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4月13日电(记者马爱平)目前,我国科研人员克隆了100多个重要基因,获得1000多项专利,取得了抗虫棉、抗虫玉米、耐除草剂大豆等一批重大成果,我国自主基因、自主技术、自主品种的研发能力显著提升。13日,农业部就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关心的农业转基因情况召开发布会。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介绍,今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要“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慎重推广”。全球转基因研发发展势头强劲,研发对象更加广泛,已涵盖了至少35个科,200多个种,涉及大豆、玉米、棉花、油菜、水稻和小麦等重要农作物,以及蔬菜、瓜果、牧草、花卉、林木及特用植物等;研究目标更加多样,由抗虫和抗除草剂等传统性状向抗逆、抗病、品质改良、营养保健拓展;转基因技术更加精准,基因编辑技术、定点重组技术的突破使基因操作实现安全化、精准化。
廖西元强调,中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必须在转基因技术上占有一席之地,为此,国务院2008年批准设立了转基因重大专项,支持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目前,我国基因克隆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专利总数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在国际上率先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于水稻、小麦等作物育种,创新了基因删除、定点重组等安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一批抗虫水稻、抗虫玉米、抗除草剂大豆新品系,育成新型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147个,减少农药使用40万吨,增收节支社会经济效益450亿元;布局建设了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和检测监测技术平台,研制了一批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和检测监测新技术、方法、标准;形成了稳定的人才队伍,构建了完善的转基因生物及产品安全评价和监测检测技术体系,有能力确保转基因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安全。
廖西元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将以核心技术为主的抢占科技制高点战略,瞄准国际前沿和重大需求,克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育种价值”的新基因;以经济作物和原料作物为主的产业化战略,加强棉花、玉米品种研发力度,推进新型转基因抗虫棉、抗虫玉米等重大产品的产业化进程;以口粮作物为主的技术储备战略,要保持抗虫水稻、抗旱小麦等粮食作物转基因品种的研发力度,保持转基因水稻新品种研发的国际领先地位。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农业部批准转基因大豆进口
农业部:中国转基因技术标准、监管等世界领先
美国农业部动植物卫生检验局批准1项转基因矮牵牛花的解除管制申请
越描越黑的“转基因”——评析“转基因明白纸”中的五大误导
两会上转基因话题成为焦点议题
两家转基因棉花种子企业获批
转基因大米正做猕猴喂养实验
植物转基因研究进展?
我国批准3种转基因大豆进口
农业部公告新闻
网址: 农业部这样表态转基因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54610.html
上一篇: 杭州开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示专项检 |
下一篇: 农业转基因知识科普概述.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