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工作需要,同时接触到了戊唑醇和己唑醇,在下乡的时候,有很多的农户就问我,己唑醇和戊唑醇有什么区别,这一问就给我问蒙了,回来之后我就搜集整理了资料,整理之后在这里分享给大家,不过我肯定整理的不完整,希望大家多完善!
一、戊唑醇简介:
用途:戊唑醇属三唑类杀菌剂,是甾醇脱甲基抑制剂,是用于重要经济作物的种子处理或叶面喷洒的高效杀菌剂,可有效地防治禾谷类作物的多种锈病、白粉病、网斑病、根腐病、赤霉病,黑穗病及种传轮斑病等。
规格:95% 、98%原药。125g/L水乳剂,25%乳油,25%可湿性粉剂,43%悬浮剂,80%水分散粒剂,用于叶面喷雾;Raxil,FS(25g/L).DS(20g/kg),WS,LS,用于种子处理。
毒性:按我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该药属低毒杀菌剂。该药对鱼中等毒性,按要求使用对蜜蜂安全。实验室试验在土中分解很慢,在田间降解较快。
戊唑醇使用技术:
戊唑醇属三唑类农药杀菌剂,是甾醇脱甲基抑制剂,是用于重要经济作物的种子处理或叶面喷洒的高效杀菌剂,可有效地防治禾谷类作物的多种锈病、白粉病、网斑病、根腐病、赤霉病,黑穗病及种传轮斑病等。
戊唑醇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农药杀菌剂农药杀菌剂农药杀菌剂农药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不污染果面的水性化制剂、有极强内吸性和上下传导性。
戊唑醇用于防治苹果斑点落叶、褐斑病、白粉病。轮纹病、梨黑星病、葡萄白腐病等多种真菌性病害,生产优质高档出口水果的首选杀菌剂。对油菜菌核病,水稻病害、棉花苗期病害等,不仅防效好,而且具有抗倒伏,增产作用明显等特点,该产品还可广泛应用于麦类、蔬菜和一些经济作物上(如花生、葡萄、棉花、香蕉、茶叶等)。戊唑醇用于防治油菜菌核病,不仅防效好,而且具有抗倒伏,增产作用明显等特点。
戊唑醇的历史以及未来:
20世纪70年代自三环唑和三唑酮上市后几十年间三唑类杀菌剂因其活性高成为杀菌剂中使用最大的品类直到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问世。当前三唑类杀菌剂仍然是市场份额最大的品类之一戊唑醇、氟环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在2007年销售额均已过亿。其中戊唑醇全球销售额超过5亿美元在所有杀菌剂品种中仅次于嘧菌酯位列第二。
戊唑醇是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1986年由德国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并于1995年、1999年、2000年在我国登记立克秀2%干拌剂、2%湿拌种剂、6%悬浮种衣剂富力库25%水乳剂、好力克43%悬浮剂、立克秀90%母粉。国内企业于1999年开始登记原药、单剂、复配制剂主要用于防治小麦锈病、赤霉病以及水稻、果树上多种病害。三唑类一直以来都是杀菌剂中销量较大的品种戊唑醇多年来使用量稳居三唑类首位其活性高、防治效果好、性价比高相比同类产品具有巨大优势。戊唑醇市场强劲正成为防治小麦锈病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的替代品种今后几年时间戊唑醇将会迅猛发展市场前景广阔。
戊唑醇因防治小麦赤霉病、果树多种病害以及近年来在水稻纹枯病上的显著效果而受到市场青睐一段时间内在三唑类杀菌剂中使用量稳居首位但近2年市场份额稍有降低。一是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下降。二是受到如德国拜耳作物科学、瑞士先正达等跨国公司高端产品的挤压。同时在国际市场国内企业生产的戊唑醇处于劣势出口增速减缓。2009年欧盟各成员国在欧盟会议达成一项协议禁止使用22种有毒物质制造农药其中涉及戊唑醇。禁令严重影响了在我国大面积推广使用的戊唑醇在欧洲的出口。
近年来由于井冈霉素等超大吨位品种防治水稻纹枯病等病害效果下降戊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开始大面积应用于防治水稻纹枯病戊唑醇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但由于使用成本问题戊唑醇市场使用量还远不及井冈霉素。去年纹枯病用药时节5%井冈霉素水剂1,000克/瓶零售3.5元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0克/袋零售1.5元而进口产品“拿敌稳”肟菌;戊唑醇5克/袋零售价高达7元。虽然相对井冈霉素来讲戊唑醇亩使用成本较高尤其是进产品更是高出几倍但从去年开始南方水稻田用药市场戊唑醇得以大面积推广并越来越受青睐。毋庸置疑戊唑醇在未来数年仍将占有三唑类杀菌剂最大市场份额市场前景广阔。有业内专家表示戊唑醇虽然在我国推广使用多年但仍有拓展空间。目前扩大戊唑醇在作物使用上的登记范围是进一步发挥该产品市场价值的有效手段。
由于杀菌剂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近3年来登记企业及登记产品数量持续增加企业盲目跟风、一哄而上的现象仍在持续戊唑醇市场已由市场饱和向产能过剩转变。因此面对前景广阔的戊唑醇市场生产企业也应审时度势避免价格战等恶性竞争的出现。
二、己唑醇简介
理化性质:米黄色疏松粉末;纯品为无色晶体,室温(40°C以下)至少9个月内不分解,酸、碱性(PH5、7-9)水溶液中30天内稳定。PH7.0水溶液中紫外线照射下10d内稳定。
作用机理:该药能有效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尤其对担子菌和子囊菌引起的病害如白粉病、锈病、黑星病、褐斑病、炭疽病、纹枯病、稻曲病等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但对卵菌纲和细菌无效。按推荐剂量在适宜作物上应用,对环境友好,对作物安全。己唑醇具有渗透性和内吸性。例如在苹果叶中部进行条带交叉施药,药剂渗透进入叶片厚能够疏导移动和重新分布,对于未施药的莫少部分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对基部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防治对象:己唑醇成分在黄瓜的幼苗期的抑制作用效果和戊唑醇效果相当(特别在三叶期),比丙环唑和苯醚甲环唑的抑制作用要强;在对根部鲜重和茎粗增加量最为明显;在防治白粉病的效果要比戊唑醇的效果强。在苹果斑点落叶病和轮纹病防治上面己唑醇>戊唑醇>氟硅唑>腈菌唑>苯醚甲环唑、异菌脲。在香蕉叶斑病的防治上面,市场上主流的药剂还是以丙环唑为主,但是其对于香蕉的黑星病效果不理想,成为市场上其他产品的其他成分攻击的把柄;己唑醇也在这个地方来做文章,它对于香蕉黑星病有良好的效果。对梨树的黑星病效果良好,草莓白粉病效果良好。
使用方法:茎叶喷雾,使用剂量通常为15~250g(a.i.)/hm2。以10~20mg/L喷雾,能有效地防治苹果白粉病,苹果黑星病,葡萄白粉病;以20~50mg(a.i.)/L喷雾,可有效防治咖啡锈病或以30g(a.i.)/hm2防治咖啡锈病,效果优于三唑酮[250g(a.i.)/hm2];以20-50g(a.i.)/hm2可防治花生褐斑病;以15~20mg(a.i.)/L可防治葡萄白粉病和黑腐病。己唑醇成分国内主要的剂型为水分散粒剂、悬浮剂、乳油、微乳剂均有。
防治梨树黑星病和苹果斑点落叶病5%己唑醇悬浮剂1000~1500倍喷雾,防治桃树褐腐病800~1000倍。防治水稻纹枯病5%悬浮剂60~100克。根据报道还可以用于放置葡萄白粉病和白腐病10~15毫克/千克,苹果白粉病、锈病10~20毫克/千克,对咖啡锈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亩用量有效成分2克,防治花生叶斑病有效成分3~4.5克/亩。
目前市场:
先正达登记的安福(5%己唑醇悬浮剂),主要登记在梨树黑星病、苹果斑点落叶病、水稻纹枯病、桃树褐腐病上。截止2009年7月份己唑醇主要还是以单剂为主,复配制剂将冈霉素·己唑醇,含量为3.5%微乳和11%可湿性粉剂。单剂5%微乳剂13个,5%悬浮剂5个,10%悬浮剂3个,5%乳油1个,10乳油2个,25%悬浮剂一个厂家2个证,30%悬浮剂2个,50%水分散粒剂1个。
根据市场的发展,乳油的份额进一步被压缩,5%的微乳剂成为市场的主流,5%的悬浮剂,成为新的一个对象。高含量逐渐成为市场发展的趋势。高含量的己唑醇主要市场方向还是主要集中在果蔬市场,低含量的己唑醇主要集中在大田作物。果蔬市场主要还是以香蕉、柑橘和苹果、梨,防治对象为香蕉叶斑病,、柑橘疮痂病、梨树黑星病、苹果斑点落叶病。低含量主要针对水稻、小麦市场和蔬菜市场,以5%的悬浮剂和微乳剂为主。
己唑醇的纹枯病市场分析:
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主打生物农药杀菌剂井冈霉素,曾经长时间霸占我国水稻纹枯病防治的市场份额。但由于药效有所下降,近些年来产量已降至3万-4万吨(按5%制剂计算),己唑醇已经取代了其第一杀菌剂的地位。
在国产品种中,防治水稻纹枯病需求量上升的最大品种是己唑醇,农户称其为“农本便宜、效果快、治病又增产的好药”。经国内农技植保部门推广后,近几年来己唑醇在市场上不断升温。目前己唑醇原药14万元/吨,因厂家增多,竞争激烈,价格同比有些下降。己唑醇防治水稻纹枯病单批次用药成本比井冈霉素高,为3.5元/次,但防效时间长,用药次数少,每亩总成本比井冈霉素低
己唑醇的增产分析:
己唑醇防治禾谷类作物病害效果突出,同时具有增产作用。正常情况下,水稻顶端颖花先开花受精,受精后种子胚胎形成过程中会迅速产生赤霉素等生长激素,促进水稻体内的有机养分向种子运输。这样,先开花受精形成的籽粒在养分竞争上处于优势地位,灌浆充足;后开花的颖花,特别是穗子下部后开放的颖花处于养分竞争劣势地位,常因灌浆不足形成瘪粒,如果在开花后1周不能获取充足的营养灌浆,则这些籽粒将不能灌浆,最终成为空粒。大面积生产实践表明,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使用己唑醇,能使水稻顶端粒争夺养分的优势减弱,使其他籽粒得到较好的灌浆条件,最终提高结实率,增加产量。
在实践中,稻田合理使用己唑醇,不仅能防病,还有促进增产的作用。该药在水稻拔节前使用,有利于缩短植株基部节间的长度,从而能预防倒伏;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使用,能抑制水稻顶端粒生长优势,提高结实率;在水稻后期使用,还能减轻叶部病害,使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产量增加,最终使稻谷产量和质量均有所提高。但己唑醇与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等唑类杀菌剂一样,超量使用会对作物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应注意合理用药。对于30%己唑醇悬浮剂,一般每亩用10~13克,对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就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后期治疗每亩用量可以加大到15~20克。一般每季水稻最多使用3次。
丙环唑,戊唑醇,己唑醇,苯咪甲环唑比较
丙环唑和氟硅唑抑制生长最明显,戊唑醇居中,苯醚甲环唑和己唑醇相对安全。
戊唑醇、己唑醇在开花后前两遍药最好不要用,因为浓度控制不好会使苹果果柄短小,影响果实膨大。苯醚甲环唑比较安全,对白粉、黑星效果都可以。套袋前最后一遍药这三个都可以用,对幼果深层杀菌后再套袋。丙环唑在北方果园尽量不要用,安全性比较差。
苹果在谢花后一个月内,即套袋前三遍药里加入至少一种唑类的药来进行防治白粉、斑点落叶、褐斑等病害,通常在推荐使用的浓度下进行,比方说43%戊唑醇一般使用5000倍以上,10%苯醚使用8000倍以上,相对安全。
唑类杀菌剂都有抑制作物生长的作用,把营养生长转化为生殖生长,这类药物,一般按照标准浓度用就可以了。浓度过大的话可能会抑制生长,所以最好别在花期和幼果期使用。如果使用的话,也别沾到花和幼果上。来源:农资联盟网
相关知识
戊唑醇防治哪些作物病害?
[戊唑醇批发]戊唑醇杀菌剂白粉病干腐病果树农药正品杀菌剂杀菌谱广混配性好价格1.5元/袋
四种三唑类杀菌剂对花翅摇蚊的生态毒性研究
戊唑醇的适用作物 防治病害 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
戊唑醇25%可湿性粉剂在花生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新型吡唑酰胺类杀菌剂—苯并烯氟菌唑
三唑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一种用于西兰花中三唑类农药残留检测的方法与流程
常见治疗性+保护性杀菌剂用药指南!
园林常用杀菌剂介绍.docx
网址: 戊唑醇和己唑醇都是杀菌剂,有啥不同?搞懂之后非常有用!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966804.html
上一篇: 戊唑醇的作用和效果你了解吗?戊唑 |
下一篇: 戊唑醇、己唑醇、苯醚甲环唑,三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