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出时间:2015年8月19日
导语:鸡腿菇又名毛头鬼伞,是鸡腿蘑的俗称,因为它形如鸡腿,肉质肉味都类似鸡丝而得名,是近年来人工开发的具有商业潜力的珍稀菌品,被称作是“菌中新秀”。鸡腿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口感极好,经常食用有助于增进食欲、消化、增强人体免疫力,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鸡腿菇作为一种近年来广受关注的菌种,有着良好的种植前景,那么鸡腿菇的种植过程中都有哪些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呢?今天的《致富早班车》就给大家来做一个详细介绍。
1.主持人:听众朋友们,农民朋友们大家好,鸡腿菇是一种近几年才新开发出来的食用菌种,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商业价值,但是由于是刚兴起的品种,很多农民朋友想种植却没有配套技术,为了帮助我们农民朋友解决掉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请到了我国食用菌协会副主任徐泽群老师来给大家在鸡腿菇的栽培技术方面做一些指导,徐老师,您给听众朋友们打个招呼吧。
专家:听众朋友们好,农民朋友们好。
2.主持人:徐老师,今天我们的主题是鸡腿菇的种植技术,那您先给我们说说在种植鸡腿菇之前,我们要对这个场地做什么样的准备呢?
专家:鸡腿菇可以在室内利用空闲房或蘑菇房,也可在室外塑料大棚、半地下棚栽培,或在果园、菜地、休闲田中整畦搭棚进行栽培。由于塑料大棚增温、保温、保湿效果好,加上菇棚较高,可充分利用空间,能取得较高经济效益,为目前较理想的栽培场所。但不论何种设施条件,必需选地势高、平坦、排水良好、近水源、周围环境清洁的地方。另外,鸡腿菇保鲜期短,出菇场所离市场及加工厂近些为好。
3.主持人:那在布置好了种植场地之后,我们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对于种植鸡腿菇来说比较好呢?
专家:一般可以采用春、秋两季栽培。各地根据气候条件,使子实体生长处于适宜温度范围14~22℃之内,用来决定当地适宜栽培日期。如果温度不适合出菇要求,可以采取待气温适合时再覆土出菇。也可以采取适当的升温或降温措施,山东秋季8月下旬播种,9月覆土,10~12月份出菇;春季2月份播种,3~5月份出菇,或者在年前11月份开始制种。由于塑料大棚具有良好的增温、保温性能,春栽可提前10~15天播种,而秋栽要推迟10~15天播种
4.主持人:徐老师,据我了解,农民朋友们在种植鸡腿菇之前都会对鸡腿菇的栽培料做一些处理,那为什么要进行这个处理呢?常见的处理方法都有哪些?
专家:这是因为栽培鸡腿菇原料多为稻草、麦秸等作物秸秆,原料外表蜡质厚,表皮细胞组织中含有大量的硅酸,制约着鸡腿菇菌丝体对原料中养分的分解和吸收利用。因此,在栽培前进行必要预处理,使茎秆软化,利于菌丝体的定植和对养分吸收利用,提高栽培成功率。预处理还可以减小栽培料中的杂菌数量。
常见的处理方法有六种,分别是曝晒法、碾压法、生石灰水浸泡法、粉碎法、、沸水浸煮法、堆积发酵法。
5.主持人:徐老师,您刚才也提到了有一种处理方法是要建堆发酵,那这个具体如何将鸡腿菇栽培料建堆发酵的呢?
专家:这个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原料预湿,建堆前,料草必须充分预湿,方法是将草捆放在水中浸泡1~2小时,或者将草捆散开后用水反复泼浇,边浇水边翻草,使草充分吸足水分,然后将草收拢上堆24小时,沥去多余水分。添加的干牛粪、干鸡粪也要预湿。
第二步就是建堆发酵,建堆时,先铺一层厚20厘米的料草,然后铺一层粪,再将尿素、饼肥、麦麸、玉米粉等含氮量高的辅料按等份分层均匀撒入料内,其上再铺一层厚20厘米的料草,接着加粪肥和辅料,如此循环堆叠,直至堆成高1.5米,宽2米~2.3米,堆顶龟背形,四周垂直的料堆。料堆不宜过高过宽,否则不仅操作不便,而且透气性差,容易产生粪臭味和厌气发酵,使料生熟不匀。但料堆太矮太窄,则边料多,料不易腐熟,影响质量。水分调节做到下层不浇水,中层少浇水,上层多浇水,以堆建好后四周有少量水溢出为宜。
最后一定要注意翻堆,一共需翻堆4次,一般第一次翻堆距堆料期约6天进行,以后间隔5天、4天、4天各翻堆一次,总发酵期18天~20天。
片花:鸡腿菇的营养价值:鸡腿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口感极好,经常食用有助于增进食欲、消化、增强人体免疫力,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鸡腿蘑还是一种药用蕈菌,味甘性平,有益脾胃、清心安神、治痔等功效,经常食用有助消化、增进食欲和治疗痔疮的作用。据《中国药用真菌图鉴》等书记载,鸡腿蘑的热水提取物对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抑制率分别为100%和90%。70年代西方国家已开始人工栽培,中国于80年代人工栽培成功。由于鸡腿菇袋生长周期短,生物转化率较高,易于栽培,特别适合中国农村种植。近年来种植规模迅猛扩大,已成为伞菌目中国大宗栽培的食用菌之一。
6.主持人:欢迎回来,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是“鸡腿菇的栽培技术”,为我们作介绍的专家是我国食用菌协会副主任徐泽群老师,徐老师刚才针对鸡腿菇栽培之前的准备工作和栽培料的制作给了我们很多有效建议,接下来我们继续听徐老师介绍。
徐老师,听您在上面的介绍,在制作栽培料的时候,翻堆的步骤好像比较重要,那您能给我们简单说说鸡腿菇发酵料的翻堆方法吗?
专家:好的,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将表层和四周的料翻到料堆中间去,将原堆在中间的料翻到外围,这样上下内外相互交换位置,抖松调换。第一次翻堆到第三次翻堆,堆的宽度各收缩15厘米,最后一次翻堆时料堆宽度再恢复到2米。翻堆时的水分调节遵循“一湿、二调、三看”的原则,即第一次翻堆时水分要加足,并分层加入过磷酸钙、石膏粉或碳酸钙;第二次翻堆时适当调整水分,分层加入石灰粉,增加料内的矿物质元素和调节酸碱度;第三次以后要看料的干湿状态决定是否加水,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为宜。从第二次翻堆起应分层喷洒杀虫、杀菌药剂,彻底杀灭料中的病虫害。
7.主持人:徐老师,听上面的介绍,这个翻堆一共要进行四次,那鸡腿菇为什么要进行这么多次的翻堆呢?
专家:这主要是有三个原因,第一是要使培养料能腐熟均匀一致。第二是因为在发酵过程中,如果不加以翻堆调整,原料就会生熟不匀。最后一点是发酵期堆内料温的高低,主要是各种有益微生物繁殖活动的结果,翻堆能够使氧气和水分得到补充,使微生物繁殖量越大,活动旺盛,料温升高;。
8.主持人:徐老师,说了这么多关于栽培料发酵的方法,那这个鸡腿菇优质发酵料的质量标准究竟是什么呢?
专家:优质发酵料的颜色为咖啡色或茶褐色;料松软有弹性,腐熟适中,草茎轻拉即断;粪、草混合均匀一致,无氨味、酸臭等异味,而是有一种菇的清香味;无杂菌、虫害,无大的生粪块;料内产生有大量的白色高温放线菌;料的含水量确保为62%~65%,pH值 6.5~7。
9.主持人:徐老师,弄好了培养料之后我们就要正式开始进行鸡腿菇的栽培了,您能给我们说说它的主要栽培方法和生产流程吗?
专家:主要的栽培方法有三种,我接下来一一给大家做个介绍。
第一种是发酵料畦式栽培,这种方法是将堆制发酵好培养料搬入阳畦或塑料大棚等菇棚内,在畦床上进行铺料、播种、发菌、出菇等步骤。这个方法的特点就是简单、省工、成本低。具体的生产流程是:原料预处理→培养料配制→堆制发酵→畦床铺料接种→菌丝培养→覆土出菇管理→采收。
第二种方法是发酵料袋式栽培,就是将堆制发酵好培养料装入塑料袋后不需灭菌,直接接入鸡腿菇菌种。具体的生产流程是:原料预处理→培养料配制→堆制发酵→装袋接种→菌丝培养→菌袋搬入出菇场所→菌袋脱袋排放→覆土→出菇管理→采收。
最后一种方法是熟料袋式栽培,将配制好的培养料装入高压聚两烯或低压聚乙烯塑料筒袋内,用高压或常压蒸气灭菌。以无菌操作在料袋两端接入鸡腿菇栽培菌种。这种方法发菌成功率高,病虫害轻,产量高,适于工厂化大规模生产。缺点是投资大,耗能源。具体的生产流程是:原料预处理→培养料配制→加入部分发酵料→装袋→灭菌→接种→菌丝培养→菌袋搬入出菇场所、脱袋排放→覆土→出菇管理→采收。
10.主持人:徐老师,除了您上面说的这几种之外,我听说鸡腿菇还有一种栽培方法是波浪式栽培模式,这种栽培模式是什么样子的呢?它又有什么样的优点呢?
专家:波浪式栽培模式是发酵料畦式栽培的一种改良模式,即在铺料播种时,将床面的培养料设置成一种起伏不平的波峰和波谷,形似水面波浪。
主要优点:一是设置波峰和波谷增加了床面出菇的表面积,与平面栽培床面相比,出菇面积增加30%以上。二是对床面和料内的小气候环境能进行有效地调控。通气供氧,排除料内有害气体,调控料温等方面均优于平面栽培法。三是在不增加任何投资的前提下,栽培的单位面积产量可提高30%~40%,原材料的生物转化率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增长。
11.主持人:徐老师,听您上面的介绍,这个经过改良之后波浪式栽培真的是有着不少的优点,那具体要如何进行鸡腿菇的波浪式栽培呢?
专家:畦面宽度设计为120厘米。采用分层播种,即二层料二层种,提高发菌速度。在铺料播种时,呈纵向在畦面上按等距离铺成各30厘米宽的三条料,料厚10厘米,中间留出两条各15厘米宽的空隙暂不铺料。料面稍整平后,播上用种量三分之一的菌种,然后在料面铺一层15厘米厚的料,同时将预留空隙处铺3厘米厚料,随即将料面整理成半圆形,使其形成波峰和波谷,波峰高22厘米,波谷底宽15厘米。最后将剩余的三分之二菌种均匀地播满料面,用木板轻轻拍平,盖上薄膜、草帘,保温保湿,发菌管理。经15~20天,料内菌丝长入料内一半或三分之二时,及时覆盖经人工改良后的覆土。波峰、波谷的覆土厚度达5厘米,覆土后15~18天,在波峰和波谷各处可大量出菇。
12.主持人:听您之前说,鸡腿菇发酵料袋式栽培菌袋有一个步奏是要进行埋土、覆土,这都有哪些方法?
专家:埋土、覆土的具体的方法有三个;第一个是菌袋直接埋土法。将发好菌的菌袋脱去薄膜,横排于畦床上,也可以竖着排列于畦中,菌棒间距2~5厘米,根据菌袋大小调节菌棒间距,其间隙用消毒处理过的壤土填满,菌棒上覆3厘米厚的经消毒处理过的粗细混合壤土。
第二个是菌袋压块覆土法。具体操作是将发好的菌袋脱去薄膜,在畦床中压成菌块。菌块厚12~15厘米,整平压实后,畦床先覆地膜或薄膜保温保湿,促使菌丝早愈合,一般3天后再覆土。
最后是菌袋直接覆土栽培法,将发好的菌袋一端离料面向上3厘米处剪去,用钉子在高于料面塑料袋上扎几个孔,以防料面积水,然后覆直径0.8~1.2厘米的粗土厚2.5厘米,用水喷湿,搬放在菇棚畦床、地面或床架上,袋口覆盖薄膜,使室温或棚温保持在20~25℃,待菌丝布满料面60%以上时,去掉塑料薄膜,覆细土0.5厘米,并增加通风量和空气湿度。
片花:鸡腿菇的家常烹饪做法:现将肉片洗净用料酒和淀粉腌制,然后将鸡腿菇和胡萝卜切成菱形片,再将提前泡发的木耳手撕成小朵,切一定量的葱花蒜瓣备用,鸡腿菇切片后用热水淖一下盛出备用,向锅中倒油,油稍微热时倒进葱花蒜瓣煸炒香,下肉片,炒至变色后加入胡萝卜片,炒至胡萝卜变软,这时倒入鸡腿菇,然后加鲍鱼汁、耗油调味,再倒入木耳,用盐调味,出锅前水淀粉勾芡.
13.主持人:欢迎回来,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是“鸡腿菇的栽培技术”,为我们作介绍的专家是我国食用菌协会副主任徐泽群老师,徐老师刚才详细的给我们介绍了鸡腿菇栽培之前的准备工作、栽培料的制作和鸡腿菇的栽培方法,接下来我们继续听徐老师介绍。
徐老师,我们知道,在食用菌的栽培期间,发菌前期的温度控制十分重要,那就针对于鸡腿菇来说,发菌前期管理时的控温措施主要有哪些呢?
专家:鸡腿菇发菌前期的温度控制主要措施有三个。第一,勤检查料温,将膜内料温控制在24~28℃,最高不能超过30℃。
第二,在料温偏高时,可以加厚棚膜上草被或者在草被上淋水降温;也可以将菌床中间薄膜适当升高15~20厘米,揭开两头薄膜通风散热,加速膜内空气流通。波浪式栽培的可直接揭开两头薄膜散热降温。
第三,在低温寒潮天气,要将薄膜盖严,疏散膜面覆盖物,增加光照度,提高料温。
14.主持人:徐老师,除了温度控制,食用菌栽培期间的病害的防控也是十分重要,您能简单给说说鸡腿菇栽培中病害的主要防治措施吗?
专家:要防治病害的话,主要要做到这么四点:
第一,搞好栽培环境的净化消毒,彻底清除菇棚(房)存在的病源和虫源。
第二,栽培料高温堆积发酵3~5天,利用高温杀死病菌、虫卵。
第三,要进行覆土消毒。
最后,要抓好菇棚(房)的科学管理,防止出现高温高湿及通气不良现象。病害发生后,及时清除病菇、死菇,并用药物防治,以防扩大蔓延。适时采收和做好菌床的清理工作。
15.主持人:好的,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要告一段落了,再次感谢徐老师的精彩介绍。
相关知识
鸡腿菇子实体菌柄和菌盖营养成分的分析
香菇、鸡腿菇、茶薪菇采收加工方法
教你区分鸡腿菇与杏鲍菇两者外形很像却大有不同
食用菌栽培技术教程视频
嘉兴菌菇报价 来电咨询「上海永大菌业供应」
无公害生产技术论文
天麻种植时间 种植方法 繁殖方法(10)篇
花卉盆景的栽培技术 盆栽茉莉花花卉盆景栽培技术
油菜花的栽培技术
玫瑰花的栽培技术
网址: 鸡腿菇的栽培技术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981297.html
上一篇: 关于鸡腿菇,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 |
下一篇: 鸡腿菇高产种植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