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中国古代的温室殿及温室栽培

中国古代的温室殿及温室栽培

古代的“温室殿”

说起调节室内温度,现代人通常采用的设备是空调,殊不知,聪明的古人也有办法去调节室内温度。夏天有“含凉殿”,冬天有“温调房”,冬天古人呆在屋子里时,也能享受到现代人使用暖气的幸福感。(古人夏天怎么办?见《古人的“消暑神器”》)

温调房(西汉)

在秦汉时,冬天可以调节室内温度的房间已出现,时称“温调房”。

《西京赋》汉·张衡:“朝堂承东,温调延北,西有玉台,联以昆德,嵯峨崨嶪,罔识所则。若夫长年神仙,宣室玉堂,麒麟朱鸟,龙兴含章,譬众星之环极,叛赫戏以辉煌。”

《西京赋》里“朝堂承东,温调延北”一语中的“温调”,说的就是这种温调房。当时一般贵族家庭都有这样的房间,皇家当然更不例外。皇家的温调房空间更大更高级,被称为“温调殿”。冬天,温调殿是皇帝、太后、皇后和妃嫔所居之地,也是皇帝与核心臣僚议事和接待重要来宾的场所。

“温调房”其原理也是采用“地上升温”的取暖模式,将火源置于室内,通过火源传递热量。另外“温调房”还有一种关键材料花椒,当时人们就已经发现了它不仅可以食用还能除湿气,而且捣碎了和泥,涂在墙壁上同样可以释放能量,形成保温层。

温室殿

温调房,最早叫做“温室殿”,由汉武帝初建于汉宫前殿北面,整个房间不但设有“壁炉”和“火墙”。

图 火墙取暖示意图

“温室殿”建于汉武帝时期,殿内“以椒涂壁”,设有壁炉,挂有大雁羽毛做成的帷幔,地上铺放着来自西域的毛毯。皇帝经常在此与朝臣商议国家大事。因椒泥良好的保温性能,“温室殿”冬季还可陈列花木,成为一时奇观。

西汉未央宫里的“温室殿”,据记载一在长乐宫中,《三辅黄图》:“温室殿,按《汉宫阙疏》:'在长乐宫’。”又《汉书·孔光传》晋灼注:“长乐宫中有温室殿。”一在未央宫中,《三辅黄图》引《汉宫阁记》云,温室殿“在未央宫”。汉武帝时建,位于前殿之北。

当时的长乐宫、未央宫均设有温室殿,东汉张衡《西京赋》“朝堂承东,温调延北”提到的就是这种房子,温室殿也是皇帝与重臣议事和接待来宾的重要场所,殿内的墙壁挂着华丽壁毯,地上铺着厚软的西域毛毯,“翡翠火齐,络以美玉”,内设火齐屏风,用大雁的羽毛做成幔帐,在这样的房子里度过一个温暖如春的冬天实在是舒服享受,奢华至极。

据考,汉代皇室藏书之所也都设有温室房,皇家历来重视教育,一来为皇嗣创造一个读书学习的优越环境,二来室内保持恒温能延长图书的寿命,有利于保存。

《汉书·霍光传》:“(昌邑)王入朝太后还,乘辇欲归温室。”即指此殿。温室殿是皇帝冬天居住的暖殿,殿内有各种防寒保温的特殊设备。

《汉书·京房传》:“房奏考功课吏法,上令公卿朝臣与房会议温室。”此殿也曾是宫中藏书之所。《隋书·经籍志》载:汉哀帝时,“乃徙温室中书于天禄阁上。”  

《西京杂记》上对这种温室殿的构造有详细的描写:“温室殿以花椒和泥涂壁,壁面披挂锦绣,以香桂为主,设火齐云母屏风,有鸿羽帐,地上铺着西域毛毯。”

温室殿以花椒和泥涂壁,壁面披挂锦绣,以香桂为主,设火齐(云母)屏风,有鸿羽帐,地上铺着西域毛毯。未央宫温室殿是公卿朝臣议政的重要殿所。

这种富贵人家在冬天“捣椒泥四壁”,布置温房的做法一直延续到唐代。

据《世说新语》载,西晋大富豪石崇家里也建有“以椒为泥涂室”的温室。

晚唐诗人李商隐《饮席戏赠同舍》中“椒缀新香和壁泥”、宋代王珪《宫词》中“香壁红泥透蜀椒”,《红楼梦》五十回《芦雪广即景联句》中林黛玉的“香黏壁上椒”都提到了当时富贵人家“椒泥”涂墙保温的现象。

椒房殿

椒房殿为西汉未央宫皇后所居殿名,椒房殿亦称椒室。

《汉宫仪》上称,“皇后称椒房,以椒涂室,主温暖除恶气也”。

因以椒和泥涂墙壁,取温暖、芳香、多子之义,故名。椒房殿有两处所在,一在长乐宫,另一处在未央宫。

椒房是如何做成的?

花椒不仅可以当作香料,还“性温”,将其捣碎了和泥涂在墙壁上可使人感觉到温暖,以花椒为保温材料的“温室”相继出现在西汉皇宫和贵族家中。

其实用来涂墙的主料虽然是花椒,但花椒味道特殊,若是只用花椒,气味也会令人很不舒服的,因此,古人在粉刷墙体时还加入了其他一些花草植物,因此气味是芬芳的。

图 椒房制作流程图

混合了多种香料制成的墙体,颜色呈粉色,不但具有芳香的味道,还有防蛀虫的效果,可以保护木质结构的宫殿不受腐蚀!

后赵石虎以胡粉和椒涂墙,称做“椒房”椒房成为后妃的代称。一般人以白粉涂墙,这样的墙称做“垩”刘禹锡《故洛城古墙》诗:“粉落椒飞知几春,风吹雨洒旋成尘。”其中的粉和椒都指墙的涂料。

--------------------------------------

古代的温室栽培与种植

中国古代很早就懂得保暖,制造火地取暖、火墙、壁炉,甚至出现了“温室殿”,那么在秦汉时期想到用来在温室栽培种植蔬菜,也就很正常的了。

据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东汉学者卫宏《诏定古文尚书序》:“(秦始皇)乃密种瓜于骊山陵谷中温处,瓜实成,诏博士诸生说之。人言不同,乃令就视。”

在汉代,还有一种温室是用于种植蔬菜的。当时有一种韭菜叫“温韭”,是主要蔬菜之一。司马迁称当时拥有千畦姜韭者,其富与千户侯相当。

《盐铁论》称汉代富人食“冬葵温韭”,指为不时之物。所谓温韭,即以温室技术培育的韭菜。

汉代长安专为宫廷中设有蔬菜温室,《汉书·召信臣传》写道:“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信臣以为此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乃它非法食物,悉奏罢,省费岁数千万。”召信臣认为在冬天屋庑里面燃蕴火种植的葱、韭、菜、茹,是“不时之物”、“有伤于人”,所以上书朝廷,禁止种植。

清末学者、湖南长沙人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引《通鉴》胡注说:“言火其下,使土气蒸发,郁暖而养之,强使先时成熟也。”这种采用地下火道加温促成温室培育的方法比西汉室内生火更先进。

据《后汉书·和熹邓皇后传》,永初七年正月,邓太后在太庙祭祀完毕后,针对所献的反季节祭品下了一道诏书:“凡供荐新味,多非其节,或郁养强孰(熟),或穿掘萌牙(芽),味无所至而夭折生长,岂所以顺时育物乎!”诏书认为这种方法违反自然规律,所以被禁止了。

根据注释,“郁养强熟”的意思是“土室蓄火,使土气蒸郁而养之,强使成熟也。”从邓太后的诏书中可知,当时生产反季节果蔬的温室是通过火道来加温度的(郁养),也有挖掘窖坑利用地温来催芽育苗的。这些方法在唐宋以后,尤其是明清时期被普遍使用。

唐朝为宫廷种植反季节果蔬的“内园”,便通过引进温泉热水,创造适合蔬菜生长的温度。唐诗人王建《宫前早春》诗:“内园分得温汤水,二月中旬已进瓜”,说的就是此事。

元代王桢在《农书》中记载了温室囤韭黄的新技术:“至冬移根藏于屋荫中,培以马粪,暖而即生,高可尺许,不见风日,其叶嫩黄,谓之韭黄。”“就归畦内,冬月以马粪覆之,于向阳处,随畦用蜀篱障之,遮北风,至春,疏芽早出”“十月将稻草灰盖三寸,又以薄土覆之,灰不被风吹,立春后,芽生灰内,即可取食。”

明代成书的《学圃余疏》说:“王瓜出燕京最佳,其地人种之火室中,逼生花叶。”

明清时代的温室已经发展到地窖式温室、既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又可以烧火加温的立土墙开纸窗火暄式温室等当时最先进的温室技术。

唐宋以后“黄化”蔬菜

《农书》:“不见风日,其叶黄嫩,谓之韭黄。”这种“黄化”蔬菜更柔嫩、纤维减少,既补充了冬季蔬菜品种不足,又满足了口味需求。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所记,在冬日的东京街头,反季节蔬菜瓜果已颇为丰富:“街市尽卖撒佛花、韭黄、生菜、兰芽、勃荷、胡桃、泽州饧。”

宋朝不仅有黄豆芽,还有黑豆芽。宋人林洪《山家清供》便记载了民间生产黑豆芽的方法:“以水浸黑豆,曝之及芽,以糠皮置盆内,铺沙植豆,用板压,及长则覆以桶,晓则晒之,欲其齐,而不为风日侵也。”

这和今天所吃的豆芽蔬菜并无二致啊,记得以前说发芽的东西不能吃,中国已经吃了千年了,反而近代突然不能吃了,真是奇怪!最近倒是又可以吃了。

元王祯《农书·百谷谱集之五·蔬属》记载了当时人们种植韭黄的情况:“至冬,移根藏于地屋荫中,培以马粪,暖而即长,高可尺许,不见风日,其叶黄嫩,谓之韭黄。”韭黄较贵,“比常韭易利数倍”,北方人冬天把韭黄当作珍蔬。

明谢肇淛《五杂俎·物部三》记载:“京师隆冬有黄芽菜、韭黄,盖富室地窖火炕中所成”。

“堂花法”养花

温室还被用于花果栽培,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堂花术,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有“惯看温室树,饱识浴堂花”的诗句。

宋代周密《齐东野语》记载南宋有“堂花”之法,也就是温室养花。

周密《齐东野语》记载:“凡花之早放者曰堂(塘)花。其法,以纸饰密室,凿地作坎……然后置沸汤于坎中,少候,汤气熏蒸,则扇之以微风,盎然盛春融淑之气。经宿,则花放矣。”

明代张萱《疑耀》记载“今京师入冬以地窖养花”,清代俞正燮《癸巳类稿》记有“燂花法”。这种“堂花”法与种植蔬菜的原理是一致的。

明末清初陈淏子《花镜》中详载“变天催花法”:冬日催春花早放,称为“堂花”,用纸张将门窗裱糊形成不透风的密室,在室内陆下凿坑,搭好竹架子,将整盆花木悬置其上,用牛马粪尿和硫磺配成花肥,尽力灌溉,然后在坑中放置开水,用温热的水汽蒸腾花木,并以微风鼓扇,数日后即可催花吐蕊。这种通过追肥增温培育反季节花卉的方法,与今日通行的温室大棚技术原理相同。另外还有用硫磺水、马粪水浇灌的方法,也可以令植物冬日开花。

虽能“变天催花”,但在天人合一、顺时应节理念的影响下,古人认为日常生活起居应当与自然的时序相配合,违反扭转时序的行为都是被否定的。花艺大师陈淏子亦自认催花是“揠苗助长”。且用硫磺催花难免烧根之患,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说种花人“培以硫黄,则冒寒吐蕊,然盛开之后,其树必枯。”

这种花卉栽培技术在唐代出现之后,一直沿用至今,北京中山公园的唐花坞使用的技术就是从堂花术发展过来的。

温室在其他地区的出现则要晚得多。西欧的温室栽培出现在18世纪初,美国则是在1880年开始有温室栽培,日本是在1830—1840年才有温室,日本的温室称为“纸屋”,应是中国堂花术传播出去的影响。

以上能够看出古人虽然也用温室栽培种菜养花,可是,还是认为日常生活起居及所食符合时节为宜,这种违反季节的食物并不怎么提倡吃吧。

在今天食物丰富了,也宜以吃时令蔬菜水果为好的。

相关知识

温室花卉及栽培管理技术
水稻花粉秧苗的温室栽培
观赏凤梨的温室栽培管理
温室花卉的栽培
草花温室大棚育苗繁殖技术及栽培管理
大花蕙兰的温室栽培及观赏
温室月季的栽培管理技术
三种兰花引种及乌鲁木齐温室栽培技术研究
常见温室花卉栽培管理技术
乌鲁木齐地区温室花卉害虫调查及无污染防治试验

网址: 中国古代的温室殿及温室栽培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9361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切花唐菖蒲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下一篇: 大棚樱桃管理技术要点,请记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