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花开山乡》的启示:放眼时代变革, 探索乡村振兴故事的差异化表达 | 新批评 原创 仲呈祥 林玉箫 文学报
花开山乡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以及新农村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如何突破农村题材的传统化表达,关注新农村建设中涌现的新人物、新事件、新思想,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故事内容、精神高度、文化内涵的有效衔接是当下文艺创作的创作重点。
小说《乡村第一书记》是作家忽培元几十年来深入基层生活,走访全国各地贫困村、贫困户,了解各类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感人事迹后形成的结晶()。由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花开山乡》,整合了原著的现实意义和电视剧的叙事优势,展现了乡村振兴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反映、思考了新农村建设中遭遇的真矛盾、真问题。
评论
放眼时代变革,探索乡村振兴故事的
差异化表达
仲呈祥 林玉箫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以及新农村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围绕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主题创作呈现喷涌之势。如何突破农村题材的传统化表达,关注新农村建设中涌现的新人物、新事件、新思想,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故事内容、精神高度、文化内涵的有效衔接是当下农村剧的创作重点。而由忽培元的长篇小说《乡村第一书记》改编的电视连续剧《花开山乡》正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高质量、差异化方式讲述第一书记白朗从中央机关下派到乡村一线,团结村民保卫绿水青山,共建美好家园的故事。该剧在反映现实问题和讴歌时代精神上颇具创新性,谱写了一曲真实动人的山乡巨变之歌。
现实与诗意的平衡一直是农村剧的创作难点,以往乡村题材往往囿于苦难叙事,让人看不到农村生活的诗意与希望;而近来年一些扶贫剧过度理想化地叙述脱贫过程,又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基层工作的现实性和严肃性。《花开山乡》整合了原著的现实意义和电视剧的叙事优势,《乡村第一书记》是忽培元几十年来深入基层生活,走访全国各地贫困村、贫困户,在了解各类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感人事迹后,将其亲身经历和深刻感悟浓缩于文字之中形成的结晶,而电视剧《花开山乡》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小说的真实底色,不仅依照电视剧的创作规律和视听优势展现乡村振兴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敢于反映、思考新农村建设中遭遇的真矛盾、真问题,并通过层层递进的戏剧结构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花开山乡》剧照 (央视网截图) 下同
故事从一开始就设置了“消失的笔记本”这一主要悬念,剧情随着年轻干部白朗来到芈月山村后遭遇的一系列问题逐步铺展开来,无论是芈月山村党组织涣散、干部之间互相推诿扯皮,还是李副县长给不良企业充当“保护伞”、村主任亲戚“村霸”的横行,都是农村发展中颇具典型性的矛盾问题。在第一书记白朗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笔记本的悬念、芈月山村因老梁突然去世而“死无对证”的隐秘历史也逐步解开。而在现实主义的底色之上,白朗一方面顶着各方压力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团结村中刘秦岭、马志刚、麦西等先进力量,带领村民们攻坚克难、改善民生,最终通过村两委的换届换举开创了芈月山村邪不压正、天宽地阔的新局面,而“花开山乡”正是这些心存善念、踏实奋进的党员干部如同种子般在群众中生根开花的诗意表达。剧中既有对农村现实和人性的思考,又弥漫着乡村生活美好诗意,通过统筹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思想高度与人文温度打造了乡村叙事的新格局。
农村剧的发展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是同步的,自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圆满完成后,围绕乡村振兴的主题创作更着眼于脱贫之后农民矛盾的变化、兴农战略的转型。所以比起物质水平的提升,《花开山乡》更偏重生态保护、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等内容,更注重反映乡村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更有意体现新农村建设在时代变革中推陈出新、浩然向前的主题。芈月山村地处国家重点水源地的核心区和重点生态保护区,有着丰富的水资源、植被资源和矿产资源,这决定了该村的发展必须严守环境保护的红线,严禁挖山填湖、破坏自然风貌的建设项目。
在此背景下,年轻的第一书记白朗代表着因地制宜、生态发展的新思想,原村主任姜建国则停留在消耗生态资源、获取短期利益的落后理念中,而历史的车轮必将使前者蓬勃发展,后者逐渐消亡。正如白朗在反对破坏性开发项目时所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生态环保是时代的主题,黄河九曲十八弯,一路险滩暗礁,但最终什么也阻止不了它入海的脚步。”在白朗的带领下,当地乡镇企业从最开始靠劳力吃饭的“芈月山劳动服务公司”,到拥有大型机械的“芈月山工程公司”,再到引进创新技术、用环保固化剂修路的“环保建材有限公司”,不正对应了社会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的转变吗?《花开山乡》以芈月山村为缩影,通过反对地产项目、注重科技创新、发展绿色经济这一新鲜视角拍出了历史演进的大趋势,昭示着中国千万山村的发展必将顺应时代,走向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和谐统一。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刻画体现时代精神、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是农村剧的创作重点。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转型升级,当代农民不再是传统印象中以农为主、依赖土地的“种田人”,而是具有科技意识、市场思维、生态观念的“新农民”;当代基层干部作为乡村振兴的引领者和服务者,也在新的时代征程中展露其新思路、新办法、新作为。在人物塑造上,《花开山乡》细致描摹了乡村振兴浪潮中涌现的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驻村干部、返乡青年、支教老师、先进农民等角色跃然荧屏之上,深刻体现了“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
较之传统的基层干部形象,白朗作为中央下派至地方的“闯入型精英”更具备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思维和健全的法律意识,其在基层锻炼的一次次抉择挑战中践行农村发展规划的“破”与“立”,是振兴乡村经济、提升农民思想文化的核心人物。村支书王石子在第一书记到来之前裹挟在各方势力之下不敢发声,随着情节的进展,其心理和行为出现明显的转变,成为最后解开悬念的关键性人物。村主任姜建国、副县长李天洋拼命维护落后的行政和经济制度,充当不良企业和村霸的“保护伞”,揭示了农村生态中把握关键资源的“既得利益者”们的劣根性和顽固性。先进农村青年刘秦岭、马志刚、万军等代表着乡村未来发展的希望,他们在白朗的引导下实现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蜕变,成长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而在人物关系上,《花开山乡》一方面强调了新与旧、善与恶、进步与落后、清正与腐败两方势力的交锋,营造出人物间逐步升级的戏剧张力;另一方面又展现了干部与群众“拧成一股绳”的团结奋进,反映出人物间相互扶持的质朴情谊。该剧在人物塑造和人物关系上做足功课,增强了农村剧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放眼时代变革,探索乡村振兴故事的差异化表达是当代农村剧的题中应有之义。《花开山乡》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视角聚焦当下农村建设,兼顾了时代精神与现实问题,塑造了适应新农村审美语境的新人形象,体现出农村题材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转型过渡,是一部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现实主义佳作。
稿件编辑:傅小平 新媒体编辑:何晶
配图:影视剧照、摄图网
原标题:《电视剧《花开山乡》的启示:放眼时代变革, 探索乡村振兴故事的差异化表达 | 新批评》
阅读原文
相关知识
“栀子花开”何以在南京响堂村引来山乡蝶变?
花开康复之路(以代表早日康复的花为主题的探索与启示)
“花季传媒404:探索青春故事的多元表达”
“2022四会乡村振兴·兰花之行”启动,擦亮四会兰花品牌展乡村之美
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民族团结促乡村振兴 《花儿绽放》聚焦各民族女性获好评
绚丽乡村:微短剧《花儿绽放》的背后故事
乡村文化振兴|槐荫区:打好文化IP赋能乡村振兴“三张牌” 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对话白玉兰评委|电视剧爆款频出的时代,“专业者”才能跑赢比赛
百年山乡巨变!智慧“花园”领跑乡村振兴
网址: 电视剧《花开山乡》的启示:放眼时代变革, 探索乡村振兴故事的差异化表达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50373.html
上一篇: 农村生活作文400字(精选42篇 |
下一篇: 我的乡村生活作文精选20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