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从花器之盛窥古时生活之美

从花器之盛窥古时生活之美

原标题:从花器之盛窥古时生活之美


广州博物馆根据史料复原布置的宋人书房


梅瓶是从酒器发展为花器的“中国瓷器第一造型”,不少民窑有纹饰丰富的精品


钧窑玫瑰紫釉鼓钉三足水仙盆 佳士得供图


宋耀州窑月白釉胆瓶 宋代胆瓶用于文人书斋或佛堂供奉,成为清净地超凡脱俗的灵物,蕴含中国数千年历史文化中天人和谐的价值观。该瓶通体施晶莹匀净月白釉,不饰纹饰,简约宁静,是宋代极简主义的体现。


宋湖田窑青白釉六管花插 古人礼佛,于佛前以此器插花更显礼供之诚。此花插肩与腹之间塑六个对称的圆形插管,插管与器腹贯通。通体遍施温润亮丽的青白釉,开细纹片,胎坚质密。造型玲珑雅致,工艺精湛。


南宋龙泉窑粉青釉如意耳瓶 双凤耳盘口瓶是宋代龙泉窑常见器型。其造型并非宋代之前已有的传统造型,而是借鉴了波斯玻璃器样式,但经宋人的二次创作,再以凤耳、螭耳等中国元素点缀,成为了宋代瓷器的经典样式。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林清清(除署名外)

焚香点茶,挂画插花,是宋人讲究的“四般闲事”。而宋瓷中的花器之盛,梅瓶、玉壶春瓶等,更逐渐从酒器发展成花器经典,成为“中国古代瓷器第一造型”,更是“古瓶盛酒后簪花,花酒由来本一家”的代表。在最近两年的收藏市场中,瓷器热点迭出,花器也逐渐作为一个专门品类现身收藏市场。本期的“盛世美器收藏系列”,便来看看这从实用走向审美陈设的“美器”成为“花道中落,器之大成”的典型过程。美器与盛世之间的关系,在花器的演变过程中,一目了然。

文化价值 从花器之盛看生活之美

焚香点茶,挂画插花,是宋人讲究的“四般闲事”。“小甆瓶,形模端正玉色明。”简单的一句诗文,便可看出宋人对花器之美的标准与其审美观一致。花器,最早是作为实用器皿,随着插花而流行。魏晋南北朝时,因佛教传播开始流行插花。而插花之道兴盛于宋代,并转为世俗化、大众化。不仅在崇尚雅趣的士大夫阶层以插花为尚,咏花诗词俯拾皆是,即便寻常人家亦好此道,依不同季节插时令花卉。

“随着唐末五代后高脚家具的开始流行,居室陈设以凭几和坐席为中心转变为以高坐具的桌椅为中心,插花成为家居装饰的一大因素。瓶花史与家具史适逢其时的结合,使鲜花插瓶顺应后者需要成为室内陈设的一部分,并与同时盛行的文房清玩共同营造起居布置的新格局,体现主人品位。”广州博物馆陈列研究部馆员刘斌,曾策展“皇风宋韵——宋瓷与宋人生活”,他对羊城晚报记者表示,在许多宋代绘画和壁画中,都有反映高脚家具与室内瓶花陈设的图画。如天津博物院藏《盥手观花图》、故宫博物院藏《瑶台步月图》。而他在策展时,也根据文物资料,尝试在馆中一角复原出一个宋代文人书房的面貌。

“在传世的宋画以及许多墓葬壁画中,我们发现主题更多的是日常生活场景,而非如汉代时大多数是修仙祥瑞,这说明宋代是非常热爱生活、追求生活美感的。也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发达,人们才会对生活细节精益求精,花器之流行有经济基础的支持。

在一种自上而下的审美推崇下,宋瓷以极简主义为审美风尚,但瓷器烧制的工艺非常多元,尚古而不泥古。”

品器之美 器型之辨

“小甆瓶,形模端正玉色明。”南宋钱时进这简单的一句诗文,便可看出宋人对花器之美的标准。事实上,花器不仅是我们印象中的“小瓷瓶”。

花器包含“盆景器”与“插花器”两大类。中国传统的花器材质众多,铜、瓷、玉、石、玻璃、漆、木竹等,不一而足,瓷器作为生活实用器的大宗,无疑集中了众多花器器型。

“盆景器”中,如近两年的“明星网红”数字钧(俗称“数字钧”的钧窑盆景器,盆底有一至十的数字落款,数字大小通常认为与尺寸大小成反比。数量稀少,多为清宫旧藏,有藏家以集齐十个数字钧窑器为乐。)——钧窑水仙盆,便是典型。在近两年的苏富比、佳士得、嘉德、保利的拍场中,都出尽风头。

“插花器”则是更为常见的花器。宋代花瓶多仿古,如三代之觚、琮形制,造型精巧,可与文房清玩共置案头,雅意尽显。明清时期插花器皿以瓶为主,仿古定、汝、官、哥窑及珐琅等花器的制作,可见明清两代皇室生活的审美与创新。

器物造型与地位的变化,不仅代表了不同时代审美情趣,也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活动方式相关。作为“中国古代瓷器第一造型”的梅瓶,便是其中典型。

在宋代以前,梅瓶还称作经瓶,作为皇帝讲经宴中的酒器使用,而到了宋代之后,便从实用器发展成为更讲究美感的花器,更成为此后瓷器器型的经典样式。到了清代,梅瓶多为传世陈设品,这与梅瓶此时主要用于陈设装饰有关。

“花道中落,也是器之大成。”从花器的大小器型之变,不少专业人士也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的花道从清康雍乾三代开始逐渐衰落,从器皿上可以看出端倪。因为清代出现了不为插花、纯粹用作摆设的花瓶,而这样的花瓶在明代之前是不存在的。而这也佐证了清代是瓷器工艺发展到鼎盛时期的结果。

正如我们看到,今年现身佳士得香港春拍的清雍正青花折枝花果纹大尊,拍出了3726万港币的高价,羊城晚报记者曾在拍前亲赴仓库观看,对于这样大尺寸的花瓶,专家表示:“严格来说,它本身的确是花瓶,但58.5厘米高的大尺寸,一般来说应该作为宫廷陈设器,亦即只当摆设,未必一定用于插花了。”

赏釉之色 配四时花色

“路旁野店两三家,清晓无汤况有茶。道是渠侬不好事,青瓷瓶插紫薇花。”从北宋杨万里的《道旁店》诗句中,便可见瓶花相配,釉色与花色相配之道,是有审美讲究的。

诗中所说的“青瓷瓶”,现在西方也笼统地将淡翠绿色的亚洲瓷器称为青瓷。佳士得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专家张为君表示:“瓷彩釉源自中国,以浙江省的越窑及龙泉窑最为著名。青瓷技术其后传至韩国、日本及泰国。虽然这种瓷器被称为青瓷,但亦有白、灰、蓝、黄等不同色调,颜色取决于上釉的厚度、陶土的种类、彩釉的成分及焙烧的手法。在日本,蓝色的青瓷尤其受欢迎,这种色调的代表性瓷器,乃产自南宋年间的浙江省龙泉窑。”

青瓷上体现出典型的极简美学,为了配合如脂如玉的釉层,造型大都简练端庄、不饰雕琢,体现出“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审美理念。官窑青瓷除个别器物有刻花、印花纹装饰外,绝大多数都以素面呈现,有的仅在器身凸起几道弦纹作装饰。刘斌表示,从龙泉窑花瓶釉色,可以想见偏爱“格物”的宋人,如何以器物之美观天地:“龙泉窑花瓶釉色美似玉,线条流畅,规整端庄,以青瓷瓶配四时花,自然之美与器物之美相得益彰,宋人把生活日常变成寻‘美’之旅,赏心乐事。”

而另一个受到市场关注的审美方向,则是清三代御窑中的单色釉、颜色釉愈发受到市场欢迎。例如近两年的收藏界“网红”“数字钧”。自从去年中国嘉德秋拍诞生了4887.5万元的“最贵钧窑”明初钧窑天青釉花盆后,今年春拍有更多钧窑露面。今年3月,佳士得纽约亚洲艺术周“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中,元/明钧窑玫瑰紫葵式花盆“三”字款以190万美元起拍,最终以301.5万美元成交,折合人民币约2025万元。而香港苏富比2019春拍“天民楼藏御瓷选萃”中,释出“四”字款明初钧窰月白釉鼓钉三足水仙盆;而佳士得香港春拍则专门设立了“禹火紫霞”专场,同一藏家释出四件钧窑玫瑰紫三足水仙盆,盛况可谓难得。这不仅反映出清三代瓷器工艺集大成,也反映出藏家开始青睐的现代简约审美导向。

(《从花器之盛窥古时生活之美》由金羊网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版权联系电话:020-87133589,87133588)

相关知识

从花器之盛窥古时生活之美
方寸间见情韵|中式花器之美
六大花器之形
器以载道,花以寄情:花事里的生活美学
一花一世界:探寻日本花道的和谐之美
“瞬之美——泉田之也花器展&丁锋如花道作品展”举行
插花教学课程|从六大花器认识中华花艺
美到极致的花器
中国古代陶瓷花器展上...
日本花道,侘寂之美

网址: 从花器之盛窥古时生活之美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541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簪花饮酒且婆娑
下一篇: 桃红深处藏着半部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