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第七章 植物病原菌的分类与鉴定
第七章 植物病原菌的分类与鉴定 微生物分类学(microbial taxonomy) 是一门按微生物的等级关系把它们安排成条理清楚的各种分类单元或分类群(taxon)的科学。 任务: 分类(classificontion) 鉴定(indentification) 命名(namendature) 发展趋势?微生物系统学 第一节 通用的分类单元 一、种以上的系统分类单元 (一)7级分类单元(taxon category) 分类单元:又称分类单位、分类阶元或分类群 种以上的系统分类单元自上而下分为7级: 界(kingdom)(拉:Regnum) 门(Phylum)(拉:Phylum)或 Division(拉:Divisio) 纲(class)(拉:classis) 目(order)(拉:order) 科(Family)(拉:Family) 属(Genus)(拉:Genus) 种(Species)(拉:Species) (二)、种的概念 没有一个公认的、明确的“种”的定义。 种(species) 一个基本分类单元,为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及其接近的菌株的集合。 典型菌株(type strain) 具有种典型特征的代表菌株。 模式种(type species) 说法是否准确,争议很大,也很混乱。典型菌株的实体。有时典型菌株=模式种。 新种(species nova,sp. nona 或nona sp.) 权威性的分类、鉴定手册中从没有记载过的一种新分离并鉴定过的微生物。 新种发表前应将其模式菌株存放在权威保藏机构,保证其他研究者共享。 5、种以下的概念 亚种(Subspecies.Subsp.,ssp.) 是种进一步细分的单元, 指某一个明显而且稳定的特征与模式种不同的种。 变种(Variety,Var.) 变种与亚种是近义词,两者经常混用。命名法内没有地位了。 型(Type,form) 位于亚种以下。同一种微生物的不同类型,它们之间有差异,但又不足以形成一个新的种或亚种。例如生物型(biovar)、化学型(chemoform)。已经废除。 类群(Group) 分类上物地位的名词。非正式指定一组具有相同特征的生物,彼此不易严格区分,在研究的某一阶段还不准备作进一步鉴定组,称为“群” 。 菌株或品系(Strains) 菌株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或病毒粒子)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一切后代,即同种微生物的每个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 同种的不同个体。 二、种的命名 俗名(Common name) 地区性的名字 “结核杆菌”(Tubercle bacillus)用于表示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学名(Scientific name) 按照“国际命名法规”进行命名并且得到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通用正式名称。 学名的表示方法 双名法 三名法 (一)双名法(binominal nomenclature) 1735年,林奈(Carolus Linnaeus)建立 一个种的学名由两个拉丁或希腊词或拉丁化的文字组成。 通常由一个属名(generic name)加一个种名加词(specific epithet)构成。 属名 表示该微生物主要特征的名词或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单数,来源于拉丁文、或拉丁文化的外来词、或两者的组合。第一个字母大写。 种名加词 又称种加词,表示一个微生物的次要特征。首字母一律小写。 书写规则 属名和种的加词必需用斜体字书写,属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种名加词小写。 在文章连续出现相同属名时需要缩写,一般为属名第一各字母,后面需要加圆点。 当描述某微生物时,只能确定到属,而不能确定到种时的书写为属名(斜体)+sp.(spp.)(正体)spp.为sp.的复数形式,sp.:species 学名=属名十种的加词 + (首次定名人) + 现名定名人 + 定名年份 如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Ehrenberg)Cohn 1874 缩写:B. Subtilis (二)三名法 当某微生物出现亚种或变种时用三名法书写。在种名加词后面加上亚种符号subsp或变种符号var,然后再写亚种(变种)的加词。 学名=属名+种名加词 (斜体)+ (subsp.或var.) + 亚种(或变种)的加词 (斜体) 例如: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galleria 三、各大类微生物的分类系统纲要 (一)Bergey氏原核生物分类系统纲要 在伯杰氏手册种将原核生物按照Woese的三域学分为古生菌和细菌(旧称古细菌和真细菌)。 《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 《 Bergey’s Man
相关知识
07第七章 植物病原菌的分类与鉴定.ppt
放线菌A50的鉴定及其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北京地区非洲菊叶斑病病原菌鉴定
桐花树内生细菌动态及拮抗植物病原菌菌株筛选鉴定
变叶木白粉病病原菌鉴定和生物学特性测定
向日葵黑茎病病原菌的鉴定和向日葵品种抗黑茎病的室内鉴定
云南灯盏花茎根腐病病原菌分离鉴定的初步研究
植物病原菌抗药性及其抗性治理策略
植物分类学讲座植物分类的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ppt
植物病原菌果胶酶的研究进展
网址: 07第七章 植物病原菌的分类与鉴定.ppt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89179.html
上一篇: IF=5.7!基因组&转录组测序 |
下一篇: 蟠桃褐腐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细胞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