人要有家国担当
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一份家国天下的生动践行。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处在安史之乱中的杜甫,忧虑着处在山东、河南这两个沦陷区的几个弟弟,他们是生还是死呀!颠沛流离中的他,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望着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之情。山河破碎,没有“国”哪有“家”啊!杜甫心中有“家”,更有“国”。他漂泊四川成都,尽管自己处境艰难,茅屋为秋风所破,他仍向苍天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懂得推己及人,希望温暖能普照天下。
胡适说“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是一份坦荡,更是一份赤诚;“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能将温暖与幸福惠及芸芸众生,这是一种大胸怀,更是一种大境界。
小家温暖幸福只能是小家,全民温暖幸福才是大家。有首歌唱得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生活在“家”与“国”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家国情怀。
“家国担当”,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家国担当首先表现为爱国之情。苏武十九年持节不屈,就在于他心中有汉,心中有国。卫律的威逼利诱,没能让他叛“汉”;李陵的软话攻心,没能让他仇“汉”;单于的漫长折磨,没有让他忘“汉”。朔风凛冽,无法冻硬他的爱国热肠;胡茄幽怨,无法软化他的爱国衷心。饮雪吞毡,就等归汉之日。就要回汉了,新娶的胡女的眼泪留不住他;小儿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是他的心中没有妻儿吗?不是,只不过,在他心中,“国”远比“家”重要。
家国担当又表现为爱民之情。邓小平同志一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赤子情怀溢于言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下乡看望一位生病的老大娘,虽素昧平生,却满含热泪地呼之为“娘”,视百姓为父母。
家国担当还表现为恪尽兴国之责。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任”,范仲淹也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作为社会中的每一员,都应该为国家的发展献计出力,将个人之梦融入到中国的复兴之梦。
家国担当不是要我们抛却小家,忘却亲人,而是要我们推己及人,由“家”到“国”,都捧出一颗爱心来。
家国担当是立身养德之本,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家国担当”!
【详解】本题考查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能力。试题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句名言组成,试题命制充分发挥了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所选的名言含意丰富,对读者有启发作用,能增强个人道德意识和人文素养。命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网上流行语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从六句话中选取两三句提炼立意,体现自己的思考和感悟。首先要明确六个句子的含意:①要有自信;②应该要有志向;③要立德立言;④“功成不必在我”体现的是一种甘愿奉献、不图名利的高尚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体现的是一种不推卸责任、积极主动、勇于担当的精神;⑤涉及意志坚定、坚持;⑥体现的是对国家、百姓和文化传承的使命和责任感。然后进行组合,如以①⑤为基础,阐述要成就大事,要相信自己,意志坚定;以④⑥为基础,阐述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等等。
参考立意:1、自信自强,奋发向上2、责任与担当3、成大事者必先立大志
参考素材:
1、著名的无臂钢琴家刘伟的一生就向我们诠释了有梦想有奋斗的青春的美丽。刘伟最初的梦想是当一名足球运动员,但是由于一场电击事故让他的足球梦与他擦肩而过。他颓废过,但更多的是重新建立梦想。12岁那年他进入了北京残疾人游泳队实现自己的梦想,可是就在他屡获成功后却因得了过敏性紫癜又一次与自己的游泳梦擦肩而过。被命运捉弄两次的刘伟并没有因此被打倒,而是开始了自己的音乐旅途。他克服重重的困难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位着名的钢琴家!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他的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他生命的悲哀时,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不断奋斗不断飞翔的轨迹。
2、爱因斯坦四五岁时还不会说话,却在12岁时,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与奋斗,证明了毕达哥拉斯定理。他曾被老师视为最“蠢”的学生。竞靠自己的奋斗在一夜之间成了世界名人,他曾当过小职员,却发现了相对论,成为又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犹太人,他一生充满坎坷与奇迹。却用自己的拼搏与奋斗,为全世界带来了欢乐与进步,成为20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
3、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一个有思想的人,必定是一个有担当的人。为什么要担当呢 因为只有担当,我们终其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不管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才能一步一步成为现实;也只有担当,我们才能直面挑战,迎难而上,不忘初心,创造价值。同时,有担当、敢担当,也是我们立足社会的基础。
4、担当不是一个高大上的词汇,作为社会的每一个独立个体都可以有担当,只是对于每个不同的个体来说,担当的具体内容不同罢了。为人父母者,竭尽全力为家庭操劳,对上孝敬父母,对下为子女提供好的成长环境,这就是父母的担当。为官者,向人民承诺,为人民尽责,这就是官员的担当。为兵者,牺牲奉献,保家卫国,这就是军人的担当。
结构示例:“人要有家国担当”,议论文文体。开篇引入张载的名言,以杜甫为例阐释“家国担当”,然后引入胡适的名言,再阐释“家国担当”的内涵:爱国之情、爱民之情、恪尽兴国之责。最后呼吁: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家国担当”。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
3.例文:
如苔花般绽放
当乡村教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唱响《苔》这首小诗;当孩子们用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唱出了生命的真谛;当亿万中国人为一首只有20字的小诗而热泪盈眶。我深深地知道,这首诗它肯定戳中了大家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自此它不再是袁枚先生孤芳自赏的作品;现在它面对的芸芸众生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不光是写给梁老师和他的学生们,也是写给你我,写给绽放在天地之间的每一个平凡而又尊贵的生命的!我们之所以被深深地触动,是因为每个人的心田里都生长着一片苔藓。风一来,花自然会盛开。
苔藓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角落,它很难得到阳光的青睐。但是,它并没有自暴自弃,因为它知道,自己虽然无法选择生长地,但是它可以选择与命运抗争,努力生长,也可以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它坚信,天底下总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
山岭上的植被,既有挺拔的乔木,也会有匍匐的小草。乔木享受着阳光的普照,而小草却生长在它的阴影下,尽管活不成乔木般的俊秀,但小草并不会因为弱小而放弃展现自己的青翠!它一直都在努力地象苔藓一样活成自己的样子。
我们来自偶然,虽然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更也无法确定自己的生活环境,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怎样活。既然来到世间,便要努力地活一遭才不辜负造物的恩赐。尽管有的人生在平民家,尽管有的人只能在乡村里生活,但是我们也可以象苔藓一样,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
世间万物,都会有自己的梦想。小松希冀长成凌云木,花儿希望能百日红,雏鹰希望搏击长空,凡夫俗子希望成富翁,有志之士希望成为栋梁……
同样,苔藓也有一个梦,它希望能象牡丹那样盛开。我们不知道,苔藓为了开花,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和坚持。但当我们看到“如米小”的苔花出现在眼前时,还是深深地被感动。尽管它不象牡丹花雍容华贵,但是它有独特的朴实无华,那是它用自己的生命绽放的花,那也是一种高贵无比的花。
苔藓,一种极其普通毫不起眼的生物,生长于阴暗潮湿之处,连太阳也照不到,但却能凭自身的力量开花。虽然花如米粒般细小,却可以和牡丹媲美。在它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不管多么渺小,多么平凡,多么卑微,我们都不能够小看自己。只要我们有梦想有追求,并为之不懈努力,我们就能够找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让自己平凡的生命绽放出美丽的光彩。但愿我们心田的那一方苔藓能够长盛不衰,但愿我们也能象苔花般绽放。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抓住主旨,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其次要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审题】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材料以《经典咏流传》里乡村教师梁俊和山里孩子小梁演唱清代袁枚的小诗《苔》给亿万观众带来无比的感动为内容,并指出小诗感动我们的原因:它不光是写给梁老师和他的学生们,它也是写给你我,写给绽放在天地之间的每一个平凡而又尊贵的生命的!
在审题立意方面,关键是要读懂《苔》这首小诗和明白小诗感动大家的原因。苔藓是一种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以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苔藓的这一种精神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参考立意:
1、平凡与伟大;
2、要有自己的梦想;
3、不懈追求;
4、自强不息;
5、拥有一颗坚韧的心。
参考素材:
1、我们要相信自己,坚定自己前进的方向,前方的路总是充满了荆棘,而我们,只有跨越了重重困难,才能走向成功。
2、我们要相信自己,困难就像一条河,成功就在河的对面,而这条河很深很深,也很宽很宽,我们没有捷径,我们不能跳过去,也跳不过去;我们要想来到成功的彼岸,只能脚踏实地,双手双脚的游过去。我们要相信自己能够游过去,不能退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向成功。
3、古时候,有人相信自己,所以他走向了成功。其中一个,就是琴纳,他是距今两百度年前的人物。那时候,天花泛滥,无数的病人忍受着天花带了的痛苦,有的人,甚至宁愿死去。而正是他,拯救了深受天花毒害的人们。但如若不是他相信自己,坚定自己的信念,并为之努力奋斗,他也不会永远的活在人们的心中。那时,他用牛痘接种育苗,是人免受天花的毒害。可当时,他的这种做法是不被社会上的人们所认可的,当时的权威人士把他当做毒瘤,把他的这种行为当做亵渎神灵。并对他提出警告,他若执意如此,他将会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但他并没有屈服在这些人的淫威之下,他反而更加的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因为他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对的,所以,他更加加快了研究的步伐。最终,他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医生,他救了成千上万人的人的生命。因为坚信自己是正确的,所以,他走向了成功。
4、如果我们每天都对着镜子说,“我一定能行,我一定能获得成功”大胆的面对镜子中的自己,大声地说三遍。久而久之,那你就会发现,你真的很厉害,你做到了,你获得了成功。要想获得成功,相信自己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不能获得成功,那你怎么可能会成功呢?
5、我们要相信自己,困难就像一颗绊脚石,成功已经就在眼前了,可这块大石头,还是挡住了你的路。这时候,你要相信自己,相信它是一颗垫脚石,相信自己能跨过去,只有这样,你才能获得成功。
6、我们要相信自己。就像乌鸦那样,它相信自己,最终喝到了瓶子里的水。就像灰姑娘那样,她相信自己是漂亮的公主,所以,她最终和王子在一起了。所以,我们要相信自己。
7、面对穷困,我们分享快乐;面对艰难,我们分享自信;面对成功,我们分享喜悦。从荆棘中走过的我们回头观望,才明白成功的辉煌是用毅力来获得的。
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书圣’美誉流芳百世。他的傲人成绩和优美字体,与他的勤学苦练是分不开的。凭着坚强的毅力练就‘入木三分’的字体。而这份造诣的成就,就是日积月累,矢志坚持的结果。如果他在艺术之路的拼搏中,如同常人一样望而却步,怎么会有此辉煌?他的顽强毅力使他登上了世界书法的巅峰。
9、无论是文学领域还是其他领域,毅力同样是成就辉煌的领舵者,他也成就了无数的梦想。
10、在富有挑战的马拉松比赛中艾哈。瓦里并没有成功,但他却拥有了最高的荣誉。他在夜幕降临的那一刻诠释了毅力的真谛,他辉煌的举动伴着夕阳一同留在了人们的心底‘我的祖国让我来比赛,我就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真正的表现了奥运的主旨,他凭借毅力回报祖国——坦桑尼亚,同时也展现了运动员的伟大。当历史的长河奔向远方时人们不会记得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冠军,却永远忘不了这个坚持的背影。
11、并不是取得成绩就拥有荣誉,并不是到达目的就拥有喜悦,而是那个凭着恒心走过的路才拥有精彩的人生。
12、多少名著被世人流传,但《国榷》的诞生却隐藏着常人无法想象的曲折。谈迁在白发横生之时,仍日夜不停的纂写这部史学史上的重要著作。小偷偷走了他以前的心血,却偷不走他的傲气与顽强。如果谈迁就此罢休,这部重要的史书就不会出现;如果谈迁失去信心,这个奇迹也不会传扬,这个历史的见证也将不负存在。正是他的毅力才为后人了解前人奠定了基础。
13、崇拜勇敢,坚韧与信心,就会具备成才的条件,毅力点燃了生命的斗志,不必在乎最终的结果,最辉煌的人生是那个拼搏的过程。
行文结构:
本题比较适合写成议论文。根据材料,确定一种立意,给文章拟一个明确的标题。文章开头可以从材料引出论题,提出中心论点,也可以根据立意直接提出中心论点。论证需要运用充分的论据,论据选择要注意典型性和新颖性。论证部分的结构可以采用并列式或层进式。论证过程中需要联系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要有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最后,总结全文,强化论点。
【点睛】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几种方法:1.从抓关键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例如:本题材料中关键词“家国天下”“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2.从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3.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4.从辨明关系入手。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4.例文:
从苔花说开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化体验。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经典咏流传》节目将《苔》的诗句与电视媒介传播手段有机结合,把孤独清冷了三百多年的《苔》唤醒、擦亮,让“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诗句乘着歌声的翅膀尽情飞翔,唱给更多的孩子和平凡的人们,滋养他们的心田。这实际上是节目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和更大影响,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还比较少,缺乏像动画电影《功夫熊猫》《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合适贴切的表达方法,最终呈现出既具备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进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进行“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伟大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文化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的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我们要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命题作文,命题是“从苔花说开去”,这一命题由材料而来。材料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袁枚的《苔》这首小诗,首先要对这首诗进行解读,即“苔花终日生活在阳光难以照到的地方,但它仍坚强地绽放;苔花如米粒般渺小,但它却要像花中之王——牡丹那样盛开”。这首诗写了苔藓不怕先天条件不足(环境不好),乐观自信地在春天来临之际,也和牡丹花儿一样,开出了米粒大小的花儿来,赞美积极、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经典咏流传》节目将《苔》的诗句与电视媒介传播手段有机结合,把孤独清冷了三百多年的《苔》唤醒、擦亮,让“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诗句乘着歌声的翅膀尽情飞翔,唱给更多的孩子和平凡的人们,滋养他们的心田。这实际上是节目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考生还要注意本次作文的文体和字数要求,要求写作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立意:
1.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创新
2.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和发扬
3.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要形式,但不要形式主义
4.让经典文化成为青年的指路明灯
可用素材:
1.近年来,《中华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综艺节目在获得高收视率的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大众对诗词的兴趣;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受到热捧;融合应用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上线就获9.3高评分……
2.中国画院的执行总监侯茜始终关心并一直在做的事情是如何让中国书画艺术走遍世界的角落。她说,文化是传统的,但文化的传播方式是可以不传统的。她从四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用不传统的人推广传统的艺术;结合不传统的行业去推广传统的艺术;用不传统的语言去推广传统艺术,用互联网的思维和互联网的语言去传播传统艺术,;在不传统的地方推广传统的艺术。对中国文化艺术的传播,侯茜不喜欢用刻板严肃的传统传播方式,而是希望通过活泼、开放的交流形式,把展示中国书画艺术做成很酷的事情。
3.传统文化在过去主要表现为文字、图片的传播方式,在当下的影像传播时代,若依然只限于过往的传播路径,就难免陷入“好酒还怕巷子深”的尴尬。.创新要赋予文化鲜活的生命力,能有利于促进文化自身的发展与突破。创新要能够使文化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带动文化的运用,使得传统文化更具有时代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当今的社会。
行文思路:
议论文的思路和结构有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并列式等结构方式。本文可用并列式结构,首先提出中心论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其次,提出分论点,进行并列式阐述。可列举一些事例,加强论证力度。最后,总括全文,再次点题。结构上,做到首尾呼应。
【点睛】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它包含事件、人物、场面等要素。命题作文没有审题障碍,可写的内容也很多,只要是来源于生活的自己的体味与思索都可以写下来。平时要注意多观察生活,把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写下来,以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

展开更多......

收起↑

相关知识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全诗赏析
春花烂漫正当时: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课程思政示范教学设计]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花如米小,亦学牡丹开。”袁枚的一首小诗为何突然就火了?
让苔花如牡丹般盛开 “苔花如米小”弯湾心画展开幕
桂花如米小,胜却牡丹香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长江公益“苔花开”乡村音美教师培训五华安流项目点开课仪式在安流第一小学举行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广西桂林商贸旅游技工学校技能大赛再创佳绩
苔花的作文(13篇)

网址: 2024届高考作文专题训练: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4217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牡丹花作文1000字(精选4篇)
下一篇: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