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五代鹿虔扆的《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
译文在荒废的池塘中,莲花正相对哭泣,她们像暗暗伤感亡国,清露如同泪珠,从清香的红花上往下滴。
注释藕花:荷花。相向:相对。香红:代指藕花。
赏析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情于景,野塘中的一朵朵“藕花”,因暗伤亡国竟相向而泣,泪湿香红,表达了词人的国家沦亡之恨,写得颇具感染力。
鹿虔扆《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译文
层层宫门关锁,荒凉的皇家园林异常安静;我靠着窗户,含愁望秋天的夜空。自从皇帝去后,这里便一片寂静,再也看不到皇帝的踪影。宫殿里歌声乐声,也早已断绝,去追随那一去不返的风。
云雾笼罩的朦胧之月,不知人事已经变更,直到夜将尽时,还照耀着深宫。在荒废的池塘中,莲花正相对哭泣;她们像暗暗伤感亡国,清露如同泪珠,从清香的红花上往下滴。
注释
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原曲多用以咏水仙,故名。双调五十八字或六十字,平韵。
金锁重(chóng)门:指重重宫门上了锁。
荒苑(yuàn):荒废了的皇家园林。苑,古时供帝王游赏猎狩
林庚、冯沅君《中国历代诗歌选》、《唐宋词鉴赏辞典》、《花间集注释》、《花间集全译》等,均认为此词是鹿虔扆为伤后蜀之亡而作。赵崇祚编选《花间集》,据欧阳炯《花间集·叙》后题为“大蜀广政三年夏四月”,为公元940年,即已收入此词,是时距后蜀之亡(宋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尚有二十五年,故此词或为前蜀王衍亡国(925年)所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艾治平 .《花间词品读》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1 :231-232 .
此词的作者生活在动荡的五代十国之际,他曾做过后蜀的永泰节度使,进检校太尉,加太保,可说是位极人臣。然而蜀主孟昶究竟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后蜀终为赵宋所灭。鹿虔扆品性高洁,不仕新朝,得到了自由之身。然面,当他重游故地,看到当年的雕梁画栋变成了而今的残垣断壁时,不觉“中心摇摇”,一种强烈的黍离之悲油然升起在心头。
笔下全是景,景中全是情,是这首词的最大特点。在词人的笔下,完全是一片荒凉而凄清的景象。词人虽也写“金锁”、“重门”、“绮窗”、“翠华”、“玉楼”,但这些不过是以当年曾经的繁华富丽来反衬此时的悄寂荒颓。揭示出正是这国破家亡的惨史才使得昔日的繁华如被雨打风吹去。在词
《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是一首悲悼后蜀亡国之哀的词。词的上阕写故宫荒废景象,寄托亡国之思。有生动、充满愁情的直接描写,有拟人手法的运用,也有“金锁”、“绮窗”、“翠华”、“玉楼”等今昔对比与反衬;下阕写亡国伤痛。但不直接抒发,而用不知、不懂“人事改”的月亮来写,隐痛尤深。还用拟人手法,借无情的荷花泣露饮恨,悲悼伤痛,“暗伤”亡国之情。全词构思新奇、手法巧妙、异常沉痛,把暗伤亡国之情托于藕花,写尽了哀情。
鹿虔扆
鹿虔扆 ( yǐ )五代词人,生卒年、籍贯、字号均不详。早年读书古诗,看到画壁有周公辅成王图,即以此立志。后蜀进士。累官学士,广政间曾任永泰军节度使、进检校太尉、加太保,人称鹿太保。与欧阳炯、韩琮、阎选、毛文锡等俱以工小词供奉后主孟昶,忌者号之为“五鬼”。蜀亡不仕。其词今存6首,收于《花间集》,其词含思凄惋,秀美疏朗,较少浮艳之习,风格近于韦庄,代表作《临江仙》。今有王国维辑《鹿太保词》一卷。另据当代知名学者考证,鹿虔扆曾在前蜀做官,而所谓“五鬼”之说,纯属虚构。► 6篇诗文 ► 5条名句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
相关知识
“牡丹露泣长门月”的出处是哪里
栀子花诗翻译赏析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全诗赏析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全诗赏析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原文、翻译及赏析
“南浦芙蓉影,愁红独自垂。”全诗赏析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全诗赏析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全诗赏析
“疏影微香,下有幽人昼梦长。”全诗赏析
“落红满路无人惜,蹈作花泥透脚香。”全诗赏析
网址: “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全诗赏析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960245.html
上一篇: 杏殇(杏殇,花乳也,霜翦而落,因 |
下一篇: 长生殿·第八出·献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