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加
《历代插花》新书发布暨作者签售会
2018年8月16日17:00-18:00
2018上海书展中央大厅第二活动区
(上海市延安中路1000号上海展览中心)
《历代插花》主编、副主编
以及禅艺文化丛书主编将作现场演讲
现场还将有精彩的插花表演活动
签售会当日购买新书全部八折优惠!
《历代插花》绪论
中国历代插花简述(下)
徐寅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
“拨得雾散见花开 :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特性研究”
课题组组长
四
元朝是草原游牧民族统治,对汉文化极端歧视与压制,闲情逸致的花事活动也处于低谷状态。能保留插花活动的只是隐居山林的文人雅士, 寺院中的僧侣,位高权重的士大夫贵族。文人怀才不遇,心有怨气,插花活动不承前朝而自成体系,出现了心象花和类同五代时期的自由花。
心象花追求对个人思想感情的表达,或以花明志,或借花消愁,没有固定的造型模式,没有固定的花材选用,富有浪漫色彩。自由花在元代很是盛行。文人墨客为时势所逼而放荡江湖,多寄情于山水花草之间。以简逸为上,花材仅一种或两种,重视主观意兴的抒发。
宗教插花尚能保存下来,著名的山西芮县永乐宫壁画中,诸多天宫神仙手捧花器插置仙境奇花,极富特色。
元代的统治者为巩固政权,节日里宫廷也有插花祈福活动,形式类似前朝院体花,但元朝的院体花有蒙古人的粗犷与霸气,形体硕大,花材繁多,色彩浓烈,主枝中立。花材较多使用莲花、牡丹花、梅花,其次是桂花、蜀葵、栀子花等。民间只是向往太平美好的生活,无心花事, 故插花活动一落千丈,远不如前朝历代。
五
明朝是插花艺术的复兴时期,近三百年历史的不同时期,经济、文化有着不同背景,故插花类型也各有特色,出现隆盛理念花、文人花、格花和新古典花。明初朝廷颁布政令,限制辟地造园,莳花弄草,但古人爱花情结不减,不让众人开园种花,反倒促进了专业种花和卖花产业发展,繁荣了盆花和切花市场,使插花文化得到迅速复苏。科技的发展, 专业队伍的出现,也提升了切花产业专业化水平。人们开始重视花卉品质的挑选与鉴赏,买花时讲究花品重意境,使文人雅士对艺术欣赏意趣得到迅速升。
宫廷官宦之家每逢节庆,以花祈祷国泰民安,作品形体硕大,壮丽华美,品种繁多,中立花枝呈 S 状,这是明代艺术风格,花器多用古铜器。 取材五种草本、五种木本象征十全十美,或是六种花材称为六合。外形受元代大豪迈中立式堂花影响,内涵继宋代理念花之光大,形成明代独特的隆盛理念花风格。孙克弘的《太平春色》图,边景昭的《十全瓶花》图均为代表作。
在礼教陈腐、等级森严、朝政腐败的大环境下,文人雅士复古情浓, 注重自我修为,不少隐居山林,以插花为雅好。插花作品崇尚自然,结构简约,色调淡雅,追求格高韵胜与潇洒自然的文人花悄然兴起,并逐渐成为明代中期的插花主流形式。
明代晚期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袁宏道倡花与茶结合的“茗赏”。 出现花体小巧、清新高洁的茶花,自然寂寥、古意盎然的禅花,也有讲究花品、注重线条美感、色彩素雅、造型格调化的格花。后来的格花又强调色彩机能的运用,常用色彩鲜艳的花朵做主花,称为新古典花。
花事的发展,许多文人潜心研究,出现不少插花专著,使传统插花 艺术完成了由实践到理论的升华。如袁宏道《瓶史》、张谦德《瓶花谱》、高濂《瓶花三说》、屠本畯《瓶史月表》等,是史上较早系统介绍花材选择、处理技术、保养方法、花性认识、构图技巧、品赏情趣等内容的专著。其中袁宏道的《瓶史》于 1696 年被译为日文传到日本,促进日本花道的发展,是我国插花史上评价最高的一部插花专著。
除专著外,明代的花卉诗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所写的花卉 情感十分细腻,人们以花为友,以花喻人,至今用的花材寓意多为明代 文人杰作。明代的插花艺术,成就辉煌,影响深远。既是古代插花艺术复兴时期,也是插花理论与实践的成熟时期。
六
清朝初期,新入关的满族统治者羡慕汉人的高雅情趣,故插花活动在宫廷中反比明代兴旺。新年之际,大量反季节的“唐花”充满市场, 如牡丹、芍药、探春、桃,使用大瓶插作,称之为隆盛理念花。所用花器华丽,花体硕大,带有很强的装饰性。民间节日插花也以此仿效,但风格多与明代相似别无创新。此外读书人也有仿效明代的新古典花、文人花,花器以瓷质为主,比例适中,构图清新,常是瓶高花矮,瓶矮花 高,颇有雅趣。如居廉的《写景瓶花》图,乾隆的《开韶》等均有仿效明代中晚期的插花风格。
清朝除初期宫廷中的隆盛理念花外,还有写景花、造型花的普及。 受到盆景艺术兴盛的影响,原起源于唐代春盘的写景花,在清代迎来了新生。模拟自然,赞美自然,将自然风光浓缩于盘中成为那个时代的特色。
谐音造型花,以花卉和果实、蔬菜名称的谐音为主题,加以铜钱、 拂尘、如意、太湖石、罄、香囊等配饰,其目的在于配合岁时节令与空间环境做纯艺术的造型设计。如爱新觉罗·永瑢的《岁朝图》用瓶插松、梅、茶花配上如意,寓意“平安如意”,突出插花作品的主题。发展到后期, 这种为拼凑谐音而创作的造型花难免会有牵强附会之嫌,但其表达人们美好祝愿的功能却普遍被世人所接受。
文人爱花是历史的遗风,清代的沈复发明了花插的雏形,解决了盆花、盘花和碗花等广口浅身花器插花固定问题,这一发明传到日本后发展成现在大家看到的各种形态的剑山。李渔发明了撒,撒用来间隔大口瓶,缩小瓶口空间,使瓶花固定更加稳健方便。对瓶花的插作,沈复提出“起把宜紧,瓶口宜清”,至今仍被奉为东方式插花的准则之一 , 足以说明清代文人对插花文化的喜好和研究。
鸦片战争之后,列强侵略,战乱连年、社会动荡。当时除佛前供花略有持续外,其余的花事活动均淡出生活视野,此时,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不可挽回地从极盛进入衰落期。
七
民国时期,反封建、反旧礼教的思潮风起云涌,为插花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在战乱频仍、政权不稳的大环境下,宗教插花无甚发展,宫廷插花消失殆尽,民间插花萧条凋零,仅有达官贵人以及部分文人学者时而玩赏研究,并取得一定成就。这时西方人远渡重洋到了上海、广州等重要海港城市,带来西方科学技术、先进文化和民主思想。随着西方文化入侵,西式花束、西餐桌花、西式婚礼用花等也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民国时期用玻璃瓶插西式花装点居室在年轻一代的家庭中被认为是时髦,大家争相效仿,而本民族的插花形式无论在上层还是民间均不成气候。
图画中老上海月份牌中,旗袍女郎往往与插花作品相互陪衬,所反映的插花风格均是前朝之作以及画家的随意。花材常是一种,构图简约,无刻意造型,选材多用菊花、牡丹、梅花、莲花。虽少有实践性的插花活动,但文人学者还是眷恋这一雅好,常用画画形式表达对古代插 花艺术的向往,但作品往往反映着这个时代文人学者忧国忧民的伤感和刚正不阿的骨气。如吴昌硕的《秋实雁来红》图,陈半丁的《钟鼎插花》 图,陈师曾的《茶熟菊开》图均有一定代表性。
民国时期的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处于融变期。在西风东进的大背景下, 传统插花艺术逐渐消逝,西式插花逐渐抬头,至今还影响着商业市场。 以上各朝插花类型、特点、风格与用花习俗,本书均用古画还原形式在作品中反映,希望这项成果能加深我们对中国传统插花文化的理解。
点击链接:
【花道】中国历代插花简述(上)
【花道】《历代插花》序言(上)
【花道】《历代插花》序言(下)
【花道】《历代插花》8月16日亮相上海书展
第一本专题研究与还原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的专著《历代插花》,将于2018年8月16日在上海书展上举行新书发布暨作者签售会,现在可以接受本书预订,预订者将在8月中旬前可以通过快递收到新书。全书共340页左右,全彩铜版纸印刷,200幅图片。预订可以加微信号:zendao,联系。禅艺文化丛书已出版图书及预订注意事项如下:
《禅艺题记》黑白印刷 有图 定价:48元
《禅艺春秋》黑白印刷 有图 定价:48元
《禅艺茶道》黑白印刷 无图 定价:48元
《禅艺插花》全彩印刷 有图 定价:78元
《历代插花》全彩印刷 有图 定价:98元
签售会现场同时提供以上各书!
1、订购以上任何一本作者签名书,按原价发售;订购非作者签名书按8折优惠。仅订一本,快递费到付;订二本及以上时免邮;
2、订单中若有《历代插花》,将在8月中旬前发出;若无《历代插花》将及时发出订购的各书;
3、需要团购、批发、作为教材使用和就近购买《历代插花》的读者,可以到以下地址就近联系:
上海
上海市恒丰路638号苏河一号
何老师13917878218
南京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长亭街55号
徐老师13675121873
佛山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东瑞路3号
罗老师13703069210
相关知识
【花道】中国历代插花简述(下)
插花简史——简述日本插花发展的几个阶段
日本花道与中国插花.pptx
花艺、插花、花道
中国传统插花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非物质文化遗产】
日本花道与中国插花.ppt免费全文阅读
花道美学:专业插花与业余插花
花道(日本传统插花艺术)
花道知识之插花工具
中日花道家眼中的东西方插花 | 花道美学
网址: 【花道】中国历代插花简述(下)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7325.html
上一篇: 观《清平乐》, 赏宋代美学之插花 |
下一篇: 插花的三大原则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