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传承民族文化,共筑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实践团开展以“承民族文化之薪火,促民族团结之花盛放”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广西各地少数民族的生活,切身感受民俗文化。
中新网广西新闻8月9日电(张佳鹏 凌丹丹 龚恒毅 殷一鸣)近期,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学院“传承民族文化,共筑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实践团开展以“承民族文化之薪火,促民族团结之花盛放”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广西各地少数民族的生活,切身感受民俗文化。
小组成员学习油茶相关文化
调研小组成员首先来到恭城寻味“油茶文化”,通过走访当地的居民和商户认识到,打油茶亦称“吃豆茶”,是瑶族、侗族传统待客食品的代表,流行于广西、湖南、贵州等地。其中恭城瑶族油茶最具有代表。油茶有祛寒湿、提神、饱腹之功能,在当地居民之中有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一杯苦,二杯夹(方言,意为涩),三杯、四杯好油茶。”
小组成员来到三江侗族自治县。在侗族居住的地方,不管走到哪村哪寨,都会看到横跨江河、溪沟的一座座木质桥梁。这些桥梁,在桥廊上往往雕刻着各种花草、树木、人物等图案,因而也被侗族人民称为“花桥”。这些桥梁因为可以遮风挡雨,因而也称为“风雨桥”。
小组成员拍摄到风雨桥与现代城市道路交织
走访过程中,色彩鲜明的少数民族服装格外吸引眼球。壮锦是中国壮族的特色手工织锦,在壮族民众中使用非常多。它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绘制的图案生动具体,编制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天地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让小组成员充分领略到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
小组成员学习壮锦文化
实践团队成员还走访了邕江之畔的广西民族博物馆,参观“刘三姐”特色文化展区,聆听古老而又经典的歌谣;走访位于北海市的北海贝雕博物馆,了解北海贝雕技艺悠久的历史。
通过本次调研活动,团队成员不仅深刻学习了解了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瑰宝,也将综合此次调研,展开一系列民族文化宣传活动,以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沟通,增进民族团结,努力推动共同发展和繁荣。(完)
相关知识
延吉: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祖国边疆盛放
民族团结之花遍地开
2024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美育进校园创意设计大赛初评会在我院举办
桂林银行:金融活水灌溉临桂慈洞村 开出民族团结之花
“共育民族文化之花,同享民族文明之果”民族文化宣传活动
让民族团结之花更加绚烂绽放
广西百色市: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
泊头市鼓楼街道办事处:基层社区灌溉民族团结之花
民族团结之花盛放校园
桂林市第十九中学:以劳育廉清风扬 团结之花满园香
网址: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三下乡”承民族文化之薪火 促民族团结之花盛放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952758.html
上一篇: 中国音乐学院到玉溪市调研采风 |
下一篇: 志愿公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