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一种草莓高架繁殖穴盘扦插育苗的方法

一种草莓高架繁殖穴盘扦插育苗的方法

一种草莓高架繁殖穴盘扦插育苗的方法

1.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和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草莓高架繁殖穴盘扦插育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草莓育苗的方法主要是地床引插育苗,具体方法如下:春季在土壤中定植草莓母株,陆续发生匍匐茎苗后,及时连同匍匐茎一起用压苗叉将子苗固定在土壤上,促其生根,期间母株营养通过匍匐茎输送给子苗,在定植前剪断子苗与母株连接的匍匐茎,一般每条匍匐茎可先后引插4~5株商品子苗,一般每亩可繁殖合格草莓子苗3万株左右。但该方法存在以下缺点和不足:(1)无法脱离土壤,子苗土传病害重。传统土壤育苗采用引插技术,由于土壤中常存在镰刀菌和疫霉菌等导致土传病害的病原菌,因此容易诱发土传病害。即使可采用氯化苦等药剂进行土壤熏蒸消毒,但往往在消毒效果好的夏季高温期正好处于繁苗阶段,因此,无法高效杀毒灭菌,进而无法完全避免土壤传病的发生。(2)匍匐茎子苗随发生随引插,子苗苗龄差异大。由于匍匐茎子苗发生时间早晚不一,随发苗随固定的引插育苗方式导致定植时早引插的子苗苗龄大,晚发的子苗苗龄小,苗龄相差可达30d以上,草莓子苗苗龄不一致,定植时商品苗长势也不整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草莓高架繁殖穴盘扦插育苗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一种草莓高架繁殖穴盘扦插育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1)在育苗地的棚室内放入栽培架,然后在栽培架的母株栽培槽中放入母株栽培基质,然后定植草莓越冬苗(母株),并进行温度和水肥管理;
7.(2)在栽培架的大郎苗引插槽中放入母株栽培基质,然后将草莓越冬苗发生的大郎苗引插在大郎苗引插槽中(协助母株繁苗);
8.使单位面积发生的匍匐茎苗数量增多,同时避免了大郎苗定植时苗龄过大,提高了适龄壮苗的繁殖系数。
9.(3)草莓越冬苗定植90~120d后,采集草莓越冬苗和大郎苗的匍匐茎作为子苗,然后将子苗扦插在含有子苗栽培基质的穴盘中进行草莓苗繁殖,并进行子苗扦插后管理。
10.进一步地,所述育苗地的海拔高度为800~1000m的高冷地;所述栽培架由1个主架和2个大郎苗引插槽架组成;所述主架上设置有母株栽培槽;所述大郎苗引插槽架上设置有大郎苗引插槽。
11.高冷地的温度低,可减轻因高温高湿条件造成炭疽病侵染的问题(炭疽病不仅产生病叶,更容易侵染草莓短缩茎,导致死苗)。虽然炭疽病不是土传病害,但也是近年来导致死苗的重要病害;高冷地的温度低,秋季(8月中旬后)开始花芽分化比较早,利于自然低温
可实现草莓促花和早熟。本发明的育苗方法在低海拔平原应用,降温促花成本高,且基质水分蒸发快,要经常浇水;育苗地温度高,容易出现高温高湿环境,炭疽病等病害重,不利于培育无病苗。
12.育苗地海拔高,气候冷凉,利于草莓子苗花芽分化,配合8h短日照处理,幼苗花芽分化时间可进一步提早。
13.更进一步地,所述棚室为具有通风、遮阳、降温、喷灌、喷雾功能,且水、电设施齐全的日光温室、连栋大棚或单栋大棚;旧棚使用前进行药剂消毒,每亩用高锰酸钾1.65kg、甲醛1.65kg、开水8.4kg混匀消毒,做法是:将甲醛加入开水中,再加入高锰酸钾,产生烟雾反应,封闭棚室48h后通风,待气味散尽后即可使用。
14.进一步地,所述主架的高度为1.3~1.4m,宽度为20~30cm,长度根据棚室长度设计;所述大郎苗引插槽架的高度比主架低7~8cm,宽度为15cm,长度根据棚室长度设计;所述母株栽培槽的深度为25~35cm,每个母株栽培槽上铺设2根滴灌;所述大郎苗引插槽的深度为8~10cm,每个大郎苗引插槽上铺设1根滴灌管;所述栽培架的间距≥80cm;行间地面覆盖地布或反光膜。
15.更进一步地,所述栽培架采用镀锌管制作。
16.更进一步地,所述母株栽培槽和大郎苗引插槽均采用柔性材料制备,将无纺布和塑料导水膜两侧固定在栽培架的横杆上,无纺布在上,塑料膜在下,中间自然下垂成u型槽,塑料导水膜每隔50cm打孔用于排水。
17.更进一步地,所述母株栽培槽和大郎苗引插槽为长、宽、高分别为90cm、25cm、20cm的泡沫栽培槽,每槽栽8株,每2棵母株插一个滴灌箭头用于浇水。
18.进一步地,所述母株栽培基质由营养基质和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15-15-15)组成;所述营养基质为体积比为4:1:1的蚯蚓粪、蛭石和珍珠岩;所述营养基质和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的体积/质量比为1m3:1~2kg;所述母株栽培基质的ph值为6.5~7.0。
19.母株栽培基质中的功能育苗基质蚯蚓粪,可使母株生长健壮,匍匐茎粗,子苗健壮,子苗活力强,扦插后生长整齐,且发根快、长势旺。
20.进一步地,所述母株栽培基质中还含有生物有机肥,所述生物有机肥与营养基质的体积比为5:100。
21.更进一步地,所述生物有机肥中复合菌剂的添加量为0.2~0.3wt.%;所述复合菌剂的有效活菌数≥0.2亿/g。
22.进一步地,所述草莓越冬苗在母株栽培槽中采用双行定植,株距为15cm,定植密度为6000~8000株/亩(高架密植栽培,比普通高架繁殖母株密度高33%),定植前先浇水洇湿基质,定植后浇透水;所述草莓越冬苗的品种包括红颜、圣诞红、香野和粉玉中的任意一种。
23.更进一步地,所述草莓越冬苗品种纯正、具有3片以上新叶和5条以上须根、矮壮、无病虫害的越冬苗(母苗);母苗每2~3年更新1次脱毒苗;非更新年份,留取育苗地子苗或12月~翌年3月份从生产棚优选的匍匐茎苗假植培育。
24.进一步地,所述温度和水肥管理具体包括:白天控制棚室内的温度为25~30℃,夜间控制棚室内的温度为15~18℃,高温期采取适当遮光等措施降温;匍匐茎发生前保持基质见干见湿,在匍匐茎和子苗大量发生期间,加强水分管理,保持基质湿润(以基质槽侧面不渗水、清晨草莓叶缘有“吐水”为宜);草莓越冬苗定植20d后开始追肥,每隔10~15d追施1
次平衡型水溶肥或腐殖酸型水溶肥3~4kg/亩;定植70d后,每隔7~10d追施1次平衡型水溶肥或腐殖酸型水溶肥3~4kg/亩。
25.更进一步地,所述水肥管理,还包括:缓苗后随水冲施1次拮抗土传病菌的液体微生物菌剂(有效活菌数≥20亿/ml)。
26.更进一步地,匍匐茎发生较少的品种(蒙特瑞、圣安德瑞斯、林果四季等),可在匍匐茎开始抽生时喷施浓度为40~60mg/l赤霉素1~2次,中午温度高时重点喷施心叶,每次喷施间隔7~10d;在大郎苗2~3叶时及时用压苗叉固定在大郎苗引插槽中,并保持基质湿润促进生根,及时摘除老叶和病叶,每次掰叶后及时喷广谱性杀菌剂预防伤口染菌,同时随水追施1次高氮水溶肥;母株始终保持5片叶左右,母株如有分枝最多留1~2个,叶数不超过8片。
27.大郎苗1叶时还没出现根原基,引插后短期内也不能发根成活,成苗和发生匍匐茎时间与2~3叶引插苗相近;在大郎苗5~6叶时引插苗龄较大,生根慢,发生匍匐茎晚,繁殖子苗数量少。2~3叶时扦插生根成苗快,发生匍匐茎数量多,繁殖的子苗最多。
28.进一步地,所述子苗栽培基质为体积比为7:2:1的草炭、蛭石和珍珠岩(子苗扦插前,将基质加水至相对湿度40%左右,堆放2~3h后装盘);所述穴盘为24孔或32孔草莓专用穴盘;所述子苗为2~3叶1心、无根或已有少量初生根的匍匐茎子苗,每株子苗保留1片展开叶,其他叶片保留叶柄,匍匐茎留3~5cm,子苗处理后立即放在泡沫箱保湿备用,子苗一般在3h内扦插,短时间不用的子苗可装入大塑料袋中适当透气,放入0℃冷库或有空调的冷凉房间暂存。
29.更进一步地,所述穴盘的孔穴为长圆锥形,上口直径50mm,下口直径18mm,深度120mm;旧穴盘提前消毒,可喷洒40%甲醛100倍稀释液后覆盖薄膜,密闭7d后揭开,用清水洗净后晾干备用。
30.扦插的子苗生长在新配制的基质中,可最大限度避免红中柱根腐病、枯萎病、黄萎病等导致死苗的土传病害的侵染;母株和扦插后的子苗均在通风良好、避雨的棚室内生长,加上育苗地气候冷凉,温湿度适宜,炭疽病、空心病(角斑病)等可能引起死苗的病害轻,配合科学的化学防治措施可有效防控草莓子苗带菌。
31.更进一步地,所述子苗扦插具体包括:选择阴凉、避风处扦插作业,用压苗叉压住子苗上保留的匍匐茎基部,将子苗固定在子苗栽培基质中。
32.进一步地,所述子苗扦插后管理具体包括:扦插后喷灌1次透水,以后每天喷水1~2次,保持基质含水量为60~70%,扦插30d后控水,叶片不打蔫不浇水,定植前7d一般不浇水;扦插后初期,控制棚室内的温度:白天为28~30℃,夜间为15~20℃;子苗扎根后,控制棚室内的温度:白天为22~25℃,夜间为15~18℃;扦插3~5d内喷雾,使空气湿度保持在95%以上,3~5d以后逐渐缩短喷雾时间,扦插14d后停止喷雾;扦插7d内棚室覆盖70%遮阳网避光,7d后从早晚见光逐渐过渡到全天见光;扦插14d后叶面喷施1次平衡型水溶肥(20-20-20+te),间隔7d后再喷施1次。
33.进一步地,所述草莓高架繁殖穴盘扦插育苗的方法,还包括,在子苗扦插30d后进行促花处理;在草莓苗繁殖期间进行病虫害防治;
34.所述促花处理具体包括:停止施用氮肥,叶面喷施浓度为0.2~0.3wt.%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次,每次喷施间隔7~10d;进行遮光处理,使每天的光照时间为8h;棚室全量通
风,并控制棚室内的温度≤25℃;
35.所述病虫害防治具体包括:采用螺虫乙酯、啶虫脒和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粉虱和蚜虫;采用百菌清、嘧菌酯、春雷王铜和氯溴异氰脲酸防治真菌和细菌性病害。
36.更进一步地,所述病害防治,还包括进行物理防治,具体为:在棚室门口和放风口设置40目防虫网,棚内张挂黄板和蓝板。
37.更进一步地,所述病害防治,还包括:
38.炭疽病防治:发病初期叶面喷施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00倍稀释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液,每隔7~10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39.白粉病防治:发病初期叶面喷施30%的醚菌酯悬浮剂2000倍稀释液或4%嘧啶核苷水剂1000倍稀释液,每隔7~10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40.细菌性叶斑病防治:发病初期叶面喷施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350倍稀释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稀释液、2%农抗120水剂200倍稀释液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稀释液,每隔7~10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41.红中柱根腐病防治: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浇灌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液,每隔5~7d用药1次,连续用药2~3次。
42.蓟马、蚜虫、白粉虱防治:发生初期叶面喷施2.5%联苯菊酯乳油2500倍稀释液、4.5%高效氯氟氰酯乳油2500倍稀释液或10%吡虫啉可湿粉剂2000倍稀释液,每隔7~10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43.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44.(1)本发明将获得的匍匐茎子苗扦插在子苗栽培基质中,脱离了土壤环境,最大程度减轻了红中柱根腐病、枯萎病、黄萎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
45.(2)本发明的母株栽培目的高达8000株/亩,实现了母株高架密植栽培,比普通高架繁殖母株密度高33%。
46.(3)本发明将每个匍匐茎发生的大郎苗(每个匍匐茎上发生的第一棵子苗)固定在大郎苗引插槽中,可以协助母株繁苗,显著提高了子苗的繁殖数量,同时避免了大郎苗定植时苗龄过大的问题。
47.(4)短时间集中采集匍匐茎子苗扦插确保子苗整齐,进而使获得的草莓苗定植时苗龄接近,均为50~60d的适龄苗,定植后容易发根,生长整齐。
附图说明
4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采用的栽培架的结构示意图;
50.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母株栽培后的照片;
51.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繁殖的草莓苗定植后的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52.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多种示例性实施方式,该详细说明不应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应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案的更详细的描述。
53.应理解本发明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另外,对于本发明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还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每个中间值。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发明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
54.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发明所述领域的常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虽然本发明仅描述了优选的方法和材料,但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或测试中也可以使用与本文所述相似或等同的任何方法和材料。本说明书中提到的所有文献通过引用并入,用以公开和描述与所述文献相关的方法和材料。在与任何并入的文献冲突时,以本说明书的内容为准。
55.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多种改进和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本发明的说明书得到的其他实施方式对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本技术说明书和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
56.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含有”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57.本发明以下实施例采用的母株(母苗)每2~3年更新1次脱毒苗;非更新年份,留取育苗地子苗或12月~翌年3月份从生产棚优选的匍匐茎苗假植培育。
58.本发明以下实施例采用的液体微生物菌剂为

冀微
·
多抗王’液体微生物菌剂(有效活菌数≥20亿/ml),有效菌种均为巨大芽孢杆菌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由河北闰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59.本发明以下实施例的生物有机肥添加的复合菌剂为地沃润牌微生物菌肥,其中有效菌种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胶质芽孢杆菌,由河北闰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60.实施例1
61.一种草莓高架繁殖穴盘扦插育苗的方法:
62.(1)育苗地及育苗棚室
63.育苗地为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高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育苗田),海拔高度为800~1000m,采光和通风良好、排灌方便。
64.棚室为具有通风、遮阳、降温、喷灌、喷雾功能,且水、电设施齐全的连栋大棚(旧棚);旧棚使用前进行药剂消毒,每亩用高锰酸钾1.65kg、甲醛1.65kg、开水8.4kg混匀消毒,做法是:将甲醛加入开水中,再加入高锰酸钾,产生烟雾反应,封闭棚室48h后通风,待气味散尽后即可使用。
65.(2)准备草莓母株栽培架(母株高架栽植槽,结构示意图见图1)
66.a.用镀锌管制作栽培架,栽培架由1个主架和2个大郎苗引插槽架组成(2个大郎苗引插槽架分别置于主架两侧);主架的高度为130cm,架宽为25cm,长度与棚室长度相同;大郎苗引插槽架的高度为123cm,架宽为15cm,长度与棚室长度相同。
67.b.在主架和大郎苗引插槽架顶端设置母株栽培槽和大郎苗引插槽,即将无纺布和塑料导水膜两侧固定在栽培架的横杆上,无纺布在上,塑料膜在下,中间自然下垂成u型槽,母株栽培槽深度为30cm左右,大郎苗引插槽深度为9cm左右,塑料导水膜每隔50cm打孔用于排水,每个母株栽培槽上铺设2根滴灌,每个大郎苗引插槽上铺设1根滴灌管;相邻栽培架间距为80cm,行间地面覆盖反光膜。
68.(3)母株栽培
69.a.草莓越冬苗(母株)选择:选择品种纯正(红颜)、具有3片以上新叶和5条以上须根、健壮、无病虫害的越冬苗作为母株。
70.b.母株种植:3月底,在母株栽培槽中添加母株栽培基质,浇水洇湿基质,然后将母株采用双行定植(定植深度为深不埋心、浅不露根),株距为15cm,每亩定植8000株,定植完成后浇透水。
71.母株栽培基质由体积/质量比1m3:0.05m3:1.5kg的营养基质、生物有机肥和氮磷钾三元素合肥(15-15-15)组成,ph值为6.8;营养基质由体积比为4:1:1的蚯蚓粪、蛭石和珍珠岩组成;生物有机肥中含有0.25wt.%复合菌剂(复合菌剂的有效活菌数≥0.2亿/g)。
72.c.温度和水肥管理
73.温度:白天控制棚室内的温度为25~30℃,夜间控制棚室内的温度为15~18℃,高温期采取适当遮光等措施降温。
74.水管理:匍匐茎发生前保持基质见干见湿,在匍匐茎和子苗大量发生期间,加强水分管理,保持基质湿润(以基质槽侧面不渗水、清晨草莓叶缘有“吐水”为宜)。
75.肥管理:定植5d后(缓苗后),随水冲施1次拮抗土传病菌的液体微生物菌剂(有效活菌数≥20亿/ml);母株定植20d(缓苗后15d)后开始追肥,每隔12d追施1次平衡型水溶肥(20-20-20+te)3.5kg/亩;定植70d后,每隔8d追施1次平衡型水溶肥(20-20-20+te)3.5kg/亩。
76.(4)植株管理
77.在匍匐茎开始抽生时喷施浓度为50mg/l的赤霉素2次,中午温度高时重点喷施心叶,每次喷施间隔8d;在大郎苗2~3叶时及时用压苗叉固定在大郎苗引插槽中(大郎苗引插槽中装有母株栽培基质),并保持基质湿润促进生根,及时摘除老叶和病叶;每次掰叶后及时喷广谱性杀菌剂(百菌清)预防伤口染菌,同时随水追施1次高氮水溶肥(氮含量30%,每亩冲施5kg);母株始终保持5片叶左右,母株如有分枝最多留1~2个,叶数不超过8片。具体定植后的照片见图2。
78.(5)匍匐茎子苗扦插
79.a.穴盘和子苗栽培基质准备
80.穴盘为32孔草莓专用穴盘(旧穴盘),孔穴为长圆锥形,上口直径50mm,下口直径18mm,深度120mm;旧穴盘提前消毒,喷洒40%甲醛100倍稀释液后覆盖薄膜,密闭7d后揭开,用清水洗净后晾干备用。
81.子苗栽培基质由体积比为7:2:1的草炭、蛭石和珍珠岩组成(子苗扦插前,将基质加水至相对湿度40%左右,堆放2h后装盘)。
82.b.子苗扦插栽培
83.7月上旬,剪取2~3叶1心、无根或已有少量初生根的匍匐茎子苗(母株和大朗苗产
生的匍匐茎,),每株子苗保留1片展开叶,其他叶片保留叶柄,匍匐茎留4cm左右;选择阴凉、避风处扦插作业,用压苗叉压住子苗上保留的匍匐茎基部,将子苗固定在子苗栽培基质中。
84.c.子苗扦插后管理
85.水管理:扦插后喷灌1次透水,以后每天喷水2次,保持基质含水量为60~70%,8月中旬开始适当控水,叶片不打蔫不浇水,定植前7d一般不浇水。
86.温度:扦插后初期(子苗扎根前),控制棚室内的温度:白天为28~30℃,夜间为15~20℃;子苗扎根后,控制棚室内的温度:白天为22~25℃,夜间为15~18℃。
87.湿度:扦插4d内喷雾,使空气湿度保持在95%以上,4d以后逐渐缩短喷雾时间(使湿度从80%逐渐降到50%),扦插14d后停止喷雾。
88.光照:扦插7d内棚室覆盖遮光率为70%的遮阳网避光,7d后从早晚见光逐渐过渡到全天见光。
89.肥管理:扦插14d后叶面喷施1次平衡型水溶肥(20-20-20+te),间隔7d后再喷施1次。
90.(6)促花处理
91.8月中旬开始进行促花处理,方法如下:停止施用氮肥,叶面喷施浓度为0.2wt.%的磷酸二氢钾液2次,每次间隔8d;通过覆盖遮阳网进行遮光,保持每天8h的光照;棚室全量通风,保持25℃以下温度,10℃以上。
92.(7)病虫害防治
93.物理防治:在棚室门口和放风口设置40目防虫网,棚内张挂黄板和蓝板。
94.化学防治:
95.炭疽病防治:发病初期叶面喷施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00倍稀释液,每隔7d喷施1次,连续喷施2次。
96.白粉病防治:发病初期叶面喷施30%的醚菌酯悬浮剂2000倍稀释液,每隔7d喷施1次,连续喷施2次。
97.细菌性叶斑病防治:发病初期叶面喷施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350倍稀释液,每隔7d喷施1次,连续喷施2次。
98.红中柱根腐病防治: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浇灌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稀释400倍,灌根,母株每株用量200ml,子苗每株用量20ml),每隔5d用药1次,连续用药3次。
99.蓟马、蚜虫、白粉虱防治:发生初期叶面喷施2.5%联苯菊酯乳油2500倍稀释液,每隔7d喷施1次,连续喷施2次。
100.(8)草莓苗
101.子苗扦插60d后获得草莓苗,植株完整、无病虫害,具有4~5片发育正常的复叶,鲜绿色,叶柄粗壮、株型矮壮、株高约10~15cm,根茎粗0.8~1.0cm,须根多、粗而白。
102.对比例1
103.同实施例1,区别仅在于,未设置大郎苗引插槽架,大郎苗继续悬挂在空中生长,待7月份集中采集匍匐茎苗时取下进行扦插。
104.可以产生约11.0万株子苗,子苗扦插后可成功获得约9.8万株草莓苗。
105.对比例2
106.常规地床引插技术繁殖(引插土块苗):
107.在母株发生匍匐茎后在育苗床上摆布均匀,当子苗2~3叶时用压苗叉将子苗固定在苗床上,促进生根,定植前一周带土块挖出草莓苗,囤栽。
108.效果例1
109.将实施例1获得的草莓苗(扦插基质苗)进行定植(定植后的照片见图3),定植地为廊坊安次兆丰草莓园,并以购自顺平岩田合作社(常规地床引插技术繁殖,引插土块苗)的草莓苗作为对照,定植后20d调查土传病害发生情况(土传病害发病率可反映秧苗带菌情况),调查范围包括由于红中柱根腐、枯萎病、黄萎病等导致的死苗等土传病害,调查结果见表1。
110.发病率=发病株数/总株数
×
100%。
111.表1表1草莓苗土传病害发病率(单位:%)
[0112][0113][0114]
从表1可以看出,扦插基质苗土传病害发生很少,红中柱根腐病发病率为0%,枯萎病和黄萎病发病率仅为0.77%,而土块苗红中柱根腐病发生率为3.85%,枯萎病和黄萎病发病率为6.15%,可见扦插基质苗可最大限度减轻土传病害。
[0115]
效果例2
[0116]
草莓子苗等级调查
[0117]
调查实施例1获得的草莓苗(扦插基质苗)和常规地床引插技术繁殖的草莓苗(引插土块苗)的草莓子苗等级,调查结果见表2。
[0118]
等级划分标准如下:
[0119]
一级:标准为新茎粗1cm以上,10cm长的主根10条以上,4叶1心。
[0120]
二级:标准为新茎粗0.8cm以上,8cm长的主根8条以上,3叶1心。
[0121]
三级:标准为新茎粗0.6cm以上,6cm长的主根6条以上,3叶1心。
[0122]
表2草莓苗等级调查
[0123]
类型调查株数一级二级三级扦插基质苗4003.7525.0071.25引插土块苗40025.0027.5047.50
[0124]
(单位:%,即每个等级的草莓苗占调查总数的百分比)。
[0125]
从表2可以看出,扦插基质苗大部分秧苗为三级苗,三级苗比引插土块苗多23.75%;1/4为二级苗,比引插土块苗少2.50%;扦插基质苗中一级苗率仅为3.75%,而引插土块苗中有1/4为一级苗。据研究,草莓三级苗缓苗快,成活率最高,扣棚后开花最早,同等地力和相同管理条件下产量也最高,其次是二级苗,一级苗多为老苗,老根多,活力最差,产量最低。由上可以看出,扦插基质苗整齐度较高,二、三级优质苗比例比引插土块苗高21.25%,增产潜力大。
[0126]
效果例3
[0127]
实施例1和常规地床引插技术繁殖的草莓苗数量见表3。其中高架繁殖扦插育苗技术中母株繁育的子苗成活率稍低,为92.5%,繁殖的商品苗占总苗数的62.4%,大郎苗繁殖的子苗成活率较高,为94.8%,商品苗数量占比37.6%。地床育苗子苗成活率最高,为95.2%,但每亩繁苗数量较少,是高架扦插育苗繁苗量的23.8%。实施例1商品苗成活率较高,在98%以上,对比例商品苗成活率稍低,为96.2%。
[0128]
表3草莓繁苗数量和成活率调查
[0129][0130]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相关知识

一种草莓露天自动滴灌的穴盘育苗方法与流程
草莓露天自动滴灌穴盘育苗法
康乃馨种苗穴盘扦插繁育的方法技术
一种蔬菜穴盘育苗基质的配制方法
园林花卉穴盘育苗的管理技术
一种节水型育苗穴盘的制作方法
一种山茶或西洋杜鹃扦插育苗的方法
如何做好花卉的穴盘育苗?
一种莲雾水培扦插繁殖方法
康乃馨穴盘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网址: 一种草莓高架繁殖穴盘扦插育苗的方法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917048.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草莓育苗现状及发展对策
下一篇: “小草莓”产出“大品牌” !花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