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三章第三章 植物的生活与环境植物的生活与环境 植物生态类群的分植物生态类群的分 化化 2 一、环境及其类型一、环境及其类型 第一节第一节 植物生活环境概述植物生活环境概述 生物环境生物环境(bio-environment): 特定生物或生物群体(植物/动物/人类)以外的空间, 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 物的总和。 3 宇宙环境宇宙环境(space environment): 指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指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 地球环境地球环境(global environment): 指大气圈中的对流层、水圈、土壤圈、岩石圈及生物圈,又称全指大气圈中的对流层、水圈、土
2、壤圈、岩石圈及生物圈,又称全 球环境,或地理环境球环境,或地理环境(geoenvironment). 区域环境区域环境(regional environment): 指占有某一特定地域空间的自然环境,由地表不同地区的指占有某一特定地域空间的自然环境,由地表不同地区的5个自然个自然 圈层相互配合形成的。圈层相互配合形成的。 小环境小环境(micro-environment): 对植物生长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栖息地生境)。对植物生长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栖息地生境)。 内环境内环境(inner environment): 指生物体内组织或者细胞间的环境。指生物体内组织或者细胞间的环境。 4 二、
3、生态因子作用分析二、生态因子作用分析 (一)生态因子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的概念 1、生态因子:、生态因子: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分布有直接和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分布有直接和 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所有的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所有的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 2、生态因子的基本类型、生态因子的基本类型 非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 生物因子生物因子 气候因子 土壤因子 地形因子 植物因子 动物因子 人类因子 3、生境、生境(habitat): 具体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具体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
4、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5 主导因子作用:主导因子作用:光、温、水、营养光、温、水、营养是影响是影响植物生命活动最基本的因子。植物生命活动最基本的因子。 主导因子异常,植物生存即受到抑制或威胁(环境胁迫主导因子异常,植物生存即受到抑制或威胁(环境胁迫stress ) 直接间接作用:直接间接作用:任意生态因子直接和间接影响植物生长任意生态因子直接和间接影响植物生长 阶段性作用:阶段性作用:不同生理阶段的生态因子需求不同不同生理阶段的生态因子需求不同 不可替代作用:不可替代作用:生态因子具有独立影响而不可替代,量可以得到一定 程度的补偿和调剂 (二)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综合作用:综合作用:生态因
5、子同时作用与植物生长;一因子变化导致其他因生态因子同时作用与植物生长;一因子变化导致其他因 子变化子变化 6 (三)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 1、 限制因子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s): 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 繁殖的关键性因子称为限制因子。 2 、 Liebig 最小因子法则最小因子法则(Law of minimum):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在最小量状况的生态因子。 Odum对该法则的补充:(1)只适应于稳定状态;(2)需要考虑生态因 子间的相互影响。 3、 Shelford耐受限定律耐受限定律 (Law of tolerance): 任何一
6、个生态因子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足或者过多,都会使该生物衰 退 或不能生存。因子耐受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耐性范围越宽,越不易成为 限制因子。 7 限制因子作用示意图限制因子作用示意图 8 三、植物的生态适应三、植物的生态适应 (一)适应(adaptation) 一种植物在某类生境中能够正常生活繁衍后代的现象称为适应。 1 1、广义适应、广义适应 任何有助于植物生存、繁殖的特征(形态、生理、发育、行为等)。 n环境影响导致的基因不变而表现型变化的环境影响导致的基因不变而表现型变化的表型可塑性表型可塑性现象现象 n环境因子异常并抑制生命活动或威胁生存的环境环境因子异常并抑制生命活动或威胁生存的环境胁迫胁迫
7、现象现象 n生态因子破坏了部分或全部个体生态因子破坏了部分或全部个体/ /种群种群/ /群落正常生命过程的群落正常生命过程的干扰干扰现象现象 n受干扰的生物及其群落回到健康状态的受干扰的生物及其群落回到健康状态的恢复恢复现象现象 2、狭义适应、狭义适应 有助于植物生存、繁殖的任何可遗传特征。 9 (二)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 1 1、生态幅概念、生态幅概念 每个物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称为生态幅。每个物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称为生态幅。 该范围内植物具有生命价值,又称生态价(该范围内植物具有生命价值,又称生态价(ecological valance)。)
8、。 生态幅亦指植物耐受幅生态幅亦指植物耐受幅(tolerance),即死亡的上下限之间的耐性范围。,即死亡的上下限之间的耐性范围。 10 生态幅与耐受限图解生态幅与耐受限图解 限制区限制区 适宜范围 死亡 死亡 降低生命活动 降低生命活动 耐受性下限耐受性上限 最适点 最适区 适宜区 限制区限制区 生态幅 适宜区 11 n 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幅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幅 n 同种植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生态幅有别;某些生态因子的适应范同种植物对不同生态因子的生态幅有别;某些生态因子的适应范 围围( (即耐性范围即耐性范围) )可以重叠可以重叠 n 生态因子组合不同,耐性范围不同生态因子组合不同,
9、耐性范围不同 n 不同生长阶段,同一生态因子的生态幅不同不同生长阶段,同一生态因子的生态幅不同 n 不同环境下的同种植物,同一生态因子的生态幅不同不同环境下的同种植物,同一生态因子的生态幅不同 生态幅基本特征生态幅基本特征 12温度与湿度对植物生态幅的综合影响温度与湿度对植物生态幅的综合影响 T:30-35 F:85-95 T:27.5-30; 32.5-35 F:82.5-85; 95-97.5 T:25-27.5 ; 35 F:80-82.5%; 97.5% 13 2、植物的适应类群、植物的适应类群 植物对某项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较窄的种。热窄温植物、中温植植物对某项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较窄的
10、种。热窄温植物、中温植 物、冷窄温植物等。物、冷窄温植物等。 窄生态幅种的适应范围较窄,但对某种极端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强。窄生态幅种的适应范围较窄,但对某种极端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强。 n 广生态幅种广生态幅种 n 窄生态幅种窄生态幅种 植物对某项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较宽的种。广温性植物、广湿性植物对某项生态因子的耐性范围较宽的种。广温性植物、广湿性 植物、广水性植物、广盐性植物等。植物、广水性植物、广盐性植物等。 广生态幅种的适应范围较宽,但对极端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弱。广生态幅种的适应范围较宽,但对极端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弱。 14 3、生态幅与分布区、生态幅与分布区 生态幅决定植物的生态幅决定植物的生理
11、分布区生理最适分布区生理分布区生理最适分布区,与植物的,与植物的实际分实际分 布区最适实际分布区布区最适实际分布区不一致。不一致。 生态幅与植物生理分布生态幅与植物生理分布 15 生理最适与生态最适生理最适与生态最适 16 (三)植物内稳态 植物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控制小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并植物长期进化过程中,通过控制小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并 使其保持相对稳定,以减少植物对外界环境依赖性的机制。使其保持相对稳定,以减少植物对外界环境依赖性的机制。 (四)植物耐性限度的调整 1 1、驯化、驯化 2、休眠、休眠 3、周期性调整、周期性调整 (五)植物的需求性 植物完成生活史所需要的物质、能量
12、等有利条件统称为植物的需植物完成生活史所需要的物质、能量等有利条件统称为植物的需 求性。保证植物需求性可以扩展植物耐性范围。求性。保证植物需求性可以扩展植物耐性范围。 17 (六)生态类群与生态型 生态类群:生态类群:相似环境条件下,由对某一生态因子需求性和耐受相似环境条件下,由对某一生态因子需求性和耐受 力相似,并具一致适应性特征(如生理、形态、结构以及物候等)力相似,并具一致适应性特征(如生理、形态、结构以及物候等) 的多种不同植物组成的类群。的多种不同植物组成的类群。 生态型生态型(ecotype): 同种植物在分布区内不同生境的局部条件中,同种植物在分布区内不同生境的局部条件中, 发生
13、基因分化,而出现生理、形态、适应特征各有差异的种群,发生基因分化,而出现生理、形态、适应特征各有差异的种群, 称为生态型。称为生态型。 18 第二节第二节 光照与植物适应光照与植物适应 一、光合固碳途径与植物适应类群一、光合固碳途径与植物适应类群 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裂解水分子, 同化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质并释 放氧气的过程。 (一)光合作用 光合过程光合过程 19 天线色素天线色素 吸收光能吸收光能 光能传递光能传递 少量叶绿素少量叶绿素a 激发,失去激发,失去e 叶绿素叶绿素a 阳光阳光 NADP H+ NADPH 电子传递电子传递 电子流电子流 H2O e H O2 ADPATP;光能;
14、光能化学能化学能 光反应光反应 20 NADPH NADP C3 (CH2O)n ATP ADPPi 酶酶 (含有稳定(含有稳定 的化学能)的化学能) NADPH作为还原剂,并可以提供能量。作为还原剂,并可以提供能量。 暗反应暗反应 21 C3途径: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CO2固定后的第一个产物是固定后的第一个产物是C3化化 合物合物(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的过程。的过程。 C3植物:能实现上述过程的植物,统称能实现上述过程的植物,统称C3植物。植物。 特征:RuBP酶具有双功能,伴随较强的光呼吸,酶具有双功能,伴随较强的光呼吸,C损失量损失量25 卡尔文循环和固碳过程整体完
15、成于叶肉细胞叶绿体卡尔文循环和固碳过程整体完成于叶肉细胞叶绿体 C5 CO2 2C3 (PGA) 酶RuBP (二)光合作用的固氮途径及植物类群 1、C3途径与途径与C3植物植物 22 C4途径: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CO2固定后的第一产物是固定后的第一产物是C4化合化合 物物(草酰乙酸草酰乙酸)的过程。的过程。 C4植物:能实现上述过程的植物统称能实现上述过程的植物统称C4植物。植物。 特征:CO2利用率高,光呼吸损失利用率高,光呼吸损失2-5 卡尔文循环(进行于维管束鞘细胞)与固碳过程(进行于叶卡尔文循环(进行于维管束鞘细胞)与固碳过程(进行于叶 肉细胞)存在空间分离肉细
16、胞)存在空间分离 C3 CO2 C4 (OAA) PEP羧化酶 2、 C4途径与途径与C4植物植物 23 CAM途径: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CO2固定后的第一个产物是固定后的第一个产物是CAM 化合物化合物(景天酸景天酸)的过程。的过程。 CAM植物:能实现上述过程的植物统称能实现上述过程的植物统称CAM植物。植物。 特征:能实现昼、夜固碳分离能实现昼、夜固碳分离(夜间气孔开放,形成夜间气孔开放,形成OAA;白天气孔关;白天气孔关 闭,闭,OAAC4酸酸丙酮酸丙酮酸CO2卡尔文循环卡尔文循环) CO2吸收、固定与碳水化合物合成均完成于叶肉细胞吸收、固定与碳水化合物合成均完成于
17、叶肉细胞 光呼吸损失小光呼吸损失小 3、CAM途径与途径与CAM植物植物 24 二、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二、光强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一)光强与光合作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10 光强度光强度 气体交换量气体交换量 光补偿点光补偿点 光饱和点光饱和点 净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 真正的光合作用真正的光合作用 光抑制光抑制 黄化黄化 25 n光饱和点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以下:以下: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成光合作用速率与光强成 正比。光合速率停止时光强的最大值称光饱和点。即植物生长所能接正比。光合速率停止时
18、光强的最大值称光饱和点。即植物生长所能接 受的最高光强。受的最高光强。 n光饱和点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以上:以上:光强不再限制光合作用光强不再限制光合作用 的速率,称光抑制。的速率,称光抑制。 n光补偿点光补偿点(light compensation point)以下:以下:植物因受光不足,植物因受光不足, 不能形成叶绿素而呈现黄色,机械组织不发达、茎细软、伸长较快、不能形成叶绿素而呈现黄色,机械组织不发达、茎细软、伸长较快、 叶子不舒展,称黄化现象叶子不舒展,称黄化现象(etiolation phenomenon) 。光合速率等于呼。光合速率等于呼 吸速率
19、时的光强称光补偿点。即碳水化合物合成与消耗平衡时的光强。吸速率时的光强称光补偿点。即碳水化合物合成与消耗平衡时的光强。 是植物生存的最低光强。是植物生存的最低光强。 26 各类植物的净光合作用曲线各类植物的净光合作用曲线 C4植物植物 1高梁高梁 2玉米玉米 C3阳生植物阳生植物 3小麦小麦 4阳生草类阳生草类 5山毛榉山毛榉 C3阴生植物阴生植物 6阴生草类阴生草类 7阴生苔藓阴生苔藓 浮游藻类浮游藻类 27 (二)植物对光强的生态适应 n 阳生植物阳生植物 (heliophyte,喜阳植物heliophyllus) 适应强光环境,耐荫力弱,强光利用率高 C4植物 n 阴地植物阴地植物 (s
20、ciophyte,喜阴植物、适阴植物sciophiles) 适应弱光环境,耐荫力强,弱光利用率高 n 中生植物中生植物 (shade plants) 对光的适应范围较宽 1、适应类群、适应类群 28 2、适应机制、适应机制 阳生植物适应特征: 适应强光及其带来的高温干热条件。适应强光及其带来的高温干热条件。 (1)叶一般小而厚,海绵组织细胞稀少,栅栏组织发达。)叶一般小而厚,海绵组织细胞稀少,栅栏组织发达。 (2)叶被多毛,叶片与入射光夹角较大。)叶被多毛,叶片与入射光夹角较大。 (3)枝叶稀疏,树冠透光,枝下部分较高。)枝叶稀疏,树冠透光,枝下部分较高。 (4)光补偿点、光饱和点高。光补偿点
21、、光饱和点高。 (5)占据群落上层,生长较快,叶随光强作垂直向日运动。)占据群落上层,生长较快,叶随光强作垂直向日运动。 如:蒲公英、杨、柳、桦、松、杉和栓皮栎。如:蒲公英、杨、柳、桦、松、杉和栓皮栎。 29 阴生植物适应特征: 适应弱光及其带来的阴湿条件。适应弱光及其带来的阴湿条件。 (1)叶一般大而薄,枝叶浓密、枝下高较矮。)叶一般大而薄,枝叶浓密、枝下高较矮。 (2)叶绿素含量较多,但叶绿素)叶绿素含量较多,但叶绿素a/b比值较小,有利于利用漫射光。比值较小,有利于利用漫射光。 (3)缺光条件下植物体机械组织不发达。)缺光条件下植物体机械组织不发达。 (4)呼吸损耗较少,光合效率高。)呼
22、吸损耗较少,光合效率高。 (5)光补偿点、光饱和点低。光补偿点、光饱和点低。 (6)多分布于多分布于群落下层,生长较慢,叶随光强作水平向日运动。群落下层,生长较慢,叶随光强作水平向日运动。 如:人参、三七、半夏、细辛、铁杉、观音座莲、山酢浆草、连钱草、如:人参、三七、半夏、细辛、铁杉、观音座莲、山酢浆草、连钱草、 紫果云杉、红豆杉。紫果云杉、红豆杉。 30 (三)光强与水生植物分布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020406080 100 光光 强强/ 水水 深深/m 光强随水深的变化光强随水深的变化 (1)光强随水深的变化导致光合作用随水)光强随水深的变化
23、导致光合作用随水 深增加而减弱。光合作用减弱到与呼吸消深增加而减弱。光合作用减弱到与呼吸消 耗平衡时的水深称补偿深度。耗平衡时的水深称补偿深度。 (2)光强与光合作用均受水体透明度的显)光强与光合作用均受水体透明度的显 著影响著影响 (3)水生植物在水中呈垂直分布特征。绿)水生植物在水中呈垂直分布特征。绿 藻藻褐藻褐藻红藻。红藻。 31 n 红、橙光主要被叶绿素吸收,利于叶绿素合成,促进糖的合成;红、橙光主要被叶绿素吸收,利于叶绿素合成,促进糖的合成; n 蓝紫光也能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吸收,促进蛋白质合成;蓝紫光也能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吸收,促进蛋白质合成; n 绿光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被称
24、为生理无效辐射。绿光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被称为生理无效辐射。 1、可见光与植物适应、可见光与植物适应 可见光波段:可见光波段:0.380.76m,占太阳辐射能的,占太阳辐射能的3849 意义:诱导植物的形态建成、向光性、色素形成、种子萌发、诱导植物的形态建成、向光性、色素形成、种子萌发、 开花结果等。开花结果等。 生理有效辐射:生理有效辐射:可见光大部分波段(可见光大部分波段(0.40.7m)的光能被植)的光能被植 物光合作用利用,称为生理有效辐射或光合有效辐射。物光合作用利用,称为生理有效辐射或光合有效辐射。 三、三、 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光质的生态作用与生物的适应 32 2、紫外光与
25、植物适应、紫外光与植物适应 紫外光波段:紫外光波段:0.76m,为漫射长波光,为漫射长波光 对植物的影响:利于种子或孢子萌发,提高植物体温,促进枝对植物的影响:利于种子或孢子萌发,提高植物体温,促进枝 叶徒长。叶徒长。 植物适应特征:枝叶繁茂、茎节伸长、推迟花期。植物适应特征:枝叶繁茂、茎节伸长、推迟花期。 3、红外光与植物适应、红外光与植物适应 33 四、光照长短与植物光周期四、光照长短与植物光周期 光照长短:光照长短:是指太阳的可照时数。是指太阳的可照时数。 光周期:光周期:植物营养生长和繁殖过程受光照长短变化制约的现象。植物营养生长和繁殖过程受光照长短变化制约的现象。 即受光照和黑夜时间
26、长短变化影响,植物有规律依次出现各种生即受光照和黑夜时间长短变化影响,植物有规律依次出现各种生 理活动的现象。理活动的现象。 季节变化季节变化季节节律;季节节律; 昼夜变化昼夜变化昼夜节律;昼夜节律; 影响植物生长期影响植物生长期 34 长日照植物长日照植物:只有当日照长度超过植物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植:只有当日照长度超过植物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植 物物(开花时日照时数开花时日照时数14h的植物的植物)。 特征:在短暗期或连续照明条件下能够促进开花。特征:在短暗期或连续照明条件下能够促进开花。 光照时间愈长,开花愈早。光照时间愈长,开花愈早。 延长日照时间可以提前开花。延长日照时间可以提前开花
27、。 多起源于北方多起源于北方(凤仙花、除虫菊、冬小麦、油菜、甜菜、蚕豆、萝凤仙花、除虫菊、冬小麦、油菜、甜菜、蚕豆、萝 卡、菠菜、胡萝卜等卡、菠菜、胡萝卜等)。 (一)光周期与植物繁殖适应 35 短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只有当日照长度短于其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只有当日照长度短于其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的植物 (开开 花时日照时数花时日照时数8-12h,且需要连续且需要连续14h以上的黑暗才能开花以上的黑暗才能开花) 。 n 特征:在一定范围内,暗期越长,开花越早。特征:在一定范围内,暗期越长,开花越早。 暗期被中断,植物不能开花。暗期被中断,植物不能开花。 缩短日照时间可以提前开花。缩短日照时间可
28、以提前开花。 n 多起源于南方多起源于南方(牵牛、苍耳、水稻、玉米、麻、烟草、大豆、粟、芝牵牛、苍耳、水稻、玉米、麻、烟草、大豆、粟、芝 麻等麻等)。 36 中日性植物:中日性植物:花芽形成需要中等日照时间的植物花芽形成需要中等日照时间的植物(开花时日照时数开花时日照时数12 14h) 。 n 特征:日照时间过长或过短特征:日照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不能形成花芽。都不能形成花芽。 夜间用强光的探照灯来间断甘蔗的暗期,打断它苛刻的夜间用强光的探照灯来间断甘蔗的暗期,打断它苛刻的12.5h的的 日照规律,达到抑制甘蔗开花的目的。日照规律,达到抑制甘蔗开花的目的。 中间性植物:中间性植物:开花时对日照时
29、数不敏感的植物。开花时对日照时数不敏感的植物。 n 特征:在长短不同的任何日照条件下都能开花的植物。特征:在长短不同的任何日照条件下都能开花的植物。 如黄瓜、番茄、蒲公英等。如黄瓜、番茄、蒲公英等。 37 (二)光周期与植物营养生长适应 n 种子萌发:日照增长,红光量增加,种子才能发芽种子萌发:日照增长,红光量增加,种子才能发芽 n 生长:春季日照增长,植物进入生长状态生长:春季日照增长,植物进入生长状态 n 落叶或休眠:秋季日照缩短,植物落叶,进入休眠状态落叶或休眠:秋季日照缩短,植物落叶,进入休眠状态 n 光周期生态型分化:不同分布区植物光周期反应的差异光周期生态型分化:不同分布区植物光周
30、期反应的差异 南部与北部南部与北部 阴坡与阳坡阴坡与阳坡 坡地与谷地坡地与谷地 低海拔与高海拔低海拔与高海拔 日照增长,植物活性增强;日照缩短,植物活性减弱日照增长,植物活性增强;日照缩短,植物活性减弱 38 一、温度与植物分布一、温度与植物分布 在全球范围内的区域分布(水平分布)在全球范围内的区域分布(水平分布) 热带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 温带夏绿阔叶林、寒温性针叶林及草原 寒带苔原 在山区垂直分布在山区垂直分布 山地常绿阔叶林 山地常绿、夏绿阔叶混林 山地夏绿阔叶林 山地针阔叶混交林 亚高山针叶林 高山矮林带 亚高山草甸 高山灌丛带 高山草甸 山地苔原 第三节第三节 温度与植
31、物适应温度与植物适应 39 二、温度与植物生命活动二、温度与植物生命活动 1、温度与水分代谢、温度与水分代谢 极端温度可以引起植物生理性干旱极端温度可以引起植物生理性干旱 温度影响蒸腾温度影响蒸腾 温度影响叶面气孔开闭状态温度影响叶面气孔开闭状态 (一)温度对植物生理过程的影响 植物生理过程:植物生长过程中所包含的物质吸收、有机物合成运输、植物生理过程:植物生长过程中所包含的物质吸收、有机物合成运输、 呼吸作用等综合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及速率,统称为植物生理过程。呼吸作用等综合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及速率,统称为植物生理过程。 40 3、温度与植物呼吸作用、温度与植物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需要一定温度范
32、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严重减弱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需要一定温度范围,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严重减弱呼吸作用。 植物呼吸作用的强度与温度呈反比。长期高温会导致呼吸作用减弱植物呼吸作用的强度与温度呈反比。长期高温会导致呼吸作用减弱,甚甚 至停滞。至停滞。 不同地理起源植物呼吸温度的三基点(最低、最适、最高)差异很大。不同地理起源植物呼吸温度的三基点(最低、最适、最高)差异很大。 2、温度与光合作用、温度与光合作用 温度直接影响光合暗反应速率。温度直接影响光合暗反应速率。 光合作用进行于一定温度范围:光合作用的最低、最适、最高温度光合作用进行于一定温度范围:光合作用的最低、最适、最高温度 分别称为热补偿点
33、、光合最适温度、热饱和点分别称为热补偿点、光合最适温度、热饱和点 41 (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n 种子萌发率随温度上升而升高种子萌发率随温度上升而升高 n 地理源不同的植物,种子萌发温度范围不同。环境温度越高,种子地理源不同的植物,种子萌发温度范围不同。环境温度越高,种子 萌发温度越高萌发温度越高(大麦、小麦大麦、小麦12,玉米、小米玉米、小米810,水稻、棉花水稻、棉花 1214,椰子椰子30) n 植物地上部分随温度升高,生长量增加,地下部分则在温度较高时植物地上部分随温度升高,生长量增加,地下部分则在温度较高时 生长缓慢或停滞生长。随温度升高植物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生长差生长缓慢或
34、停滞生长。随温度升高植物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生长差 异增大。异增大。 n 根比茎更能忍耐极端温度根比茎更能忍耐极端温度 42 积温:积温:大于等于某温度值的天数与每日平均温度的积。大于等于某温度值的天数与每日平均温度的积。 有效积温:有效积温:制约植物生长的下限温度以上的生物学积温。制约植物生长的下限温度以上的生物学积温。 不同植物各发育期有效积温不同;不同植物同一发育期下限温度相不同植物各发育期有效积温不同;不同植物同一发育期下限温度相 似,但有效积温存在较大差异似,但有效积温存在较大差异 同种植物不同发育期具有不同的下限温度时,可以具有不同的有效同种植物不同发育期具有不同的下限温度时,可以
35、具有不同的有效 积温,也可以具有相近的有效积温。积温,也可以具有相近的有效积温。 同种植物不同发育期具有相同的下限温度时,有效积温可以相近,同种植物不同发育期具有相同的下限温度时,有效积温可以相近, 也可以不同。也可以不同。 (三)植物需热量与适应类群 1、积温与有效积温、积温与有效积温 43 2、植物需热生态类群、植物需热生态类群 生态类型分布区热量指标 10积温最冷月均温极端最低温 冰缘植物冰雪带0 低温植物寒带、亚高山、 高山 1600-308000155 44 三、极端温度与植物适应三、极端温度与植物适应 冻害:冻害:0以下的低温,使植物细胞结冰受害的现象。以下的低温,使植物细胞结冰受
36、害的现象。 冷害:冷害:0以上的低温对热带植物造成危害,甚至死亡的现象。以上的低温对热带植物造成危害,甚至死亡的现象。 低温间接影响:低温间接影响:低温低温土壤冻结土壤冻结根系休眠根系休眠 低温低温生理干旱生理干旱 低温低温细胞透性降低细胞透性降低 低温低温伤芽伤芽 低温低温生长季缩减,降低产量生长季缩减,降低产量 (一)低温胁迫与低温适应 1、低温胁迫、低温胁迫 45 2、低温适应、低温适应 n 形态结构:形态结构:植物体矮小,枝叶匍匐状植物体矮小,枝叶匍匐状/ /垫状,叶小垫状,叶小/ /硬硬/ /落叶,落叶, 具油蜡质保护。具油蜡质保护。 n 生理机能:生理机能:冬季增加其他色素吸收更多
37、热量;增加细胞液冬季增加其他色素吸收更多热量;增加细胞液 浓度;增加抗寒性;减弱呼吸;利用代谢热维持花温。浓度;增加抗寒性;减弱呼吸;利用代谢热维持花温。 n 行为适应:行为适应:向热移动(叶片向日运动);冬季向热移动(叶片向日运动);冬季/夜间休眠;夜间休眠; 46 直接伤害:直接伤害:破坏生物膜,导致细胞死亡;蛋白质变性;形成层或破坏生物膜,导致细胞死亡;蛋白质变性;形成层或 树皮局部组织死亡树皮局部组织死亡(皮烧皮烧);根茎灼伤;根茎灼伤; 间接伤害:间接伤害:呼吸速率高于光合速率,植物饥饿死亡呼吸速率高于光合速率,植物饥饿死亡 抑制氮氧化物合成,导致氨积累致毒抑制氮氧化物合成,导致氨积
38、累致毒 蛋白质合成减慢蛋白质合成减慢 (二)高温胁迫与高温适应 1、高温胁迫、高温胁迫 47 2、高温适应、高温适应 n 避热适应:避热适应:植物体呈白色植物体呈白色/银色;叶鳞片状银色;叶鳞片状/革质发亮,叶被或茎革质发亮,叶被或茎 密布绒毛,叶片平行于光线入射角,叶深裂;根茎具厚木栓层以绝密布绒毛,叶片平行于光线入射角,叶深裂;根茎具厚木栓层以绝 热等。热等。 n 耐热适应:耐热适应:植物体体温高于气温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主要植物体体温高于气温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主要 通过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可溶盐、糖浓度,增强细胞原生质抗凝通过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加可溶盐、糖浓度,增强细胞原生质抗凝
39、结能力。减缓代谢速率。结能力。减缓代谢速率。 n 需热适应:需热适应:种子开裂、发芽,需进行高温预处理。种子开裂、发芽,需进行高温预处理。 48 四、温度周期与植物物候节律四、温度周期与植物物候节律 1、温周期、温周期温度的时间变化规律温度的时间变化规律 日温周期:日温周期:植物对昼夜温差的反应。植物对昼夜温差的反应。 昼夜温差影响植物体内物质转移与积累。日温差大,有利于干昼夜温差影响植物体内物质转移与积累。日温差大,有利于干 物质积累物质积累(白天多合成有机物质,夜间弱呼吸损失白天多合成有机物质,夜间弱呼吸损失) 年温周期:年温周期:植物从休眠生长的年周期性变化。植物从休眠生长的年周期性变化
40、。 温温+光光+ 其它其它+植物生长节律植物生长节律物候物候 作物栽培作物栽培(轮种、倒茬、复种轮种、倒茬、复种) 49 2、植物物候节律、植物物候节律 物候:物候:植物生长长期适应稳定的气候季节规律,尤其是随温度变植物生长长期适应稳定的气候季节规律,尤其是随温度变 化规律而呈现相应生长节律的现象。化规律而呈现相应生长节律的现象。 随温度变化依次出现发芽、伸叶、现花蕾、开花、结实、落叶、随温度变化依次出现发芽、伸叶、现花蕾、开花、结实、落叶、 休眠等生长阶段的现象。每一生长阶段的始终构成一个物候期。休眠等生长阶段的现象。每一生长阶段的始终构成一个物候期。 物候规律:物候规律: n 不同物候之间
41、存在关联不同物候之间存在关联 n 长期的物候资料可以反应气候演变趋势长期的物候资料可以反应气候演变趋势 n 同期物候的空间变化可以反应温度的空间分布趋势(同期物候的空间变化可以反应温度的空间分布趋势(“霍普金霍普金 斯斯”物候定律)物候定律) n 物候与温度之间存在稳定相关性物候与温度之间存在稳定相关性, 但温度突变或移植可以打破但温度突变或移植可以打破 物候规律物候规律 50 n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水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 细胞水:细胞质的主要成分。细胞水:细胞质的主要成分。 代谢水:水参与各种代谢过程(光合、呼吸、物质合成、物质运移、代谢水:水参与各种代谢过程(光合、呼吸、物质合成、物质运
42、移、 物质分解)。物质分解)。 n水影响植物生长发育水影响植物生长发育 不同生长期需水量不同不同生长期需水量不同; 水分影响器官和组织间水分分配和生长分配。水分影响器官和组织间水分分配和生长分配。 n水是联系水是联系“土壤土壤-植物植物-大气大气”连续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连续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节第四节 水分与植物适应水分与植物适应 (一)水的生态作用 一、水分对陆生植物的生态作用一、水分对陆生植物的生态作用 51 (二)陆生植物的水分平衡 1 1、植物吸水、植物吸水 细胞吸胀吸水:细胞吸胀吸水:处于凝胶状的原生质(干种子)吸收水分,体积处于凝胶状的原生质(干种子)吸收水分,体积 膨胀。膨胀。
43、细胞渗透吸水:细胞渗透吸水:水分在水势作用下水分在水势作用下, 通过植物细胞质膜和液泡膜通过植物细胞质膜和液泡膜 的渗透而吸水。的渗透而吸水。 根系吸水:根系吸水:根压根压(0.05-0.5MPa)主动吸水和蒸腾拉力被动吸水。植主动吸水和蒸腾拉力被动吸水。植 物根部吸水的有效水分是土壤毛管水。物根部吸水的有效水分是土壤毛管水。 影响植物吸水的因素:影响植物吸水的因素:根部特征(根压、蒸腾拉力)和土壤水分状况根部特征(根压、蒸腾拉力)和土壤水分状况 (含水量、水势、质地、结构、土温、通气状况、土壤溶液浓度)(含水量、水势、质地、结构、土温、通气状况、土壤溶液浓度) 52 蒸腾蒸腾(transpi
44、ration):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表面(主要是叶子)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表面(主要是叶子) 蒸发散溢到体外的现象。蒸发散溢到体外的现象。 2、植物水分散失、植物水分散失 吐水:吐水:造成和夜间造成和夜间,根压大于蒸散发根压大于蒸散发,在叶尖和叶缘液滴外溢现象。在叶尖和叶缘液滴外溢现象。 蒸腾的作用:蒸腾的作用:1)可以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转可以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转; 2)降低植物的体温降低植物的体温; 3)促进营养盐的运转和分布。促进营养盐的运转和分布。 蒸腾方式:角质层蒸腾和气孔蒸腾蒸腾方式:角质层蒸腾和气孔蒸腾 蒸腾效率:植物每消耗蒸腾效率:植物每消耗1kg水所形成的干物质
45、重量水所形成的干物质重量g。蒸腾效率高者。蒸腾效率高者, 需水量较小需水量较小 影响蒸腾的因素:植物根茎保护组织、叶面积、气孔状况(关影响蒸腾的因素:植物根茎保护组织、叶面积、气孔状况(关/闭、闭、 密度、孔径)、气象条件(相对湿度、风速、气温)、土壤状况(供密度、孔径)、气象条件(相对湿度、风速、气温)、土壤状况(供 水、通气)、土壤水、通气)、土壤-植物植物-大气水势差。大气水势差。 53 (一)变水植物 二、陆生植物对水分条件的适应类群二、陆生植物对水分条件的适应类群 植物体内水分随环境干湿变化而变化的植物植物体内水分随环境干湿变化而变化的植物(低等植物和苔藓低等植物和苔藓)。干环。干环
46、 境境休眠;湿环境休眠;湿环境复苏复苏 (二)恒水植物 植物体具有调节和保持水分的能力,体内所需水分或含水量基本恒定植物体具有调节和保持水分的能力,体内所需水分或含水量基本恒定 的植物。只有严重缺水,超出其调节能力时,植物生长发育受到威胁的植物。只有严重缺水,超出其调节能力时,植物生长发育受到威胁 甚至死亡。根据适应性,分旱生植物、中生植物、湿生植物三种生态甚至死亡。根据适应性,分旱生植物、中生植物、湿生植物三种生态 类群。类群。 54 1、旱生植物、旱生植物 小叶/退化为刺/毛密生 叶增厚/肉质/变硬 角质层腊质层发达 气孔下陷 根部发达 储水构造 55 肉质旱生在植物体薄壁组织中储水。肉质
47、化部位因植物不同而不同。 保水性强,光合率低,生长慢,有固定雨季 龙舌龙舌 兰兰 芦荟芦荟 猴面包树猴面包树 瓶树瓶树 56 硬叶旱生角质层发达,叶狭长包卷气孔,根系发达,叶脉密,维持稳定 的蒸腾速率,减少失水。 橄榄橄榄 夹竹桃夹竹桃 57 软叶旱生 旱生结构+软叶旱季落叶,湿季蒸腾强 烈,但光合效率低,蒸腾效率较低。 半常绿灌木,高半常绿灌木,高2-3米,多米,多 分枝,枝条平滑,叶长椭圆分枝,枝条平滑,叶长椭圆 状披针形,叶色浓绿,由状披针形,叶色浓绿,由 35对小叶组成复叶,花鲜对小叶组成复叶,花鲜 黄色,黄色,3-5朵腋生或顶生,朵腋生或顶生, 花期花期7月中下旬至月中下旬至10月。
48、先月。先 期开放的花朵,先长成纤长期开放的花朵,先长成纤长 的豆荚,花实并茂,果实直的豆荚,花实并茂,果实直 挂到次年春季。喜光,对土挂到次年春季。喜光,对土 壤要求不严,较耐寒,暖冬壤要求不严,较耐寒,暖冬 不落叶,生长快。不落叶,生长快。 伞房决明伞房决明 58 微叶/无叶强旱生 叶片强烈缩小(18狭域强度耐盐植物狭域强度耐盐植物 218狭域中度耐盐植物狭域中度耐盐植物 1狭域轻度耐盐植物狭域轻度耐盐植物 ?广域耐盐植物广域耐盐植物 70 71 矿物质38 有机质12 土壤水分 1535 土壤空气1535 植物生长期 水分涨落 孔隙 土壤组成成分(图中数字为容积比,)土壤组成成分(图中数字
49、为容积比,) 营养元素的来源营养元素的来源 *土壤陆生植物土壤陆生植物 水水生植物水水生植物 大气少数植物大气少数植物 一、营养元素与植物吸收一、营养元素与植物吸收 第五节第五节 营养条件与植物适应营养条件与植物适应 72 n 矿质元素矿质元素:以氧化物形式存在于植物燃烧后遗留的灰分中的元素。以氧化物形式存在于植物燃烧后遗留的灰分中的元素。 也称灰分元素。也称灰分元素。 n 矿质营养:矿质营养:植物对植物对N和矿质元素吸收、转化和同化,将矿质元素和矿质元素吸收、转化和同化,将矿质元素 转化为营养,通称矿质营养。转化为营养,通称矿质营养。 n 基本营养:基本营养:植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植物生命活动
50、所必需的C、H、O、N元素。元素。 n 大量元素:大量元素:植物需要量相对较大的元素,植物需要量相对较大的元素,C、O、H、N、K、Ca、 Mg、P、S、Si。含量缺则抑制生长。含量缺则抑制生长。 n 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植物需要量相对较少的元素,植物需要量相对较少的元素,Cl、Fe、Mn、B、Na、 Zn、Cu、Ni、Mo。含量高则产生毒害。含量高则产生毒害。 (一)植物营养元素 73 (二)营养元素的生理生态作用 生理作用:生理作用: (1)矿质元素是植物细胞结构物质的组成成分矿质元素是植物细胞结构物质的组成成分 (2)矿质元素参与酶的活动矿质元素参与酶的活动 (3)平衡离子浓度、稳定胶体
51、、中和电荷平衡离子浓度、稳定胶体、中和电荷 生态作用:生态作用: (1)缺乏营养元素植物生育发生障碍缺乏营养元素植物生育发生障碍 (2)除去某一营养元素,植物表现专一缺乏症除去某一营养元素,植物表现专一缺乏症 (3)对植物的营养生理具有直接效果对植物的营养生理具有直接效果 (4)不可替代性与补偿性不可替代性与补偿性 74 1、大量元素、大量元素 氮(氮(N) NH4+ NH2OH NO2- NO3- N2O N2 Organic nitrogen NO Plants Animal, human 氮素循环氮素循环 光合作用生成的碳水化合物,与氮结合组成各光合作用生成的碳水化合物,与氮结合组成各
52、种生活氨基酸、蛋白质及核酸,植物才能旺盛种生活氨基酸、蛋白质及核酸,植物才能旺盛 生长并进行物质和能量代谢。生长并进行物质和能量代谢。 75 缺氮:缺氮:生长缓慢、矮小、叶黄、低产生长缓慢、矮小、叶黄、低产 过氮:过氮:不利于多糖合成不利于多糖合成 不利于机械组织发展或发展不协调导致倒伏不利于机械组织发展或发展不协调导致倒伏 推迟种子成熟,减产推迟种子成熟,减产 植物氮吸收:植物氮吸收: 空气氮(固氮微生物少)空气氮(固氮微生物少) 离子氮(离子氮(NH4+、NO3-),来源于土壤。由固氮微生物(需氧细菌、),来源于土壤。由固氮微生物(需氧细菌、 厌氧细菌、光合细菌)完成厌氧细菌、光合细菌)完
53、成 76 参与酶和蛋白质组成参与酶和蛋白质组成 参与有机物代谢参与有机物代谢 缺磷:缺磷:代谢失调、生长缓慢、矮小、叶暗绿代谢失调、生长缓慢、矮小、叶暗绿/紫红、花期紫红、花期 果实期推迟、产量及抗性降低。果实期推迟、产量及抗性降低。 磷充足:磷充足:代谢正常,抗性强,成熟早代谢正常,抗性强,成熟早 吸收形式:吸收形式:来源于土壤,以磷酸盐的形式(来源于土壤,以磷酸盐的形式(H2PO3-和和HPO32-) 得以吸收。得以吸收。 磷(磷(P) 77 具有酶促作用,利于呼吸;具有酶促作用,利于呼吸; 促进蛋白质、核酸形成和糖类合成转化促进蛋白质、核酸形成和糖类合成转化 钾分布于植物生命活动最活跃的
54、部位钾分布于植物生命活动最活跃的部位 缺钾:缺钾:茎秆柔软易倒伏;叶黄,缘枯焦,老叶为先;抗性降低茎秆柔软易倒伏;叶黄,缘枯焦,老叶为先;抗性降低 钾充足:钾充足:块茎块根膨大;糖类合成加快,增加纤维素和木质素,块茎块根膨大;糖类合成加快,增加纤维素和木质素, 茎秆坚韧,抗倒伏;茎秆坚韧,抗倒伏; 吸收形式:吸收形式:来源于土壤,氯化钾和硫酸钾(来源于土壤,氯化钾和硫酸钾(K2SO4和和KCl)水解)水解 后的钾离子。后的钾离子。 钾(钾(K K) 78 2、微量元素(、微量元素(Fe、Mn、B) Fe:许多氧化还原酶的组成成分;催化叶绿素合成。许多氧化还原酶的组成成分;催化叶绿素合成。 缺铁
55、造成缺铁造成“黄叶病黄叶病” Mn:参与光合水解;提高呼吸速率;充当硝化还原酶活化剂;参与光合水解;提高呼吸速率;充当硝化还原酶活化剂; 固氮酶的必要组成。固氮酶的必要组成。 缺锰导致叶绿体结构破坏和解体。缺锰导致叶绿体结构破坏和解体。 B:促进糖运输;有利于木质素合成;促进糖运输;有利于木质素合成; 缺硼时,植物花粉发育不良。缺硼时,植物花粉发育不良。 79 (三)植物营养元素吸收的条件 1 1、内部条件、内部条件 植物的选择性吸收植物的选择性吸收 不同植物选择吸收不同元素不同植物选择吸收不同元素 不同植物对盐的阴、阳离子具有不同吸收不同植物对盐的阴、阳离子具有不同吸收 相同土壤中不同植物对
56、同元素具有不同的吸收量相同土壤中不同植物对同元素具有不同的吸收量 (2) 植物吸收的阶段性植物吸收的阶段性 不同生长阶段对某种营养元素的需求量有差异不同生长阶段对某种营养元素的需求量有差异 不同生长阶段需要不同元素不同生长阶段需要不同元素 80 温度与通气状况(土温适当、通气良好,吸收速率高)温度与通气状况(土温适当、通气良好,吸收速率高) (2)土壤溶液状况(植物对离子的吸收随溶液浓度升高加快;同土壤溶液状况(植物对离子的吸收随溶液浓度升高加快;同 种植物在不同土壤溶液中,对同种元素的吸收不同)种植物在不同土壤溶液中,对同种元素的吸收不同) (3)土壤酸碱度状况土壤酸碱度状况 n不同酸碱度的
57、土壤,元素的溶解沉淀状态不同;不同酸碱度的土壤,元素的溶解沉淀状态不同; n植物耐酸碱能力有别植物耐酸碱能力有别 2、外部条件、外部条件 81 贫养植物贫养植物(灰分含量(灰分含量10%,小麦、榆、槭),小麦、榆、槭) 喜硝植物喜硝植物(有机垃圾(有机垃圾/粪便堆积地粪便堆积地/火烧迹地。律草、荨火烧迹地。律草、荨 麻、藜、烟草麻、藜、烟草) 嫌硝植物嫌硝植物(植物对缺氮反应不敏感,羽扇豆)(植物对缺氮反应不敏感,羽扇豆) 极端钙植物极端钙植物(生长生境富含碳酸钙)(生长生境富含碳酸钙) 喜钙植物喜钙植物(生长于含钙较高的土壤,落叶松、苜蓿(生长于含钙较高的土壤,落叶松、苜蓿) 嫌钙植物嫌钙植
58、物(含钙较高植物即受危害,泥炭藓)(含钙较高植物即受危害,泥炭藓) (一)对土壤营养条件的适应 养分含量养分含量 硝态氨含量硝态氨含量 钙含量钙含量 二、植物对矿质营养条件的适应类群二、植物对矿质营养条件的适应类群 82 (二)极端营养条件与植物适应 土壤特性土壤特性 土壤中含有大量铝、锰、铁;土壤中含有大量铝、锰、铁; 盐基大量淋失,土壤呈酸性盐基大量淋失,土壤呈酸性 危害:危害:高价态铝、锰、铁离子可使原生质失去代换能力并脱水凝析高价态铝、锰、铁离子可使原生质失去代换能力并脱水凝析 酸土植物:酸土植物:耐耐N贫乏贫乏 耐矿质营养贫乏(贫养植物),灰分含量耐矿质营养贫乏(贫养植物),灰分含量
59、5 发育菌根发育菌根 1、富铝化土与植物适应、富铝化土与植物适应 83 乌饭树乌饭树 铁芒萁铁芒萁 映山红映山红 84 土壤特性:土壤特性:盐土与碱土的统称。盐土主要含氯化钠和硫酸钠;碱土盐土与碱土的统称。盐土主要含氯化钠和硫酸钠;碱土 含大量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钾。含大量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钾。 危害:危害: 可溶盐含量达可溶盐含量达0.1-0.5%时,引起生理性干旱时,引起生理性干旱 吸收过多易溶盐破坏生物膜吸收过多易溶盐破坏生物膜 盐分过多导致生理紊乱(关闭气孔盐分过多导致生理紊乱(关闭气孔/蛋白质水解蛋白质水解/氨积累氨积累/酶系统破坏酶系统破坏/ 合成抑制合成抑制/营养吸收受阻等
60、)营养吸收受阻等) 碳酸钠、碳酸氢钠可直接腐蚀植物根系碳酸钠、碳酸氢钠可直接腐蚀植物根系 适应类群:适应类群:甜土植物(耐盐范围甜土植物(耐盐范围0.20.8) 盐碱植物(盐生植物,耐盐范围盐碱植物(盐生植物,耐盐范围1.52.0) 2、盐碱土与植物适应、盐碱土与植物适应 85 紫穗槐紫穗槐 苦楝苦楝 甜土植物甜土植物 86 聚盐植物聚盐植物( (真盐生植物真盐生植物) ):吸收并储存盐分:吸收并储存盐分 盐节木盐节木碱蓬碱蓬 87 泌盐植物:吸收盐分但不储存泌盐植物:吸收盐分但不储存 黄花补血草黄花补血草 滨藜滨藜 大米草、红树林大米草、红树林 88 避盐植物:几乎不吸收盐类避盐植物:几乎不
相关知识
与植物一起生活
植物与环境 植物与环境 3.1花.ppt
影响植物成花诱导的最敏感的环境因素是()
科学家实现十字花科植物多年生与一年生生活习性的自由转换
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环境.请分析下列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回答问题.(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个诗句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环境影响生物环境影响生物.(2)在沙漠地区植物造林可以防风固沙.这个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下列关于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A.影响植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非生物因素B.植物对于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C.植物开花结果时.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D.可采取人工延长光照时间的方法.让菊花提前开花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沉水植物与环境关系评述
下列关于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A.“大树下面好乘凉 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B.影响植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非生物因素C.植物开花结果时.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是光照对生物的影响 题目和参考答案——青夏教育精英家教网——
环境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梅花在京城早绽芳华——看植物与环境的互适性变化
网址: 植物的生活与环境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9822.html
上一篇: 外来植物在宁夏 |
下一篇: 松山兰科精灵成长笔记,“植物界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