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梅花,我们感悟到的不仅有梅花自身的形态美,而且有梅花与其他景物组合共造的意境美和因 梅花而生发的精神美。这种审美意识的流动、跳跃是经过历代文人画家、仁人志士的吟咏描绘而不断积累、日益明晰起来的。 丰厚的文化沉淀,产生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促使我们“思与境偕”。梅花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趋向、情感脉络和道德标准。梅花是中华民族之魂,尊为“国花”,理所当然。
梅花,盛开于寒冬中,花语为:坚强、高雅、坚毅、澄澈。从始至终与梅花相伴的如懿看似是整个紫禁城里最与世无争的一个,看似是最不在意盛宠的一个,仔细想来却恰恰是最先有着反叛精神,最先有着女权意识的那个。所有的勾心斗角,所有的阴谋阳谋,她全部都懂,只是她不愿也不屑于踏入这权力的漩涡,她不屑于争爱,却也最渴望那份独一无二的爱。试问整个紫禁城又有几人有这份与早已注定的命运所抗争的勇气?
引起人们注意的首先是事物的外貌形态,梅花的色、香、形三方面,个性明显,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中国美学又十分强调“以形写神”、“神采为上”,因此总有浪漫的想象与精妙的比喻,使之神采活现。
中国人在创造梅花美学时,除体现梅花自身的形态美之外,还借助与其他景物的组合,创造更丰富、广阔的意境之美。所谓意境是由客观景物的诱发而在人们心中产生的境象。物以类聚,与梅花组合的景物也超脱不凡,充满诗情画意。中国人以其细腻、微妙和丰富的审美感受,浮想联翩,将嗅觉的感受转向视觉、味觉和触觉。“孤”“暗”、“酸”乃至“冷”的感觉纷至沓来。以杯酒慰风尘,独赏单支悦己。
对梅花之美的发掘愈深,愈加体会到其与中国的哲学、伦理学、美学、文学和绘画等学科联系的紧密程度。审美是发动于客观存在,升华于主观创造的一个有机整体的流动过程。此文虽挂一漏万,但若能扩展审美之门,放飞我们的愿望、情感和理想,则这种认识意义得益的不仅是梅花,而且是一切艺术的了。
相关知识
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花香自苦寒来——记好学生王剪枝
桃李芳菲 春季各地赏花攻略:梅花(组图)(5)
中国人的赏花审美美学:慢慢走,欣赏啊!
中国人的赏花审美美学:慢慢走,欣赏啊!
古人赏花,花样百出
郑州市绿城广场举“花与生活”插花盆景花艺作品展
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儿童剧《花神》建组
小作家网-致力于提高青少年写作能力 www.littlewriter.org
一个芳香的节日——花朝节
网址: 赏花美学:梅花香自苦寒来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93243.html
上一篇: 关于看图软件和ps色彩的不一样 |
下一篇: 2021桃花源生活美学馆开放「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