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寿县2020年水稻、玉米、大豆重大病虫防治预案

寿县2020年水稻、玉米、大豆重大病虫防治预案


寿县2020年水稻、玉米、大豆重大病虫

防 治 预 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牢固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突出草地贪夜蛾、水稻两迁害虫等重大病虫,早研判预警、早谋划部署、早调度落实,抓好病虫监测防控、农药减量增效,推进绿色防控、科学防控、全程防控和统防统治,为全年农业高质量丰产丰收提供坚实支撑。

二、防治目标

通过有效防治,将水稻、玉米、大豆重大病虫造成的危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推进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 43%以上,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 45%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1%以上。

三、防控技术

(一)水稻病虫害

1.防治策略

坚持“预防秧苗期,放宽分蘖期,保护成穗期”的水稻病虫管理总原则,以稻田生态系统和健康水稻为中心,以抗(耐)病虫品种、生态调控为基础,优先采用农艺措施、昆虫信息素、生物防治等非化学防治措施,增强稻田生态系统自然控害能力,降低病虫发生基数。应用高效、生态友好型农药应急防治,控制危害。推进绿色防控专业化服务,促进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保障水稻生产绿色高质量发展。

2.主推技术

推行种子处理及苗期病虫害预防,穗期病虫达标控害的总体防治技术。

(1)基础性预防技术。因地制宜选用抗(耐)性品种;采用科学肥水管理,翻耕灌水灭蛹,适时晒田、清洁田园等农艺措施;科学开展生态调控:田埂和田边保留功能杂草,种植芝麻、大豆、波斯菊等显花植物,涵养寄生蜂、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等天敌,路边沟边、机耕道旁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

(2)绿色防控技术。综合采用种子处理和带药移栽、物理阻隔育秧、性信息素诱杀和交配干扰、释放稻螟赤眼蜂、稻鸭共育、孕穗末期至抽穗期保护预防等绿色防控技术

(3)总体防治技术。播种至秧苗期:开展药剂浸种或拌种。可选用肟菌·异噻胺、氰烯菌酯、乙蒜素等预防恶苗病、烂秧病、苗瘟等病害。可选用噻虫嗪、吡虫啉等专用种衣剂拌种,防治稻蓟马、灰飞虱危害。选择性防治秧苗期灰飞虱、螟虫等,用好送嫁药。破口前:重点防治纹枯病、穗瘟、稻曲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等病虫害。根据水稻品种特性、主要病虫种类、发生程度、发生期,因地制宜确定主治对象,合理混配药剂,治“主”兼“次”,达到“一喷多防”的效果。穗期:根据病虫发生实际,以稻飞虱、稻曲病、穗瘟为主治对象,兼治穗腐病等其他病虫害。

3.具体技术措施

(1)稻螟虫

①翻耕灌水灭蛹。越冬代螟虫化蛹高峰期,冬闲田及时翻耕灌深水并保持一周以上;一代螟虫化蛹之前降低田间水位,化蛹高峰期适度灌深水一周左右,压低虫源基数。

②推行栽培避螟。单季晚粳稻区水稻播期调整至 6 月 10 日左右,减轻一代二化螟为害。

③理化诱控和释放天敌。推广二化螟性诱技术,释放稻螟赤眼蜂寄生控害。

④科学开展药剂防治。防治指标:分蘖期二化螟枯鞘丛率 8-10%或枯鞘株率3%,穗期于卵孵化高峰期施药。大螟:结合二化螟防治开展兼治。生物防治药剂:可选用苏云金杆菌(Bt.)、金龟子绿僵菌 CQMa421 等。化学防治药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氧虫酰肼、阿维·氯苯酰、溴氰虫酰胺、多杀霉素等。

(2)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两迁”害虫

①科学管理肥水。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浅水勤灌,适时适度烤田,优化稻田生态环境,促进水稻健壮生长,提高水稻抗逆性。

②保护利用天敌。提倡单季稻大田 7 月初前尽量不用化学农药,营造有利于稻田天敌繁衍的生态环境,促进其建立有效控害种群,发挥自然天敌控害作用。示范人工释放赤眼蜂技术。提倡稻田养鸭、稻“渔”共育等综合种养技术,提高水稻生产综合效益。

③开展诱杀控害。推广稻纵卷叶螟性诱技术。

④抓好药剂防治。防治指标:稻飞虱分蘖至孕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 头。稻纵卷叶螟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150个,孕穗后百丛水稻束叶尖60个。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选用短稳杆菌、苏云金杆菌(Bt.)、金龟子绿僵菌 CQMa421、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球孢白僵菌。防治稻飞虱,选用金龟子绿僵菌 CQMa421、球孢白僵菌,宜在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施用。化学防治药剂: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茚虫威、阿维·茚虫威、甲维·茚虫威防治稻纵卷叶螟,选用烯啶虫胺、氟啶虫胺腈、吡蚜酮、呋虫胺、氟啶虫酰胺、噻虫嗪防治稻飞虱。

(3)水稻纹枯病

①加强肥水管理。

②及时开展药剂防治。防治指标:水稻拔节至孕穗期病丛率达10%。生物制剂可选用井冈·蜡芽菌、井冈霉素A(24%及以上高含量制剂)等。化学制剂可选用噻呋酰胺、肟菌·戊唑醇、苯甲·嘧菌酯、氟环唑、咪铜·氟环唑、己唑·嘧菌酯、噻呋·戊唑醇等。药液要均匀喷在稻株中下部,重病田块7-10天后再治一次。

(4)稻曲病

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及时开展药剂防治。于水稻破口前7-10 天(10%水稻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齐平时)施药预防,视天气情况,破口期再治一次。生物制剂:可选用井冈·蜡芽菌、井冈霉素A(24%及以上高含量制剂)等。化学制剂:可选用肟菌·戊唑醇、苯甲·嘧菌酯、氟环唑、咪铜·氟环唑、戊唑·嘧菌酯、苯甲·丙环唑等。

(5)稻瘟病

①选用抗性优质品种。倡导种植中抗稻瘟病以上的优质品种,水稻品种在连续种植 4-5 年后要及时更换。

②做好种子处理。水稻播种前用肟菌·异噻胺拌种。

③加强肥水管理。

④及时开展药剂防治。防治苗瘟、叶瘟,发现中心病株即挑治或病叶率达3-5%时施药防治1-2 次;防治穗瘟,感病品种要严格做到破口前3-5天喷药预防,齐穗期补治。生物制剂:可选用春雷霉素、多抗霉素、枯草芽孢杆菌、井冈·蜡芽菌等。化学制剂:可选用三环唑、肟菌·戊唑醇、戊唑·嘧菌酯、稻瘟酰胺、嘧菌酯、三环·氟环唑等。

4.注意事项

(1)性信息素诱杀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应大面积连片应用,不能将不同害虫的性信息素诱芯置于同一诱捕器内。

(2)生物农药应适当提前施用,确保药效。

(3)稻虾、稻鱼、稻蟹等种养区及其邻近区域,应慎重选用药剂,避免对养殖造成毒害;水稻扬花期慎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等),减少对授粉昆虫的影响;破口抽穗期慎用三唑类杀菌剂,避免药害。

(4)提倡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合理轮用与混配,避免一季多次单一使用同一药剂。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禁用含拟除虫菊酯类成分农药,慎用有机磷类农药。

(5)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操作规程,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稻米质量安全。

(二)玉米病虫害

1.防控策略

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的原则,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选用抗耐病虫品种,采取种子处理、苗期病虫害防治、天敌保护利用和中后期病虫防治技术,实现玉米重大病虫可持续治理,保障玉米生产安全。

2.主推技术

栽培避害控害技术,性诱、灯诱等诱杀技术,生物防治技术,高效植保药械(如自走式高秆作物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施药技术。

3.具体技术措施

(1)防治对象

播种期:土传和种传病害、粗缩病和地下害虫等。

苗期:粗缩病、二代粘虫、灰飞虱、蓟马、玉米螟、草地贪夜蛾、棉铃虫、甜菜夜蛾、地老虎等。

中后期:草地贪夜蛾、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蚜虫、弯孢叶斑病、纹枯病、小斑病、褐斑病、南方锈病等。

(2)防治措施

①地下害虫及蓟马、蚜虫、灰飞虱、甜菜夜蛾、黏虫、棉铃虫等苗期害虫:可用含有噻虫嗪、吡虫啉、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等成分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

②玉米螟等为主的钻蛀性害虫:于玉米心叶末期(大喇叭口期)花叶株率达5%-10%时进行挑治;花叶株率达 10%以上时进行普治;花叶株率超过20%,需连防2次。心叶末期可喷洒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等生物农药,或选用四氯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杀虫剂喷施,或使用辛硫磷拌细沙丢心防治。

③灰飞虱:夏玉米出苗后至三叶期,可使用吡蚜酮对水喷洒玉米苗和田间及田埂、地头、沟边杂草。

④蚜虫:点片发生时进行挑治,当有蚜株率达到 30%-40%,出现“起油株”(蜜露)时应进行全田普治。选用对蚜虫高效且对天敌杀伤小的药剂防治,可使用噻虫嗪、吡虫啉、吡蚜酮等药剂防治。

⑤黏虫:幼虫3龄之前施药防治,可选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

⑥草地贪夜蛾:详见《2020 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

⑦玉米褐斑病、小斑病、弯孢叶斑病等叶部病害: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在玉米心叶末期,选用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吡唑醚菌酯、肟菌·戊唑醇、丙环·嘧菌酯等杀菌剂喷施,重发田块7-10天后再喷一次,褐斑病重发区在玉米 8至 10 叶期用药防治。

⑧南方锈病:可用三唑酮、丙环唑、戊唑醇、己唑醇 、嘧啶核苷类抗菌素等对水喷雾防治,视病情发展连喷1-2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喷药时,可在药液中加入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或其他叶面肥。

(三)大豆病虫害

1.防治策略

以健身栽培为基础,协调应用农业、物理、化学等防治措施,加强测报,抓住适期,科学用药。

2.主推技术

生物药剂控害技术、灯光诱杀技术。

3.主要防治措施

(1)播种期

防治对象:根腐病、病毒病、地下害虫等。

防治措施:选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杀菌剂成分选用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精甲霜灵等复配制剂,生物制剂选用申嗪霉素等,杀虫剂成分选用吡虫啉、噻虫嗪等。

(2)苗期和分枝期

防治对象:棉铃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蚜虫、烟粉虱、地下害虫、病毒病等。

防治措施:夜蛾类害虫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氟铃脲等喷雾;蚜虫、烟粉虱选用抗蚜威、吡虫啉、噻虫·高氯氟等药剂喷雾,同时喷施寡糖链蛋白等预防病毒病;大面积大豆田害虫防治,结合田间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诱杀金龟子、蝼蛄、棉铃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害虫成虫。

(3)开花结荚期

防治对象:大豆紫斑病、大豆食心虫、点蜂缘蝽等。

防治措施:大豆开花后,遇多雨天气,及时喷施苯甲·嘧菌酯等,防治大豆紫斑病。在大豆食心虫成虫始盛期后7-10天,可选用毒死蜱、氯氟氰菊酯防治。防治点蜂缘蝽在大豆植株现蕾、开花和初荚初期,选用噻嗪酮、吡虫啉、氰戊菊酯、氯虫苯甲酰胺等,隔7-10天喷1次,轮换用药,连喷2-3次。同时可兼治其它蝽类害虫。

(4)鼓粒期

防治对象:大豆茎溃疡病、大豆细菌性斑疹病、豆荚螟、大豆造桥虫等。

防治措施:防治大豆茎溃疡病选用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等复配制剂,防治细菌性斑疹病选用碱式硫酸铜、氧氯化铜。豆荚螟产卵高峰后5-7天,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氰戊菊酯等防治,同时兼治大豆造桥虫。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植物保护公共服务职能,落实重大病虫害防控属地管理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在已成立的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指挥部统一领导和协调下,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合力搞好病虫害防治。

2.加强病虫监测。切实健全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强化病虫测报技术创新和人员培训,提升监测装备,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监测队伍。强化重大病虫监测预警工作,规范开展病虫调查,及时上报病虫信息。坚持集体会商制度,及时准确发布趋势预报。探索“智慧植保”新技术,推进病虫监测预警智能化和自动化。

3.强化宣传指导。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手机短信、微信群、QQ群、明白纸、防治现场会等形式,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项目,大力宣传普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在病虫防治关键时期,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引导农民科学防控重大病虫害,切实提高病虫防治质量和效益。

4.加强绿色防控。大力推行农业生态调控、物理防控、生物农药应用等技术,努力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与使用量,大力提升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水平。大力扶持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技术有机融合,确保病虫害绿色防控效果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5.加强经费支持。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救灾补助资金的作用,整合相关项目经费,集中财力物力,确保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防控等工作顺利有效开展。

6.加强农药监管。切实加强农药生产和经营的市场准入审核,加强农药市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药行为,净化农资市场,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效果,保护农民利益。

相关知识

寿县2020年水稻、玉米、大豆重大病虫防治预案
寿县2023年水稻、玉米、大豆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
2021年休宁县水稻、茶叶、油菜、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
【应急预案】2021年璜尖乡水稻、茶叶、油菜、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
【自然灾害】2020年太湖县夏秋季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
关于印发2021年祁门县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的通知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办公室 关于印发2020年广西粮食作物病虫监测及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的通知(桂农厅办发〔2020〕43号)
站前区农业重大有害生物灾害防控应急预案
秋粮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要点
全国农技中心: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网址: 寿县2020年水稻、玉米、大豆重大病虫防治预案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9041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岳阳市农业委员会关于印发《岳阳市
下一篇: 三种农药在桃树中的转运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