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淄博第十四届海葬昨日举办 雨中齐送别海葬寄哀思

淄博第十四届海葬昨日举办 雨中齐送别海葬寄哀思

亲属将骨灰、花瓣撒入大海

亲属抱着先人骨灰护送到码头参加海葬

将亲人骨灰撒入大海后,一位亲属失声恸哭

码头举行告别仪式

魂归大海 回归自然

骨灰伴随着故乡的泥土和五彩鲜花进入浩瀚的大海

一场狂风大雨呼啸而至,80名亲人泪洒碧海,雨中送别。昨日上午,青岛八大峡中苑码头,哀乐低回,祭文荡肠,淄博市30余位逝者骨灰在花瓣的陪伴下,融入大海,回归自然。据了解,自2003年开始,淄博已经连续14年举办海葬从未间断,昨日上午的骨灰撒海现场,来自淄博的80人送别队伍神情哀戚、内心悲痛。

雨水泪水交织挥洒送别亲人

海浪拍打着船舷,哀乐在海风中低回,故人的骨灰伴着鲜花顺着船舷外的漏斗缓缓撒入大海。因为一场大雨突然而至,原定8:30开始的海葬活动延迟了半个多小时,上午9:00,淄博第十四届海葬活动在青岛八大峡举行,逝者家属默默拭泪,深深鞠躬。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逝者骨灰是提前送到青岛市殡仪馆存放,昨日一早一同运抵海葬现场。记者在现场看到,存放骨灰的盒子用红布包着,上面贴有逝者的名字。逝者家属一一上前认领亲人的骨灰。为了方便逝者亲属祭奠,市殡仪馆的工作人员提前准备好了一包包的鲜花和白色手套,方便亲人们现场祭奠。

随后,逝者亲属怀抱亲人骨灰,手提盛满花瓣的花篮在码头有序列队,主持人宣读了催人泪下的海葬祭文,集体行默哀礼后,逝者亲属依次登船。考虑到天气原因和安全因素,主办单位没有像往年一样到达事先预定的海域,而是就近抵达临时海域,亲属面向大海集体三鞠躬,向亲人做最后的告别。

女儿的生前遗愿终于实现了

一手骨灰,一手鲜花,伴着的是亲人轻轻的啜泣声。整个骨灰撒海不超过三分钟,没有鞭炮声,纷飞的不是纸钱,而是花瓣,一切显得那么环保和文明,同时又不失庄重。不一会儿,轮船身后留下了一缕缕红白黄色花瓣,灰白色的骨灰在海面上划出一道道的痕迹,渐渐远去,融入大海。

昨日的海葬现场,来自张店72岁的刘女士在儿子的搀扶下,一直在低声的哀泣,看上去特别让人心酸。她是和老伴在儿子的陪同下来送别女儿。老人称,女儿去年刚刚去世,她和老伴可以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女儿生前就是这样的心愿,死后骨灰撒海自由自在,她终于如愿了。”老人一边说着一边流泪,“今天看到很多人也选择海葬,女儿在这里也不孤单了,希望她能入海为安。以后有海的地方就能想起女儿,我们也就安心了。”

自己百年后也魂归大海陪伴父母

61岁的于士功姐弟三人送走去世多年的父母后,表示自己百年之后也有愿望魂归大海,老人来自临淄区皇城镇,“这个问题我考虑多年了,经过和姐妹商量,选择了为父母海葬。”于先生称,自己兄弟姐妹五个,大哥也去世多年。父母相继去世后,骨灰一直被安置在淄博市殡仪馆骨灰楼。

于先生说,选择环保不占地的海葬,是造福后代的事情。在土地日渐紧张的现在,是最生态的葬法。于先生称自己也和儿子说了,打算自己百年后,让儿子将自己海葬。提起逝去的父母,于先生称,老人活着的时候好好孝顺,死了之后回归自然,是最理想的殡葬方式。

两代10人相聚送老人 海葬人数逐年增加

聚集了两代人,为家里去世的老人送行的10人亲属队伍,在海葬当日格外引人注目。赵先生称,骨灰撒海冲破了传统的“入土为安”的思想观念,让人类回归于自然之中。它体现了社会的进步,符合中国的国情。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市殡仪馆推出海葬生态葬活动,得到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很多市民觉得一家人一起参加这样的活动特别有意义。

据市殡仪馆副馆长郭蕾介绍,海葬从最初的不太被认可,到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人接受,选择海葬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现在很多老人想得开,愿意百年后海葬,很多子女都是遵循老人的遗愿。从历年海葬的数字可以看出,社会认可度、群众参与率在逐年提高。(文/晚报记者刘琳 图/晚报记者张丽 通讯员张成国)

责任编辑:

相关知识

海葬、树葬、花坛葬……那些非传统“身后事”
鲜花赠逝者 清明寄哀思
海葬、树葬、草坪葬、鲜花葬……当生态安葬渐成风尚,你能接受“回归自然”吗?
文明殡葬引领新风尚 自1991年至今青岛市共海葬16511名逝者
上海:鲜花寄哀思 环保成风尚
青岛将建生态葬公园 开辟树葬、花葬、草坪葬
海葬、花葬等生态葬法如何办理手续?
今年清明祭扫高峰已至,民政部门详细介绍——文明祭扫更“清明” 生态安葬有补贴
清明:环保文明寄哀思 鲜花祭奠已故亲人的越来越多
节地生态安葬 可享相应补贴

网址: 淄博第十四届海葬昨日举办 雨中齐送别海葬寄哀思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959124.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长为曙光盼歌词 长为曙光盼lrc
下一篇: 花溅泪 (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