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生态环影响评价
* 二、工程分析重点 根据评价项目自身特点、区域的生态特点以及评价项目与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确定工程分析的重点,分析生态影响的源,及其强度。主要内容应包括: a) 可能产生重大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 b) 与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有关的工程行为; c) 可能产生间接、累积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 d) 可能造成重大资源占用和配置的工程行为。 * 第十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节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1、生物生产力评价法 生物生长量、生物量和物种量来衡量生物生产力。 总生物生产量Pq 标定生长系数Pa 标定相对生物量Pb 标定相对物种量Pc 生物生产力综合指数P 三、生态影响评价方法 * 第十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节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现场测试和评价的方法 (1)根据评价范围植被特征、类型及分布,选择代表性样地。 (2)按植被类型确定样地面积,一般森林选用1000 m2、疏林及灌木林选用500 m2、草本群落或森林的草本层选用100 m2。 (3)依次测定样地全部立木的高度、胸高直径等项目;草本及灌木层,测定各种成分的高度、盖度、频度等。按不同植被类型确定现状生物量。 (4)计算工程施工和运行后各类植被的面积及相应生物量变化情况。 (5)预测工程建设对评价范围内生物量的影响,进而得出对区域自然系统生产能力和恢复稳定性的影响。 * 第十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三、生态影响评价方法 第二节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2、景观生态学方法 (1)优势度值计算方法D0 * 第十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三、生态影响评价方法 第二节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2)景观多样性指数 * 第十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三、生态影响评价方法 第二节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考虑植被覆盖率、群落退化程度、自我恢复能力、土地适宜性等 按100分制给各特征赋值 生态系统质量按下式计算: 按EQ值将生态系统分为5级:100-70,69-50,49-30,29-10,9-0。 (3)生态环境质量EQ * 第十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三、生态影响评价方法 第二节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3、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评价法EI EI=∑EIiWi * 第十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三、生态影响评价方法 第二节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4、水土流失评价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对样方年水土流失量进行预测。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表达式如下: E=Re?Ke ? L ? S ? C ? P * 第十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三、生态影响评价方法 第二节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模式参数的确定 降雨侵蚀力因子(Re) 土壤可蚀性因子(Ke) 地形因子(LS) 植被和经营管理因子(C) 水土保持措施因子(P) * 第十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三、生态影响评价方法 第二节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降雨侵蚀力因子(Re) 降雨侵蚀力因子表征降雨侵蚀的动力因素,可指一次降雨,也可指全年,等于在预测期内全部降雨侵蚀指数的综合。 一次降雨的降雨侵蚀力因子(Re')的计算可将每次降雨过程分为若干降雨历时时段,采用下式计算: 式中,Re'-一次降雨的降雨侵蚀力因子;I30-连续30分钟降雨的最大降雨强度,mm/min;I-降雨强度,mm/min;T-降雨历时,min。 一年的降雨侵蚀力因子按Wischmeier经验公式计算。其经验公式如下: 式中,r-年平均降雨量(mm);ri-月平均降雨量(mm)。 * 第十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三、生态影响评价方法 第二节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土壤可蚀性因子(Ke) * 第十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地形因子(LS) 地形因子由坡长因子(Li)和坡度因子(Si)复合而成,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L-坡长(m); i-坡面角度;m-坡降常数。 当sin i5%时, m=0.5; 当3.5%sin i5%时,m=0.4; 当1%sin i3.5%时,m=0.3; 当sin i1%时,m=0.2。 * 第十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三、生态影响评价方法 第二节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植被覆盖因子(C) * 第十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水土保持措施因子(P) * 第十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水土流失评价标准 * 第十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 生态环境评价的其他方法 图形叠置法 生态机理分析法 类比法 列表清单法 系统发现法 数学评价方法 * 第十章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四、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一般要求 由于拟建项目类型、对环境作用方式以及评价等级和目的要求不同,生态影响评价采用的方法、内容和侧重也不尽相同
相关知识
景观生态学第六章 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ppt
环境质量影响预测与评价环评报告.doc
基于EOS/MODIS的新疆湿地生态环境监测评价
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和价值.ppt
露天采矿的生态影响综合评价与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对策研究
松嫩平原北部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特征及生态安全评价
国内外生态修复效果评价研究进展
引进灌木树种银莓生态适应性评价
花亭湖景区保护展示项目对安徽花亭湖风景名胜区景观及生态影响评价报告
生态恢复评价的研究进展
网址: 10生态环影响评价.ppt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50976.html
上一篇: 洪灾对湖泊生态环境的影响 |
下一篇: 生物影响及生态系统.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