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草莓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草莓育苗穴盘。
背景技术:
培育健壮的草莓苗是获得草莓高产的基础。草莓苗繁殖有匍匐茎繁殖、组织培养繁殖、新茎分株繁殖4种方式。利用组织培养繁殖原种苗母株,新茎繁殖在生产上基本不使用,而种子播种繁殖主要用于新品种选育,我国生产上主要用匍匐茎繁殖法生产草莓栽培苗。
每年春季南方3、4月份,北方4、5月份,种植者将草莓母株脱毒苗、越冬苗或者匍匐苗定值在大田,一般每亩种植母株1200-1500株。此后,随着温度升高≥30℃,光照时数增加12小时以上,母株抽生匍匐茎,匍匐茎芽生根后形成子苗,子苗长大后成为栽培苗,一般在9月种植栽培苗。但此种育苗方式在露地进行,受气候影响大,特别是在我国南方地区夏季气候高温高湿,容易诱发炭疽病等病虫害的普遍发生,严重影响栽培苗的数量和质量。
草莓穴盘育苗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首先在欧洲发展起来的草莓育苗技术。种植者在温室或者大棚内利用装有基质的栽培槽种植草莓母株,利用架台将种有母株的栽培槽悬挂在空中,一般离地面高度1.4-1.5米。匍匐茎抽生后悬挂空中,到7、8月份集中扦插到穴盘内,形成草莓穴盘苗。因在设施内繁殖匍匐茎芽和扦插穴盘苗,避免了雨水传播炭疽病菌,大大降低了炭疽病发生机率。与陆地繁殖的草莓裸根苗相比草莓穴盘苗具有移栽时根系完整不受损伤、无移栽缓苗期且成活率高、花芽分化早、结果上市早、前期产量高等优点,从而提高了草莓栽培的效益,因此草莓穴盘育苗是今后草莓育苗技术发展的方向。
在国内,生产上普遍使用林木32穴盘扦插草莓穴盘苗4×8,规格为54cm×28cm.穴孔高度11cm,每个穴孔的容积为190ml,底部孔径1.2cm。每平方米211穴。此穴盘的穴孔之间没有间距,只能通过顶部喷雾或地部灌溉来补充水分和营养液。顶部喷雾增加了叶片湿度,容易导致炭疽病发生,而且由于叶片的遮挡使得穴孔内基质水分不均匀,影响子苗的正常生长。地部灌溉要求苗床水平,营养液或水的循环流动存在着炭疽病、青枯病等病原菌扩散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草莓育苗穴盘,解决目前的苗穴盘由于其结构的限制智能通过顶部喷雾来补充水分和营养液,采用顶部喷雾增加了叶片湿度,容易导致炭疽病的发生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草莓育苗穴盘,包括穴盘主体,上述穴盘主体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苗穴孔,相邻的上述苗穴孔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用于放置滴灌带的凹槽。
作为优选,上述凹槽的底部连接有连通管道,上述连通管道与与上述凹槽两侧的苗穴孔相连通。
作为优选,在上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垂直于凹槽长度方向的集水凹槽,上述集水凹槽有两个以上并分别位于相邻的上述苗穴孔中心点之间的连线处,上述连通管道与集水凹槽相连通。
作为优选,上述苗穴孔之间的间距为2.5厘米,上述凹槽的深度为1.5厘米。
作为优选,上述苗穴孔的底部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漏水孔,上述漏水孔的孔径为3~5毫米。
作为优选,上述穴盘主体的下方设置有接液盘。
作为优选,上述漏水孔处覆盖有膜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苗穴盘,苗穴孔之间具有适当的距离,使得草莓叶片有空间均匀接受光照,同时增加通风,减少病害发生,有利于培育壮苗。通过摆放在两个苗穴孔之间凹槽内的滴灌带进行营养液和水分管理,避免了用林木32穴盘扦插穴盘苗顶部喷雾,大大降低了炭疽病发生机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草莓育苗穴盘,包括穴盘主体1,上述穴盘主体1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苗穴孔2,相邻的上述苗穴孔2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用于放置滴灌带的凹槽3。
本实施例中,苗穴盘可以做成24穴,规格为4×6,大小为50.8cm×33.5cm,苗穴孔的高度为13cm,每个穴孔的容积是,底部孔径1.2cm,每平方米140穴。此穴盘的最大特点是:两个穴孔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为8.5cm,穴孔间距2.5cm,且是一条深1.5cm的凹槽,凹槽中间刚好摆放一条滴灌带。穴孔之间有适当的间距,使得草莓叶片有空间均匀接受光照,同时增加通风,减少病害发生,有利于培育壮苗。通过摆放在两个穴孔之间凹槽内的滴灌带进行营养液和水分管理,避免了用林木32穴盘扦插穴盘苗顶部喷雾,大大降低了炭疽病发生机率。
实施例2: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上述凹槽3的底部连接有连通管道4,上述连通管道4连接至与上述凹槽3两侧的苗穴孔2的侧壁并与苗穴孔2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滴灌带放置在凹槽内,滴灌带中的水通过滴孔滴入苗穴孔内,为了使滴灌带中的水更容易滴入苗穴孔内为草莓苗补充水分和营养液,在凹槽内设置有与苗穴孔连通的连通管道,滴灌带中的水滴入凹槽内,通过连通管道输入苗穴孔内,使滴灌带浇水更加均匀,避免水分或营养液浪费。
实施例3: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上述凹槽3的底部设置有垂直于凹槽3长度方向的集水凹槽5,上述集水凹槽5有两个以上并分别位于相邻的上述苗穴孔2中心点之间的连线处,上述连通管道4与集水凹槽5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在凹槽3内设置集水凹槽,集水凹槽位于两个苗穴孔中心点之间的连线处,并且将滴灌带中的滴孔设置在集水凹槽内,这样滴水直接落入集水凹槽内,然后输送到苗穴孔内,更加节约滴灌时间和水源。
实施例4: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苗穴孔2之间的间距为2.5厘米,上述凹槽3的深度为1.5厘米。
本实施例中限定苗穴孔的间距和凹槽的深度,限定苗穴孔的间距是为了在节约成本和空间的情况下,避免草莓叶片重合,影响光合作用;限定凹槽的深度是为了方便放入滴灌带。
实施例5: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苗穴孔2的底部设置有两个以上的漏水孔6,上述漏水孔6的孔径为3~5毫米。
本实施例中在苗穴孔的底部设置漏水孔的主要作用是可以将多余的水分和营养液漏出,同时也可以通风。
实施例6: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穴盘主体1的下方设置有接液盘7。
本实施例中在穴盘主体的下方设置接液盘,可以将多余的水分和营养液进行收集。
实施例7: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上述漏水孔6处覆盖有膜滤网。
本实施例在漏水孔中设置膜滤网,主要是可以过滤掉栽培基质,有利于营养液和水分的重复利用。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相关知识
草莓露天自动滴灌穴盘育苗法
一种草莓露天自动滴灌的穴盘育苗方法与流程
一种节水型育苗穴盘的制作方法
育苗穴盘
园林花卉穴盘育苗的管理技术
花卉穴盘育苗技术
穴盘播种育苗技术
穴盘育苗――开创林木育苗新时代!
温室栽培系统———穴盘育苗
西兰花育苗穴盘50孔育苗基本要素
网址: 草莓育苗穴盘的制作方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915782.html
上一篇: 北京:草莓育苗“优”字当先 |
下一篇: 蔬菜育苗温室大棚,花卉生产温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