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喀斯特峡谷花椒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初步研究及建议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7年04期
收藏 | 投稿 |
论文排版
贵州喀斯特峡谷花椒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初步研究及建议
王钰 杨少杰 开通知网号
【摘要】:本文研究了贵州喀斯特花江峡谷水土保持经济植物花椒纯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探讨了单一种植花椒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分析表明:随花椒年龄的增加,特别是花椒种植到盛产期后,土壤存在一定的退化。并针对这一情况,提出相应建议以维护花椒林地的可持续发展。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个人查重>>智能排版>>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钰;杨少杰;贵州喀斯特峡谷花椒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初步研究及建议[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7年04期 2 但文红喀斯特峡谷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以贵州省花江峡谷为例[J];中国岩溶;1999年03期 3 杨明德,梁虹喀斯特峡谷景观资源的旅游评价[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4 肖鸿林,邹成杰喀斯特峡谷成因及数学模型研究——以猫跳河、六冲河为例[J];中国岩溶;1997年02期 5 张乾柱;刘子琦;罗井升;白雪梅;叶正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喀斯特峡谷形态与分布影响分析——以贵州施秉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预选地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6 彭建,杨明德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水土流失状态分析[J];山地学报;2001年06期 7 肖鸿林水力梯度对喀斯特峡谷形成的影响——以猫跳河、六冲河为例[J];中国岩溶;1996年04期 8 龙俐,熊康宁,王代懿,刘子琦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水土流失及治理效果[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尚昌平;唐春光;杨润渝;吴念鲁;武隆 峡谷喀斯特的典范[J];人与自然;2014年10期 10 高渐飞;熊康宁;覃焕勋;基于极度干旱条件下的喀斯特峡谷区水资源利用方式——以贵州花江峡谷示范区为例[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在柒;乙引;喀斯特适生植物及其喀斯特异质环境的相关诌议[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2 许林;论我国喀斯特溶洞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保护[A];全国第十一届洞穴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3 周晓芳;周永章;贵州喀斯特文化岛屿现象[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4 李先琨;喀斯特峰丛地区植被恢复与复合农林生态系统优化[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忠义;肖化云;朱仁果;郑能建;徐宇;喀斯特适生植物叶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δ~(15)N的初步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C];2015年 6 杨颖瑜;广西喀斯特风景地貌区域开发与研究[A];全国第11届旅游地学年会暨东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7 丁虎;郎赟超;李思亮;李晓东;刘丛强;喀斯特河水CO_2释放研究意义及进展[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C];2015年 8 王德光;胡宝清;覃开贤;复杂性科学在喀斯特土地利用系统研究中的应用[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9 李仲均;我国古籍中记载岩溶(喀斯特)洞穴史略[A];李仲均文集——中国古代地质科学史研究[C];1998年 10 陈永毕;兰安军;喀斯特干热河谷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与技术支撑体系——以贵州省花江示范区为例[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蔡清;喀斯特关键带碳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降雨事件的响应[D];天津大学;2020年 2 刘映良;喀斯特典型山地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张珍珍;喀斯特保护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生态文明建设模式[D];贵州师范大学;2023年 4 史莎娜;桂西北地区喀斯特地域多功能时空变化机制及格局优化[D];湖南师范大学;2021年 5 甘凤玲;喀斯特槽谷区水土流/漏失过程与水动力学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6 苏广实;喀斯特土地利用系统演变机制与优化调控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7 彭晚霞;喀斯特峰丛洼地森林植被分布格局及其维持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8 张喜;黔中山地喀斯特和非喀斯特岩组退化森林结构与功能规律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9 毛凯楠;珠江口外峡谷体系内部构成特征及沉积模式[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10 梁超;琼东南盆地中央峡谷乐东-宝岛段充填结构及储层差异性[D];中国地质大学;202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璟;基于生态单元的不同喀斯特分区石漠化景观评价对比[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2 杨兴艺;城市遗存喀斯特山体野境自然野性评价[D];贵州大学;2022年 3 安宁;基于喀斯特分区景观的时空演变对比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4 张润甲;重庆喀斯特槽谷土地利用模式的探讨[D];西南大学;2009年 5 朱珍珍;喀斯特混农林水土漏失阻控效益监测评价[D];贵州师范大学;2022年 6 曾得峰;喀斯特区域水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军以;贵州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水土资源匹配结构及其利用模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宁;喀斯特世界遗产价值保护与缓冲区旅游产业发展协同与调控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3年 9 韦锋;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庆宏;喀斯特干热河谷柑橘生长发育及部分生理特性[D];贵州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光文;高山乡发现喀斯特峡谷风光[N];铜仁日报;2010年 2 见习记者 王昊昊;中国喀斯特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研究站联盟成立[N];中国科学报;2021年 3 本报记者 彭科峰;“解渴”喀斯特:中科院西南治水加速度[N];中国科学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吴秉泽;喀斯特也能“披绿生金”[N];经济日报;2021年 5 特约通讯员 许冬 庞大鹏 欧子春 薛艳东;穿越“喀斯特”[N];中国能源报;2019年 6 任锐 常宇;喀斯特“申遗”工作启动[N];中国矿业报;2003年 7 ;中国喀斯特对话[N];贵州日报;2004年 8 潘立 王宇 本报记者 童顺鸣;喀斯特旅游研讨会召开[N];四川日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刘昊;这群精灵在喀斯特石山中安然生长[N];科技日报;2020年 10 本报见习记者 韩扬眉 记者 赵广立;“喀斯特样本”亮了[N];中国科学报;2020年
相关知识
贵州省喀斯特峡谷花椒林地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贵州喀斯特峡谷水保经济植物花椒土壤特性研究
花江喀斯特峡谷区顶坛花椒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区白刺花群落主要种群生态位分析
【媒体关注】生态文明|贵州师范大学:生态科技助力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媒体生科】生态文明|贵州师范大学:生态科技助力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喀斯特石生苔藓植物功能性状与其生境的互作机制
贵州花椒属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与地理分布的研究
汉源县花椒土壤条件和硼肥对防治花椒落花落果的研究
渭北旱塬花椒灌溉效应研究
网址: 贵州喀斯特峡谷花椒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初步研究及建议 https://m.huajiangbk.com/newsview98821.html