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分享 > 小麦主要病虫害分析.ppt

小麦主要病虫害分析.ppt

《小麦主要病虫害分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主要病虫害分析.ppt(43页珍藏版)》请在知学网上搜索。

1、小麦生产概况小麦生产概况小麦是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小麦是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物之一,年种植面积4.5亿亩,仅次于水稻,位居亿亩,仅次于水稻,位居第二。面积大、分布广、产量高、以冬麦为主第二。面积大、分布广、产量高、以冬麦为主(80%)。小麦病害问题严重,且此起彼伏。)。小麦病害问题严重,且此起彼伏。我国小麦主要病害种类:我国小麦主要病害种类:我国常见小麦病害我国常见小麦病害39种,其中真菌病害种,其中真菌病害27种,病种,病毒病毒病8种,细菌病害种,细菌病害3种,线虫病种,线虫病1种。种。已知害虫种类(包括螨类)已知害虫种类(包括螨类)237种,分属种

2、,分属11目目57科,其中科,其中重要害虫重要害虫20余种。余种。小麦病害小麦病害叶部病害叶部病害穗部病害穗部病害根茎部病害根茎部病害病毒病病毒病锈病:条锈、叶锈、秆锈锈病:条锈、叶锈、秆锈白粉病白粉病叶枯病:交链孢、德氏霉叶枯病:交链孢、德氏霉赤霉病赤霉病黑穗病:散黑穗、腥黑穗、黑穗病:散黑穗、腥黑穗、秆黑粉秆黑粉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黄矮病、丛矮病、土传花叶病黄矮病、丛矮病、土传花叶病形成白穗的原因?形成白穗的原因?全蚀病前期全蚀病前期全蚀病中后期全蚀病中后期全蚀病全蚀病黑脚黑脚根腐病根腐病纹枯病纹枯病 小小麦麦纹纹枯枯病病是是一一种种世世界界性性病病害害,发发生生非

3、非常常普普遍遍。我我国国8080年年代代以以来来,由由于于小小麦麦品品种种更更换换、农农业业栽栽培培制制度度的的改改变变以以及及肥肥水水条条件件的的改改善善,发发病病逐逐年年加加重重。目目前前已已成成为为河河南南省省发发病病面积最大的病害。面积最大的病害。小小麦麦纹纹枯枯病病对对产产量量影影响响很很大大,一一般般使使小小麦麦减减产产10%-20%10%-20%,严严重重地地块块减产减产50%50%左右,左右,个别地块甚至绝收。个别地块甚至绝收。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一、症状一、症状 小小麦麦各各生生育育期期均均可可受受害害,造造成成烂烂芽芽、病病苗苗死死苗苗、花花秆秆烂烂茎、倒伏、枯孕穗茎、倒伏

4、、枯孕穗等多种症状。等多种症状。1 1 烂烂芽芽和和死死苗苗:种种子子发发芽芽后后,芽芽鞘鞘受受侵侵染染变变褐褐,继继而而烂烂芽芽枯枯死死,不不能能出出苗苗。主主要要在在小小麦麦3-43-4叶叶期期发发生生,在在第第一一叶叶鞘鞘上上呈呈现现中中央央灰灰白白、边边缘缘褐褐色色的的病病斑斑,严严重重时时因因抽抽不不出出新新叶叶而而造造成死苗。成死苗。2 2 花花秆秆烂烂茎茎:返返青青拔拔节节后后,病病斑斑最最早早出出现现在在下下部部叶叶鞘鞘上上,产产生生中中部部灰灰白白色色、边边缘缘浅浅褐褐色色的的云云纹纹状状病病斑斑,多多个个病病斑斑相相连连接接,形形成成云云纹纹状状的的花花秆秆,条条件件适适宜

5、宜时时,病病斑斑向向上上扩扩展展,并并向向内内扩扩展展到到小小麦麦的的茎茎秆秆,在在茎茎秆秆上上出出现现近近椭椭圆圆形形的的“眼眼斑斑”,病病斑斑中中部部灰灰褐褐色色,边边缘缘深深褐褐色色,两两端端稍稍尖尖。田田间间湿湿度度大大时时,病病叶叶鞘鞘内内侧侧及及茎茎秆秆上上可可见见蛛蛛丝丝状状白白色色的的菌菌丝丝体体,以以及及由由菌菌丝丝纠纠缠缠形形成成的的黄黄褐褐色色的的菌菌核核。小小麦麦茎茎秆秆上上的的云云纹纹状状病病斑斑及及菌菌核核是纹枯病诊断识别的典型症状。是纹枯病诊断识别的典型症状。3 3、倒伏:由于茎部腐烂,后期极易造成倒伏。倒伏:由于茎部腐烂,后期极易造成倒伏。4 4、枯枯孕孕穗穗:

6、发发病病严严重重的的主主茎茎和和大大分分蘖蘖常常抽抽不不出出穗穗,形形成成“枯枯孕孕穗穗”,有有的的虽虽能能够够抽抽穗穗,但但结结实实减减少少,籽籽粒粒秕秕瘦瘦,形形成成“枯枯白白穗穗”。枯枯白白穗穗在在小小麦麦灌灌浆浆乳乳熟熟期期最最为为明明显显,发发病病严严重重时时田田间间出出现现成成片片的的枯枯死死。此此时时若若田间湿度较大,病植株田间湿度较大,病植株 下部可见病菌产生的菌下部可见病菌产生的菌 核,菌核近似油菜籽状,核,菌核近似油菜籽状,极易脱落到地面上。极易脱落到地面上。病原菌病原菌 无性态为禾谷丝核菌无性态为禾谷丝核菌Rizoctonia cerealisRizoctonia cer

7、ealis ,属于真菌半,属于真菌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知菌亚门丝核菌属。有性态为担子菌亚门角担菌属有性态为担子菌亚门角担菌属(CenatobasidiumCenatobasidium),自然情况,自然情况下不常见。下不常见。立枯丝核菌(立枯丝核菌(Rizoctonia solaniRizoctonia solani)也能侵染水稻引起纹枯病。)也能侵染水稻引起纹枯病。三、侵染循环三、侵染循环传播:传播:此病是典型的此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土传病害,带菌土壤可以传播病害,带菌土壤可以传播病害,混有病残体和病土而未腐熟的有机肥也可以传病。混有病残体和病土而未腐熟的有机肥也可以传病。初侵染与发病:初侵染与

8、发病:土壤中的菌核和病残体长出的菌丝接触寄主后,形成附着胞土壤中的菌核和病残体长出的菌丝接触寄主后,形成附着胞或侵染垫产生侵入丝直接侵入寄主,或从根部伤口侵入。或侵染垫产生侵入丝直接侵入寄主,或从根部伤口侵入。10-1010-101111,30301212,30301 1,30302 2,28283 3,20204-304-305 5,30306-156-15播种播种越冬期越冬期返青返青-拨节拨节抽穗抽穗灌浆灌浆收获收获出苗及分蘖出苗及分蘖纹枯病发展纹枯病发展趋势(病株率)趋势(病株率)纹枯病发展纹枯病发展趋势(病指)趋势(病指)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病病禾谷丝核菌立枯丝核菌病病

9、禾谷丝核菌立枯丝核菌病菌大量存在于土壤及病残体病菌大量存在于土壤及病残体病菌生长温病菌生长温5 53535度,度,适宜温度适宜温度20202525度度冬前侵染期冬前侵染期越冬期越冬期横向扩展期横向扩展期严重度严重度增长期增长期白穗白穗倒伏期倒伏期发病因素:发病因素:感病品种感病品种播种早、密度大、湿度大播种早、密度大、湿度大氮肥过多、冬暖、氮肥过多、冬暖、3 34 4月份雨水多月份雨水多4 4月湿度回升慢月湿度回升慢再侵染再侵染:小麦纹枯病靠病部产生的菌丝向周围蔓延扩展引起再侵小麦纹枯病靠病部产生的菌丝向周围蔓延扩展引起再侵染。染。田间发病有两个侵染高峰,第一个是在田间发病有两个侵染高峰,第一

10、个是在冬前秋苗期冬前秋苗期;第;第二个则是在春季小麦的二个则是在春季小麦的返青拔节期。返青拔节期。全蚀病全蚀病普遍发生区普遍发生区重发区重发区16个个主要主要播种省份播种省份全蚀病全蚀病全蚀病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又叫立枯病,目前世界上已小麦全蚀病,又叫立枯病,目前世界上已有有3030多个国家有报道。为多个国家有报道。为全国植物检疫对象全国植物检疫对象。目前。目前我国云南、四川、江苏、浙江、河北、山东、内蒙我国云南、四川、江苏、浙江、河北、山东、内蒙古等省(区)已有发生,尤以山东省发生重,危害古等省(区)已有发生,尤以山东省发生重,危害大。一旦传入,蔓延迅速,不宜根除。发病田轻者大。一旦传入,蔓

11、延迅速,不宜根除。发病田轻者减产减产10102020,重者减产,重者减产5050以上,甚至绝收。由以上,甚至绝收。由小麦顶囊壳菌引起。小麦顶囊壳菌引起。全蚀病不同时期症状分蘖期分蘖期 轻病株的地上部症状不明显轻病株的地上部症状不明显,重病株稍矮重病株稍矮,下部黄叶多下部黄叶多,根及根及地下茎局部或全部变为灰黑色地下茎局部或全部变为灰黑色,次生根也渐变为黑色。次生根也渐变为黑色。严重的可造成麦苗连片枯死。严重的可造成麦苗连片枯死。拔节期拔节期 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冬麦病苗返青迟缓,分禁少分禁少,叶片自下而上发黄叶片自下而上发黄,似干早缺似干早缺肥状。肥状。病株根部大部分变为黑色病株根部大部分变为黑色

12、,在在茎基部及叶鞘内侧茎基部及叶鞘内侧可可出现较明显的出现较明显的灰褐色菌丝灰褐色菌丝。抽穗灌桨期抽穗灌桨期 田间病株成簇田间病株成簇,或或点、片出现早枯白穗点、片出现早枯白穗,在潮湿麦田中在潮湿麦田中,茎基部表面布满条点状黑斑形成茎基部表面布满条点状黑斑形成“黑脚黑脚”1.传播:传播:此病是一种土传病害,此病是一种土传病害,施用带有病残体的未腐熟的粪肥也可施用带有病残体的未腐熟的粪肥也可传播病害。田间浇水、翻耕犁耙等导致病菌在较近距离的扩散。传播病害。田间浇水、翻耕犁耙等导致病菌在较近距离的扩散。种子间混杂的病残体的具有传病作用。无病区应禁止从病区调种子间混杂的病残体的具有传病作用。无病区应

13、禁止从病区调运种子。运种子。2.病害自然衰退现象:病害自然衰退现象:“全蚀病自然衰退全蚀病自然衰退”(Take-allDecline,TAD)即是指全蚀病田即是指全蚀病田连作小麦或大麦,当病害发展到高峰后,在不采取任何防治措连作小麦或大麦,当病害发展到高峰后,在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情况下,病害自然减少的现象。国内外均发现了全蚀病的自施情况下,病害自然减少的现象。国内外均发现了全蚀病的自然衰退现象。然衰退现象。小麦根腐病小麦根腐病小麦根腐病分布很广,尤其是小麦根腐病分布很广,尤其是多雨年份和潮湿地区多雨年份和潮湿地区发生更重。发生更重。小麦感染根腐病后,常造成叶小麦感染根腐病后,常造成叶片早枯,影

14、响籽粒灌浆,降低片早枯,影响籽粒灌浆,降低千粒重。千粒重。穗部感病后,可造成穗部感病后,可造成枯白穗,枯白穗,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更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更大。大。种子带菌率越高种子带菌率越高,幼苗发幼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就越大。病率和病情指数就越大。引起引起幼根腐烂,严重影响小麦的出幼根腐烂,严重影响小麦的出苗和幼苗生长。苗和幼苗生长。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一、分布、危害及症状一、分布、危害及症状1、分布:、分布:麦麦类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全国麦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全国麦区都有区都有发生生,气候湿气候湿润多雨地区:多雨地区:长江中下游(上海、江中下游(上海、江江苏、浙江、皖、鄂、浙江、皖、

15、鄂、闽、粤等)和、粤等)和东北三江平原北三江平原为病害常病害常发区和重病区,但近年有向北向西区和重病区,但近年有向北向西扩展蔓延之展蔓延之势,大流行年份病穗率达大流行年份病穗率达50%-100%,减,减产10%-40%。2、危害:减、危害:减产霉霉垛病粒分泌毒素造成人畜中毒。病粒分泌毒素造成人畜中毒。3.3.症状症状苗枯:苗枯:种子带菌引起苗枯,使芽鞘和根鞘变成黄褐色、种子带菌引起苗枯,使芽鞘和根鞘变成黄褐色、水渍状腐烂,地上部叶色发黄,重者幼苗出土不久即水渍状腐烂,地上部叶色发黄,重者幼苗出土不久即死亡。死亡。基腐:基腐:麦的茎基部变褐腐烂,严重时整株枯死麦的茎基部变褐腐烂,严重时整株枯死穗

16、腐:穗腐:几个小穗或整穗受害,小穗被害初期在基部变几个小穗或整穗受害,小穗被害初期在基部变成水渍状,后逐渐褪色失绿呈褐色病斑。成水渍状,后逐渐褪色失绿呈褐色病斑。潮湿时在颖壳合缝处及小穗基部产生粉红色霉层潮湿时在颖壳合缝处及小穗基部产生粉红色霉层(分生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籽粒发病以后逐渐皱缩干瘪,后期在病部出现紫黑色籽粒发病以后逐渐皱缩干瘪,后期在病部出现紫黑色粗糙的颗粒粗糙的颗粒(子囊壳子囊壳)。三、病害循环三、病害循环1.1.越越冬冬 :小小麦麦赤赤霉霉病病菌菌腐腐生生能能力力强强,在在北北方方地地区区麦麦收收后后可可继继续续在在麦麦秸秸、玉玉米米秆秆、豆豆秸秸、稻稻桩桩、稗稗草草等等植植物物残残体体上上存存活活,并并以以子子囊囊壳壳、菌菌丝丝体体和和分分生生孢孢子子在在各各种种寄寄主主植植物物的的残残体体上上越越冬冬。土土壤壤和和带带病病种种子子也也是是重重要要的的越越冬冬场场所所。病病残残体体上上的的子子囊囊壳壳和和分分生生孢孢子子以以及及带带病病种种子子是是下下一一个个生生长长季季节节的的主主要要初初侵侵染染源源。种种子子带带菌菌是是造造成成苗苗枯枯的的主

相关知识

小麦主要病虫害分析[文字可编辑].ppt
小麦主要病虫害有哪些?小麦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预计2021年全国小麦春季主要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
小麦施肥与病虫害防治.ppt
小麦主要病虫害特征及预防策略!
塔城地区2017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情况及原因分析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及用药情况ppt课件.ppt
达拉特旗2024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测分析
近10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的统计和分析
谈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网址: 小麦主要病虫害分析.ppt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961055.html

所属分类:花卉
上一篇: 黄毛仙人掌怎么养才能圆圆的
下一篇: 小麦锈病是小麦上分布最广,危害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