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四川大百合繁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四川大百合繁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四川大百合繁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摘要】: 大百合(Cardiocrinum giganteum)这种珍稀花卉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野生状态,未能得到开发利用。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大百合进行了研究::(1)研究大百合的繁殖技术,包括有性繁殖和种球繁殖;(2)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分布于四川的5个天然大百合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进行了分析,从DNA水平上阐明其居群的遗传学状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的光照和温度对大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对大百合种子的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可提高种子萌发率。种子萌发率以24h光照20℃恒温最佳。避光条件下温度对大百合种子萌发有影响,其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11d开始萌动,3周左右萌发完全,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其种子萌发率下降。萌发前经不同预处理的大百合种子的萌发率不同。同一果实内中部种子萌发最好,上部种子次之,下部种子最差,上、中、下三部分种子萌发率与其千粒重呈正相关。 2.通过不同分布地大百合鳞茎的栽培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大百合耐低温能力较强,所有植株均能安全露地越冬。大百合鳞茎的大小是决定单株上花朵数目多少及种球更新数目的关键。 3.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大百合5个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进行了研究。14个引物共扩增出104条带,其中87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PPB)为86.54%,90个样品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范围是0.2727~0.9091,平均植为0.5698;遗传距离(GD)变化范围是0.2082~2.6224,平均值为0.6948,表明大百合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通过非加权成对群算术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以遗传相似系数0.5698为阈值,可将90个样品划分为5组,其中来自彭州白水河自然保护区的1份样品与其他样品差异较大,单独聚为1组。 4.分别对各居群内的供试材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都江堰虹口、都江堰两河、彭州白水河自然保护区、雅安望鱼和康定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5808、0.5915、0.6156、0.6625、0.6153,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6493、0.6455、0.6200、0.4695、0.5558。聚类结果表明,每个居群均可被聚为两类,但仅有虹口居群聚类结果与样品地理分布对应。表明大百合在区域内的分布存在斑块分布和随机混杂分布两种情况。同时注意到野外生境和保护区的遗传多样性高于人畜活动频繁区。本研究表明设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大百合遗传多样性的有效途径。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1 李志真;谢一青;黄儒珠;黄勇;陈杰;不同保存方法对光皮桦总DNA提取效果的影响[J];分子植物育种;2006年01期 2 孙彩云;张明永;叶秀粦;梁承邺;夏快飞;中国兰属植物种间及品种间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J];园艺学报;2005年06期 3 关文灵,李枝林,黄建新野生花卉大百合的引种栽培[J];北方园艺;2003年04期 4 孙晓玉,杨利平,姜浩野,杨青杰条叶百合种子萌发的研究[J];植物研究;2003年01期 5 林新春,俞志雄,裘利洪,肖国民,刘力濒危植物华木莲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6 李晓东,黄宏文,李建强孑遗植物水杉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生物多样性;2003年02期 7 张小平,陈明林安徽羽叶报春与毛茛叶报春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与新资源评估[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3年03期 8 蔡友铭,张露,张博,邹惠渝,诸葛强,黄敏仁利用RAPD标记对中国石竹属植物亲缘关系的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9 陈向明,郑国生,孟丽玫瑰、月季、蔷薇等蔷薇属植物RAPD分析[J];园艺学报;2002年01期 10 张金政,龙雅宜,孙国峰大百合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引种观察[J];园艺学报;2002年05期 1 吴杰;王晓静;王文和;何祥凤;张克中;庭院百合新品种引种试验[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6[C];2016年 2 王蕴波;崔志新;百合的开发与利用[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3 姜利民;李鹏;戈振扬;于英杰;盛庆伟;易怀锋;李立成;百合地下组织的三维可视化模拟[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燕梅;大理地区百合高产栽培技术[A];云南省“粮食高产创建”省农科院“八百双倍增工程”科技培训暨云南农业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孙国峰;张金政;庄平;大百合的引种栽培[A];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6 刘文洪;洪健;陈集双;百合病毒病病原的分子鉴定[A];第三次全国植物病毒和病毒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周树军;原位杂交在百合育种中的应用[A];2008年园艺植物染色体倍性操作与遗传改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谢松林;王仙芝;张延龙;牛立新;Jaap M.van Tuyl;百合三系间杂种的创造及其应用潜力[A];2010中国球根花卉年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9 李红利;孙振元;赵梁军;韩蕾;巨关升;缩节胺对百合生长发育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10 谢晓君;王奎玲;刘庆超;刘庆华;两种观赏百合的核型分析[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3)[C];2013年

相关知识

四川大百合繁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大花黄牡丹SRAP遗传多样性研究
二月兰遗传多样性研究
利用RAPD分子标记研究中国石竹与香石竹的遗传多样性
观赏植物大岩桐、特色经济作物红花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及百合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的初探
黄瓜花叶病毒百合分离物的研究
浙江红山茶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观赏价值评价
新铁炮百合自交初代遗传结构与分化的研究
四川引种大花蕙兰品种观赏价值评价及倍性鉴定研究
我国百合属植物资源评价及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GA)的研究

网址: 四川大百合繁殖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5453.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观赏植物育种
下一篇: 试管植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