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在他的名篇《西风颂》里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冬天一去,春天便来了,来得花枝招展,来得肆无忌惮。她笑着,舞着,向世人展示着她无与伦比的美丽,向世人展示着春暖花开的壮丽景象。
春天的美好,让我们期盼已久。此时,她终于来了,尽管在乍暖还寒时候,可是她的到来还是让人非常的激动,非常的兴奋。
所以在此时,倘若读到古人的“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的诗句,更是让人觉得满心的温暖,只想以一种全新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
迎春
唐·姚合
半年留醉待花开,晓去迎春夜始回。
风暖慢行寻曲水,天晴远望立高台。
亦知无处将诗请,唯得终朝把酒催。
今日柳条全弄色,游人相伴看春来。
此诗描绘了诗人等春赏春的情景, 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等待。
为了春,他半年来一直沉醉于对春的等待中,直到花儿开始绽放。他才在清晨醒来,迎接春天的到来,直到夜晚的消退。
他慢慢地行走,享受着温暖的风,寻找着弯曲的小溪。当天气晴朗时,他会站在高台上远望,欣赏周围的景色。
他知道自己的诗歌并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但他并不在意。相反,他选择用酒来驱散忧愁,享受当下的快乐。
诗的最后两句诗再次强调了春天的美丽和欢乐。柳条在春风的吹拂下变得翠绿,游人们也相伴而来,一起欣赏春天的美景。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期待,以及他在春天到来时的欢乐和豁达。
春光好·迎春
清·吴绮
春来也,是何时?没人知。
先到玉儿头上,袅花枝。
十二画楼帘卷,红妆笑语参差。
争向彩幡成队去,看朱衣。
这是清代吴绮所作的一首词《春光好·迎春》。词中描述了春天的到来,但具体要何时才来,却是无人知晓。
春天先来到了玉儿的头上,让她头上的花枝摇曳。在十二画楼的帘卷之间,女子们红妆打扮,笑语盈盈。
她们成群结队地争着去看那些新考中的青年才士,也就是穿著朱衣的春闱中的士子。
整首词以欢快而又含蓄、热闹而又风雅的情趣,烘衬出春天已经降临人间。
其中,“玉儿”指的是南齐东昏侯潘妃的小字,古时候人们称女子的小字为“玉奴”。
而“红妆”则是指女子,“彩幡”则是古代春节剪彩成幡,做庭户装饰或妇女的头饰。
至于“朱衣”,则有一个传说,相传宋代欧阳修知贡举时,阅卷时觉座后有一朱衣人,逢其点头者文章便入格,因此朱衣在此处借指春闱中的士子。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新颖的构思和别致的章法,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和人们对春天的期待与欢庆。
迎春
宋·韩琦
覆栏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拆嫩黄。
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任芬芳。
这首诗是一首描述迎春花的诗,表达了迎春花坚韧不屈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首句“覆栏纤弱绿条长”描述了迎春花的枝条细软而柔长,它们覆盖在栏杆上,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这里的“纤弱”并不是指迎春花本身软弱无力,而是形容其枝条的柔美和细腻。
第二句“带雪冲寒折嫩黄”则进一步描绘了迎春花在严寒的冬季中,依然能够迎着风雪绽放出嫩黄色的花朵。
这里的“带雪冲寒”表现了迎春花的坚韧和不屈,而“折嫩黄”则突出了其花朵的娇艳和美丽。
第三句“迎得春来非自足”表达了迎春花并不是为了自我满足而迎接春天的到来,而是为了与百花千卉共同点缀春色,展现出更加绚烂多彩的景象。
这里的“非自足”强调了迎春花的无私和奉献,它并不满足于自己的美丽,而是希望为整个春天增添更多的色彩和生机。
最后一句“百花千卉任芬芳”则是对整个春天的赞美和期许。在迎春花的引领下,百花千卉都将绽放出各自的芬芳,共同构成了一个美丽而充满希望的季节。
这里的“任芬芳”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也展现了迎春花作为春天的使者所承担的重要使命。
整首诗以迎春花为切入点,通过描绘其坚韧不屈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期许。
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蝶恋花·迎春
宋·王安中
雪霁花梢春欲到。饯腊迎春,一夜花开早。青帝回舆云缥缈。鲜鲜金雀来飞绕。
绣阁纱窗人窈窕。翠缕红丝,斗剪幡儿小。戴在花枝争笑道。愿人常共春难老。
这首词是王安中的《蝶恋花·花发自迎春》,描述的是春天的景象和人们对春天的期待。
“雪霁花梢春欲到。饯腊迎春,一夜花开早” 这句话描绘了雪后初晴,花朵在树梢上露出头来,预示着春天的到来。
人们告别了冬天,迎来了春天,一夜之间,花朵早早地绽放,显示出春天的生机。
“青帝回舆云缥缈。鲜鲜金雀来飞绕” 中的“青帝”指的是春天,它的车驾在云雾缭绕中缓缓而来。金色的雀鸟在花朵周围欢快地飞翔,为春天增添了更多的活力。
“绣阁纱窗人窈窕。翠缕红丝,斗剪幡儿小” 这句诗描述了绣阁中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身穿翠绿色的绸缎,系着红色的丝带,手持着小小的斗剪幡儿,形象优雅。
“戴在花枝争笑道。愿人常共春难老” 两句描述了这位女子戴着花枝,与花朵争相笑语,显得非常开心。
她希望自己和心爱的人能够常常共享春天的美好,让春光永不老去。
整首词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花朵、雀鸟、美丽女子等元素,表达了人们对春天的热爱和期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
【5】
和汉老弟迎春
宋·虞俦
青旂小队唤渠频,新历先看早二旬。
羯鼓催花夸敏捷,舞腰回雪斗精神。
燕飞欲傍钗头月,雁过才归陌上人。
谁道土牛鞭不动,也能脚底散阳春。
这是宋代虞俦的《和汉老弟迎春》一诗。此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人们的欢庆活动。
首联的“青旂小队唤渠频,新历先看早二旬。”描绘了一队青年人手举青色的旗帜频繁地呼唤同伴,他们早早地查看新的日历,发现春天比预期的早来了两周。
颔联的“羯鼓催花夸敏捷,舞腰回雪斗精神。”使用了“羯鼓催花”的典故,意味着用羯鼓声催促花朵开放,赞美春天的敏捷和活力。
同时,诗中也描述了舞者优美的舞姿,他们的腰肢像雪花一样回旋飞舞,展现出无比的精神和活力。
颈联“燕飞欲傍钗头月,雁过才归陌上人。”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燕子飞翔在月光下,几乎要触碰到女子发钗上的月亮,大雁则在人们刚刚踏上田间小路时飞过。
尾联“谁道土牛鞭不动,也能脚底散阳春。”中的“土牛”指的是用泥土塑造的牛,通常在春耕时节使用,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新的开始。
这里的意思是,虽然土牛看起来一动不动,但它的存在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能够使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欢快的笔调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展现了人们对春天的期待和欢庆。诗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使读者能够深深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6】
元日迎春
明·区越
久于城市厌尘纷,不觉春随岁共臻。
已殿一家蓝尾酒,又酣千里洞庭春。
东风白卸梅溪雪,细雨青回麦陇云。
明日杖藜何处去,村南村北看耕耘。
这首诗《元日迎春》是明朝诗人区越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城市的繁华喧嚣感到厌倦,向往自然的宁静和春天的美好。
他感叹春天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到来,享受着一家团聚的温馨和千里洞庭的春色。
诗中还描绘了东风吹拂,梅花溪畔的雪景消融,细雨滋润着麦田,云卷云舒的景象。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拄着藜杖去村南村北看农民耕耘的愿望,体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久于城市厌尘纷,不觉春随岁共臻。” 诗人表示自己在城市中待久了,对城市的喧嚣和纷扰感到厌倦。同时,他没有意识到春天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到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惊喜。
“已殿一家蓝尾酒,又酣千里洞庭春。” 诗人描述了家中已经准备好了蓝尾酒,畅饮之中仿佛能品味到千里之外洞庭湖的春色,表达了诗人对家的温馨和春天的美好感受。
“东风白卸梅溪雪,细雨青回麦陇云。” 诗人描绘了东风吹拂,梅花溪畔的积雪消融,细雨滋润着麦田,云卷云舒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明日杖藜何处去,村南村北看耕耘。”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拄着藜杖去村南村北看农民耕耘的愿望,体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城市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读了这六首绝妙的迎春诗词,你是否感受到了诗意里最爱的春暖花开?这样的诗意里的春天的温暖,唯美了整个春天,你又是否体验到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妥之处请告知删除!
相关知识
莲花诗词30首:总有一份遇见,唯美了整个夏天!
8首冬梅诗词,暗香疏影,孤芳一季,唯美了整个冬天
15种开在春天的花,15种春天里的诗意
10首梅雪诗词,踏雪寻梅,一枝独秀,唯美了整个冬天
这些花朵里,藏着整个春天的诗意
春天里的花朵作文400字5篇
品读“诗意菊花展”,它在古诗词里美了千年
15种开在春天的花,送你15种春天里的诗意
美了城市,火了日子!太原:“赏花经济”绽放在春天里
春暖花开,满园春色,昆明西华园风景美如画
网址: 春天里绝妙的迎春诗词,最爱诗意里的春暖花开,唯美了整个春天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60556.html
上一篇: 《春暖花开》 |
下一篇: 相约,走进春暖花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