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光秃秃的尾矿堆场,竟然变成一片生机盎然的花海,这是怎么做到的?”阳光照拂之下,湖北三鑫公司的尾矿库区内,一株株婀娜多姿的虞美人露出绚烂的笑脸,引得职工纷纷前往打卡。谁能想到,不久前这里还是一片寸草不生的荒芜地。
贫瘠尾矿变身美丽花海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报告指出,我国尾矿累计堆存量已经超过146亿吨,综合利用率却不足18.9%。尾矿的大量堆存不仅制约矿山企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也会造成潜在而不可逆转的伤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鑫公司尾矿为微细粒“坚实土”,土壤营养贫瘠,不具备植物生长条件,生态自然恢复难度较大。按传统模式,需要从周边运送质地好的表土覆盖尾砂,再播撒草种植被,但此举不仅成本高昂,还会造成周边土壤资源的损毁破坏、环境的二次污染。如何快速便捷、节约高效完成生态修复任务,是摆在企业面前亟需解决的“大难题”。
科研团队与公司领导指导“实验田”工作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与三鑫公司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科研攻关。学院矿区生态修复团队在宋少先教授和夏令副教授的带领下,围绕土壤改性、基质改良、植被选取等方面进行集中攻关。经过四年努力,摸索出“原位基质改良+直接播撒植被”无土尾矿复垦技术,通过低添加量的外加改良剂,对微细粒尾矿土基质进行物理结构、肥力条件的改良,从而达到适宜植物长期生长的环境条件。
团队精心管理“实验田”植物
“实验室盆栽实验开展了500多组,才得到改良剂配方,为进一步节约成本,我们经过一次次的改良试验,最终将配方掺比降到了10%以下。”团队负责人夏令介绍。对植被的筛选,从最初要求只要能生长出来,即便是些“杂草”也无妨,到后期不断丰富种类,开拓景观效应和生态效应,筛选出包括狗牙根、波斯菊、虞美人等在内14种复垦先锋植物。
盆栽试验取得成功后,研发团队立即研究确定复垦方案,将尾矿复垦的攻坚阵地便从“实验室”转移到了三鑫公司尾矿库“试验地”。
寒来暑往,团队基本每周都往返于武汉与大冶之间,翻耕、播种、施肥改良、记录生长、取样并带回实验室测定……为保证项目质量,团队负责人宋少先和夏令每个月都把大家召集在一起,不停梳理攻关问题,升级优化修复方案。
团队还针对尾矿砂的特点,筛选出最优种植方式。按功能分为绿肥植物、耐贫瘠植物、耐碱植物、景观植物和重金属固定化植物,在春秋两季分区分块种植,从而实现尾矿库复垦植被四季常青和重金属稳定固化无迁移,有效控制尾矿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这才有了科研“试验田”中,原本寸草不生的尾矿砂上,虞美人迎风摇曳的美丽风景。
“科研工作者的工作要落到实处,这也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的最好体现。”夏令说,“我们要把曾经的贫瘠尾矿,打造成全年草-花-灌交替生长的生机之地。”“无土复垦关键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我国类似矿山尾矿库治理,实现植被重建提供一条可行的途径和思路,对我国矿山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宋少先表示,团队将坚持围绕产业需求,突破技术瓶颈,提供解决方案,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研做在生产实践中,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记者:张锐 通讯员:薛雯潞、谢小琴)
相关知识
武汉工商学院这门课程让学生真实体验废弃矿山的景观修复设计 —湖北站—中国教育在线
江夏灵山:生态修复成效显 秋日花海迎客来
矿区复垦地土壤改良研究进展
又见长江“腰肢”舞翩跹 长江流域湖北段生态修复见闻
聚焦高质量发展丨“江南煤都”展新颜 矿山修复赋能绿色发展
科研
走马韶关探转型:从“生态疤痕”到“生态样板”
【林家故事】修复水体?水生植物修复团队为您服务!
优化国土空间保护修复“绿色布局”
【媒体生科】生态文明|贵州师范大学:生态科技助力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网址: 尾矿变花海:武汉理工大学科研团队攻关矿区生态修复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6222.html
上一篇: 土壤修复与改良利用的生物技术研究 |
下一篇: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