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病虫科普·草莓白粉病】
如何防治草莓白粉病
果农反映:草莓园经常发生白粉病,先后在叶背、叶面着生白粉,轻的地块幼果着色慢,重的地块幼果干枯,甚至整个果实为白粉球,失去商品价值。那么,如何防治草莓白粉病呢?
三平科工科研人员表示,草莓白粉病在露地和设施草莓栽培中常年发生,是一种重发真菌病害,主要危害叶片、果实,也可危害匍匐茎、叶柄、花器、果柄。在北方,白粉病病菌以病原菌在地上病残体或草莓叶片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其在温度18℃-22℃、空气相对湿度80%以上时极易发生流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对草莓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在白粉病发生前的苗期、幼果期或发病初期,使用新颖高效的杀菌剂进行喷雾是当前控制草莓白粉病应用最有效的方法。为确保草莓白粉病的防控,现将杀菌剂选用与应用技术分享如下:
首先是科学选择药剂。从农药登记证件时间来看,选用近10年来登记的新杀菌剂品种,正式首登时间依次为蛇床子素(2017年)、乙嘧酚磺酸酯(2018年)、四氟·醚菌酯(2018年)、吡唑醚菌酯(2018年)、互生叶白千层提取物(2019年)、解淀粉芽孢杆菌AT-332(2020年)、吡唑醚菌酯·戊菌唑(2022年)、腈菌唑·乙嘧酚磺酸酯(2023年)、氟唑菌酰胺·嘧菌酯(2024)、苯甲·肟菌酯(2024年)等。从登记剂型来看,选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 GB∕T 19378-2017》要求的新剂型农药,比如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悬乳剂等环保剂型,不选已淘汰的标称“水剂”的老剂型农药。
其次是正确使用药剂。草莓白粉病发生重的地区,在草莓发生前或白粉病发生初期,每亩用40%苯甲·肟菌酯悬浮剂20-30毫升,兑水45—50公斤均匀喷雾,隔7天左右喷1次,可视病害发生情况施药1—2次,注意大风天或预计1小时内降雨勿施药。或每亩用30%吡唑醚菌酯·戊菌唑水乳剂9-12毫升,兑水40—45公斤均匀喷雾,隔7—10天施药1次,视病情施药2—3次;也可在草莓白粉病发生初期,每亩用35%腈菌唑·乙嘧酚磺酸酯微乳剂40—50毫升,兑水50公斤进行喷雾,隔7—10天施药1次,可连续用药2次。
关注作物病虫科普,呵护美丽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